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7章 伐倭之前

青岛。

杨彥迪率一支舰队,六千海军陆战队赶到,入港上岸休整,准备加入秋季的伐倭作战。

刘享和刘国轩设宴款待,席间高谈阔论,气氛很是热烈。

“倭国的情报汇总,某已看过,调动如此多的兵力,必胜无疑。”杨彥迪充满自信,虽然他率领的部队并不是征战的主力。

刘享轻轻颌首,脸色和熙地说道:“胜利是有保证的,但伐倭也不是短期的行动。万岁既要占领倭国,还要利用其人口资源。”

“要知道倭国有两千多万人口,我军只有数万,击败并消灭其武力,可能会成功。但要分兵四守,稳定统治,却非易事。”

刘国轩咽下嘴里的菜,说道:“按照作战计划打就是,先拿下九州岛,再寻机重创幕府的主力部队,迫使其称臣纳款。”

刘享笑了笑,说道:“正是如此。九州岛的萨摩藩是一定要灭掉的,其他大名若降附,也是可以接受的。”

萨摩藩虽然对幕府不满,甚至是怨恨,但也是九州岛最有实力的大名。

为了长久打算,不能留。而且,击灭或重创萨摩藩也能震慑其他大名,或许能收到不战而胜的目的。

至于暂时保留一些九州岛上的大名,还是给本州岛的倭国大名看的。

如果全部都予以消灭,兔死狐悲之下,难免会与幕府结合得更紧密,共同对抗明军。

占领九州岛不过是征服倭国的开始,建立稳固统治,并对本州岛的倭国大名进行分化瓦解拉拢。

等到时机成熟,再向本州岛发起总攻,也就能彻底灭亡倭国。

当然,这可能需要数年的时间,但黄立等得起。

杨彥迪喝着酒,有些感慨地说道:“倭国不比吕宋,人口太多是不能鲸吞的主要原因。”

说完,他看向刘国轩,问道:“刘兄,北洋海军可配备了水雷快船?”

刘国轩点头道:“有的,还进行了多次的演练,效果不错。”

杨彥迪深有同感,说道:“如果有大量的水雷快船,在海战中,兴许能战胜实力强大的对手。”

刘国轩赞同道:“确实能起到出奇制胜的效果,一颗水雷在吃水线爆炸,很可能会使一艘巨舰遭到重创,甚至沉没。”

“怎么,要与荷兰人开战吗?荷兰东印度公司,实力不算太强大吧?”

靠火箭驱动的水雷快船,虽然没有火炮的射程,需要抵近才点火发射,便体积小,敌船想击毁它,也不容易。

现在各国海军也有纵火船的装备,但相比于大明的水雷快船,威力还是有很大的差距。

纵火船要撞上敌舰,并使敌舰起火燃烧,需要的时间,当然不如水雷快船的触发爆炸。

轰然一声巨响,敌船在水线附近的船体便会被爆炸损毁,海水会从破洞里灌进船舱。

依靠当时的战损抢修水平,这艘舰船恐怕就凶多吉少。

而且,水雷快船还可以制成爆燃型,比纵火船的威力还要大一些。

杨彥迪摇头,说道:“荷兰东印度公司自然不算强敌,但世界上还有几个海军强国,多做准备,总是没错的。”

刘国轩沉吟了一下,说道:“万岁要用铜皮给战舰包裹铜底,新一批的战舰听说已经开始。难道是为了防止火攻?”

现在的大明海军一边大造战舰,一边在换装燧发火炮,还有水雷快船的打造和装备。

而用铜皮包船底,是黄立刚刚给造船厂下达的指示。这也是在占领吕宋后,能够获取到大量的铜的原因。

铜质船底的作用,在当时人看来,还不是很明确。薄了不能起到装甲作用,厚了增加船重,降低航速和机动性。

确实,铜包船底并不是要当作装甲来防炮,而是有着另外的用途。

要知道,对于海上航行的舰船来说,最讨厌的就是附着在船底的海洋生物。

比如贝类、海鲜类,藻类,微生物等等。时间长了,会越积越多,船底就成了它们的繁育基地和家园。

船只重量因此而不断增加,速度也会越来越慢。

这些俗称“船虫”的海洋生物,往往还分泌酸性物质,能将船底腐蚀得千疮百孔,导致严重破损。

即便到了后世,钢铁巨舰也需要定期返厂清理船底。每次都是大工程,要耗费大量的人力财力。

铜质船底则能比较有效地防止“船虫”的破坏,使舰船能在海上长时间航行,节省维护的资金。

另一个优点就是铜质船底的舰船,速度会得到一个较大幅度的提升,带来意想不到的战术优势。

而这是当时科学界,或者是造船界的一个认识误区。

当时的帆船航速通常低于十节,在此条件下航行的战舰受到的最大阻力,来自船体表面和水的摩擦力,而与线条没有多大关系。

但当时的造船专家都在费尽心思改良船体线条,以取得较高的航速。

比如法国战舰,就素来以优美流畅的线条著称于世,但相比英国战舰速度优势并不明显。

最后一个优势就是防火,正如

刘国轩的猜测。

只有木制战舰怕火攻,但到了钢铁巨舰时代,纵火船便全被淘汰。

当然,纵火船稳定性差、易遭受攻击的缺点,也逐渐暴露出来。

尤其是海军的日益正规化,训练有素的海军常常能够在纵火船靠近前便将其击毁,而纵火船船员也因此处于高度危险中。

到十八世纪后期,纵火船已经逐渐在各国海军编制中消失,但在一些特殊战场上仍发挥了一定的作用。

虽然传统意义上的纵火船会消失,会淘汰,但那种一马当先、击毁敌船的战术和无畏的精神,却被以鱼雷艇、掷油船等各种形式延续。

而给舰船包铜底,并不是短时间内能够完成的任务。就象换装燧发火炮,预计需要三五年的时间。

包铜底也是量力而行,先是主力战舰,再是水雷快船,全是为了方便维护保养,并提升速度上的优势。

黄立并没有说明包铜底的具体意义,以最大的努力保密。当然,没有不透风的墙,能够保密多长时间,也不好说。

只不过,知道是一回事,效仿学习却也不那么容易。

海军本就是吞金兽,再加上包铜底,成本大大提升,并不是每个国家都能承担的费用。

对于刘国轩的猜测,杨彥迪略微想了一下,也不是很确定地说道:“肯定是能防火的,但某觉得不是那么简单。或许,万岁还有深意。”

“那就只能等到铜底船打造出来,再看其有何独特之处了。”刘国轩笑了笑,说道:“别老谈海军,冷落了刘提督,他可是伐倭的总指挥。”

没错,海军和海军陆战队确实是辅助和奇兵的作用,战斗主要是陆军完成,刘享担任总指挥也正常。

刘享听他们讨论海军,却不以为意,笑道:“二位尽管谈论,某也长长见识。”

杨彥迪呵呵笑着,举杯相敬,说道:“为伐倭胜利贺。”

“贺!”

“贺!”

刘国轩和刘享举杯,一饮而尽。

…………..

镇江。

经过半年多的严格训练,三万朝鲜军队已经整装完毕,陆续乘船出发,前往济州岛和青岛两地。

对外的名义则是易地演习,伐倭作战,对于朝鲜人来说,仍然处于保密之中。

鞑虏的降附,使得辽东明军能够抽调出一万人马参战。

再加上山东明军,以及北洋南洋的海军陆战队,还有其他几支要增长实战经验的小部队,差不多有近十万之众。

这已经是相当雄厚的兵力,即便幕府在明军占领九州岛时缩头不管,明军也要对其进行打击,迫使其签订条约,削弱其实力。

锁彥龙和高凌云都是从龙老将,也都晋封侯爵,将率领明朝联军分兵两路,再次出征。

又送走了一批乘船出发的部队,二将返回军营,边走边聊。征战在即,却并没有多少紧张的情绪。

“万岁北上迁都,战略重心终于转向北方,伐倭应为首战,可谓是开门红。”

“是啊!”高凌云有些不甘地慨叹道:“这几年全是南洋扩张,北面沉寂已久。”

锁彥龙嘿嘿笑着,说道:“定都北京,蒙古诸部定然是要打压的,以后这战事少不了。”

高凌云有些疑惑地说道:“照理说,应该先打蒙古人,把防线从边墙向北推,确保京师万无一失。可调动大军,讨伐倭国,不知为何?”

锁彥龙猜测道:“万岁可能还记得倭寇,要报复回去。讨伐吕宋的西班牙人如此,讨伐倭国也是如此吧!”

“再说,北方的军队打蒙古人是足够的。或许不用打,就能迫使蒙古诸部臣服。”

高凌云点着头,说道:“漠南蒙古诸部确实不行了,漠西蒙古或许还有些实力。”

“可惜,讨伐倭国非是一时之功,打击蒙古诸部,咱们怕是赶不上了。”锁彥龙有些遗憾地摇头,“说不定,咱们还要常驻倭国呢!”

“军人嘛,哪里需要去哪里,不必那么多愁善感。”高凌云笑着宽解道:“听说倭国女人不错,将士们有福了。”

锁彥龙也来了精神,笑道:“我看还是朝鲜女人好,长得好看,性子也温顺。不过,听说倭女也是差不多的样子。”

高凌云看了锁彥龙一眼,调侃道:“锁兄,要不要实践出真知,再纳个倭女也容易。”

锁彥龙哈哈笑着,摆手道:“不妥,不妥啊。普通官兵还算了,咱们这个身份,就有些敏感了。”

“朝鲜女人还好说,毕竟是大明的藩属,恭顺得很。倭国嘛,灭国之战总要几年时间。”

高凌云正色起来,说道:“锁兄所言极是,高某受教了。”

锁彥龙也收起笑容,严肃地说道:“小心无大错,咱们虽说是从龙之臣,可也要谨慎行事。”

“天下太平,但对外征战还会持续,我等还有建功之机。”高凌云没有说其它犯忌讳的话题。

武勋集团已经形成,这是历代开国之初较普遍的现象。但随着战事减少,文官地位会不断提升。

文官武将和

衷共济,固然是好事。但文官集团不断发展,最终压倒武将,往往是皇帝有意为之。

文官不可能造反,也根本没有造反的实力。恐怕,这才是皇帝放心的原因。

武将则不同,特别是手握重兵的边镇统帅,最容易让皇帝猜忌。

而很多时候,皇帝并不是不能压制功勋武将。特别是开国皇帝,基本上都有着强大的自信。

他们打压武勋的目的,并不是为了自己,而是为了自己的继位者。继位者年轻,一般也没经历过战争,或许没什么威望和功绩。

比如唐太宗,还有朱元璋,都觉得太子立得太晚,没有功绩和威望,难以压制功勋武将。

说白了,他们对于武将的打压,不过是在给继承者扫清道路。

值得庆幸的是,现在的皇帝岁数不大,皇子则还是婴儿,短时间内不会考虑这些。

而且,皇帝有着开疆拓土的雄心壮志,武将们就还能受到重用。

从龙之臣,不管文官,还是武将,除了刘享、李岳等小辈,都比皇帝年长,这或许也是个好事情。

锁彥龙沉吟了半晌,才缓缓说道:“若是在新占之地镇守,其实也是不错的选择。象郑经,还有夏国相和蔡寅等将。”

在外而安,或许是有道理的。驻守海外之地,也比在本土领兵,更少遭到皇帝的猜忌。

“万岁似乎也有意把勋爵封到海外之地。”高凌云猜测着说道:“吕宋、孟加拉,还有登嘉府,都是如此。”

锁彥龙轻轻颌首,说道:“某记得,万岁曾说过勋爵会有封地。当然,这个封地肯定不会和以前一样。”

“确实讲过类似的话。”高凌云给予肯定,说道:“对外大肆扩张,占领如此多的海外之地,兴许也是为此在做准备。”

“或许如此吧!”

锁彥龙说完,捋着胡子,陷入了沉思。

海外分封,应该是更加安全。只要不犯罪,得个善终还是不难。皇帝还是念旧的,这个脾气禀性,应该不是作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