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3章 辽东

我真不是朱三太子第643章 辽东

全凤翔听了李岳的解释,倒也不好强求。毕竟,这是军队缴获,也有扩充的计划。

能得到全部的耕牛,以及部分马匹,也能勉强接受。

况且,辽东也要建马市,与蒙古诸部交易马匹。

一些商贾已经来了辽东,收购皮毛人参等特产,也有要从事边贸的商人,带来了南方的商货。

只不过,明蒙联军这一路下来,把周边的蒙古诸部打得够呛。

特别是科尔沁部,估计短时间内不会有马市交易。也或者,就此被察哈尔部所吞并。

只不过,察哈尔部有那么大的野心,却没有那么强的实力。

自打虎墩兔死后,察哈尔部归附满清,就一直是被打压的对象,实力已经远不如昔。

只是挂着个蒙古共主的名头,做着统一蒙古诸部的白日梦。此次与明军联手,也有狐假虎威的意思。

如果没有明军出动,只凭察哈尔部的号召力,也没有几个蒙古诸部敢出兵,组成联军追杀。

说到底,满清对蒙古诸部也是既拉拢又打压,蒙古诸部也是心知肚明。见势不妙,才不会和满清同生共死呢!

“开原马市会尽快开起来,当地驻军还要劳烦李将军指派。”全凤翔提醒了一句,意思是让李岳多派些人马。

李岳微笑颌首,说道:“全大人尽管放心,那边也是边境重地,某会安排强军坐镇。”

巡抚只管政务,不管军事,可这镇守地方、保境安民,就是李岳的责任,他也不敢懈怠疏忽。

虽然他现在只是辽宁省提督,但皇帝可以跟他说过,东北至少是三省,也是要单独成立军区的。

看看现在的军区司令,都是国公郡王担任,由此也知道皇帝对他的期盼。只要资历熬上去,再有开疆拓土的功劳,少不说也是国公一级。

何况,他还年轻,再干几十年也没问题。有圣眷在,前途是一片光明。

“这回我军骑兵几乎全部发动,不仅给鞑虏以歼灭性打击,也震慑了蒙古诸部。想必,短时间内边患不会太大。”

李岳又补充道:“察哈尔部又雄心勃勃,蒙古内部生乱,也不敢再树强敌。”

从马宝等将的描述中,李岳已经知道布尔尼、罗卜藏等蒙古首领对于明军既敬畏又警惕的态度。

连着打了几仗,虽然是动员的鞑虏,可摧枯拉朽之势,估计也把蒙古人吓着了。

说起来,蒙古人是害怕八旗的,虽然没打过几仗,可心里阴影还是很重的。

现在,满清被打成了那个熊样,离亡国灭族也差不了多少,蒙古诸部岂能不凛惧于心?

所以,李岳判断边患暂时不用担心,辽宁省的驻防兵力也足够。

只是,一批老兵或返乡或退役,虽然军官会留下作为骨干,部队也会补进大批的山东绿营。

在辽东,出身山东绿营的更能适应气候和环境。当然,他们跟着从辽南打到沈阳,也算是经过了考验这一关。

全凤翔也是出身十三家的,只不过是王光兴那一支,还是文官。可再怎么说,他们都算是第一批从龙之臣。

他也清楚,李岳是跟着万岁一起打江山历练出来的,说是亲手培养的也不为过。这信任程度,连他都不能比。

而李来亨回京述职,就是主动自解兵权,给儿子铺平道路。毕竟,他是有些历史包袱。

李岳领辽宁提督,这可是边防重地,足见皇帝的信重,前途远大。

二人又说了一会儿公务,便拱手告辞,各自离去。

沈阳城不小,房屋店铺也大多空着。李岳身为提督,自是要在这里坐镇。驻军要防火防盗,职责范围很大。

沈阳内的皇宫,皇帝已经有了决定,只留出一部分,另外的作为官衙,或者是变卖也成,都交给了巡抚衙门处理。

可全凤翔今年不会移衙,还有辽阳办公,这里也只能交给沈阳知府。

“明年才能向浑河以北大量安置移民,这还要看粮食储备的情况。”全凤翔随着沈阳知府在城内巡视,甚为无奈地摇头。

城内太空了,满人北逃,就是抓回来的,也不能再安置在城里。

“可移民多是垦荒耕种,住进城里的恐怕不多。买卖铺户也不赚钱,也多不愿意长驻。”知府是全凤翔在四川带出来的老人,对经济颇为精通。

停顿了一下,他又补充道:“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只能是慢慢来。下官以为,可先挑选移民中的手艺人,也可以给田耕种,就在沈阳周边。”

全凤翔轻轻颌首,说

我真不是朱三太子第643章 辽东

道:“要想百业复兴,也不是一时半会能成的。本抚再上奏朝廷,少不得再要些政策。”

象房屋租赁、买卖,全凤翔认为要有更优惠的政策,才能尽快吸引小市民阶层充实城市。

其实,他们也都知道,农业是根本,耕种的百姓多了,粮食够吃了,才会有别的需求。

否则,不管是商铺,还是手工业者,没有生意,住在城里也只是表面光鲜,喝西北风去呀?

“皇宫那边要维护周全,防火防盗一定要做好。”全凤翔郑重地交代道:“万岁有东巡之意,迁都也就这一两年,咱们要做好三四年后接驾的准备。”

知府有些吃惊,但随即躬身应承。

钦点全凤翔为辽东巡抚,一是他的资历,二是他的能力。皇帝既是信重,少不得能获悉不少机密。

要说明朝皇帝,四下巡视的不是没有,但却很少。特别是后期的万历、泰昌、天启、崇祯,更是连京城都没出过。

当今万岁自是不同,那是亲自上阵的马上皇帝,和太祖成祖相比,也不逊色。基单就中兴大明来讲,说是超越也不为过。

这样的皇帝,自然不会宅在皇宫。什么东巡北狩南巡西巡的,少不得隔上数年就要出外走走。

而经过这场天翻地覆的大劫难,辽东的重要性肯定提升到数一数二。皇帝关注重视,也在情于之中。

“希望还能有更多的牛马,明年耕种面积能大幅提高,大规模招揽移民,也就可以实施。”

全凤翔望向北方,盼望着继续追杀鞑虏的明军,能够取得更多的缴获。

只要粮草物资足够,移民是不用愁的。皇帝已经向他承诺,会让北方各省配合辽东的移民屯垦。

尽快地经营好辽东,全凤翔的心是迫切的。陛见万岁时,黄立曾半开玩笑地问过他时间,他说了三年之期。

当然,皇帝也没有就这么确定,甚至是定什么军令状。但大话说出来了,怎么地也不能太差劲,事关脸面呢!

现在的人口数量并不是太过充裕,北方土地数量不少,要移民的话,也不是那么容易。

“万岁还有提点,是劳务输入。”全凤翔笑了笑,说道:“从朝鲜招募百姓,到辽东垦荒耕种。”

后世有劳务输出,现在反过来,是劳务输入,以加快辽东的开发建设,朝鲜无疑是最为便利的。

知府眨巴着眼睛,思虑半晌,说道:“大人,那咱们要拟好章程,再上奏朝廷,由朝廷向朝鲜进行交涉。”

全凤翔点了点头,说道:“那也要一两年之后,时间来得及。”

这是外交层面的问题,却不是他这个辽东巡抚能够独力解决的。当然,凭朝鲜对大明的恭顺,朝廷出面,想来也不是大问题。

不管给朝鲜百姓多少,只要不亏本,生地变成熟地,以后移民也省了事。

“今年还有数月时间,修筑道路,打造船只,明年才能走上正轨。”全凤翔摇了摇头,说道:“辽东的冬季漫长,差不多有半年时间要闲着。”

知府笑了笑,说道:“辽东的土地肥沃,农耕虽然只有一季,但收成却是可观。”

地力强,生长期长,东北地区种的作物,产量不低,味道也好。

就象土豆,在东北长得个头儿就比南方大。稻米,也是如此,比南方的大米味道更香,长得更实。

全凤翔展颜一笑,说道:“那就看今年的收成,兴许能带来惊喜。”

第一年在辽东大规模种植土豆玉米,具体的产量也参照南方。即便如此,按照长势来看,今年的收成也将是不错的。

农业为本,只要能吃饱肚子,再搞工商,也就顺遂了。这是基本的次序,还真是不能错。

否则,想得再好,解决不了吃饭问题,也是白扯。

知府还比较年轻,看上司高兴,才小心地说道:“马上就是秋闱,万岁却对孔家口诛笔伐,是不是有些心急了?”

全凤翔的脸色沉了下来,哼了一声,说道:“孔圣是孔圣,孔家是孔家,既做了卖国求荣、忘恩负义的事,还怕天下人的唾弃?”

虽然读书人必学儒家,必尊孔圣。

但象全凤翔这样,经历过艰难困苦,几乎是在绝望之中看到曙光,又一步步看着大明中兴的,对于汉奸的痛恨,那是难以磨灭的。

连带着他也不认为皇帝对于孔家的厌弃有什么过分,或者是操之过急。现在正是清算汉奸的时期,难道留着孔家逍遥自在不成?

当然,口诛笔伐没问题,抄家灭门倒是不至于。万岁虽然

我真不是朱三太子第643章 辽东

痛恨,却还是有分寸的。

对孔家不对孔圣,这样区分开来,也堵住天下读书人之口。什么劝进劝剃头,白纸黑字写得清楚,谁又能找出理由为孔家辩护。

要说孔家历朝历代都是如此,那是时间长,几代人的时间过去,也可能是故意遗忘。

可明亡又明兴,不过二十年的时间,孔家的丑恶嘴脸暴露无遗,怎么能得到原谅?

“大人说得有理。”知府连连颌首,说道:“尊孔圣,就让人无话可说。万岁英明神武,岂能容得这无耻之流?”

在知府看来,等到孔家换了家主,才有可能翻篇。皇帝怎么会不用这个最好的统治思想,来维护龙椅的稳定。

全凤翔点了点头,说道:“万岁既如此做,内阁岂能不知?肯定已有了周全安排,我等不必费心。”

黄立确实挺放权的,就是在军事上,也有大都督府谋划,他只是负责督促,很少直接插手。

毕竟,黄立也有些自知之明。

打胜仗是没错,可他仗着的不过是些古人尚不知晓的科技手段,比如坑道爆破,比如火箭。再以后就是整个提升的武器装备。

要真论军事上的指挥,他也就是大略方针,具体的还要将领们调整实施。

正因为黄立通常并不独断专行,能登载在邸报上的,自然也是得到了内阁的通过。

全凤翔知晓皇帝的脾气禀性,加上也痛恨汉奸卖国贼,对于孔家却是没有丝毫的同情。

正说着话,就见有几个骑兵风尘仆仆地疾奔而过,直接向提督府而去。

“这是有军报?”全凤翔捋着胡须猜测道:“难道是追杀鞑虏的人马送回消息。”

知府想了想,说道:“若是事关官府,李将军定然会请大人去商议。”

全凤翔也放下猜想,和知府一起继续在城内巡视。

提督府内,李岳阅看着军报,脸上露出笑容。

除了鞑子皇帝,清廷高官眷属几乎被全部俘虏。

虽然有些遗憾,但取得这样的战果,也足以向皇帝报喜,从而宣告战争的彻底结束。

至于犁庭扫穴,斩草除根,却不是马上能够做到的。要把辽东建成北进的后勤基地,差不多要两三年才行。

当年太祖北伐,北元皇帝逃出大都,明军光复之后,便能宣布北伐的最终胜利。

“去请全大人。”李岳派了亲兵,趁着等待的空当,询问报信的骑兵,了解到更加详细的经过。

现在的明军骑兵,一部已经停止了追击,正押解着众多的俘虏返回。另一部则和蒙古骑兵一起,继续深入科尔沁草原。

既是追击,又是打击科尔沁部,谁让他是鞑虏最忠实的盟友。这有杀鸡儆猴的意味,也有抢掠马匹牛羊的目的。

这样算下来,北窜的鞑虏就只剩下从辽东逃出的,最多二十万。

当时骑兵团倾巢而出,奔的是养息牧河的鞑虏皇帝,就没有追杀这一路的鞑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