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0章 辽东巡抚
我真不是朱三太子第710章 辽东巡抚
辽东,已是冰雪覆盖,进入了严寒的冬季。
全凤翔坐在热炕上,只穿着薄袄,正在处理着公务。
各地粮食储备足够支撑到明年春暖花开,这也得益于在辽南的一季收成,土豆、玉米、大豆、高粱,都获得了丰收。
辽南本就是开发最早,条件最好的地区,耕地面积几乎占到全辽东的一半。
虽然也没有全部耕种,可辽东人口也少,又种了高产的土豆,这一季收成差不多就够辽东百姓半年所食。
主要是移民和驻军,一下子又增加了二十余万的人口,才需要从外面购粮储备。
全凤翔也盘算得很好,明年的耕地面积差不多要增加一倍。如果再能丰收,基本上就能够自给自足。
其实,有海运的粮食,价格也不算高,自给自足倒并不是太过迫切的任务。
可对全凤翔这个辽东巡抚来说,却是政绩所在。况且,辽东经营得是好是坏,直接关系到继续北进的战略。
房门被轻轻敲响,得到全凤翔允许后,一名青年官吏推门而入,施礼后,向全凤翔做着汇报。
“准备工作已经完成,各地官府收到代金券,便可开始发放。”青年官吏递上汇总文件,说道:“这是统计数字,请大人阅看批示。”
全凤翔接过文件看了看,微笑颌首,表示赞赏,提笔作了批准。
光复之初,人口统计、土地丈量,是最为准确的。
只是随着时间推移,人口有出生,有死亡,土地所有权也会变化,才会造成数据不准的情况。
所以,全凤翔倒不担心代金券的发放会出什么纰漏。官吏们也反复告诫,又有监督机制,几乎也不会有腐败的问题。
开国之初,大概都是这样的气象。皇帝锐意进取,臣子忠心任事。
但以后就不好说了,贪图享乐者有之,懈怠差使者有之,总不会那么清明。
“万岁派东安王前来辽东,与朝鲜商议国事,不日即将到达。本官明日便启程赶往旅顺,你去做安排吧!”
全凤翔看着青年官吏,又叮嘱道:“李提督那边,也要派人随行。护卫就不用多带,三十人以下。”
青年官吏躬身应承,又开口问道:“那下官这就派人去旅顺,通知沿途驿站,让他们做好准备。”
全凤翔沉吟了一下,摇头道:“不必事先通知,劳师动众的。”
青年官吏明白了,这是要顺便检查一下工作,看驿站这边有没有什么问题。
全凤翔见没有其它事情,便挥退了官吏,喝着茶水,陷入了沉思。
派宗室王爷出使朝鲜,这本身就不简单。
一是皇帝的自信,并不怕给宗室些权力,让他们出来做事;其次,与朝鲜要商议的应是比较重大的问题。
还有军队派人参与,这就肯定要涉及军事。鞑虏已经败亡,应该用不到朝鲜出兵相助,进行最后的剿灭吧?
“既是万岁的意思,又是如此规格的使臣,那肯定是有大图。没有向自己说明,应该是有保密的需要。”
全凤翔倒不会因为这个而生出不满,只是有些好奇,猜不到万岁看上了朝鲜什么,才如此郑重。
“郑重也是一种压迫,如果朝鲜不识时务,依万岁的脾气,恐怕不会善了。”全凤翔皱了皱眉,实在是不想现在就与朝鲜交恶。
当然,他也不认为朝鲜有勇气拒绝万岁的旨意。除非是特别过分,令朝鲜实在无法接受。
劳务输出已经谈妥了,明年开春,便有十数万朝鲜人过江而来,在建州垦荒耕种。
这边给的政策也很优惠,第一年不收赋税,但借的粮要归还;第二年是一成,以此类推,直到三成,算是到头儿。
到了朝鲜那边,则要求劳务输出的朝鲜人第一年就交一成,也是逐年递增,加到四成为止。
黄立和全凤翔不管这个,朝鲜王室愿意做个包工头儿,从中抽一笔劳务费,也不算出格,不影响辽东的开发就行。
即便如此,朝鲜人来辽东耕种,也比在本国强得很多。在朝鲜,土地既少,赋税又高,生活得相当穷困。
全凤翔又想到了代金券,微笑起来,觉得跟万岁又学了一招儿。
除了按户发放,军属还有翻倍,士兵和官吏也都有一份。这样加起来,在辽东也有十几万的数额。
关键是代金券不能存储,只能在两三个月内花费掉。
这样,就相当于十几万的钱钞全部进入市场,促进消费、活跃市场的效果确实是实打实的。
我真不是朱三太子第710章 辽东巡抚
辽东的商业环境,比北方还要差。进驻的商家也少,更是打算着几年之后才回本。
如果商业不振,说不得他们便会撤出辽东,转去他地经营。有了代金券促销,他们在辽东也能比较安心。
毕竟,朝廷对于辽东的重视,也是有目共睹。只要坚持下去,辽东的繁荣也是可以期待。
全凤翔原本还打算屯些冰冻水产,过年时给百姓发放下去,多少能改善一下伙食,也彰显官府的爱民仁政。
现在他改主意了,既然有了代金券,这些水产就算低价销售,也能让官府赚上不少钱财。
“有了钱,官府要进行的工作就更有保障。”全凤翔已经在筹划回笼的这笔资金要用到什么地方。
辽东的恢复重建还不比北方,基本上都是农耕,城镇化和商业化的程度很低。
这样的话,以工代赈就有季节性。等到冬季百姓都闲下来,可天寒地冻,很多项目基本上也都难以进行。
要想富先修路;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充分利用农闲时间,发动百姓,修建基础设施……
全凤翔能把南方的治理经验照搬过来,资金的投入当然也很关键。不是钱,就是粮,作为报酬,是老百姓最能接受的。
朝廷虽然也拔调款项,但也不是无限的。
辽东官府有了钱,就能做更多的工作。
比如在马市多买牛马羊,哪怕是给官吏发补贴,也能提高他们的工作积极性。
到现在为止,通过马市交易,已经有了足够明年春耕的大牲口,军队也添了很多战马。
可马匹是多多益善,不仅是军队需要,还有官府和百姓。无论是耕地,还是运输,都是得用的。
而且,大牲口足够春耕,说的是统筹使用。官府已经推出贷款,希望百姓个人拥有大牲口,这也是发展的下一个阶段。
所以,牛马还是要大量购进。这需要时间,更需要资金。谁也不会嫌钱多,全凤翔也是一样。
爱民归爱民,仁政归仁政,但过犹不及。老百姓已经能吃饱饭,又有代金券,就不必再发放水产副食。
即便是免费发放,也不必和代金券同时进行。多施恩一次,老百姓还能多感恩一回呢!
全凤翔觉得跟着皇帝学到了很多,从光复重庆之后的种种施政,既惠民,又灵活。反正是官民都满意,老百姓更是感恩戴德。
其实呢,很多政策并不用朝廷拿出多少钱,老百姓交的赋税也没有减少太多,只不过是在时间上有所调整。
比如贷款,尽管是无息的,可也要还;移民的安家费也是如此,并不是白给的。
还有缴纳赋税的时间,往后延一两个月,对老百姓来说,就是极大的善政。
他们不用着急卖出手中的粮食,有相对充足的时间,不担心粮商压价,粮食也就能卖出不错的价钱。
“如此简单,为什么从万历到崇祯,都没有想到,没有实施此政呢?”全凤翔想到的是被百姓称为“残民苛政”的一条鞭法。
是没想到,还是不知道,或者是根本不在意。无论是哪一种,都不是称职爱民的朝廷所能做的。
什么叫以民为本,历朝历代可能也有喊的,可落到实处的却是很少。
但现在,全凤翔是明白了,也知道这确实将成为以后朝廷施政的根本原则。因为皇帝就是这样想的,也一直是这样做的。
“知行合一,难道万岁要崇尚心学?”全凤翔起身,穿上貂裘,戴上貂帽,这还是陛辞时皇帝赏赐的,辽东苦寒,这般贴心令人感动。
走出温暖的屋子,外面便是庭院,虽有花木,但现在已经是银装素裹。
呼吸着充满寒意的空气,全凤翔的头脑更加的清醒,也甩开了胡思乱想的念头。
不管是什么学,都离不开实用。皇帝的行事,也一直贯彻着实用主义,好象倒是没有被什么学说所束缚。
“游历海外,见多识广,又天生睿智,英明神武有太祖之风,我等有幸,方能为明君效力,眼见大明中兴,目睹太平盛世降临。”
全凤翔听到嘎吱的踩雪声,转头去看,却是刚续弦的妻子,带着两个仆妇过来送饭。
“天冷地滑,不是让你不要随便出来走动吗?”全凤翔迎上去,有些嗔怪地说道:“前衙后府,本官回去用饭,也就几步路的事儿。”
全凤翔已近四十,却因为战乱关系,丧妻失家,一直在夔东地区苦熬。之后也因公务繁忙,而无心再娶。
直到江南光复,他又调任晋升,心神松缓之下,也
我真不是朱三太子第710章 辽东巡抚
觉得生活起居不便。便经人说合,续弦再娶。
其实,光复南方到北伐中原,这一年的时间里,不管是百姓,还是官员和将士,成亲的数量激增。
对此,黄立是是乐见其成,并推出各种措施,以促成此事。比如建立单身男女的资料档案,组织相亲会。
还有就是在征伐缅甸和拓展湄公省的军事行动中,抢掠了很多的缅女越女,再经过一番教育后,分配给将士们为妻。
有资格得到分配妻子的,多是夔东出身的官兵。
他们可是老资历,为了大明奋战,耽误了青春,耽误了婚娶,给他们补上,也在情理之中。
普通官兵,黄立操着心。对于手下的文臣武将,若是单身,他也催促着,恨不得指婚。
对于从龙老臣,黄立不仅给予恩遇,连女眷都有封赏。
象全凤翔的续妻姓吴,就封了诰命,也拿一份俸禄钱粮。
而吴氏今年刚刚二十,按照当时的婚嫁年龄,算不得年轻。也是因为战乱影响,才出嫁晚了。
而且,续妻在战乱中失去了父母,只有叔婶和一个六七岁的幼弟,也是个苦命人。
命运的多舛,让全凤翔有些感同身受,对她是相当的宠爱温柔,小舅子也带在身边抚养教育。
“这不是看时辰过了,老爷也没回去,妾身担心饭菜凉了。再说,一个人吃饭也不香。”
吴氏文化程度不算高,粗通文墨罢了,笑着说道:“正好是吃锅子,便拿了炭炉,妾身陪老爷在衙内用饭。”
全凤翔点了点头,怕续妻受冻,赶紧让到屋内。
酸菜锅子,粉丝、冻豆腐、白肉、血肠,架在炭炉上便冒出了香气。
还有辣白菜、酸辣萝卜条和炸的辣椒油,以及两碗米饭,一大一小,是两人的主食。
入乡随俗,到了辽东,自然多以辽东的特色伙食为主。而各地的吃食,也是根据各地的实际情况,才各自不同。
比如辽东,冬季漫长,绿叶蔬菜几乎没有。白菜、萝卜,再加上新种的土豆,窖藏能够长期储存。
除了窖藏菜,就是各种腌菜,酸菜就是其中主要的一种。现在有了辣椒,又多出了辣白菜和辣萝卜。
辣椒活血,又很廉价,在辽东就更受老百姓欢迎。
“现在,每顿饭没有辣菜,倒象是吃不下去似的。”全凤翔往汤碗里舀了点辣椒油,感慨着说道:“我看你也爱吃,但只要适量啊!”
吴氏笑着点头,吃着辣白菜,说道:“府里的园子空着浪费,妾身打算明年种点辣椒、黄瓜、豆角之类的蔬菜。现摘现吃,方便得很。”
全凤翔有些诧异,说道:“不是要种花草吗,蔬菜的话,采买也不费事。”
“花草也只能看上半年,不如种菜实惠。”吴氏沉吟了一下,说道:“妾身听说,皇宫里也种了蔬菜,可见万岁是喜欢简朴的作风。”
全凤翔轻轻拍了拍吴氏的手,说道:“万岁是很简朴,但咱们也不必太过小心。一个小花园,还不致引起非议。”
停顿了一下,他又补充道:“种花草,还是种小菜,可着你的心思来,不用想得太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