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9章 海上征途

我真不是朱三太子第729章 海上征途

不仅是眼界的开阔,还有新舰船新武器,以及新战术新打法的学习和掌握。

比如海战中的线列战术,就需要舰船之间的迅速联络和密切配合。

如果不经过长期的训练,只是速度不一,队形不整,就很容易造成混乱。

还有新式火炮的装备,射程多少,威力多大,射速快慢,装药多少,都需要在训练中掌握,才可能在实战中运用自如。

在几年前,海战还有跳帮战术。但现在,有装备了线膛火帽枪的水兵,以及近程的加龙炮,这种战术已经被摒弃。

但是,郑瓒绪对于手中舰队的实际战力,还达不到特别满意的程度。

他也知道,海军的扩充和训练,简直就是吞金兽,朝廷的巨大投入,已经是竭尽全力。

“希望孟加拉邦的富庶名副其实,战争的缴获,以及土地和赋税能够提供持续的资金,使印度洋舰队更加强大。”

郑瓒绪已经在想着率领海军,在印度沿岸进行登陆抢掠,以筹集海军的发展资金。

印度洋舰队的规模还是不大的,只有六艘主力战舰,每舰装炮四十门,其中二十斤(接近二十四磅)炮三十门,还有十门四十斤卡龙炮。

中型战舰十艘,每船装四十斤卡龙炮十二门;小型战舰十六艘,每船载炮八门。

打海战的时候,主力战舰通常是远距离轰击,中型战舰则倚仗船小速度快,贴近敌船,用卡龙炮近距离猛轰。

除此之外,船上还有八联装和十二联装的火箭发射器,火箭弹分为爆炸型和爆燃型两种。

其实,这样犀利的武器配备,遇上西夷的舰队,只要数量相差不大,还是有一战之力的。

主要是触发炮弹和火箭弹的威力,或爆炸,或爆燃,比实心炮弹对舰船的毁坏要厉害得多。

特别是爆燃弹,被寄予厚望。这可是相当于远距离纵火,粘稠的火油附着力很强,还很难扑灭。

当然,武器再好,也需要人来使用。黄立也没有唯武器论,对于海上作战,还是相当的谨慎。

而第一次大明在海上主动进攻,将是吕宋。

为了确保胜利,投入了绝对优势的海上力量,也将验证新武器的威力,考验海军的训练成果和战斗素质。

副官走出船舱,略微张望了一下,便迈步走到郑瓒绪近前,敬礼后禀报道:“将军,航速正常,再过半刻钟,便要转向北方航行。”

郑瓒绪点了点头,说道:“虽然有过数次试航勘察,还是不可大意。”

“将军放心,卑职已经反复确认,航线绝对无误。”副官面色严肃地向郑瓒绪作着保证。

郑瓒绪颌首,看着副官还很年轻的脸庞,不掩赞赏。

这是在广州的海军学堂进修过的,以普通水兵的身份,只不过稍有些文化底子。

虽然海军学堂也是初建,还不够完善。

但通过不断地抽调海军官兵进修,也使海军的作战理念和整体素质在不断地提高。

这已经是黄立在尽力而为,普及全民教育并达到预定的目标,还需要时间。

好在,军队中的夜校教育早就开始,这多少能够弥补一下军中读书人很少,技术兵种匮乏的问题。

除了军校进修,还有经常发放到军队中的小册子,供官兵们自学。新战术,新装备,也能尽快地训练和掌握,并应用于实战。

地方还在恢复重建,可军队的正规化,已经作为系统工程,开始建设,并不断完善。

副官犹豫着,还是开口请缨道:“将军,卑职想请命随登陆部队行动。”

郑瓒绪沉吟了一下,说道:“此次登陆作战已安排妥当,不好临时更改。而且,根据情报,敌人毫无防备,可能只有登陆,不会有什么作战。”

抢滩登陆的话,在没有后世那些登陆载具的情况下,利用小型冲锋舟,自然是海军陆战队的任务。

但也正如郑瓒绪所说,孟加拉土邦的军队并没有防范措施,吉大港的守军也很少,战斗可以预见的轻松。

就算遇到抵抗,在舰炮的支援下,顺利登陆也不是什么问题。

不管是海军,还是陆军,对于征伐孟加拉的胜利,都是充满信心的。

孟加拉邦军队有六七万之多,但装备低劣,冷热兵器混杂,有刀剑、弓箭和火绳枪。

印度的火绳枪仿制于葡萄牙人,并根据自己的需要调整,采用一种通常会被用于传统武器的装饰风格。

于是,在世界上所有的火绳枪中,形成了一种独特的地方风

我真不是朱三太子第729章 海上征途

格,也就是印度次大陆发明的toradar枪。

这种火绳枪最大的特点,就是直直的枪托,以及枪托和枪筒上反映地方文化的复杂雕刻和装饰。

至于威力,印度版的火绳枪也就那么回事儿。否则,也不至于七八十年后,被装备滑膛燧发枪的英国佬打得落花流水。

孟加拉邦的步兵在战斗时,弓箭手和火枪手通常携带剑或其他锋利的武器作为随身武器,有些人还带着盾牌。

在一些西方人的描述中,包括孟加拉邦在内的整个莫卧儿王朝的火枪手都是很可怜的。

“火枪手在最好的时候也很可怜——可以说是蹲在地上,把火枪搁在一种挂在身上的木叉上。”

“即使在那个时候,他们也非常害怕灼伤自己的眼睛或耳朵,最要命的是,一些精灵或邪恶的灵魂会使他们的火枪爆裂。”

在这样的描述中,基本可以确认印度火绳枪的质量问题。如同明末的明军一样,将施放火枪视为冒着生命危险的行为。

孟加拉邦的军队还装备有火炮,但其大炮的沉重和固定,属于老式军队无法消除的刻板印象。

所以,在莫卧儿王朝后期,火炮变得更轻更简单更机动。于是,便有了象背和骆驼背上的火炮。

甚至于,这样的轻型火炮可以在象背或驼背上直接施放,被某些西方人称为旋转炮。

可想而知,这种轻型的火炮也就相当于大口径的火枪,威力自然不大。

孟加拉邦的军队以骑兵著称,装备的是中世纪时期的盔甲长枪。还有不少的战象,这对明军来说,也算不上多大的威胁。

总而言之,整个莫卧儿王朝的军队都是陈旧落后的。从武器装备到作战方式,显现出王朝末日的衰落之象。

当时在印度的西方人,就评价道:“庞大的军队经常表现出伟大的功绩,但一旦陷入混乱,就不可能恢复纪律。他们毫无秩序,像一群动物毫无规律地行进。”

而且,在黄立的分析判断中。印度人战斗意志不坚,战斗力弱,有着很深的根缘和历史。

说到曾经强大的莫卧儿王朝,并不是本土印度人建立。

而是帖木儿的后裔巴布尔,也就是突厥人的蒙古人,在印度建立的封建专制王朝。

所以,莫卧儿一词,又称蒙兀儿。原为波斯文,意为“蒙古”。

说白了,印度在英国人殖民之前,也是被外族统治。

而巴布尔征服印度,与英国佬也差不多,就是以印制印,短时间内就基本上统一了印度。

由此可见,印度有着四分五裂的历史传统。在封建王公的眼中,没有国家观念,只有个人利益。

视线转向辽阔的大海,以及无数林立的帆樯,郑瓒绪伸手一指,充满豪情地朗声道:“我们是海军,辽阔的大海,才是我们征战的沙场。”

副官微微垂头,说道:“卑职明白。陆军有陆军的战场,海军自有驰骋纵横的无边海洋。”

郑瓒绪感慨道:“是啊,辽阔无边的大海,到处都有着等待我们攫取的土地和财富。征战四海,报效朝廷,才是我辈之使命。”

副官难得地露出了笑容,说道:“大明帝国威扬天下,海军才是主力,将把大明旗帜插遍所经的所有地方。”

郑瓒绪呵呵笑了起来,说道:“志向远大,我等共同努力,向万岁奏捷。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身前身后名。正是我辈之责任。”

黄立给军人们打开了一扇通往世界的大门,也可以说是指引了建功立业、加官晋爵的光明大路。

而选择了军人这个职业,不仅有为国征战的责任,还有升官发财的机会。

这很公平,对于已经习惯于职业的军人来说,无疑是极大的激励和鼓舞。所谓重赏之下,必有勇夫,道理是一样的。

…………….

海南省,三亚港。

一艘一艘的舰船驶离港口,在海面集结编队,向着辽阔的大海驶去。

杨彥迪站在甲板上,举目远眺。

但见帆樯上的旗帜猎猎飘扬,船头犁开海浪,溅起白色的浪花,船只起伏,有如骑在战马上驰奔冲锋。

征伐吕宋的行动终于拉开了帷幕,杨彥迪率领南海第二舰队正向东宁府高雄港进发。

在那里,他将与陈上川率领的第一舰队会合,稍事休整后,便将在二月二直驶吕宋。

从舰船的规模,火炮的数量,以及动用的兵力,相对于吕宋的西班牙人,都占据着绝对优势。

除了海上突发的风浪,现在

我真不是朱三太子第729章 海上征途

已经没有什么能够阻挡明军的行动,也没有什么能影响他们对胜利的决心和信心。

第二舰队副司令冼彪走了过来,手里拿着块烤鱼干,不时塞进嘴里,用力地嚼着。

杨彥迪的目光停留在冼彪腰间的酒壶上,微微皱起了眉头。

冼彪觉察到了,嘿嘿一笑,伸手拍了拍,说道:“是果酒啦,喝一坛子也不会醉,就是过个嘴瘾,还能不知道轻重?”

杨彥迪不置可否,沉声说道:“知道轻重就好。此次征讨吕宋,乃是我海军的第一次对外行动,不可有失。”

冼彪也正色起来,连连点头,说道:“朝廷投入巨资打造,万岁殷殷期盼,某家怎能不知。”

“侯爷放心,末将以后连这果酒也不喝了。等到灭了西夷,打下吕宋,再开怀畅饮。”

杨彥迪脸色稍霁,缓缓说道:“万岁对南海舰队寄予厚望,更是不吝投入。何况,这是复仇之战,为我大明子民报仇雪恨,更要全取胜利。”

冼彪握着拳头,用力锤了船舷,恨声道:“将西夷全部砍头,一个不留,看以后还有哪个敢杀我大明子民。”

杨彥迪眯了下眼睛,闪过寒光。

全部杀死,不留俘虏,这是皇帝的命令。当然,这是不能公开的,以损万岁的名声。

杨彥迪是非常赞成的,对于西夷,就是要以血还血,以牙还牙,才能让他们记住教训。

畏威不畏德,是西夷人的本性。黄立已经再三指出过这一点,海外的文官武将都将此视为名言精语。

占领地的土著也是一样,给胡萝卜之前,一定要让他们知道大棒的厉害,以及明军的狠厉。

不知道自己的小命如草芥般说没就没,怎会产生畏惧,又怎么会服顺,老实地接受大明的统治。

冼彪又锤了一拳,气犹未消,“还有那些土著,手上也沾着大明子民的血。就算不全杀光,也要让他们服苦役,终生赎罪。”

不管是吕宋的土著,还是将来的印尼土著,都欠着华人的血债。

黄立是记仇的,一笔一笔,都要他们偿还。没有能力只能咬牙痛恨,有了能力却不作为,睡觉都不会安枕。

杨彥迪轻轻颌首,说道:“正该如此。一刀砍了,倒是便宜他们了。”

西班牙殖民者是必须要以命偿命的,为虎作伥的土著也要杀一批留一批。震慑效果达到,就该是考虑到价值最大化的问题。

国内劳力的缺乏,这些战俘正好能作补充。挖矿采煤,正是俘虏们体现活着价值的好地方。

占领地的人口虽少,可却不一定需要当地土著来充数。大明的人口爆炸是可以肯定的,维持占领区几十年的稳定,也没有太大的问题。

不断地移民,再加上鼓励生育的自然繁衍,海外之地的华人就能占多数,那才是长久稳固统治的基础。

当然,同化归化也会同步进行。只不过,标准会不断地提高。

想成为大明子民,想沐浴在大明的光辉之下,得到大明的庇护,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