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1章 烫手山芋
刑部右侍郎何文渊承宫中旨意,全权审理英国公府田庄管事何阿大一家五口命案,以及北镇抚司百户张杰‘虐杀’锦衣校尉许胜一案。
因两案有因果关系,上命何文渊尽快理清案由。
来宣旨的毛公公是老熟人了,离开前将何文渊拽到一边,提点了几句。
总结起来只两点。
一则何阿大一家倚势凌人,屡屡与人结怨,甚至成仇。
二则,毛义特意提了许胜之死乃是被人‘虐杀’。
陛下震怒,要求刑部彻查。
何文渊承了旨意,却似捧着烫手山芋,惶惶不可终日。
这死了的两边。其背后之人,他自忖得罪任何一方都很麻烦,且陛下显然有拉偏架的嫌疑。
喜宁和许胜兄弟平日里何等做派,何文渊又如何不知。
司礼监和内阁势成水火,司礼公与西杨先生之间龃龉,两边已然没了遮掩的心思。
前些日子传闻,陛下恶了西杨先生。
虽然还只是传言,但这种事外人不知,何文渊又岂会察觉不出?
陛下与王太监为何选他来主理此案,怕是也因为他何文渊与西杨先生关系非同一般。
两人祖籍都是江西吉安府。
但光是这个,还不足以让宫里那两位将这烫手山芋交给他去办。
早些年,何、杨两家早早就定了姻亲。
若不是念及何家幼女还小,双方子女早都成礼大婚了。
这件事此并不是什么秘密。
前几个月,那文臣首揆的西杨先生,屡生意外。
先是杨士奇被逼的乞骸骨,后来又生了顺天府尹姜涛死于任上的事。
何文渊早看出杨士奇已经心灰意冷,无心政务。
若不是紧要关头太皇太后出面拦阻,杨士奇怕是早都已经收拾行当回江西老家了。
何文渊本就因为杨稷在老家声名狼藉,对两家早年定下的这门亲事心生悔意。
前些日子又有老家来信,说是杨稷毁了一女子名节,事后杨家将那名女子一顶小轿,从正门抬进杨府,虽未明言是纳妾,但明眼人谁看不出内中深意。
何文渊得知此信,差点晕厥过去,当即再不能忍,寻到杨士奇府上,要求退亲。
此事两家已然谈妥。
杨士奇应的爽快,甚至还一并应了他先不声张的请求。
于此事上,杨士奇的举动着实让何文渊无地自容。毕竟,何文渊自己心思,也只有他自己知道。
这其中虽有杨稷行事放浪,声名狼藉之故,但杨士奇恶了陛下,当也是原因之一。
未曾想,一朝起了不好的心思,报应竟来得这么快。
这桩再明白不过,却极难了断的命案,终究是落在了他何文渊身上。
何文渊无论如何是没有颜面登门寻杨士奇帮忙转圜一二的。
思来想去,也没有好主意。
幸好旨意也没有特意限定时间结案,何文渊这才有了喘息的余地。
他先是只身寻到英国公府。
未曾想没见到英国公,管家便将他恭恭敬敬的挡当了回来。只言英国公身体不适,现下卧病在床,地都下不了。
何文渊不知英国公心思。
管家也没有要透露半句的意思。只是神神叨叨的提了张家老二张輗被国公罚了跪祠堂,还动了家法。
那张輗已是年过半百的岁数,如今同样下不了地。
何文渊直到后来才得知,张輗在张杰逞凶的当晚,也在现场。
离开英国公府,何文渊先是回了刑部衙门签了驾贴,派底下捕官去北镇抚司交接一干人犯、涉案尸体和证人。
后来,又因不放心,还是自己亲自跟着去了。
到了北镇抚司,那些当时在场的婆子,和何阿大一家尸体,徐良倒是没有丝毫和他扯皮,立即做了交接。
只是为那一夜家中长辈全都被害的五个丫头求情。
只言那五个丫头如今就在国公府,别府居住的长房宅中。审理时若有传召,再去派人唤来不迟。
何文渊本就对那何家之人心生怜悯,徐良求情,他又如何忍心不应!
直到论及‘人犯’张杰,何文渊立即脸一沉,说话时,不免有些阴阳怪气。
“徐镇抚倒是护犊子,涉命案嫌犯也敢往太皇太后跟前送。”
太皇太后离宫,銮驾幸临功德寺小住,此事早不是什么秘密。徐良将人送到功德寺,其中存了什么心思,不必说也知道。
“太皇太后銮驾幸临功德寺,不日寺里就出了命案,如今行凶之人在逃,张百户之前承了太皇太后懿旨,一直率领北镇抚司精锐,充当护卫之职。”
最后又补了一句:
“不过,少司寇既承了陛下旨意,只需亲往功德寺向太皇太后禀明案由,太皇太后的脾气,自然不会为难你。”
他不说最后那句话还好,一说那句,何文渊一口气差点没倒上来。
最后强忍着没骂娘,低了半日头,方才问道:
“许胜被杀
之时,徐镇府可是也在场?”
“哎哎哎……!少司寇怎么能平白污人清白?”徐良当即不依,连声打断他继续往下说。
接着又道:
“许胜可不是张百户杀的,若说当时张百户因许胜等人害了何阿大一家五口性命,悲愤之余伤了那许胜,我倒是亲眼见了。但就那点儿伤,怎么着也不至于要了他的命,当时在场的人可是不少,多少双眼睛都盯着呢!做不了假。”
“都有谁在场?”
“刚刚移交少司寇尸体和人证时,当时北镇抚司在场的人的口供都已落到纸上,各自按了手印,若是之后审结案件之时,发现口供有不对的地方,少司寇只需派人携那些供状来北镇抚司,点谁的名,谁就去不配合少司寇审结命案,此事我可以做主。”
何文渊眉头牵着面皮,连着嘴角,不住的抖动。
“徐镇抚倒是想得周到。”
“北镇抚司虽不似刑部那般整日与命案打交道,但亦深知牵涉命案,其中细节极为繁复,稍有不慎便是冤假错案,若是能做些小事,从而帮到少司寇一丝,也算是维护了大明律法之威严,此吾之愿也。”
何文渊唤来交接供词的差役,飞快的翻阅了一遍供状。
上面写的大都差不多,所有人都指向一处:
“张杰并未下死手,许胜虽被断了男儿根,但那样的伤,只是看着可怕,其实并不致命。”
何文渊因问:“徐镇抚这些供词,可是当真?”
徐镇抚极有自信:
“若只凭张杰的那一刀,许胜断不会死。若是少司寇心有疑虑,可以验尸。”
“何家五口性命,死前都被人殴打,少司寇找来仵作,一验就知,至于许胜死因,同是一理。”
何文渊也没多说什么,打算接下来到喜宁府上。
他一路正想着说词,不知不觉间,便到了地方。
等他说明来由。
谁知迎接他的好似一道霹雳。
那许胜尸首竟已被喜宁烧埋。
何文渊结合宣旨的毛公公提点的两句,终于死了心,知道事情还是往最坏的方向来了。
看来这许胜的死,的确如徐良所言,大有蹊跷。
“难道是身体有暗疾?”何文渊不由得猜想了一种可能。
只是何文渊怀疑之余,更多的却是愤怒。
“喜公公怎么连声招呼都没有,就将尸体烧埋了?此案牵连数条人命,如今你让我如何办案?”
喜宁本来面上尽是悲色,嗓子都有些哑了。如今听到何文渊口中满是责怪之语,当即大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