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8章 登北固山,京师新貌

毗邻长江的北固山,高仅五十多米,既不险,也不秀,却为天下名山。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黄立登上北固山,对这句名诗有了更深切的感受。

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暮年的辛弃疾站在北固山眺望长江,瞭望那浩浩荡荡的江水奔流不返,应该是胸怀大志却壮志难酬的感慨和无奈。

内心再有不甘,年老体衰之时,也只剩下“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的慨叹。

“幸好,朕还年轻,就算称不年轻,也在壮年。”黄立背负双手,微眯起眼睛,如辛弃疾那般瞭望长江,却是不同的感受。

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天下英雄谁敌手?

黄立微抿起嘴角,目光微抬,仿佛看到了千里万里之外。

开疆拓土,明军正在扩张大明的疆域,气势如虎,谁能抵挡?

“这里还有刘备招亲的甘露寺呢,真的是三国时候建的。”旁边传来女人的声音,那是李云容等人在赏景议论。

“甘露寺的那块‘恨石’,传说是刘备和孙权用剑砍断的,应该是假的。”

“北固山就是这样啊,还有天下第一江山之称,不过是因诗词而得名。”

北固山之得名,确实是“有仙则名”。

千百年来,吸引无数文人雅士,纷至沓来,皆因其深厚的历史底蕴和独特的文化内涵。

黄立淡淡笑着,并不插言评论。耳听为虚,眼见为实。不管怎样,总算是见识一番。

“下山吧!”黄立含笑看向李云容等人,眼神的交流,便明白了各自的意思。

李云容落后半步,跟在皇帝身旁,微笑着问道:“皇爷,明天再登金山可好?”

黄立笑了笑,说道:“朕明天就不陪你们了,有些官员要接见。你们好好游玩,尽兴才好。”

“臣妾听说金山也不太高,要是太高,臣妾等怕是要望而却步了。”李云容笑着说道:“,不过,金山的名胜,倒是要比北固山多不少。”

黄立笑着点头,说道:“看你们的身体,还不算太过孱弱。爬山观景,只要量力而行,对身体好,心情也好。”

对于古刹寺庙,黄立不感兴趣,也不想因为自己的身份,给这些佛寺增光添彩。

对于妃嫔,他倒没有太过要求。而且,借着此次北上迁都,也有意让妃嫔们多抛头露面。

提高妇女地位的举措已经推出不少,如果再有皇家带头的榜样作用,效果应该会更好。

其实,对妇女的什么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封闭传统,都是封建礼教在作祟,权贵和富豪才会全力遵守。

象普通百姓,妇女也要劳动生产,也会从事力所能及的职业。要是连饭都吃不上,谁还会瞎讲究?

而且,把妃嫔长时间关在深宫内院,黄立不忍心,也怕她们心理扭曲。

那些封建皇帝的心理都有些变态,或许也是三宫六院妃嫔太多,总担心自己头上长草。

弄那么多太监,好象很保险。其实,这些人因为身体残缺,大多也都是心理变态。

反正,黄立是不会再让太监这个群体出现。不管是宫中有不少力气活儿,还是为了皇帝的尊严和面子。

外朝有禁卫军,内宫有女官和女侍卫。在南京这么长时间,也没有出现什么不好的事情。

只要有改变的观念,和自信的心态,就没有适应不了的习惯,只有皇权至高无上的冷漠,以及简单粗暴的手段。

况且,让自己的女人快乐幸福,不是一个男人的本分吗?

黄立与李云容边走边聊,给足了她贵妃的体面。虽无皇后之名,但执掌后宫,一直是李云容。

李云容不仅长得漂亮,也很有见识和本事。至少在经济头脑和算账能力上,其他妃嫔远不如她。

有所偏爱也是正常的,尽管黄立也没太过冷落另三位妃嫔。

“女侍卫全部用来保护你们,你领着她们好好散心游玩。”黄立温言嘱咐,也很放心。

李云容笑着答应,说道:“有皇爷的口谕,还有镇江府派来的向导,臣妾等便肆意一回。”

黄立笑着点头,说道:“本该如此,不要有顾虑。”

确实有一些官员需要接见,倒不是非要黄立耳提面命,亲口指示。

黄立要借此机会也考察一番,在问询和对答中,多少还是能够了解一些官员的性格和才能。

特别是发展地方经济,造福一方百姓,黄立也想听听官员们的思路和办法。

虽然有很多后世的手段,但黄立还是希望博采众长。毕竟,时代不同,有

些方法并不适用于古代。

而且,奏疏和题本也会不断呈送,他也要趁着在岸上的时间尽量处理完毕。

当然,现在没有什么紧急的政务军情,伐倭行动已经箭在弦上,作战计划和后勤准备已经完成,也不需要他再遥控指挥。

……………

北京。

尽管还有一个多月,皇帝才会抵达,但京师的气氛已经热烈起来。

而重回帝都的地位,即将成为天子脚下,对于商家和百姓来说,都是好事。

提前涌入的官员和眷属,以及两千禁卫军,已经极大地提振了京师的经济。

商家是最先受益的,官员和眷属要安家,要生活。

小到油盐酱醋、锅碗瓢盆,大到桌椅床榻,还有被褥铺盖、过冬衣物,都需要添置购买。

当然,行辕已经提前准备了许多,鞑虏北窜时也扔下了不少家什,但也不可能面面俱到。

幸好,迁都的消息早已传播,商家预料到在京师会掀起消费潮,都备足了充足的货物,享受到了这波迁都福利。

这是在乡镇难以达到的繁华景象,也是普通老百姓所没有的消费水平。官吏和士兵不缺钱,在新兴的大明更是如此。

俗话说:京城居,大不易。

住在京城,什么都要花钱,不可能象乡村,还能自产自收,解决大部分的生活所需。

当然,也只有在京师这样的大城市,才能感受到大都市的繁华。各行各业,各色人等,都汇聚在这高大城墙围起的范围之内。

大量富裕人口的涌入,对于老百姓,也就是京师的小市民来说,各行各业也都迎来了繁荣的发展。

木匠、泥瓦匠、铁匠等手工业者,忙得脑打后脑勺,客户一个接着一个,不得不加班加点地赶制,赚到了一波好钱。

就是推车挑担的货郎,卖柴卖水卖吃喝的小摊贩,也迎来了兴隆的生意,脸上是欢欣的笑容,连叫卖吆喝都分外有力。

孙老四拉着煤车,行走在街道上,感受着这热闹喧嚣的氛围,脸上也不由自主地露出笑容。

从煤厂向各户送煤,一天几乎不得闲,累是肯定的,但心里却是快乐的。

北京从很早就开始用煤作为主要燃料,不管是烧饭,还是取暖,都是不可或缺。

到了秋末冬初,更有团煤球的生意,几乎家家户户都要备上差不多一冬的燃料。

简单而卖力,对于孙老四这样的百姓,却是能够养家糊口的活计。

“老四,这是第几趟啦?”一个中年汉子拉着空煤车,与孙老四走个对面,笑着打着招呼。

“吴哥呀,俺这才第三趟。”孙老四憨厚地笑着,说道:“还有六家要送呢!”

煤车能拉四五百斤,也不是每家都要那么多,有时候一趟能送个两三家。

如此忙碌下来,一天赚得不少,不仅够一家人吃喝,还能积攒下一点。

现在,孙老四和吴哥等人是满足的。相比于去年,已经是很大的改善。

“那没俺多。”吴哥挥了下手,也不多说,“有空喝酒哈,俺今天还得拉两三趟,可得抓紧。”

“好啊!”孙老四点着头,发出爽朗的笑声。

手上有了余钱,除了喝点最便宜的土豆酒,象孙老四也有自己的规划。他想买匹骡子或驽马,再弄辆车,从西山拉煤,或从码头载货。

虽然攒下的钱离这个目标还差得远,但银行提供低息贷款,又带给他实现的希望。

而且,孙老四的妻子也有了工作,也能挣钱贴补家用。

官府成立了家政服务中心,招聘了很多手脚利索的妇女,专门为各处府邸提供定期的清洁打扫的工作。

这样做的好处显而易见,官员只需交纳少量的金钱,府宅便不用养太多的佣人仆役,又给百姓提供了就业机会。

为了方便一些小吏,特别是女性官吏,官府还开办了托儿所和幼儿院,解除女性官吏的后顾之忧,减轻她们的家庭负担。

有些人已经看到了商机,民间托儿所和幼儿院也可能也将开办起来。

主要是妇女出外工作的越来越多,而家庭的负担,孩子的牵绊,也是制约她们的主要因素。

路过一处校园,正赶上课间休息,孩子们在操场上嬉戏玩耍,清脆童声和欢笑,传出去很远。

孙老四难得地放慢了脚步,伸长脖子向围墙内张望着。

虽然这不是他儿子和闺女的学校,可他每次经过,都要笑呵呵地看一看。

一年前,他还万万不会想到,自家的孩子也能去读书。而现在的百姓,也逐渐意识到读书的好

处。

读书能做官儿,这是早就知道的。但识文断字会算数,还能找到轻松的工作,不用出大力就能赚钱养家。

不管是男孩女娃,要是不读书,好象就低人一等,在别人面前抬不起头。

长大了难道也是睁眼瞎,只能干出大力的辛苦活儿?反正,孙老四是不希望孩子象自己这样。

不仅是孙老四这么想,还有吴老六,就是刚刚那个吴哥,以及不少的苦哈哈。

他们劳累之余,隔三差五也去喝顿小酒,舒缓一下筋骨和精神。喝的最便宜的酒,下酒菜也是最简单的。

酒劲儿上头,自然什么都说,吹嘘的,露丑的,哭的闹的,啥人都有。

有讲自己艰辛经历,以致痛哭流涕的;有畅想未来,好象能当皇帝似的;也有寄希望于儿女,准备享儿孙的福。

“唉,吴老六说得倒也不算太离谱。以后要是不识字,说不定女娃嫁人都难呢!”孙老四走过了校园,也收回了思绪。

进了内城,几年前,还是将原居住在内城的汉民、商人迁往外城,用来安置八旗。

孙老四还记得,那里不是汉人百姓能够随便出入的。他也记得,旗人趾高气扬的样子,还有他们狼狈逃窜的惨状。

如今,内城外城只剩下了称呼,汉人百姓可以往来自由。当然,内城现在安置的都是文武官员,以及禁卫军和眷属。

“卖药糖哎,谁买我的药糖哎……”

“呦!甜葡萄哎还有那嘎嘎枣来……”

一路上,不时听到小贩的叫卖声。即便这里住的不是官儿,就是兵,可吆喝声不怯,给这内城增加了烟火气。

“甜水——”伴着咯吱咯吱的声音,叫卖声从街巷中传了过来。

孙老四看了一眼,见是和自己差不多年纪的汉子,心头涌起同是劳苦人的共情。

虽然劳苦,但生活显见是有了奔头儿。家里的笑声也多了起来,不再是整天为吃喝而愁苦。

“真是个好皇帝,好朝廷啊!”孙老四每每回忆起光复的前后比较,都有真心的感激。

如果不是明军打过来,如果不是新朝廷赈恤百姓,不知有多少人挺不过冬天,包括孙老四一家。

孙老四还记得小时候,京城爆发痘疫,无数生身百姓被驱赶出城。

那是寒冬腊月,缺衣少食,没有遮寒取暖之处,很多百姓就冻饿而死在城外。

现在的朝廷对老百姓是真好,连那些鳏寡孤独,都收容供养,不使他们有冻饿之苦。

不用花钱,孩子就有书读;只要肯干活儿,就不愁饿肚子,日子还能越过越好。

孙老四停下了脚步,抬头看了看门牌号,确认是这家要送煤,支好车子,上前叩打门环。

从原来的胆怯畏缩,到现在的坦然从容,官吏和军人在老百姓眼中的形象,已经不再是高高在上。

恭敬是要有的,便畏惧却去了大半。即便是郡王,孙老四也送过煤,人家还挺和气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