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目了然李一振

第91章 民脂民膏

佯败退兵,对魏延来说并不是一件有难度的事情。

但三日之前,诸葛亮曾亲口在此处分派下来,要让魏延在此领兵抵抗几日,怎得今日便变了卦?

“文伟,丞相为何行事又急了些?莫不是下辨那里出了什么新战况?”

一旁站着的费祎缓缓答道:“这两日,东侧的魏军进逼的愈发紧了。丞相曾亲临营前观魏军形势,几次令王平所部佯动试探,以往魏军都以骑兵在各营之间调度,这几日步卒也多了起来。与魏军在当前的战线上对峙了半月多以来,昨日是魏军第一次出动千人以上的兵力规模,欲在北面进攻高翔的一处偏营,已被高翔率军抵挡住了。”

“依着魏军东面绵延的营寨来看,魏军应该在东面有接近三万之数。”费祎停顿了一下,然后补充道:“此乃丞相看过魏军营寨之后亲口所言,非我之语。”

魏延当前与下辨之间只有二十里,派个参军过来倒也无妨,但诸葛亮还是派了费祎前来。

费祎被诸葛亮点名的时候虽然没有说什么,说实在也耽搁不了多少时间,可他心中还是有些无奈之感的,几乎所有与魏延相关的事情都要经过费祎操持,好似他与魏延两个人如胶似漆一般。

这便是另一种形式的专人专用了。

魏延听罢费祎分说,将竹简放回传信的木筒后,双手按膝而后站起身来:

“文伟,前日丞相与我说西攻东守,我当时还有些不理解,只从地势来想军略,单单以为是东面更好守。今日听了文伟之言,只觉自己实在是想得浅了,不及丞相深谋远虑。”

魏延双手叉腰,站在帐中颇为感慨的说道:“曹真在东,他越是积极求战,那就要在东阻之,以折损其锋锐之气。张郃这些时日行军畏缩,就更要从速击破此人。”

“劳烦文伟回下辨禀明丞相,魏延驻在此处就不动了,只待丞相领大军至此合战,愿为丞相先锋击破张郃,以报建兴六年之仇!”

“我记下了。”费祎淡定应道:“文长还是从速后撤吧。”

魏延咧嘴笑道:“这就不需文伟担心了。”

随着费祎与随行的十名骑卒离开营寨向东驰出,魏延也下令将早就准备好的引火之物在营内从容点燃,而后领着本部与刘邕所部的士卒,从容向东进驻最后一道防线。

等到张郃亲自率军进抵魏延营前之时,辎重、军帐已经拆除的营寨之中,只剩许多木质栅栏与营内围栏在烈烈燃着,烧起的浓烟借着风势飘往张郃军阵之中,甚是呛人。

张郃皱着眉头,坐在马上看着燃着的军寨,身后的军旗在东风中猎猎作响,随即出声吩咐道:

“莫要看着此处燃着,寻人去将火灭了,再向前进兵三里后下寨。”

“遵令。”陈凭应下,领着本部即刻便去救火。等营中开辟好了道路之后,张郃一刻不停的穿过此处继续向东,直到重新立寨,才算结束了今日的行军。

傍晚,军帐之中,张郃、陆逊、李严三人齐齐围着火炉坐下。外面的天气愈加冷了,加之刚刚巡营回来,张郃摘下盘了一圈貂尾的锦帽,在火旁烘了一烘,才又戴在头上。

“今日在狭山留了校尉薛定的两千人后,大军此处兵力只有不足两万了。”张郃停了几瞬,数字又说得准确了些:“我部有兵一万二千,伯言所部有七千羌骑,这是一万九千。按照大将军昨日信中所说,郭伯济领着万人到了大将军处。东面有五千大将军本部步卒、九千羽林右军的中军精骑,如今又多了汉中的五千外军、五千羌兵,这便是两万四千。东西合在一处来论,足有四万三千之众,比此处蜀军足足多了一万。”

“四万三千。”张郃将双手凑在火旁,上下翻动了几下,又搓了搓脸:“四万三千对三万三千,虽说蜀军有一处下辨城可以依托,仍然占着优势。”

陆逊低头看着陶炉内燃着的木柴,烤着火,不禁有些出神,一时竟觉得张郃重复着这带有优势的数字,是在为他增加些许安全感一般。

“兵是多了些,但战力就不好说了。”陆逊还是出言小心提醒道:“张将军这里有七千羌骑,郭将军那边有五千羌兵。”

“我知道。”张郃皱起了眉头,似乎有些不耐:“蜀军这回反常的厉害,每次都是在初一接触的时候便退却,连狭山这么紧要的地方,都没花多大力气防守,今天更是守也没守就退了,全似在前面埋伏着一般。”

“正方,你说那诸葛亮是如何想的?”

“我?”被问到的李严显然没有心理准备:“诸葛多谋,在下不能尽知。不过,此前在下曾与张公说过,诸葛亮自两年前败于大魏之后,带着整个相府屯驻于白水,精简兵力,据说练兵颇有章法心得。”

“诸葛亮……诸葛亮说不得是想在下辨城外凭借城池先守后攻,以求决胜。”

张郃并未对李严提过军中粮草状况,听李严如此言语,口风也松了些:“大将军以军粮为限,力求在本月之内击破诸葛亮,诸葛亮此番出兵说是策应孙权,欺我军粮少也当是一个重要原因。”

“只不过,”张郃摇了摇头:“大将军如此战法,属实令我有些为难了。”

李严也似有所悟,跟着张郃的动作轻叹了一声。李严也不是没用过兵的,都到了这个关口,如何还能不知张郃忧虑?

曹真东西两路合击的策略,任谁来都挑不出半点毛病。地势就是如此,下辨城就横亘中央,不这么打还能如何作战?

但偏偏张郃在西,蜀军归路也在西面。若时势有变,蜀军定会全力向西寻找归路!到时还不是张郃要吃苦头?

陆逊心中知晓这些,却还是安静地烤着火,只说全听张郃分派。

张郃长叹一声:“离下辨只有十余里了,大将军在东,距离下辨的距离也与我相差不多。”

“伯言。”张郃轻声唤了唤陆逊。

“张将军。”陆逊应道。

张郃从容说道:“从此处再向东直到下辨城下,一路皆是平旷之地。探查、袭扰这些琐事,就都由伯言的羌骑来为了。必要之时若为了大军妥当,说不得也会抛了几千羌骑的性命作诱饵。”

“伯言,我知这些羌骑都是你这两年间的心血。但大军合战,少不得有这种情况出现,你部战力最弱,这是难免的事情,羌人毕竟是羌人。”

陆逊面容也严肃了起来,郑重其事的点头应道:“我明白。”

“明白就好。”张郃朗声说道:“我与伯言回去之后,都要向各自部属说明大战将至的道理。两万大军在此,一举一动都要按中军指挥,遵军法行事,不得稍有懈怠。”

“我部早有准备,还请张将军勿虑。”陆逊答应的毫不含糊。

“好。”

……

费祎回到下辨城中之时,诸葛亮还在城内存放军需之处巡视,费祎花了好一会儿才找到诸葛亮所在之处。等费祎赶到身旁,负责全军军需的蒋琬正在同诸葛亮等人说着弩矢的情况。

“丞相请看,最后一次补给从武街送来之后,我军总的弩矢已有三百五十万之数。”

“东面王平将军处人手一弩,战时每人负五十弩矢,营中各备五十弩矢,城中后备再留五十。一百五十万支弩矢已经在七日前悉数准备好了。除王平将军所督万人之外,余下各军合计有弩一万五千张,其余各军的弩矢也已按五十一人的数量悉数分发了下去。”

“丞相请看,”蒋琬伸手指着东边的院落:“东线余下的五十万支弩矢就在此处,其余的皆在西院内。”

诸葛亮点了点头,缓步朝着东院的方向行去,身后的杨仪、射援、费祎、蒋琬等人也随之跟上。

冬日的秦州气候甚寒,倒是不怕有被雨水浸湿之虞。但军中做事自有章法,每捆弩矢按照百支一份的数量捆着,整齐的码放在院中,上下皆有麻布垫着,甚是妥帖。

诸葛亮走上前去,掀开了一处麻布,双手捧起一捆弩矢细细的看了几瞬,轻叹一声:“我在白水两年辛苦,说到底也只成了三件事情。一曰法度,进退分明皆依号令。二曰劲弩,人人习弩皆无例外。三曰车阵,平地御敌引以为重。”

“为了运这些军粮和弩矢,梓潼、巴西、广汉三郡民力资财征调甚重,男子当战女子当运,与当年先帝汉中决胜也所差无几。”

“此番魏军东西作战,军势分散足以胜之,加之魏军中军不在秦州,此乃天赐良机,失之而不能再得。”

“这些弩矢,都是百姓膏血。”诸葛亮轻轻吹了吹手中弩矢上的灰尘,又将其放回堆中,仔细盖上麻布,压好后转身看向众人,沉声说道:“此番作战有胜无败!天命在汉而不在魏!”

“谨遵丞相号令。”众人纷纷行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