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记克里斯韦伯

第160章 大变

第160章 大变

“怎么了,将军?有什么不对吗?”袁田小心问道。

“没什么!”赵延年叹道:“你说的那些财物估计大半是给冯车骑和他身边人的,魏公打算借冯车骑打通渠道,好让朝廷承认他在交州做的事情!”

“那,那可怎么办?”袁田一听急了。

“你别急!”赵延年想了想:“没有财物也就没有财物的办法,再说了,冯车骑也不是贪财之人,而且魏公并不是不愿意给,只是途中被人抢了,至多将来补上就是了。我在冯车骑面前也略有薄面,豁出去这点面子,把魏公的书信献上便是!”

“多谢赵将军!”袁田松了口气,赶忙下拜道:“不然属下回去后真不知道如何向魏公交差才好!”

“你放心,魏公不是那等苛刻之人!”赵延年摆了摆手:“还有一件事情,我这里有一个人,他是魏公的旧交,想要去交州见魏公,你这次回去,将他平安护送过去!”

“魏公旧交?”袁田没有多想,点了点头:“这个好说,我记得了!”

约定之后,赵延年将回信写好,交给袁田,又令人唤来曹操,对其道:“此人便是魏公的使者,他会护送你去交州!”

曹操打量了下袁田,拱了拱手:“在下沛国曹操,见过贵使,有劳了!”

“在下陈国袁田,不敢当!”

曹操听到袁田的籍贯姓名,心中一动,不过他没有多话,只是点了点头。次日清晨,一行人上了船,往豫章郡而去。

——————————————

鄂县,汉军大营。

夜幕低垂,将所有的旗帜染成黑色,汉军的营地位于长江和官道之间,绵延数里。点点篝火宛若天上的星辰,点缀在道路和大江之间。白昼的厮杀已经结束,攻守双方都在舔舐自己的伤口,等待着下一个白昼的降临,箭矢随同阳光一同落下,一视同仁的夺走两边将士的生命,直到夜色再次降临,和平和宁静才会重新来到这片土地。

“将军,您认为敌人的援兵将会从哪个方向来?”

营帐里应奉问道,他手里捧着一根蜡烛,照着下面的地图:“北面,东面,还是干脆绕过这里!”他说到这里,指头在地图上画了个弧线,点了点江陵和襄阳。

“绕过这里不可能!蛾贼兵虽多但训练不精,做不了这么复杂的行动!”冯绲道:“而且守鄂县的是大贤良师的大弟子张嵩,援兵是绝对不会弃之不顾的!”

“将军说的是!”应奉点了点头:“那就是要在这里打一仗啦!”

“不错!”冯绲点了点头:“击破援兵,这鄂县就不攻自破了,若是不能——”说到这里,他叹了口气,那张如岩石一般刚强的脸也罕见的露出疲惫的表情。

正当应奉想要说点什么安慰一下老友时,从外间进来一名军士:“雒阳有十万火急的信来!”

“雒阳?”应奉神色微动,道:“信留下,你且退出去!”

“喏!”那军士留下信笺便退出去了,应奉拿起信来,递给冯绲,冯绲却没伸手接,半躺在胡床上的他摇了摇头:“世叔你念给我听听吧!我有些累了,想歇息片刻!”

“好!”应奉这才想起来冯绲这几天都没怎么好好歇息,眼疾的老毛病又犯了,凭这点烛光根本看不清楚稍微小一点的字。他拆开书信,念道:“伯始(司徒胡广的字)顿首启,见字如晤,展信舒颜。前日京中有大事……“念到这里,应奉突然停住了,目光呆滞,张口结舌,一副被惊呆了的样子。

“发生什么大事了?世叔你为何不念下去?”冯绲问道。

“哦,哦!”应奉此时也反应过来了,他咬了咬牙,继续念了下去:“袁绍、袁术、张孟卓、何伯求、吴子卿、许子远等人领宾客少年,袭杀宦官,纵火焚其府邸,斩苏康管霸二人之首级,以矛尖承之,乘马驰骋于京中闹市,声言斩杀奸宦,一时间观者如堵,欢呼之声直冲云霄,宫中亦可得闻……”

此时冯绲早就坐起身来:“这些家伙疯了吗?竟然敢这么做!”

虽然应奉自己就是个敢于煽动冯绲领外兵北上,逼朝廷诛杀宦官,改革政治的家伙,但此时心中想说的和冯绲一样——他的计划再怎么大胆,好歹也是在幕后策动大军,这几位干脆自己带几十个宾客壮士直接在雒阳城里杀人放火,砍掉中常侍的脑袋插在长矛尖上在街头骑马炫耀,这已经不是胆子大小的问题,是已经完全视朝廷于无物了。

“是,是呀!着实是好生大胆!”应奉半响后方才感叹道。

“然后呢?快看看大将军如何处置这些狂徒?”冯绲催问道。

“对!”应奉这才反应过来,的确此事既然已经发生了,那窦武的反应就是最关键的了,可他刚将帛书展开到下面一行,整个人便呆住了。

“世叔,世叔!接下来怎么了?接下来怎么了?”冯绲见状愈发急了,连珠炮一般催问道。“冯公,我觉得您还是自己看看吧!”应奉叹了口气,将帛书递了过去,又将蜡烛凑近了些,好把帛书照的亮些。

“事毕后,袁氏兄弟,张孟卓、何伯求、吴子卿、许子远等人,领同行壮士,皆袒衣至于大将军府前,叩首请大将军应天下士人所请,诛杀宦官,重现明章之治于当世!若能如此,甘受斧钺之刑无所恨,大将军府前围观之太学生上万,皆呼‘诛杀奸宦,复世清平’。大将军不得已,发五校兵围宫,乞太后下旨,诛杀宦官……”

看到这里,冯绲双手一松,帛书已经滑落在地,叹道:“好个袁绍,袁术,这不是把大将军架在火上烤吗?”

“是呀!”应奉叹了口气:“大将军那时估计牙都咬碎了,若是不答应袁绍他们那伙人,那就成了宦官的同党了,不说在天下士人面前名声扫地,光是大将军府外的那些太学生就应付不过去;可要是答应了袁绍他们,那诛杀宦官的首功也不是他窦游平,后世提到本朝诛杀奸宦,也只会提到袁绍他们,他窦游平在当中估计还是个丑角。当真是左右为难呀!”

“哎!”冯绲叹了口气:“世叔你想的还是窦游平一人的得失,可你有没有想过袁绍那伙人这么做的后果?宦官再怎么说也是天子身边的近人,他们的亲眷中不少人更是朝廷官员,袁绍他们一伙人居然就敢带着几十个宾客部曲,在京都公然杀人纵火,这还有没有王法了?有没有规矩了?要是今后朝中有大臣相互之间有矛盾,是不是就可以带人直接攻杀过去,砍了脑袋在京都巡游?还有那些太学生,朝廷本来招揽他们来雒阳是让他们讲学经典,为朝廷培养选拔人才,可他们倒好,居然直接包围大将军府,为袁绍这等好乱乐祸之徒声援,长此下去,国家何以为国家?朝廷何以为朝廷?”

“那,那冯公的意思是?”应奉问道。

“窦游平这次不杀宦官估计是过不了关了,不过不管他杀不杀宦官,事后都要狠狠惩治袁氏兄弟,张孟卓、何伯求、吴子卿、许子远等人,要么处死,要么除以流刑,绝对不能让这些人借此机会青云直上,不然后来必有仿效者,那才是遗祸无穷!”

听到冯绲这番话,应奉不由得露出苦笑,冯绲这话的确是有道理,但要执行起来,比登天还难。说到底,窦武就是党人的领袖,他能够登上大将军的宝座,也是凭借了天下士人的支持。袁绍他们这些人的做法虽然后患无穷,但却正好符合了当时东汉士人的胃口,如果窦武因为此事诛杀袁绍等人,那等于立刻把自己至于众矢之的,他是没有这个胆子的;更要紧的是,窦武当上大将军之后为了诛杀宦官之事和皇太后僵持了那么久,连宦官的毛都没掉一根,若非袁绍他们铤而走险动手,谁知道还要僵持多久?是袁绍这群年轻士人豁出去才把诛杀宦官之事推过去的,而窦武反倒对袁绍他们下手,只会被人以为是站在宦官一边。

“此事只怕不易!”

“不易也得办,不然国家就不成国家了!”冯绲顿足道:“大将军不敢做这个恶人,那就我来做,总不能眼看这天下,这国家毁在这群侥幸之徒手上!”

“冯公请息怒!”应奉赶忙制止住冯绲:“您说的不错,袁绍等人自然是要处置,但不能放在这个风头上,而且必须先有外兵入京!”

“外兵入京?”冯绲问道:“什么意思?”

“京师之五校兵素来畏服中官,窦游平要尽诛宦官,五校之兵必然会被削弱,袁绍等人出身显贵,又深得士林敬服,若是对其论罪,只怕会闹出事故来。所以须得先以外兵入京,压服潜在的不服者,才能行事!”

“世叔说的是!”冯绲点了点头:“还是你考虑的周到,好,你替我修一封回书给胡司徒,表明我的意思:我等不能为了自己的一点得失名声,把国家的未来不要了!芝兰当道,不得不锄,有些人就算是人才俊杰,也必须杀了!”

“喏!”应奉应了一声,取出纸笔来,刚准备下笔,又停了下来:“冯公,在下有句不当说的话!”

“那就说吧!”冯绲道:“事已至此,你我之间还有什么不当说的?”

“您要不要考虑一下自己的退路!”

“退路?什么退路?”

“荆扬这边,平定蛾贼之事显然不是短时间内能解决的,而经由雒阳这次的事情,中枢已有糜烂之势,加上西北的羌人和北方的鲜卑人,大汉的局势只能很不乐观。荆襄北连宛城,南接湘赣,西连巴蜀、东接吴会,实乃天下之枢纽,您现在手握重兵,身居枢纽之地,若天下有变,进可屏护天子,退可自守一方——”

“好了!”冯绲喝止住应奉的劝谏:“此非人臣所能言,你不要说了!”

应奉看了看冯绲苍老的面容,低下头去:“也好!”

应奉飞快的写完了回信,交给冯绲看了,便加印署名交给信使带回了。他回到自己的帐篷,写了一封信,招来一名心腹,道:“你立刻出发,把这封信交给赵延年将军本人,记住,是他本人,然后带他的回书回来!”

“喏!”那心腹拜了拜,接过书信就出帐去了。应奉走出帐篷,寒风凌冽如刀,他看着远去的骑影,心中暗想:“袁绍等人皆为士人后起之秀,为如此之事,京师百姓皆为之叫好,人心可见一斑。天心即人心,人心如此,天命可知。纵有一二臣子竭心尽忠于上,又于国于家何益?冯绲不识天命,坐视良机,我切不可与之俱亡!”

——————————————————

扬州豫章郡南野县西南荒野(今广东省韶关市)。

远处的山脉从浓密的森林中骤然升起,连绵数十里,数里之外便能看见强风吹刮的峰顶。这些暗红色的岩壁呈现出各种奇怪的形状,后世的导游们发挥出他们的想象力,将这些暗红色的裸露岩层牵强附会成香炉、狮子、蜡烛或者别的稀奇古怪的玩意,博取游客们的好奇心。地质大学毕业的魏聪当然知道这是丹霞地貌的一种,在遥远的古代,流水冲蚀这里的岩层,这种暗红色的岩层说明这里富含大量的铁氧化物,换句话说,这一带很可能有优质的铁矿。

“魏公!传说中古时舜帝南经过此地登山而奏韶乐,动听的乐曲使周围的山石也为之动容,变成这些形状奇怪的山石,故而当地人称其为韶石!”

魏聪回过头,看了看正在竭力向自己介绍舜帝传说的孔圭,他决定暂时放弃回忆自己大学课程中关于广东韶关矿藏的知识.,附和对方一下:“我记得舜帝是死于苍梧之野,若是指的交州的苍梧郡的话,那距离这里倒也不是太远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