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9章 霞举飞升
征讨麓川思氏的明军,如今已经集结完毕。
连日来,高级将领于中军帐中合议进军计划,征讨方向。
于康这个临时统率磨刀卫,奉上命中军帐下听令的锦衣卫副千户,却是连进帐的机会都没有。
不过,他也不气,毕竟官阶太低。
而且,他也有自己要忙的事情。
这些时日,无论行军还是休整,任何时候,他都在想方设法的让这群招安来的绿林匪兵严明纪律。
这些人啸聚山林,长期厮混在一起。互相亲近自不必说,甚至因为多少有点沾亲带故,相互之间,更比那些卫所兵多了一份信任。
唯有一点,多年养成的习惯,散漫不听号令。
便是那大当家雷仝,三,四当家——孪生兄弟方虎、方豹,五当家刘肉,如今已是有了官身,本该起表率作用,但实则大多时候,他们才是那罪魁祸首。
倒是二当家虞帘,不愧是读过些书,加上之前又是磨刀岭智囊,身份转变之快,全然看不出身上有一丝绿林之气。
不过,虞帘也有另外让于康头疼的地方。
只因为他生的好看,比那最美的女子还要美些,以至于于康几度被其他卫所的人告到平蛮将军帐下。
有些说是于康军中有女眷出没。
还有更离谱的,说是于康掳了某地花魁到军营,白日宣淫,肆意取乐。
中军自是知晓其中缘由,奈何却对于这种谣言也不澄清,更不理会,于是所传愈发离谱。
于康开始还要反驳几句,某次甚至把虞帘喊到帐中,痛斥一顿。
虞帘委屈巴巴,只道老天生养的这样,便是不施粉黛,也是这般,又有什么办法,倒把于康气的没辙。
好在虞帘也识趣,甚少在于康面前晃悠,只把张清斋缠的没处躲。
这是外话,只说招安磨刀岭众匪,京中来了公文,建制番号「磨刀卫」。
磨刀卫千户以上,位置空悬。
原大当家雷仝官阶最高,封了千户,二当家虞帘封了副千户,其余三位当家都是百户,另有其他小头目,经过连日来规训,也都各自有了位置。
于康以锦衣卫副千户之身,暂领「磨刀卫」。
整个「磨刀卫」,原「磨刀岭」招安而来青壮一千二百六十八员,其他山头匪众,‘望风归顺’者五百八十七员,合一千八百一十五员。
俱都登记造册,入了军籍。
另有锦衣校尉三百七十八员,尽归于康统领。
锦衣卫纪律严明,加之又是徐良特意挑选的精锐,根本不用于康操心。
倒是这些匪兵,可是愁煞了于康,以前跟着父亲,也习了统兵之法,于练兵一道也都有涉猎,但这终究是第一次正式统兵。
麾下还都是些出身绿林,没规矩惯了的匪兵,不说军纪严明,光是聚在一起能不生事,便已经很难了。
亲自上手之后,于康才对那些对军伍之事一知半解,却可以动辄统率数十万大军,扫平一切的所谓自诩「天之骄子」的人,嗤之以鼻。
好在毕竟被父亲教导多年,他也就手忙脚乱一阵子,加之又有父亲寄来手稿,暗中提点,只不过半月而已,便渐渐入了正轨。
如今军纪严明,加上行军途中大练兵势,整个「磨刀卫」军容焕然一新。
也正是这次经历,于康对军伍之事有了更深的理解。
张清斋曾嘲讽于康:
“以前说的倒是头头是道,连二哥也被你忽悠的找不着北,我当二哥能练出那么多精兵强将,是因为你,现在看来,原是二哥自己本事大。”
对此,于康不置可否,二哥自然是此道大家,但于思想建设上,终究还是有时代的局限,也不能说自己一点忙都没帮上。
不过,张清斋的讥讽终究还是惹急了于康。
于是下了一道军令,把「大头兵张清斋」塞在副千户虞帘跟前效命,还不忘提点副千户几句。
虞帘心意大舒,又得了提点,简直与张清斋形影不离。
张清斋因此愈发憔悴了不少。
另一边,虞帘却是满面红光,愈发‘娇媚’起来。
这也导致近来再传于康的闲话越来越少,都转而背地闲话说:“张清斋气色不好,是因为虞帘要的太凶。”
……
这日,于康白天照例练兵。
到了晚间,将雷仝、虞帘喊到帐中,吩咐了几句,便带上张清斋,趁着夜色,离了军营。
行了一个多时辰,到了一座山洞,被洞外守着的人接了进去。
也亏得他们能找到这种地方。
整个山洞就像是一件缩口瓶,洞口极小,进入洞中,又行了数丈,眼前豁然开朗。
这山洞内部,却是极为宽豁,仿佛山中被掏空了一般。
里面陈设都是新制,或是石头堆叠,或是木头搭垒,极为粗野,不过却收拾的极为干净。
山洞壁厢各处,都掏了灯龛,以火油助燃,倒是亮堂得很。
不像洞口通道,故意压暗了,要不是有手持的火把,简直难以视物。
山洞内只有老中青三人。
面貌上看,老黄年纪最大,另有中年和青年,那青年正是失踪数月的老五。
“十二、十三,好久不见!”
老五平日里一副冷脸,很少看到他笑,今日相见,那似寒铁的脸上,终于浮现笑容。
于康、张清斋对眼一视,突然齐齐攻向老五。
老五似早有防备,脚下轻轻一点,人已经后撤数丈,二人一击落空。
张清斋眼睛一亮:“果然大有长进。”又对于康道:“你先退开,我再试试他。”
老黄在一边怒斥道:“还办不办正经事了,没看见有前辈在么?”
张清斋挠了挠头,颇不好意思。
老五笑着近前,向二人引荐那中年人道:“这位便是木德公!”
“见过前辈!”
于康却是突然跪倒:“拜见师叔祖!”
木德公不惑之年的样貌,实则是过了百岁的老人。
老黄,老五皆是一愣,他们也知道于康一直在找木德公,只是不知二人之间,竟还有这层关系。
于是齐齐看向木德公。
木德公此时目无旁人,只静静看着于康,最后叹一声。
“你也练那残卷了?铁牛……还活着吗?”
众人都知道于康有一疯师父,外人都叫牛叔,以至于都以为牛叔姓牛,没想到竟是叫铁牛。
于康道:“师父如今大多时候都陷入疯癫,只偶尔清醒。”
“到如今还能活着,可是散了功?”
“金针封穴!”
“难怪!”木德公摇头再叹。
接着又道:“小子,你为何也去练那残卷,我观你气色,若是再不散去功力,早晚有一天,也会步铁牛后尘,那鬼功法不全,当年你师祖就是因功法拖累,受尽折磨。铁牛也因为偷练,才惹得你师祖大怒,两人大吵一架,最后师徒二人后半生再未见过一面。这些年过去,我以为铁牛早已化作枯骨,没想到他还活着。”
张清斋忙躬身拜道:“还请前辈救他,十三可是你老人家徒孙辈。”
木德公示意于康起身,又问张清斋:“我观你是上清派的路子,哪座山头的?”
“晚辈师从龙虎山。”
“小小年纪,就已经有了小宗师的气韵,只是还有些不稳,不过也是很难得了。不错不错……!”
说完,再不理张清斋,对于康道:
“还好你动用体内这股气劲次数少,如今只需散去功力,老夫再给你好好调理调理,后半生能和常人无异。若是不然,怕是神仙难救,最多活三五年而已。毕竟,你和铁牛当年的功力相较起来,火候差的甚远。”
于康一听,顿时眼冒金光,脑中嗡嗡作响。
张清斋见状,再次劝道:“还是散功吧!”
于康却是摇头。
张清斋自知劝不了,毕竟,他甚至曾动过心思,将于康迷晕了,强行帮他散功,奈何这位执意要救师父,执拗要挟,最终只能作罢。
于是不得不转而去求木德公。
“前辈,牛叔清醒时曾说过,只要找到他师父,便能消除隐患。家师也曾谈起,那位前辈当年因所修功法,差点身陨,可是后来家师又亲眼目睹过位前辈进阶大宗师顶峰,功法问题显然已经解决。”
说到此处,想起一则传闻。
“难道那二位前辈真的与三丰真人论道之后,齐齐霞举飞升?登临仙界,不在此界了。”
木德公摇头:
“霞举飞升,自古都有传闻,但谁也都没亲眼目睹过,当年三位大宗师论道,老夫也在近旁,只是论道过后,他们携手同游名山大川,再无音讯,是死还是飞升,无人知晓。至于那功法残卷,二师兄……”
说到处处,木德公摇头长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