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朝相遇一月的雨季

第三百六十章 知晓一切的苏轼

“这也是清照?”

李格非的回答,令得苏轼将目光重新移回到易安居士李清照的身上。

同时,他的眼中闪过一丝疑惑。

虽说眼前的妇人,看上去与清照十分相似。

甚至仔细一对比,可以说两人近乎是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

但是,这位妇人的年纪,看上去较之他的这位学生都相差无几,这怎么可能是清照呢?

“文叔,为何你会称呼这位妇人为清照?难不成世上真有长得如此相像,并且名字也相同之人?”

“老师,此事说来话长,还请听我慢慢道来。”

随着一众人员的坐下,李格非便开始了讲述。

“老师,这位清照并不是与清照名字相同,长得相似,而是就是我的女儿,清照。”

“文叔,这……”

苏轼的目光紧盯着易安居士李清照,眉毛都已经快拧成一团了。

他的这位学生,只有一位独女,并且,眼前的这位四五十岁的妇人,又怎么可能是他五十余岁学生的女儿呢。

“老师,确实如此,因为这位清照,来自二十八年后。”

“文叔,你刚刚说,这位清照来自二十八年后?”

苏轼的眼睛骤然瞪大,不可思议地看向说话的李格非。

与来自二十八年后相比,现在的他觉得,名字相同,长相相似,倒也不是不能接受。

面对着苏轼的问询,李格非微微点头。

“是的,老师。”

得到李格非肯定答复的苏轼深吸一口气。

“文叔,不知这是如何做到的?为何二十八年后的清照,能够来到元符二年?”

“老师,关于这一切,还得要从元符二年的清照开始说起。

就在不久前,因为一次偶然的意外,清照前往了一趟距今九百年的后世,并且进到了后世的一间食肆当中。

而那间食肆,不仅是位于后世这么简单,他还联通着其他的朝代,就例如我刚刚与老师你提到的二十八年后。”

苏轼整个人呆住了。

前往九百年后……通向其他朝代……

这一切,就仿佛神话传说一般匪夷所思。

如果不是文叔一脸郑重地和他提及此事,恐怕他都要以为文叔在同他开玩笑了。

“文叔,此事当真?”

“老师,千真万确,待会便可以让清照带老师您前往后世一趟。”

这下子,苏轼脸上的惊讶更甚。

“我也能前往后世?”

李格非肯定地点了点头。

“老师,要想前往后世的那处食肆,需要满足两个条件,一是历史有名,关于这一点,老师自不必多提,至于第二点,则是需要清照的带领。”

“历史留名?清照的带领?”

“是的,老师,待会只需要跟在清照后一炷香的时间,便可前往后世。”

蓦然,苏轼瞬间将一切全都串联起来了。

“也就是说,官家与端王也知晓了这件事。”

“是的,老师,原本清照是一人前往后世的,但是,她从那位食肆主人的口中,知晓了官家即将早逝一事,而伴随着官家的早逝,我大宋将会面临一场空前的浩劫。

因而,清照便欲见官家一面,向官家陈述一切,这也是学生先前打扰老师的原因。

而凭借着老师的名头,清照得以见到官家,如此,才使我大宋避免将来的浩劫。”

“原来如此。”

苏轼微微点头。

他一开始仅认为他的这位学生,因为不能确定亩产千作物是否确有其事,才向他求助。

没想到亩产千斤的作物背后,还有这么多的弯弯绕绕。

“文叔,关于刚刚你所提到的浩劫,又是指什么?”

“老师,原本按照历史的发展,官家会在明年离世,而因为官家目前无子,所以在官家离世后,便会兄终弟及。

而将来登上官家之位的,是端王。”

“端王登上官家之位?”

苏轼不由得皱了皱眉。

可否认,虽然端王殿下才华横溢,但是,如果要让端王担任官家的话……

恐怕大宋将来的命运,会有些曲折啊。

因为在大宋之前,就出现过一位与端王差不多的皇帝。

曾经的南唐后主,李煜。

“而在端王登上官家之位后,确实是将我大宋推上了巅峰,但是,仅仅在二十八年后,我大宋就灭亡了。”

“什么,文叔,你是说,二十八年后,我大宋便灭亡了?”

苏轼神色一变,脸上的血色骤然消失不见,仿佛在一瞬间被抽离了一般。

随后,苏轼一脸担忧地望向易安居士李清照的方向。

他可不会忘记,眼前的妇人清照,就是来自于二十八年后!

“是的,老师,根据历史记载,二十八年后,我大宋确实亡了,但是,当时的端王之子赵构率众南迁,建立了另一个大宋。

而为了将我们目前的大宋与后来建立的大宋区分开来,我们的大宋被称为北宋,而之后的大宋被称为南宋。”

“南迁……北宋南宋。”

这番熟悉的景象,使得苏轼的脑海中浮现出了一个熟悉的词。

衣冠南渡!

晋朝末年,匈奴军队南下攻破晋朝京师洛阳,晋元帝司马睿南迁渡江,定都建康建立后晋。

谁曾想,他大宋竟然也会历经此等变故!

想到这,苏轼重重地叹息一声。

“如此说来,是辽国南下了?”

“老师,并非是辽国南下,而是一个名为金的国家。”

“金国?”

“老师,现在的金国还未建立,他们还是辽国境内的女真部落,而金国的建立,要在十六年后。”

“十六年后才建立,也就是说,这金国仅用十二年的时间,就灭亡了我大宋与辽国!”

现在的大宋与辽国,那可是当世的两大强国,两者之间已经纠缠了百年之久。

结果,谁曾想,两国竟都被一个刚建立的金国所灭!

苏轼心中的震惊可想而知!

沉默半晌,苏轼问出了他现在最为关心的问题。

“不知官家可有应对之法?”

“这个……学生就不清楚了。”

李格非摇摇头说道。

“这样啊……”

苏轼点了点头。

毕竟这是官家的打算,官家也没有理由将这一切告知他的这位学生。

“苏翁,关于官家的打算,我知晓。”

一旁的李清照突然开口道。

“清照你知晓?”

“是的,上次官家回来后,就与我提及过此事。”

“那不知解决方案是?”

“按照陛下的设想,预计后年,便可对辽国用兵,此战,开战即决战。”

听到李清照言语的苏轼,心中顿时一阵心潮澎湃。

开战即决战,意味着官家欲直接通过此战拿下辽国,收复燕云十六州。

但是……

为何偏偏选在后年呢。

在他看来,有着后世的加持,应该再多休养生息几年,这样,胜算才会进一步增大。

“清照,后年会不会有些太急了?需不需要准备个四五年,再攻伐辽国比较合适?”

“苏翁,官家定下后年讨伐辽国,其实是考虑到辽国皇帝耶律洪基将会在后年离世。

而官家打算趁着辽国权力交接之际,进行北伐。”

“原来如此,还是官家考虑的周到。”

这时的苏轼,也清楚了一件事。

大宋不仅可以从后世获得诸如亩产千斤的粮食等,这些超出时代的物件,更重要的是,在某种程度上,还知晓了将来的发展。

就例如辽国皇帝耶律洪基死亡一事。

原本,耶律洪基的死亡对于大宋而言,并未有什么特殊之处。

毕竟等到耶律洪基死亡的消息传到大宋,辽国的新皇早就登基了。

大宋也不可能仓促集结军队开拔前线。

但是,如果提前知道了,那就不一样了。

大宋完全

可以在耶律洪基死前,就准备好一切。

到时,直接发兵北伐!

而一旦大宋战胜了辽国,就意味着被辽国占据了近两百年的燕云十六州被大宋收复。

这可是连太祖太宗都未能完成的成就啊。

苏轼脸上的激动之色溢于言表。

没想到他竟然能够在有生之年,见到这一幕。

平复了一番雀跃的心情,苏轼没有忘记一旁的易安居士李清照。

“清照,不知南宋之事,官家可有相关的对策?”

“苏翁,南宋之事有些复杂,按理来说,现在的南宋是有实力与金国分庭抗礼的,但是,却摊上了一位昏聩的官家。”

“清照,不知这位官家,干下了何等的事情让你如此气愤。”

“苏翁,这人干下的坏事可不少……”

随着李清照的吐露,就见苏轼的神情也变得极为难看。

他原以为,作为南宋的开国皇帝,昏聩也是有个度的,但是没想到,在这位赵构官家这,完全就没有下限。

一味的和金国媾和,甚至不惜残害忠良。

甚至,在官家与端王想要见他一面时,甚至还对父亲痛下杀手!

“清照,既然此人如此,那官家是如何打算的呢。”

“官家决定,在南宋设立一个新的朝廷,以取代赵构的朝廷,由端王暂时担任官家一职。”

“设立新朝廷……”

苏轼被这个天马行空的设想给惊住了。

不过,貌似这个方法确实不错。

只有这般,才可以在赵构的手中拯救南宋。

了解完一切事宜的苏轼,便想要前往后世看看。

“清照,不知现在可否将我带去后世?”

“苏翁,没有问题,当下便可出发。”

与此同时,书房中。

端王赵佶微弓着身子,正盯着墙上的一副字帖,怔怔出神。

以往他来此地,总是因为有着要事,并未细细打量书房中的事物。

而随着今日详细地浏览一番,他发现书房中的好东西超乎他的想象。

以至于苏轼一行人都来到了书房,他还并未察觉。

“端王殿下。”

听到呼唤之声,赵佶转过头来,就见到了书房外站着的乌泱泱的一群人。

“东坡,事情结束了?”

“是的,端王殿下。”

赵佶嘴角噙着笑意道。

“嘿嘿,东坡,是否和我说的那样,无比震惊啊。”

苏轼无奈地笑了笑。

“确实如此。”

今日,来文叔府中的这一趟,算是来值了。

而在回应完赵佶之后,苏轼也注意到了赵佶面前之物。

行至赵佶的身侧,苏轼也开始了仔细的端详。

根据眼前绢帛之物上面的落款,苏轼自言自语道。

“这是……蔡文姬的书法?”

赵佶在一旁点点头,随后补充道。

“东坡,这可是蔡文姬的真迹哦。”

“蔡文姬的真迹!”

蔡文姬之父蔡邕,那可是一位书法大家,创造出了八分字体。

而蔡文姬也继承了父亲的才学,无论是楷书还是草书,都有不俗的成就。

忽地,苏轼意识到一件事。

“清照,此物该不会是来自后汉时期吧。”

“是的,苏翁,我曾亲自前往后汉时期,去拜访了蔡文姬,并且与之交谈了一番,此物,便是我从她那里获得。”

苏轼此刻深吸一口气,又将之缓缓吐出。

他先前因为北宋南宋之事,倒是没有往这方面想。

照这么说的话,他岂不是也能够和历史上的诸多有名的人物见面了。

“行了,东坡,我们还是快些出发吧,可以说,后世的精彩程度,远超你的想象。

看到那边的那副字帖没有,就出自虞世南之手。”

“虞世南?”

苏轼当即横跨几步,来到了赵佶所指的那副字帖前。

看了几息的时间

,随后自顾自地点了点头。

“没错,确实是虞世南的真迹。”

“那还能有假,我可是都与虞世南见过面的了,说起来,食肆现在通向的贞观十一年以及天宝十二年,那可是有不少有名的人物。

书法方面,有着虞世南,欧阳询,褚遂良,颜真卿,张旭……

绘画方面,有着阎立本,吴道子……

所以,我们快些出发吧。”

赵佶有些急不可耐地催促道。

苏轼当即点了点头,一行人便准备好前往后世。

在此过程中,赵佶突然开口道。

“说起来,东坡,此次前往后世,你肯定会大开眼界的。”

“大开眼界?不知端王殿下指的是?”

“很多东西,就例如,曾经被唐太宗埋藏在昭陵之中的《兰亭集序》真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