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8章 征伐孟加拉,发动
我真不是朱三太子第728章 征伐孟加拉,发动
缅甸,仰光。
正月二十,欢庆元宵节的痕迹仍在,气氛却被万军出动、千船竞发的肃杀所替代。
“大人请静候佳音,末将这便登船启航了。”夏国相向着缅印总督陈进才拱手施礼,脸上丝毫没有出征前的凝重和紧张。
三万大军,分为三批攻伐孟加拉,他率领的是先头部队,不仅是精锐,还有三千装备线膛火帽枪的精锐中的精锐。
再凭借三十门火炮,以及数十艘海军舰船,登陆吉大港几乎不费吹灰之力。或者说,能够轻松地碾压当地的孟加拉土邦的守军。
陈进才微笑颌首,说道:“那本督就等待捷报,再率第二批将士前往增援。”
夏国相微微躬身,表示领命,带着十几名侍卫,大步向停靠在码头上的巨船走去。
看着夏国相昂然阔步的背影,陈进才还保持着微笑。
吴系的几位领军之将已经被分散在各处,虽然还是高官厚禄,但手下的兵将已经不是原班人马。
如果竭忠报效,不违法犯罪,前途还是光明的。即便退役,也会安享福贵。
而陈进才作为大明扩张的第一位总督,既得到了皇帝的指点,也有着超人的智慧和能力。
关键是头脑灵活,不迂腐。别看模样温和,也不是武将,但却足够心狠手辣。
当然,这是对缅人来说的。缅甸能够稳定下来,缅人能够服顺,并为大明所用,那是恩威并施的结果,也是残酷杀戮的震慑。
一艘艘海船缓缓驶离,扬起风帆,向着辽阔的大海驶去。
离陈进才不远,是同来送行的几位土官,安坤作为侯爵,自然是中心,被众土官簇拥着。
“第二批登陆孟加拉,侯爷倒是不急。”叉戛摸着颌下的胡须,看着安坤的侯爵服饰,不掩眼中的羡慕。
安坤自去宣慰使土官之职,却得到了朝廷的赐爵。这不好说是得大于失,毕竟在很多土官看来,世袭的土司,还是更实惠一些。
但在安坤看来,却是利大于弊。从此不再朝廷顾忌防范,甚至是打压,担心被安上罪名而处治。
安坤看着叉戛,这是水西的心腹旧将,只不过被朝廷封了土官,逐渐脱离了自己的直接领导。
笑了笑,安坤缓缓说道:“协议已经商议妥当,早去晚去就没有太大的关系。叉戛,你心急啦!”
叉戛嘿嘿笑了两声,解释道:“虽然有协议,但这战功却有大有小。孟加拉的那点弱兵,去晚了还有咱们打的吗?”
安如鼎是安坤的叔父,水西起义立了功,与叉戛一样,被封了土官。但年纪在那摆着,想得比较长远。
他伸手拍了拍叉戛的胳臂,笑着说道:“印度有多大,看地图就知道了。这才刚刚开始,耐下心来,以后的征战还多着哪!”
王耀祖深以为然,他是云南土司的代表人物,在征伐缅甸时也非常积极。
随着明军光复江南、北伐成功,他对于经营外藩之地,就更加的热心。这才是个聪明人,知道明军的强大,离得越远越安全。
印度有广阔的土地,皇帝要出兵征伐,也是他们的机会。想要继续维持土司的统治,海外之地才是稳固的。
王耀祖干咳了一声,缓缓说道:“只是孟加拉邦,就和贵州差不多。整个印度,比大明也小不了多少。大大小小五百多个土邦,还不够咱们打的?”
印度次大陆上的土邦国是历史产物,时间非常久远。
其中,有中世纪形成的印度教邦国,也有莫卧儿王朝衰落后,分离出来的穆斯林政权,还有偏居一隅从未被中央政府统治过的古老王国。
土邦国的数量,历史上时有变化,印度人自己也没有准确的统计。有记录说是五百二十一个,也有历史学家认为是五百六十五个。
这些土邦的疆域大小和经济实力相差悬殊,小到东北部山地只有十几个村子组成的部落,大到不亚于一个小国家的迈索尔王国和海德拉巴王国。
关系错综复杂,同样也是一盘散沙。
大明调动了远超英国殖民者的军事力量,也有着周密的分而治之的策略方针。剩下的,就是用时间来解决问题。
其主要的进攻和占领顺序是先沿海,再内陆。
只要占领印度洋沿岸的港口和城市,内陆的土邦就不得不在经济上(原材料供应、工业用品等)依赖大明。
控制经济命脉,也是一种制服敌人的手段。当然,也是掠夺财富的有效方式。
先期的进攻占领,抢掠孟加拉土邦王公的财富,
我真不是朱三太子第728章 征伐孟加拉,发动
不过是刚刚开始。从土地和民众中收取赋税,汲取钱粮,才是长远的目标。
选择孟加拉邦作为首个目标,有着综合全面的考虑。人口、土地和资源,足以为明土联军提供继续征战的钱粮物资。
土官李日森呵呵笑着,附和道:“土邦有大有小,小的不过数村,弹指可灭。大的嘛,可能要费点力气。但凭我军的实力,要打的话,也一样能攻而灭之。”
王耀祖点了点头,说道:“灭其邦不难,使统治能稳固起来,方是长远之计。”
安坤微笑颌首,说道:“王宣慰所言极是,可见已有深谋远虑,胸有成竹啦!”
王耀祖拱了拱手,说道:“侯爷过奖。这治理地方,自有陈总督颁布的政策法律,在下全部遵从便是。”
想要分赃获利,也必然要有所付出。为了尽快地稳定统治秩序,朝廷也制定了相关的政策,由总督陈进才监督实施。
其实,在缅甸的分地治理,各土官的权力也受到了限制。不再是生杀予夺的奴隶主,治下的百姓也获得了一些权利和自由。
但政策的实施,并没有影响到土官的收入。相反,政策的放松倒是激励了百姓耕种生产的积极性,使得土官获得了更多的钱粮。
这有点象奴隶制向封建制的进阶,社会财富增加,生产效率提高,封建领主和治下百姓还都没有吃亏。
国内土司向海外占领地不断迁出,虽然在海外占领地也形成了类似印度土邦的大小封建领主。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也是早晚会被历史的进程所淘汰。
而对于大明来说,原本要掀起一些动乱的改土归流,却因此而如春风细雨地得到了解决。
国内人口少了,土地多了,政令通达了,长治久安也有了保障。
况且,利用土司的力量开疆拓土,也是两全齐美,互利双赢。
正说着话,总督陈进才微笑着走了过来,谦和地打着招呼,“诸位只管静待捷报,孟加拉邦广阔的土地,正等着我等前去接收治理。”
安坤笑道:“总督大人运筹帷幄,决胜千里。我军战力强悍,奏凯报捷是必然的。”
陈进才摆着手,说道:“此皆万岁英明,目光之长远,思虑之周详,我等望尘莫及。”
众土官纷纷开口,赞颂万岁,恭维总督。
陈进才面色温熙,待话声稍停,才开口说道:“征讨孟加拉邦,军事胜利固然重要,稳定统治更是必不可少。”
“恩威并施,收服孟加拉人,不仅是耕种生产,交纳赋税,还要组建军队,驱使孟加拉人为我大明征战。”
“若能达到此目的,诸位的族人便不必再流血牺牲。而开疆拓土,还能持续不断,不致有穷兵黜武、好战必亡的担心和顾虑。”
“土地能持续地产出,子民也能世代交纳赋税,这便是财富之源。但前提是稳定,是取之有度,而不是涸泽而渔。”
陈进才这是再度地告诫,要这些土官从长远考虑,别鼠目寸光。过于严苛的统治的掠夺,往往带来的是反抗。
可既要利用孟加拉佣兵,就要使其顺服。饷粮是收买手段,对其家属施以适当的优待,更能使其归心卖命。
按照陈进才所制定的长远规划,各家土官将在治下百姓中招兵训练。
当然,为了巩固自己领地的统治,原来的土兵将成为主要的防守力量。而孟加拉人佣兵,则将为各家土官出战。
征战所得,土官会得到分润。这也意味着,不断的招兵,不断的征战,财富也将不断地积累。
这就是陈进才所希望各家土官所做的,能够形成良性的循环。在不断的扩张中,还不用担心兵力不足,甚至是需要国内调兵参战。
叉戛拱手,面容诚挚,朗声说道:“总督大人已经说明了道理,我等也早已明白。请大人放心,也请大人派人监督,有过必罚。”
安坤颇有深意地看了叉戛一眼,没想到这家伙看似粗莽,可几年时间,却已经长进不少。
陈进才又与众土官说了会儿话,态度亲近自然,便先行离去。众土官寒喧几句,也各自散去。
其实,陈进才所说的新政策,在缅甸也进行了试点。就在各家所出动的土兵当中,就有不少的缅人。
谁也不傻,是自己的族人忠心,还是新收服的异族人更可靠。能让他们卖命作战,又何必损失自己的忠实部下。
被收服的缅人不仅将参与进攻孟加拉邦的行动,还有很多人被迁到了登嘉府。或是耕种生产,或是当兵作战。
土
我真不是朱三太子第728章 征伐孟加拉,发动
司力量和本地缅人的不断迁出,为大明将缅甸纳为本土创造着条件。和安南一样,都将成为大明直接统治的省份。
只不过,安南还要再等些时间。等到南阮北郑因为战争和对峙,搞得民不聊生、内乱四起。
…………….
海上看似平静无波,但舰船航行,依然是起起伏伏。
这对于已经进行过海上适应性训练的将士们来说,算不得什么。只不过,海军官兵更加稳当自如,在甲板上行走移动,如履平地。
郑瓒绪看着船上的步兵,轻轻摇了下头。这不是他的兵,只要不晕船,登岸不迷糊,能作战就行了。
转过头,他举起望远镜,瞭望着远方。
舰队并没有驶入远海,这固然是因为安全的考虑,却也是地理如此,没有必要。
从仰光出发,便进入莫塔马湾,继续在近海沿岸航行,便能进入孟加拉湾,继续向北便是吉大港。
从海路确实是绕了一个大圈子,如果从陆地走,则是一条直线。但有高山丛林,又有河流纵横,大军难以行进。
而走海路奔袭,不仅能够装载军队,还能够运输粮弹物资。海上航行的速度,也不是陆上可比的。
“望远镜的质量更好了。”郑瓒绪看到了更加清晰的景物,心里赞了一句,缓缓移动视角,他看到了更多的舰船,更多的旗帜。
占领孟加拉邦后,郑瓒绪便将常驻吉大港,头衔变为印度洋舰队司令。所部的海军也是如此,且将更名为印度洋舰队。
印度洋很大,印度洋舰队也将有更大的驰骋空间,有更多的建功立业、开疆拓土的机会。
郑瓒绪有些激动,这是他独当一面,纵横攻掠的开始。
尽管要占领哪里,进攻何敌,都要皇帝和朝廷来做决定,或者是陈进才的谋划策略。
“首先是印度的各个港口,坎德拉港、孟买港、那瓦舍瓦港、帕纳吉港等等。虽然不是在短期内全部拿下,但也足够海军干上一段时间了。”
“要拿下科钦和孟买等港口,还要占领或绕过锡兰(斯里兰卡),进入阿拉伯海,那又是一片广阔的天地。”
“嗯,锡兰最好还是占领,地理位置相当重要。荷兰人在岛上的实力,不值一提。”
郑瓒绪放下望远镜,眼前的视野一下子宽广起来,心胸为之一畅。
不过是几年的时间,郑瓒绪感觉自己差不多有了脱胎换骨的变化。
主要是思想意识和眼界,再看几年前的自己,如井底之蛙,也没有太大差别。
天下如此之大,国家众多;大海如此辽阔,远不是东亚一隅可比。
当你举目四望,不过是视力所及的范围;当你俯瞰地图,万里江山也尽收眼底;当你转动地球仪,整个世界都在掌握之中。
郑瓒绪便是这样的感觉,起初的震撼过后,便是振奋,自知渺小和短浅的奋进向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