第839章 强迁倭人

船舱里气味难闻,梁上挂着的一盏风灯在随着船的起伏在不断摇动,昏黄的灯光在晃,照着船舱里或坐或躺的倭人。

洋子紧抱着胳膊,缩着身子,依偎着母亲,眼中满是惶恐迷茫的神色。

船舱里有两百多倭人,是从九州岛强行迁徙,前往辽东的。

因为不是专门的运人船只,海船不小,却无法象西夷殖民者运送黑奴那般载人很多。

当时要想完成一次跨大西洋黑奴贸易,通常要用数月的时间,一次的航运成本并不低。

为了赚取更多的利润,奴隶贩子们总是试图在每次贩奴过程中,装载更多的黑奴好降低成本多卖钱,为此开发出了专门的贩奴船。

贩奴船上有专门的“奴隶货舱”,专门用来安置黑奴的。

其长度和宽度一般与船只等长等宽,但是船舱高度却非常矮小,大都只有三英尺十英寸(约1.16米)高。

平均每个黑奴在货舱中只占有四十厘米宽,一米六长,一米多高的空间。

因此,黑奴们想要在货舱中站直,完全是不可能的,他们只能躺着或坐着。

而为了节省空间,黑奴们有时还被要求成排坐着,一个人坐在另一个人的大腿上,腿挨着腿,然后用镣铐固定双手双脚。

有的奴隶贩子还会用木板在货舱中搭建出架子床,在高度只有一米六的货舱中,设计两层甚至是三层的架子床。

其上层与下层之间连六十厘米的高度都没有,黑奴们连坐直都做不到,只能平躺或侧躺着。

甚至于,为了挤压更多空间,奴隶贩子还会让黑奴们像汤匙一样,一个个胸脯贴着后背侧身躺着,或是头对脚,脚对头这样安置。

在这样的船舱里,奴隶贩子只在船舱中央留有一个狭窄过道,方便水手往来运输食物和饮水。

饥渴、肮脏、疾病、虐待等等,使得贩奴船上的黑奴死亡率居高不下。

相对而言,从倭国强行迁徙的倭人还是很幸福的。

不仅没有专门为他们打造的狭小空间,航行时间也很短。特别是迁往辽东的,从长崎起航,不过是十天半个月的时间。

在航行中间,船只在对马岛、济州岛停靠,这些倭人还能出舱放风,吃喝也能裹腹,这是黑奴想都不敢想的待遇。

“妈妈,几天了?”洋子低声问着,想从母亲那里得到些安慰。

航行似乎没有尽头,再加上离开家园的孤独惶恐,谁都会感觉黑暗和绝望。

而为了方便运输,男人和女人是分开运输的。洋子看不到自己的父亲和哥哥,更加的害怕恐惧。

母亲也不知道前途如何,但还是摸了摸洋子的头,低声安慰道:“应该快了。你睡一下吧,也许醒了就到地方了。”

不管是到哪,只要是陆地,就总比在船上漂泊,更让人心里有底。

既然不杀她们,肯定是有利用的价值。不管是劳作,还是被买卖,倭女们已经认命,只是默默地等待着该来的命运。

这种忍耐,以及对命运随波逐流的态度,不是一天两天形成的。

在倭国的封建制度下,女人的地位低下。当然,大明妇女的地位也不高,被三从四德的礼教压制着。

洋子终于躺了下去,她们只来得及带走些衣物和被褥,便被驱赶着上路。在她的身下,便是一条薄薄的被子。

不知道什么时候,船速渐渐变慢,舱中的倭人也都昏昏欲睡。

除了每天有人去领食物和水,去倒便溺的桶,或是水手下来给风灯添油,她们就在船只的摇晃和颠簸中度过。

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无法反抗的绝望,这些倭人已经躺平,听由老天来安排自己的命运。

船停了下来,等了一会儿,头顶的舱门才打开,光线射了进来,带来了久违的光明。

“收拾干净,带好东西,准备上岸了。”头顶传来的声音在倭女们的耳旁回荡。

死气沉沉的舱室中喧嚣起来,倭人们纷纷爬起,收拾自己的东西,带着对未知的恐惧,纷纷走出船舱。

船只已经靠上了码头,搭好了栈桥。这并不是第一艘靠岸的船只,已经有很多倭人从其它船上下来,正在离开码头。

洋子和母亲相互扶着,似乎只有这样的紧挨,才能消解心中的不安。可目光还是尽力远望,希望能在码头上看到自己的亲人。

可惜,那些登岸的倭人被驱赶走了,根本不能在码头上停留,她们只能看到模糊的背影。

唯一让她们有些希望的,就是远处驶离的船只似乎是熟悉的,她们的亲人好象就是上了那艘船。

走过栈桥,倭人们便站在码头上,有人正在对她们喊话。

佐藤很庆幸自己是个商人,还懂得汉语。他是在长崎经商的,经常与华商打交道,这倒成了他翻身的资本。

阖家带口被明军俘虏,又被装船运到辽东,就因为会汉话,他便有了用武之地。

此时,他正站在这群新来的同胞面前,自信且威严地给她们讲着规矩。

没错,他已经有了官职在身,是一个村的村长,村子的规模不大,只有五十户人家。

他不仅要管理好这些同胞,还要教会他们汉话,守大明的法律,最后还可能成为真正的明人。

“……规矩都听明白啦,谁敢破坏,就砍头示众。”佐藤看着老实听话的同胞,感觉到了很大的满足,腰挺得更直,目光更加威严。

这是在德川幕府时期,一个商人根本不具备的权力,佐藤很喜欢这种感觉。

因为,身份等级制是日本古代最为典型的特征,尤其是德川幕府时期等级制进一步完善。

士农工商各司其职,各安其分,也互不通婚,维系着社会的运转。

武士属于统治者,垄断着政治和军事,职位世袭,却只能向主人领取固定的俸禄,经济地位地下。

农工商属于被统治者,没有政治实权。

当然,在这种身份等级制下,政治权和经济权分属于不同的阶级,为武士阶层的没落埋下了隐患。

在倭国,商人和手工业者被统称为町人,约占全国总人口的百分之一。

他们政治地位低下,经济地位却高于武士和农民。

为抑制商人集团的发展,德川幕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而且,德川幕府实行严格的闭关锁国政策,控制海外贸易。对于国内商业活动,也设置层层关卡。

藩国与藩国之间设置关税,阻碍全国统一市场的形成,以此抑制町人的发展。

比如町人不得和武士居住于同一个地方,法律也不保护其权益,任由其被特权阶层践踏。

町人还被德川幕府严格控制,居住在固定地方,从事固定活动,职业世代承袭。

因此,町人对于幕府的统治政策是不满的。直到幕府晚期,町人凭借其手中强大的经济实力,逐渐控制武士,地位上升。

不仅如此,手工业者和商人,一个控制生产领域,另一个控制流通领域,最终通过经济上的主动权,推动了德川幕府的解体。

“老佐,快点带人离开。”一个明国官吏有些不耐烦地大声催促着。

佐藤如接圣旨,马上变了谄媚的脸色,向着明国官吏深深鞠躬,“大人见谅,小的这就带人离开。”

对于老佐这个称谓,佐藤已经欣然接受,并且在登记自己的姓名时,已经以“左”为姓,名为“光人”。

不仅改了姓名,还换了发型,换了衣服。他要尽快地成为明人,成为天朝上国的官吏。

只有与明人一样,他认为才算是达到了最基本的条件。

能管五十户,岂不是相当于一个小领主?拿着大明的俸禄,旱涝保收,又能神气十足地接受村人的敬畏…….

左光人直起身子,再转过头时又是一脸的威严,挥着手大声招呼道:“都跟我走,到了前面,找自己的家属。”

这些倭人是按照农民的身份迁徙来的,不同于俘虏的武士。他们还是要耕种,那些俘虏的武士则全是奴工的下场。

倭国的阶级固化,其实也有利于对其的分化瓦解和打压同化。

武士阶层既是统治阶级,又相当于军人,肯定是要彻底消灭的,只不过是时间长短。

农人和町人则是可以成为劳力的,有耕种的,有工匠,或许日后还能有发财兴起的商人。

现在的大明可没有严格的阶层划分,各阶层是可以转换,横向联系也没有障碍。

洋子和母亲听到能找到家属,不禁精神一振,身上的疲累似乎也减轻了很多。

虽然不知道这里是什么地方,但异国他乡是肯定的。在这里,也只有和家人在一起,才能不那么茫然绝望,不知所措。

左光人边走,脑袋里还在想着自己接下来的工作。

村子的位置已经确定,带着这五十户人家能赶在寒冬来临前赶到,盖房建屋的时间也足够。

然后就是划分田地,囤积冬季的吃食和燃料。明年开春,便能开始耕种。

这就是大半年的时间,将由官府供应粮食。但发放多少,将来都是要逐渐偿还的。

除此之外,官府还有任务要左光人完成。比如在冬闲这数月时间,要教会村人简单的汉语。

汉语对话是没有问题,左光人对此有信心。至于识字,连他都要学习,时间自然也没有限制。

“就算是笨蛋,老子也有办法让他学会。”左光人暗中咬了咬牙,下定了决心。

村长不是一个空头衔,而是有实权的。倭人除了耕种,还会组建护村队,配备刀枪,以对付周边的野兽。

这个护村队就是村长能够调动的武力,他们将由警备队派人进行简单的训练。面对野兽有自保之力,但却不会对武器装备精良的明军,构成威胁。

至少,在倭人被彻底同化之前,也就是十年八年的时间,黄立不会在军队中招募倭人,农民也不行。

…………..

福冈藩,小石原城。

城内烟火升腾,枪炮声反倒诡异地停了下来。

黑田光之等投降的九州岛大名,面色复杂的望着熊熊燃烧的小城,或是庆幸,或是惶恐,或是后怕,不一而足。

得到明国海军已经切断关门海峡的退路后,这些大名便丧失了抵抗的意志,也是最后的希望。

作为外样大名,他们对于幕府并没有太多的忠心,不过是形势使然,不得不屈服而已。

能活着,还有家人,他们又何必去作无谓的抵抗?

但这并不是所有倭人的想法,从本州赶来的援军,主要是援军的将领,他们却不能随便地降附。

毕竟,他们的家族在本州岛,在幕府的统治之下。如果他们不战而降,家族便要受到牵连。

所以,他们也成为了明军占领九州岛最后的障碍。即便实力不够,败局已定,他们也只有死战到底,或者是剖腹自尽。

刘享远远地瞭望着即将占领的小城,除了小石原城,就剩下了黑崎和若松两座孤城,明军就完成了占领九州岛的任务。

没有强大的海军,德川幕府也没有了跨海反攻的实力。如果还不屈服,也不影响明军稳固统治,再次发动进攻的计划。

“刘将军已经率部出发,袭攻大阪城,甚至是登陆进攻江户。”锁彥龙用马鞭轻轻抽打着马靴,嘿嘿笑着,“大阪城比较富庶,应该收获丰厚。”

刘享笑了笑,说道:“建功心切啊,可以理解。下关大胜倭军,还不满足呢!”

下关的防守反击,打垮了倭军,本多刚吉和神原仓正一死一伤。

败退的倭军更是在海军陆战队的猛烈追杀下,溃不成军,伤亡惨重。

如此一来,在短时间内就不必太担心倭军再卷土重来。因为重新调动组织军队,德川幕府难以很快完成这个任务。

海军陆战队便能抽出一万人马,向本州岛沿海的重要城市展开攻袭抢掠。

同时,九州岛的倭军已经是灭亡在即,陆军也能抽调兵力,乘船从下关登岸,增援作战。

这样的话,德川幕府即便再征召十万人马,也不是明军的对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