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0章 亡命冲锋,倭人奴工

“如果一鼓作气地打下去,是否能够提前占领倭国,完成陛下征服倭国的计划?”刘享生出这样的念头。

但很快,他就摇了摇头,否决了自己的想法。

占领和统治,击败和彻底屈服,在万岁看来,性质肯定不一样。

如果要占领整个倭国,势必要分兵驻防。十万明军,分布在四个岛屿上,也不是那么的充裕。

而且,如果不能得到足够的收益,驻军的费用就会让财政背上负担。

毕竟,并不是占领的地方越大,得到的利益就更多。还要看经营的手段和策略,以及占领地的实际情况。

要在面积并不算大的本州岛,统治一千多万的倭人,显然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光是让倭人吃饱肚子不闹事,就要花费很大的精力,甚至是亏本的供应。

但把这个负担交给德川幕府,就完全不一样了。倭人生活艰难,怨恨只会对幕府,这对明军再次发动战争,非常有利。

饭都吃不上,倭人怎么会对幕府有拥护效忠之心?本来普通倭人的生活就很苦,再加上对幕府的压榨,肯定是雪上加霜。

即便幕府想平息民怨,想给倭人百姓好一些的待遇,没有钱粮,也是做不到。

何况,如果签订不平等条约,倭国便是大明的藩属。

而且,将被大明封闭起来,想对外交往,学习先进技术,购买西夷物资,根本就不可能。

所以,幕府的统治能够维持,也不过是在泥沼中挣扎,越陷越深,直到最后的没顶之之灾。

不得不说,刘享在想通之后,万分钦佩陛下的谋略。

等到本州岛的倭人民怨沸腾时,明军再进攻,就不是侵略者,而是解放者。箪食壶浆可能不至于,但反抗之心肯定是十分淡薄。

到时候,稍微加点恩惠,让倭人的生活有一点点的改善,秩序就能稳定下来,统治的成本将会降到最低。

正在刘享思索之时,城门突然打开,伴随着疯狂的呐喊声,倭兵冲了出来。

这是最后的垂死挣扎,留在城里只会葬身火海,已经是死路一条。投降又会被牵连家族,倭军将领做出了自杀式冲锋的决定。

枪炮声再次轰鸣,早已经严阵以待的明军,用凶猛的火力,迎接着这群疯狂而又绝望的倭人。

这些亡命冲锋的倭人都是幕府的旗本,也是最为忠心,与幕府捆绑最紧密的武士阶层。

显然,他们已经知道了结果,只不过是用命,来为家族或是家人,来保持现在的待遇。

否则,被幕府当作叛徒征罚,家族没有了前途,家人没有经济来源,能不能活下去,都在两可之间。

要知道,倭国的社会秩序非常严谨,一个人的行为会影响到整个家族的声誉。

如果他们投降,家人将会受到所有人的鄙视,甚至遭受全社会的排斥。

相比之下,英勇战死能让家族的荣誉以及家人的安全得到保障。为此,这些倭人选择了冲向死亡。

可惜,再英勇的冲锋,也在明军密如雨点般的铅弹打击下,被彻底粉碎,甚至没有掀起多大的浪花。

降附的九州大名们呆呆地看着,看着那些他们曾经以为能够打垮强敌的冲锋,变成了尸体横陈、血肉横飞的屠宰场。

一个穿着华丽盔甲的武士,怒吼着纵马冲锋,但旋即便被数颗铅弹击中,脑袋成为了烂西瓜,喷溅着血花,象个破麻袋似的落下马去。

那是最勇猛的倭将,率援军赶来时,众大名都见过,并视其为击败明军的希望。

可现在,象条野狗似的死去,与那些无名之辈没有任何的区别。

唉!不知道谁重重地叹了口气,似乎引起了其他大名心中的共鸣,又是几声叹息。

井底之蛙,不外如是。

经过与明军的交战,九州大名差不多都有这样的感慨和无奈,或者是绝望。

明军的武器装备和战术打法,已经超出了他们的认知。什么个人的武技和英勇,在犀利的火器面前,都是徒劳和无用的。

倭国的火器,在明军面前,也是落后太多,完全丧失了对抗的能力。

其实,在弓箭和火枪的战场上,什么关张之将,早就已经丧失了出现和存在的可能。

只有极少数运气爆棚的家伙,在战场上得以侥幸生还,且还甚是勇猛,才会被吹嘘成什么万夫莫挡。

而自从火枪大规模装备部队,军队的组织和协调,军人的纪律和意志,就成为了胜败的关键。

有严密的组织和纪律,经过长时间的训练,战力的强弱已经取决于集体的力量,而不是单打独斗。

这就使得那位倭国大将披挂整齐,面对枪林弹雨的冲锋,显得有些可笑。或者,说是悲哀也行。

诸位大名知道他们能在场,这就是明军在立威,故意给他们看,免得他们再生出什么不轨的心思。

可降附的条件如此苛刻,他们只能保留十个侍卫的名额,剩下的武士全被明军囚禁押走,还拿什么作乱造反?

当然,他们的家人得以幸存,家财得以保全,以后也有一份俸禄,能够衣食无忧。

这已经比那些死在枪弹下的倭人强得太多,宁死不屈的话,自己剖腹倒是简单,可家人沦为奴隶是能够预料的结果。

战斗进入了尾声,或者说是单方面的屠杀。亡命冲锋的倭人,几乎没有能冲进明军战列,进行近战厮杀的。

枪炮声渐渐停息,呈现在众人面前的是如同屠宰场的血腥场面。横七竖八的尸体,血肉模糊的惨状。

明军的队列巍然不动,如同山岳,什么惊涛骇浪也无法动摇其分毫。

城中的火还在熊熊燃烧,死硬分子在决死冲锋中死得干净,再出城的便是失魂丧胆,放下武器投降的倭兵。

明军的凶悍和强大,彻底震慑了倭人。而当时的倭人,还没有形成狗屁的武士道。

也再也不会有什么武士道,有丧心病狂的鬼子。黄立正是带着这种仇恨的执着,才一定要尽快灭掉倭国。

如果按照富庶程度,以及军队的战力,人口的多少,安南、真腊、南掌更容易被灭亡,被占领。

刘享淡淡地冷笑着,从九州岛大名那里收回了目光。

留着这些家伙的狗命,甚至发放俸禄养着,不过是给本州岛大名看的。让他们生不出死战之心,为以后征服全倭而创造有利条件。

苟延残喘也是活着,九州岛的大名如此,相信本州岛的也会有很多。

…………..

琉球,那霸港。

离港口五六里的地方,围起了高耸的木栅,象是一座寨子。寨门处,有士兵在巡逻看守。

有两三个足球场大的寨子里,或坐或躺,全是被俘的倭人。他们多数都神情呆滞,眼神木然,如同没有了思考能力的白痴。

挨着木城,一大群俘虏还在修建着新的集中营。没错,俘虏太多,已经要扩建囚笼了。

自从被俘后,这些倭人,或者说是武士,都老实服贴,让被欺负过的琉球人都感到非常惊讶。

明军倒不是很吃惊,因为但凡有实战经验的,都见过这样的事情。战斗时很凶恶,投降后便丧失了意志。

最不感到意外的,应该是远在京师的黄立。倒也不全是洞悉了倭人的本性,而是他见过太多例子。

比如在二战中,苏联出兵中国东北,日本战败后,大约有六七十万日本兵被俘虏。

这些俘虏都被押往西伯利亚做苦力,从网络上的资料上可以看到,押送俘虏的士兵很少。

一个兵押着十几个俘虏,甚至是更多,只用一根绳子简单地绑着,也根本没有俘虏反抗逃跑。

每到一个休息点,如果饭食不够,苏联人就用简单粗暴的办法,枪毙多余的俘虏。多死一个,就可以少一个人吃饭。

到了西伯利亚,在冰天雪地中,这些日本俘虏也是从事最苦最累的活儿,吃着最粗糙的饭食。

到最后,几十万日本俘虏只有一小半幸存,这真是对他们最好的惩罚。

其实,不仅是日本俘虏,还有其他国家的战俘也是一样。被少数敌兵押送看管,也少有反抗暴动的情形发生。

并不是因为赤手空拳,也不是太过害怕,最主要的原因恐怕是丧失了意志,形同形尸走肉,只能是听天由命。

心理一旦崩溃,就失去了信念,人要是没有了精神支柱,就会丧失反抗意识,这并不是奇怪的事情。

当然,还有其他的原因。比如没有领头儿的,谁也不想当出头鸟。有号召力和影响力的军官,肯定会先处置。

还有一个原因,就是离开家乡,在陌生地方的缘故。就算反抗成功,想逃跑也不知往哪跑。

地位较高的武士,已经被单独关押,或是直接被秘密处决。能关在这里,将会成为奴工苦力的,全是底层的倭兵。

一个微胖的明国官吏在几个士兵的陪同下,在木寨外走过,仔细地看着里面的俘虏。

“看起来真挺老实的,有二十来人,应该能看押得住。”官吏捋着下巴上的胡须,若有所思地说道。

身旁的小队长看起来还很年轻,颇有信心地笑道:“赵大人放心吧,这帮家伙既没武器,也没了心气,还敢反抗不成?”

赵姓官吏轻轻颌首,说道:“六艘船,共两千俘虏,每艘船二十个看守,再加上水手,应该是没有问题的。”

俘虏的分配也是朝廷根据各地的上报来确定的,辽东的最近,并不在琉球起航。

而赵姓官吏是吕宋总督府派来的,常驻琉球,就负责向吕宋挑选运输俘虏苦力。

除了俘虏奴工,还有倭人的农民百姓,虽然是两种待遇,但对吕宋来说,都是比较欢迎的劳力。

而常驻琉球的不仅是吕宋的官吏,还有登嘉府和婆罗洲的。

随着橡胶树、甘蔗和金鸡纳树的大规模种植,南洋占领地的开发正加快步伐,对劳力的需求十分旺盛。

特别是奴工,性价比更高,成了各地的抢手货。

不仅是矿山需要,各地的种植园也是一样。种植园主得到消息,都向官府申领购买。

“关在船舱里,每次只是三四个人出舱领食物和水,倒溺桶,很安全。”小队长说道。

赵姓官吏板起脸,郑重地嘱咐道:“尽量活着运到,这都是钱啊!”

前往吕宋的航路已经建立起来,只在台湾停靠补给,便直到吕宋,时间也不算太长。

“大人放心,只要不出疫病,应该不会死人。”小队长停顿了一下,又补充道:“木枷锁链也有,他们也反抗不了。”

赵姓官吏脸色缓和下来,说道:“这第一批奴工,是卖给延平郡王的。总督大人很关注,一定要办好。”

棉兰老岛的郑家,已经立稳根基。除了耕种的土著,还缺挖矿的劳力,倭人奴工正能解决其急需。

对面走来了一个官吏和几个士兵,热情地打着招呼,却是登嘉府派驻的官吏。

简单聊了几句,双方便一起去了木寨大门。

奴工挑选也是他们的工作,自然是看起来更加强壮且温驯的,更受欢迎。

而现在运到琉球的倭人还不算多,但随着明军行动的深入,那霸港很快就将成为最大的倭人奴工交易场所。

……………

被称为“天下厨房’的大阪,作为倭国商业及金融的中心之一,人口在当时已经达到了三十多万。

由于德川幕府的统治基础是封建农业,所以商人虽然地位最低,但对他们征收的赋税却少于农民。

德川幕府这种不平衡的征税,导致越来越多的农民破产,而越来越多商人发财。

随着越来越多的农民破产,很多大名领主都出现了财政危机。

因为社会财富逐渐则被富商控制,在五代将军时期,很多大名领主就不得不向富商借钱来维持统治。

在倭国各地的商人集团中,大阪商人可谓独占鳌头。

当年丰臣秀吉在大阪修建巨城作为统治中心,就是看中了此地交通便利,易于发展商业。

虽然丰臣家的大阪城在大阪夏之阵后被彻底摧毁,但大阪的商贸中心却并未动摇。

与倭皇公卿聚居的京都、将军武士聚居的江户相比,大阪居民中的商人比重更大,商业受到的压制也更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