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八章 赐婚?
“臣李格非见过官家。”
李格非来到赵煦的面前,向着赵煦拱手行礼。
“爱卿无需多礼。”
赵煦脸上洋溢着笑容,上前扶起李格非。
多亏了这对老师弟子所献上的作物,不久的将来,大宋将再无饥民之祸。
“谢官家。”
“今日召集爱卿前来,是想与爱卿分享一番收获的喜悦。就在刚刚,已经获悉了各个作物的亩产重量,如爱卿所言,那些作物确实能够亩产千斤,特别是番薯和土豆这两项,产量更是喜人,足足将近三千斤。”
得知这一切的李格非神情也是一松。
虽然先前他就已经获悉,那些作物能够亩产千斤,但是毕竟从未亲眼见过,因而,对于最终的产量,他始终有所担心。
如今,悬在心中的石头终于落了地。
那接下来,就是找个机会,向官家引荐清照。
“爱卿,可要何奖赏?”
赵煦颇为豪气地说道。
不说别的,光是这些亩产千斤的作物,所能够带来的一系列深远影响,在历史上,就肯定有他的一席之地。
甚至,超过汉文帝与唐太宗,都指日可待。
“官家,臣不要什么赏赐,只希望官家能够将臣的恩师召回。”
李格非俯身拱手,有些忐忑地回应道。
他知晓官家对于旧党的厌烦程度,不然也不会将恩师贬谪到儋州,这个自大宋建立以来,从未有人贬谪到的极南之地。
因而,即使有亩产千斤的粮食,对于官家能否答应他一事,他心中也是没底。
“爱卿无需忧虑,苏轼在此事上位居首功,朕可不会埋没了他的功劳,待朕回宫之后便下旨,将其召回京师。”
听到这一切的章惇,默默地长叹一声。
苏轼的运气实在是太好了。
原本以他的估计,苏轼大概率要死在儋州了。
但是谁曾想,苏轼竟然发现了那些亩产千斤的作物。
这下好了,苏轼不日就会回到京师。
当然,章惇倒是不怎么担忧。
回来是一回事,能不能得到重用,那又是另一回事。
以苏轼旧党的立场,作为新党拥趸的官家,是肯定不会对其重用的,最多也就是给其一个闲散的官职,翻不起多大的浪花。
“臣代恩师谢官家。”
“除了此事,不知爱卿可还有什么奖赏。”
苏轼一事,就算李格非不提,他也会将苏轼传召回来,因为那些对大宋影响深远的作物,可都是苏轼献上来的。
所以,刚才李格非所说的,也就称不上什么奖励,所以赵煦便又问了一遍。
“为大宋,为官家做事,乃臣之本分,不需要什么奖赏。”
赵煦不住得点了点头。
虽然李格非身为苏轼的弟子,乃是旧党,不过经过这些日子与对方的交谈,他发现李格非身上,还是有不少的可取之处的。
他也意识到,旧党之中,像李格非这样有才之人也不在少数。
如果将之一棒子打死,未免有失公允。
而如果重用他们,支持变法的人恐怕会心灰意冷。
所有的矛盾,都指向一点。
自他父亲神宗时期便留下的党争。
或许,他要快点想一个方法,去消弭新旧两党之间的纷争了。
赵煦无意识地望向了李格非马车的方向,他看到了一位少女。
一个想法涌上他的心头。
“那是爱卿之女?”
“是,官家,小女名为李清照,乃是臣与岐国公之女王氏所生。”
“岐国公之女?李清照?爱卿之女莫非就是在汴京城中,流传甚广的李小娘子?”
“这……确实如此。”
李格非此刻有些摸不着头脑。
先前明明还在谈论着奖赏事宜,但是如今,话题怎么引向了清照身上。
不止李格非看不懂,赵煦身后的章惇与蔡京也看不懂。
他们都不明白官家为何会突兀地提及此事。
蔡京的那略显浑浊的目光,盯着眺望着马车的赵煦,看了几息的时间。
一个大胆的念头,瞬间就浮现在他的脑海中。
该不会,官家要娶李格非之女吧。
蔡京的想法并未持续太久,就被赵煦的话语打断了。
“我欲为爱卿寻一门亲事,你看吏部侍郎赵挺之之子赵明诚如何?”
原本对这一切并不在意的章惇,听到官家的话语后,整个人瞬间一震。
以他在官场摸爬滚打多年的经验来看,很明显,官家在下一盘大棋。
赵挺之何许人也。
其乃是新党,虽然不像他一般,是新党的核心人物,但是也可以称得上新党的中坚力量。
至于李格非,身为旧党代表人物苏轼的弟子,现在的身份,毋庸置疑,就是旧党。
而官家让新党赵挺之与旧党李格非联姻,其中的缘由不言自明。
就是想要借此消弭两方愈加激烈的斗争。
这是不是意味着,将来旧党也能够得到重用?
李格非在听到赵煦所提出的要求后,整个人也是一愣。
官家竟然为清照做媒,而对方,竟然是吏部侍郎赵挺之之子赵明诚。
吏部侍郎赵挺之,可不是一般的人物。
首先便是其官职。
吏部侍郎,在大宋乃是正三品,在吏部地位,仅次于吏部尚书,不仅可以参与朝会,而且还能参与到吏部决断中,可不是他一个区区的七品员外郎能够比拟的。
而且,吏部可不像礼部这般闲散,其可是掌握了大宋大部分官员升迁的,甚至连他都包括在内。
吏部侍郎,可以说是位高权重。
其次,赵挺之是新党的代表人物,在如今的大宋,也是一位举足轻重的人物。
看似这场联姻,于他而言百利而无一害,但是……
“官家,臣一直对小女疼爱有加,因而,恐要询问一番小女的意见。”
“好,就依爱卿便是。”
赵煦脸上挂着笑容,对于李格非提出的提议,一点拒绝的意思都没有。
喊过一旁的禁卫,交代几句,禁卫便向着李格非的马车方向前行。
不一会的功夫,李清照就被带到了赵煦的面前。
她的身后,一左一右,分别站立着李承乾与杨广,好似护卫一般。
赵煦的目光在李承乾与杨广身上并未有过多的停留,便直接落在了李清照的身上。
“奴李清照见过官家。”
在行完礼后,李清照便与李格非交流了一番神色。
见到爹爹眉头紧锁,李清照便猜到,刚刚的会面,发生了一些变故。
当然,对于现在的她来说,一切变故都不是问题。
接下来便是要腾出一个官家与她的私密空间,然后她便可以带着官家前往后世。
赵煦见着眼前如同大家闺秀一般的李清照,满意地点了点头。
“李小娘子,无需多礼,我与你父刚刚商谈一番,为你寻得一位夫婿,你意下如何?”
李清照心中咯噔一声,她的直觉告诉她,这个夫婿,就是那个她不愿提及之人。
不过,李清照面容上依然挂着笑意,语气轻盈地说道。
“官家,不知奴可否打探一番,那人是谁?”
“对方乃是吏部侍郎赵挺之的三子,赵明诚,虽然其目前还在太学内学习,但是才思敏捷,课业在太学中也算是佼佼者,兴许用不过多久,就能够成为我大宋的一员官吏。”
果然,是那个弃城逃跑的懦弱之辈。
虽然她为女子之身,但是对于赵明诚身为一州知府,却丢下一州百姓,独自逃生一事,她极为不齿。
因而,在她心里,早就打算对这个赵明诚敬而远之。
至于让她嫁给赵明诚,那更不可能。
当然,李清照也并未直截了当的拒绝。
她可是清晰地看到,周围除了官家,爹爹以及她之外,还有着数人。
如果直接拒绝,那势必会驳了官家的面子。
所以,现在的她,准备一石二鸟。
“官家,奴有要事要奏。”
“要事?”
赵煦显然也是被李清照搞的一愣。
谈婚论嫁,虽然也是要事,但是应该还没有上升到奏请的程度吧。
愣神片刻后,赵煦缓缓开口道。
“不知是何事?”
“奴请求官家回宫后,再告知官家。”
“这……”
赵煦此刻心中的疑虑更甚。
如此说来,似乎并不是谈婚论嫁之事,而是其他之事。
问题是,李清照身为一个才女,难不成还能有机密要事?
不过话虽如此,赵煦仅考虑了几息的时间,便应允了此事。
谁让他今日高兴呢。
况且,作物的产量已经确定,那也就没有理由在这继续停留了,刚好顺道回宫。
“好,就依你所言。”
不多时,一只浩浩荡荡的队伍,便从职田出发,向着汴京走去。
而李承乾与高明,与李格非挤上了同一辆马车。
李格非没有跟去的原因很简单,他可不能像女儿那般能够前往后世。
万一在女儿与官家前往后世的途中,被人发现官家消失,而他就在现场,那他可就吃不了兜着走了。
“伯父,是否需要我们跟随着李小娘子一同前往。”
李承乾向坐在对面的李格非说道。
“不用,如果你们前往,想来官家也不会放心与你们独处,将这一切交给清照吧,相信她会处理好这一切的。
这样,我们先行回一趟府中,之后我便带领你们好好游览我大宋的汴京城。”
一个时辰后,赵煦领着李清照回到了垂拱殿。
刚一坐下,赵煦就直接开口道。
“好了,李小娘子,闲话便不过多赘述了,还是说说你口中的要事是何事吧。”
见垂拱殿中并无他人在此,李清照便放心地将一切和盘托出。
“官家,奴所指要事,是奴可以前往大宋九百年后的后世。”
“嗯?”
赵煦当即是一脸狐疑地看向李清照。
据他所知,眼前的李清照可是一位才女,结果,现在怎么却说出此等呓语。
不过,即使如此,赵煦也并未直接生气,而是向着李清照反复确认。
“李小娘子,你可知你刚刚再说什么吗,如果不属实,那可是欺君之罪!”
“奴句句属实,并且,可以将官家您带去后世。”
“将我带去后世?”
赵煦又反复念叨了一遍。
毫无疑问,他是一点都不相信此事能够发生。
前往九百年后,这怎么可能呢?
但是……
对方眼神坚定地看着他,并且刚刚的语气极为笃定。
因此,他也有些好奇,这位李小娘子究竟会使用何等的方法,将他带往后世。
“既然能将朕带往后世,不知如何前往?”
“官家,你只需要跟随在奴身后,行进一炷香的时间即可。”
“如此简单?”
“是的,就是如此简单。”
赵煦当即从椅子上起身,开始行动。
经过一炷香的时间,赵煦已然有些昏昏欲睡了。
“李小娘子……”
“官家,我们到了。”
“到了!”
赵煦瞬间精神一振,先前的困意转瞬即逝。
他猛然发现,眼前的场景,竟然大变样了。
先前他是待在垂拱殿内,而现如今,竟然是出现在一片开阔地的周围。
不可思议!这简直神仙手段!
“李……小娘子,这是何处?”
“回官家,这里就是奴提及的后世。”
“这就是后世?”
“是的,官家,还望跟随奴的脚步,前往不远处的那间食肆。”
“那食肆莫非有什么讲究不成?”
“奴第一次来此,便多亏了食肆店家的指点,而现在,官家心中想来应该有无数的疑问需要解答,而店家那,会有官家你所需要的答案。”
“这样啊。”
赵煦点了点头,便跟上了李清照的步伐。
其实现在的赵煦,对于后世之事已经信了五成。
至于剩下的五成,倒不是不信,而是需要一步步地检验。
张泊才刚刚将李清照送走半个小时,就又见到李清照返回了农家乐,顺便此行还带回了一个陌生的男子。
虽然男子极为陌生,但是张泊还是从男子的穿着上,看出了一丝端倪。
男子头戴直脚幞头,身着一身赤色曲领大袖。
赤色曲领大袖,在北宋可不是平常之物,其可以算作是宋朝的龙袍。
因为北宋的龙袍不像其他朝代,有华丽的龙纹。
这与宋朝的太祖赵匡胤与太宗赵光义有很大的联系。
作为从乱世中走出来的开国皇帝,赵大与赵二两人有着一股俭朴的作风。
因此,在宋朝初期,自唐朝五代十国时期的用金丝线绣制的龙袍被淘汰,复杂图案也不再使用,加之宋朝属于火德,所以赤色,没有什么装饰的衣服就作为皇帝的穿着,一代代流传下来了。
这就使得张泊在见到陌生男子的第一眼,就猜到了来人的身份。
他面前之人,想来就是北宋除了赵大赵二之外,武德最为充沛的皇帝,宋哲宗赵煦了。
不得不说,眼前的赵煦就仿佛从画像走出来一般,剑眉星目,不愧是历朝历代帝皇中最为帅气的一人。
领着赵煦来到张泊面前,李清照第一时间便为张泊介绍起她身后之人的身份。
“店家,这位便是我大宋官家。”
李清照话音刚落,张泊便有所动作。
就见张泊侧过身子,向着赵煦做出了一个“请”的手势。
“哲宗官家,坐下聊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