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5章 观念之变,不谈判
反击沙俄侵略的两场胜利,以及收复大半西域的捷报,在邸报上登载,在报纸上刊登。
对于多数大明百姓来说,这似乎是关系不大,毕竟是数千里之外的战事。
但邸报上介绍得简单,报纸上却详细叙述了前因后果,并阐述了重大的意义。
老百姓才知道,这几场胜利并不简单。
虽然不及海外的行动,一下子就占领那么大的地盘,但却是陆地上削弱了敌人对大明实在的威胁。
在老百姓心目中,对大明有威胁的敌人,可能还停留在北方的蒙古人。
现在明军的行动,也确实与蒙古人有关。
比如沙俄,残忍又贪婪,不仅侵略,还屠杀吃人。要是他们压服了蒙古诸部,岂不是又要跟大明动武?
其实,短短几年时间,很多老百姓都觉得眼界开阔了,饭后茶余的谈资增多了。
什么英国、法国,还有西班牙、荷兰等万里之外的西夷,多少都知道一些。
了解更多的是大明占领的海外之地,湄公省、缅甸、吕宋、登嘉府等等,这在以前可是根本不知道的地方。
“这些海外之地都很富庶啊,一年两三熟,光是种地,也能吃饱喝足,还能发家致富了。”
“人挪活,树挪死。要是过得不如意,俺也去海外闯荡。朝廷鼓励,地方官府帮助安家,肯定能混出个样子。”
“人生一世,就呆在巴掌大的地方,也够憋屈的。到了海外,品尝那里的美食,欣赏异域风情,岂不快哉?”
“皆是大明疆域,土地无比广阔,几代人都不用再担心土地兼并之祸。”
“皆是万岁英明神武,兴复大明,又扬威海外。华夏之盛,此时可为最。”
也是在不知不觉间,人们的思维在发生着变化。
开始应该是青年为多,识文断字的居多。
后来逐渐扩散到其它年龄段,坐在茶馆酒楼,也能听到别人在闲聊,记上那么一些。
“万岁金语良言,精僻又发人深醒。落后就要挨打,孱弱便是原罪。想那印加帝国,又招谁惹谁,却被几百西班牙人所灭。”
“弱肉强食,古今亦然。汉唐宋又何尝不想国泰民安、各守边界,可北方游牧民族却要南侵。”
“宋又是纳款,又是议和,奈何金国贪心不足,终有靖康之耻。可见,拳头大才是硬道理。”
“可见,南洋之地由我大明占领,理所当然。否则,那些孱弱的土著,早晚被西夷奴役,且威胁到我大明。”
“万岁所言极是,此乃大争之世。天予弗取,必受其咎。”
黄立有意掀起,或者是导向的舆论,经过不断的传播,不断的发酵,终于有了改变人们思维的趋势。
再加上皇帝对于封建礼教的抿弃和打击,人们的思想更加开放,敢想敢说。
当然,这与知识传播也有很大的关系。只要小学毕业,或是多看些历史方面的书,便能深刻地理解万岁的金口玉言。
也再没有血淋淋的事实,更让人警醒,更能教育人了。
远到千万里之外的印加帝国,近到南洋土著王国的灭亡,更有十几年前的亡国之痛。
实力为尊,崇尚武力,弱肉强食,类似的观念,越来越深入人心。
之前还有的什么穷兵赎武,什么对藩邦外夷的仁义教化。但在事实面前,逐渐地销声匿迹。
什么叫开启民智,就是先让老百姓吃饱喝足,才有心思去关注那些国内国际的大事。
否则,成天为一日三餐辛苦愁闷,便是身边发生的事情,也是听听而已,又不能当饭吃。
就象报纸,注定开始时只是少数人的消遣。识字的人少,买报纸还要钱。
所以,穷困是最大的障碍。不管是开启民智,还是富国强兵,以及要求人民热爱祖国。
仓禀足而知礼仪,衣食足而知荣辱。
穷得吃了上顿没下顿,活得又苦又累。只会在心中产生怨恨,对社会的,对国家的,对他人的。
同样,这也适用于被大明所征服的民族。比如孟加拉人、倭人、越人、缅人、高棉人等等。
当然,对于一些土著,黄立也足够狠辣。比如吕宋岛的,还有印尼的。
壮男被抓捕俘虏,只能是干苦力到死。
族群失去了繁衍延续的条件,老人会逐渐死去,妇女和孩子逐渐成为被统治的顺民。
说白了,黄立要消灭这些民族,从历史文化上,从肉体上,双管齐下。
……………..
雅克萨城。
邓秉志纵马驰奔,远远地望着木城,脸上露出欣然之色,咧开大嘴畅快地笑着。
痛击沙俄侵略者,使得达斡尔等族欢欣鼓舞,对明军也是敬畏非常,说是爱戴也不为过。
不仅派出族人重建了雅克萨城,还为驻守的明军送来了马匹牛羊。
雅克萨城南也建起了交易市场,规模不算太大,却为当地部族提供了以物易物的方便。
随船运到的不仅有粮弹物资,还有各种生活用品。
精明的商贾,也派来了掌柜,带来了茶叶、洒、布匹、白糖、辣椒、调料、针头线脑、锅碗瓢盆等商货,极受各部族的喜爱。
各部族都处于半原始生态,没有钱币,便拿毛皮、人参等特产来交换,让奸商赚得盆满钵满。
交易市场不断扩大,有了向市镇发展的趋势。
特别是一千多满人、朝鲜和倭人组成的移民,在附近建村设屯,安居下来之后,又促进了市场的繁荣。
一些手艺人在市场建房盖屋,既为各部族和村人服务,驻军更是好赚钱的群体。
从雅克萨到三江口,沿着黑龙江,每隔三十里,便设有木寨村屯,安置移民,屯垦开发。
如此大力度的扶持,使得雅克萨也不再是孤悬于外,而是有了驿站和村屯作为中继点。
而驻守的明军,生活也不算单调。打猎,无疑是军人最喜好的消遣,称为娱乐也可。
进入城中,邓秉志翻身下马,把缰绳甩给迎上来的士兵,笑道:“今晚吃熊肉,都尝个新鲜。”
士兵笑得眼睛都眯了起来,说道:“那可是好,俺们沾大人的光,也能吃上熊掌这珍贵东西啦!”
邓秉志呵呵笑着,说道:“这段日子,肉可真没少吃,倒是有点馋青菜啦。”
肉多菜少,这与西伯利亚差不多。
毕竟,到处都是山林,野生动物极多,狩猎是主要的食物来源。而气候因素,导致农业不发达。
但明军驻防之后,还是开垦出了大片田地,种植了各种蔬菜。蔬菜不比粮食作物,生长期短,能赶在冬季前收获。
这些蔬菜除了现吃,或是晒干,或是窖储,或是腌制,以备冬季食用。
而俄人在雅克萨城外还种植了粮食,主要是黑麦,也全成了明军的缴获。
“大人想吃什么,俺去摘。”士兵很会来事儿,笑着说道:“拌菠菜咋样儿,吃着清爽。”
邓秉志拍了拍士兵的肩膀,笑道:“行啊,就辛苦你了。”
说完,他大步走开,直接去了办公室。
值班参谋见长官进来,敬礼之后,把最新的情报,以及后方送来文件,都抱到了邓秉志的办公桌上。
“有什么重要的,你先简单说说。”邓秉志往椅子里一靠,随意地挥了下手。
参谋笑了笑,说道:“重要的有两件,第一是沙俄派人送来了书信,想与我国进行划界谈判。”
邓秉志撇了撇嘴,说道:“信使呢?”
“关押在前哨据点里,没让人过来,只送来了书信!”
参谋官说道:“书信已经翻译过来,大意是指责我国侵略其领土尼布楚,杀伤其子民。”
“为了两国止息干戈,和平相处,特派使者觐见大明皇帝,并进行边界谈判。另外,沙俄已派军队赶来,谈判不成就要开战。”
邓秉志嘿嘿一笑,说道:“这话说得,好象他们占着理儿似的。派军队了,好啊,来了多少?”
参谋笑了,说道:“他的话哪有准儿?说是上万,那不是胡说八道吗?”
邓秉志失笑道:还上万,能上千就不错了。把人打发走,就说事关领土,大明不会谈判。既然来了军队,那就战场上见输赢吧!“
这倒不是邓秉志独断专行,而是已有上意。现在什么使者来往,什么谈判划界,根本没有必要。
因为,如果按照正常的道理,尼布楚固然是大明领土,可之外的西伯利亚、远东等地,却应该属于沙俄。
但黄立的雄心壮志,岂是一个尼布楚能够满足的?
所以,不用多说费唾沫,用实力说话,谁能抢过来,才是谁的。
至于以后,或许会谈判,那是把沙俄打得无可奈何,不敢再与明军交战的时候。
从战场上得不到的,兴许能从谈判桌上拿到。黄立对此,很想尝试一下。
用二三十年的时间,把沙俄打退到乌拉尔山以西,让其在欧洲那个泥潭中打滚去吧!
也就东欧那些小国比较弱,还有衰落的奥斯曼土耳其。以俄军的可怜战力,还能欺负欺负。
等到法国拿破仑,还有普鲁士崛起,沙俄也就只有挨揍的份儿。
受到农奴制的束缚,沙俄的组织能力,以及俄军的战斗力,是真的不敢恭维。
沙俄也一直属于二流国家,完全是凭着人力优势,与欧洲列强打来打去。
可以说,沙俄的扩张,完全是挑软柿子捏。俄军的表现,乏善可陈。
击败了拿破仑的远征,也不过是靠着严寒的气候和遥远的距离。
都被人占领首都了,也就别吹嘘了。但凡能御敌于国门之外,还玩什么坚壁清野、诱敌深入。
历史上,直到二战时,苏联又差点亡国。同样是严寒的气候,漫长的补给线,拖垮了德国。
而在沙俄时期,无论是政治体制,还是科学技术,都是落后于其他欧洲列强。
彼得一世的改革,虽然使沙俄的国力增强,学习并引进了很多先进的知识和技术。
但沙俄还是一直跟在欧洲列强身后追赶,在武器装备上就能看得清清楚楚。
现在的沙俄军队,还没有完全换装燧发枪;到了克里米亚战争,俄军的燧发枪又被英法联军的线膛米尼枪打得惨败。
明军则更加强大,不仅领先于欧洲最强大的军队,对沙俄更是具有碾压般的优势。
在这种情况下与沙俄谈判划界,那得有多蠢。
尽管邓秉志没有得到俄军具体数量的情报,但战前已经反复研判过。
沙俄得到尼布楚失败的消息,今年能够派出的军队最多不会超过两千人。
跨越万里之遥,粮草物资供难以供应,是限制沙俄向远东投入大量兵力的最大困难。
明军又摧毁了尼布楚,俄军就是赶到,又要修房盖屋,又要囤积粮食物资,才能渡过这个寒冬。
所以,在邓秉志看来,俄军来得不会太多,想要反攻,也只能等到明年春暖花开。
可到了明天春夏,就不是俄军反攻的问题,而是明军要再次打过去,争取全歼远道而来的俄军。
两三千里的路程,相比万里之遥,大明占据着很大的优势。
而且,黑龙江省和西伯利亚的人口和环境不同。
前者能为明军提供越来越充足的后勤供应,西伯利亚则对俄军的帮助非常有限。
所以,明军增兵的速度绝对要超过沙俄。沙俄能调一千人,明军就能增援两三千,甚至是更多。
听了长官的安排,参谋没有异议,呈上一封书信,笑道:“李将军的书信。”
“嘿。”邓秉志瞪了眼睛,笑骂道:“这不是要先说的,倒让你排到后面了。”
参谋颇有些气壮地说道:“军情第一,李大人既写书信,又不是军令,自然排在后面。”
邓秉志摇了摇头,也不多说,赶忙拆开书信阅看起来。
也没什么大事,李岳就是嘱咐邓秉志要谨慎小心,并询问粮草物资的储备情况。
冬季到了,不论是书信,还是物资,都会变得来往困难。趁着水路还通,还能再加紧运输。
邓秉志读过之后,也没有多想,便提笔写了回信。
十二门火炮,还有百多枚火箭弹,火枪的弹药也充足。粮食物资也储备得七七八八,这个冬季是没有问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