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章 好事成双
前日,也就是十一月五日,吴军从清早时分便从鱼梁洲处启程向南。
按着孙权的安排,空着的船只在装载士卒与物资之前,都会前往襄阳和樊城之间的汉水水道正中,击鼓鸣金高喝以作耀兵,而后才到鱼梁洲南的码头上待命,再沿汉水顺流而下。
顺流而下的方向,就是作为吴国都城的武昌城了。
襄阳城中的赵俨、毌丘俭、牛金、隐蕃等人不知所以,而北面樊城中的徐庶等将却都以为是皇帝亲笔所书的信件起了作用,一时欢欣鼓舞起来,连带着樊城左近的军士都一起欢呼万岁。
战争就是这般,交战的双方都能为自己寻些功劳来。即使魏、吴双方的疆土经此一战没有多少变化,吴军可以宣称击败魏军,魏军却也可以称守城成功,用弱势兵力逼退了吴军!
就在众人眼巴巴的盯着徐庶,期盼徐庶开始为众人论功的时候,徐庶却下令点起武卫军与文岱部合计近两万人,前往去淯口坞处碰碰运气,却因为此举暂停了孙奂部的撤离,直到入夜徐庶回兵城中之后,孙奂部方才乘夜沿着浮桥渡过汉水来到鱼梁洲,第二日才得以退兵。
能阻挡一支军队的,从来都不是什么大江大河或者高山,只能是另一支军队。毌丘俭派轻骑沿江跟随了吴国水军近百里,确认吴军船只全数撤离之后,几乎不到一个时辰,襄阳城中便用早就准备好的器物组装好了浮桥,被隔绝了两月之久的襄阳和樊城终于互通。
毌丘俭所部的八千骑兵,是第一时间渡过汉水回到樊城的。随在毌丘俭军中的,还有荆州都监赵俨与隐蕃二人,牛金则被留在了襄阳。牛金当然也想来,无奈制度如此,不能无人守城。
“赵都监辛苦,仲恭辛苦。”徐庶早就带着曹泰、申耽、文岱、逯式等将,在浮桥的这边迎着。
“徐将军指挥若定,居功甚伟。襄樊战事今日解围,多赖足下之力。”赵俨欣喜的面容也渐渐整肃了起来,随即躬身一礼:“请徐将军受我一拜!”
徐庶不愿托大,连忙快步上前扶起了赵俨,没敢让赵俨真一拜到底:“此番退兵全赖天子洪福,朝廷诸公计画,诸将及军士用命,又岂是庶一人之力?快快入城吧,我已在城内令人备下酒菜,今日不醉不还!”
“甚好。”赵俨笑着点头:“徐将军先请。”
徐庶本想推让,侧脸朝曹泰、申耽、文岱、逯式等人扫视一遍之后,却点了点头应下了:“好。”
襄阳樊城之人汇合之后,第一件重要的事情就是整理近两个月以来作战的详细纪要,准备快马送到枢密院之中。这是太和二年以来的新制度,赵俨和徐庶二人也不敢违背半点。
等赵俨、徐庶二人领着诸位参军、主簿和文吏初步理顺了这两月的脉络之后,来到酒宴之上时,已经到了接近亥时了。不过众人并没有丝毫怨言,等二人进入堂中之后,更是齐齐起身行礼。
“徐将军统兵退敌,理应上坐。”赵俨笑着挽着徐庶的手臂,将他往酒宴上的首位引去。
徐庶却从容说道:“论职位是赵公更高,论序齿是赵公更长,论籍贯,赵公是庶同乡耆老,都是颍川之人,哪里有我上坐的道理呢?”
“诸位,你们说是不是!”
气氛渐渐热烈起来,众人也一齐起哄了起来,赵俨难抵众人的热烈之情,‘勉为其难’的坐到了上首。
两月压力一朝尽去,是以众人言谈之中欢笑之声不断。酒宴开始依旧俗套,为陛下贺、为朝廷贺、为大魏贺,三杯酒后,这才到了众人尽情宴饮的环节。
等赵俨不经意间提到论功之时,徐庶这才缓缓说道:“赵公久为外镇,或许不知陛下这几次出征时的情况。就拿辽东战事了结之后来说,陛下金口玉言,满将军统领全军之功要到最后才论,而是按照次序先定了刘子扬、文仲若、辛佐治三人之功。其余诸将都是由枢密院在邺城细细论定的。”
“诸位,方才我与赵公与诸属吏拖延这么久,就是为你们核实记载,确认战功去了!我二人来此同你们饮宴,但那些参军、主簿们,今晚恐怕是要写到天明了。”
“明早之时,所有文书都会被快马送往许昌朝中,三日可达。按我估计,十日之内朝廷便会遣使者来此,为诸位确认下功劳次序。”
“诸君与庶得遇圣主,实乃此生之幸。来,诸君,为陛下万年贺!举白!”
“举白!”众人纷纷一饮而尽。
饮着饮着,徐庶却看向了坐在毌丘俭身旁一人,开口问道:
“足下便是隐叔平吧?白日匆忙,只听了仲恭介绍名讳,却不知足下是何官阶职位?”
“禀徐公,”隐蕃笑着站起身来,拱手应道:“在下并无职位。”
见徐庶略有疑惑,毌丘俭则是笑着起身站到了隐蕃的身旁,左手握着酒樽,右手揽过隐蕃的肩头,豪迈的笑着对众人说道:
“若说叔平的职位,我如今可说的只有一项,那便是天子门生!徐将军,诸位,你们或许不知,叔平以加冠之龄,在吴国做下了多大事情!”
隐蕃略略低头,也学着前面众人的话来说道:“在下岂敢居功?全赖陛下洪福庇佑。”
毌丘俭道:“你们不知,数月之前,叔平领了卫仆射密令,独自一人来到武昌之中,将那吴国群臣与孙权玩于鼓掌之间,最后以假死之策脱身,更是精彩绝伦!”
赵俨酒兴上来了,也起身笑道:“这事情要从襄阳说起,那一日,老夫在襄阳听参军说有一人自称领了卫仆射之令……”
对于堂中这些将领,让他们领兵作战并不会惧怕,可这种深入吴国都城之举,听罢却都直呼精彩。
隐蕃被众人连番吹捧之下,也难得起了些羞涩之意:“还请诸公莫要再劝在下的酒了,明日一早,在下还要随传递文书的使者一并前往许昌,非在下不恭。”
“无妨,无妨。”毌丘俭笑着替隐蕃挡酒:“来,由我与诸位共饮!”
堂中一片欢笑之声。
翌日清晨,隐蕃与传递机要的十名骑士一道,一人三马往北面许昌的方向驰去。
十月十日下午,刚在演武场内与姜维、曹爽、曹肇三人练剑完毕的曹睿,还未出了演武场之门,就看到了匆匆赶来的侍中裴潜。
“陛下,孙权已于十月六日从襄樊退兵,中领军以骑兵探查无虞,赵伯然、徐元直二人联署的军报已经送来。另外还有一唤作隐蕃隐叔平之人,也从襄樊回返,此人自称不辱使命。”
裴潜并不认识此人,可曹睿听闻隐蕃名字后却眼前一亮。
“裴卿,遣人先寻一处将隐蕃安顿起来,朕晚些要在书房见他。再将刘、王二枢密唤至书房,卢侍中也一并过来,朕稍后就到。”
“遵旨。”裴潜应了一声,而后转身先行离去。
“襄樊吴军退却,臣等为陛下贺!”曹爽、姜维、曹肇三人同时躬身行礼。
曹睿笑着说道:“朕没有与你们说,前几日收到大将军处来信,蜀国李严李正方主动归降了张征西,今日隐叔平又从吴国回来,这等事情能成双,属实是朕没有想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