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0章 东北雏形
我真不是朱三太子第640章 东北雏形
老百姓需要被愚弄嘛,大明的统治,需要孔学来稳定吗?
黄立并不这样认为,也一直没有这么去做。科举改革,就有向封建礼制开刀的意思。
当然,人的思想根深蒂固,这位上奏疏的大臣倒是未必有其他的意思,只是循例而已。
毕竟,历朝历代尊孔已经是传统,北方光复,又值秋闱,提醒一下皇帝,也是有的。
论迹不论心,论心无完人。
黄立下面有国安部和督察院,却也不用去调查,只要正式回了,也就堵住了旁人的嘴。
想到这些,黄立便简单写了批复,又命人去找孔家的劝进表和劝剃头表。把这登在邸报上,看孔衍植还有什么脸,别人还怎么提这事。
孔圣是孔圣,孔家是孔家,这是两码事儿。就象秦桧是大坏蛋,可他却有个抗金的孙子。
这个时候,小柳回来了,向黄立汇报了传旨的情况。
黄立笑了笑,说道:“说话奏事不必一板一眼,说得那么文绉绉。这又不是写书,平常口语也就是了。”
所谓的平常口语,皇帝也不例外。没有书上那么出口成章,文言晦涩的。
这与现在翻译西书差不多的道理,以前传教士口译记录,还要有后期的润色,非搞得精僻文雅,徒费二遍事。
黄立要提倡白话文,但也知道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即便是在邸报上,现在也是半文半白,比以前好懂些而已。
小柳嘴上应了,却是不敢这么随便。万岁宽和,宫中早有耳闻,但那是没犯事儿的。
对于汉奸,对于鞑虏,皇帝可是狠着呢!由此也能看出皇帝的脾气禀性。
黄立对于这个新晋的女官,印象还不错。而且,他有这个性格特点,就是对百姓,也不疾颜厉色。
刘玄初和洪元其相继外调,虽然秘书处也补了人,用起来也算得力,但碍于宫闱,有些事情还是不方便。
这在南京还不算明显,要是搬到北京紫禁城,那地方太大,只是宫人的话,黄立有些挠头。
小柳退下之后,黄立又得继续处理奏疏。
别的象上朝什么的,都可以偷懒,现在更是基本转到了案牍公文,上朝也就是露个面儿,见臣子们看看。
“切,好象自己是什么稀有动物似的,要让人围观。”黄立腹诽着,可仔细一想,还真是这么回事。
就象万历不朝那么多年,很多臣子连皇帝长啥样儿都不知道。
黄立感觉心不静,看着也没什么紧要公务,便起身去贵妃宫中松散松散。
美人在侧,胖大儿好玩儿,还真是放松心思的好办法。
大明已经兴复,不管还有多少问题,最困难的时候已经过去。就算晚发展一两年,也影响不大。
特别是大明的军力,凭借武器装备的先进,足以再领先几十年。
也用不了几十年,十年八年下来,也差不多能够基本实现环南海防御圈的计划了。
…………….
沈阳。
辽东巡抚全凤翔正在与李岳商量着安定辽东的计划,一文一武,都将是辽东的顶梁柱。
巡抚衙门暂设在辽阳,意味着发展的重心是由南往北,沈阳这边的人口,也不会有太大的增加。
而作为卫护辽东的武力,李岳就要坐镇沈阳,如果朝廷命他为辽东军事长官的话。
“辽东建省称辽宁,这个称呼一时还真不好改,总容易说错。”全凤翔自嘲地笑了笑,看着地图说道:“辽南、辽西、辽东先安置人口,后年才会是浑河以北。”
就是朝廷在全力海运粮食,现在囤积的数量也差不多够,也只是沿海比较充足。要是向内陆运输,消耗就令人头痛。
现在还能靠辽河、太子河、浑河来运输,可辽东差不多有半年时间会冰封,靠陆路运输的话,粮食肯定不够。
所以,多数人口还是要安置在沿海,以及辽南。即便是辽阳地区,大规模安置百姓,也要在明年开春。
李岳笑了笑,说道:“全大人安排就是。浑河以北,军队也尽量缩减,李某估算,五千人足矣。”
原本不是这个兵力,但李岳接到了马宝等人的急报,知道鞑虏遭到重创,正仓惶北逃。
鞑虏不复为患,蒙古诸部也不敢与大明为敌,他已经决定减少驻军。
沈阳驻三千骑兵,以为机动兵力;象开原、抚顺等小地方,数百明军也能够镇压。
本来就没多少百姓了,也用不着那么多人马。
这边驻军少了,就能
我真不是朱三太子第640章 东北雏形
省下很多粮食。再加上奉调南返的军队,就又能减轻辽东的负担。
全凤翔轻轻颌首,说道:“满汉俘虏差不多有二三十万,本官准备将他们安置在辽东,明军就垦荒耕种,铺桥修路。一年过后,再向北迁,继续屯垦。”
这是把俘虏当免费劳力,就给饭吃,耕种好的熟地交给移民,这帮劳力再去重复同样的工作。
李岳对此甚是赞同,也没有别的意见,不过是派些兵丁严加看管。
“当然,有些俘虏的处置,还要等朝廷的旨意。”全凤翔沉吟了一下,说道:“就当作奴隶用,其实还是可以的。”
辽东要开发,从长远看,最缺的是人口。
全凤翔觉得,除了罪大恶极之辈要处死,以儆效尤外,其他的可以稍加宽恕。象洪承畴已死,他的子孙是不是能够留一命。
当然,这还要看皇帝的态度。对于汉奸,没有立功表现的,皇帝一向是不留情面的。
“全大人上奏朝廷了?”李岳看着全凤翔,猜测着问道。
第一任辽宁巡抚,算不上位高权重,但肯定是万岁信任的。而且,应该是面授机宜,带着皇帝的规划和设想。
辽宁初建省,按照规矩,施行政策有一定的宽松度,巡抚也能根据实际情况来调整。
如果全凤翔真的提出建议,万岁肯定会认真考虑,说不定就准了。
全凤翔点了点头,说道:“其实,万岁也在犹豫。辽东的荒地要耕种,矿产要开采,需要的劳力不少。特别是采矿,又苦又累,寻常百姓若能耕种,谁会去做?”
这话倒是说得在理,辽东的煤铁资源丰富,极可能将是继冶萍之后的第二个煤钢联合体。
也正如全凤翔所说,采矿既累又危险,辽东沃野千里,还要向北拓展,老百姓不缺田地,谁会去挨累?
俘虏采矿是成本最低的,现在有满汉俘虏,以后说不定还有其他国家抓来的。奴隶不好听,但确实管用。
李岳不想干涉此事,他只管军事。以后向北开疆拓土,抵御有可能的边患,才是他的责任。
他是皇帝一手教出来的,对于自己的安排也心中有数。还听皇帝交代过,往北到黑龙江流域,少不是要跟罗刹国干几仗。
罗刹国与西夷长得相象,但性情凶残,还吃人。使用的火枪应该是重型滑膛,也颇有威力,不可轻敌。
除此以外,李岳还看过地球仪,对于罗刹国的幅员辽阔,也感到极为惊讶。
黄立知道,与沙俄的争夺不会仅止于什么雅克萨和尼布楚。沙俄现在的重心在欧洲,大明的目标则是远东。
关键是沙俄好象已经占了西伯利亚,黄立也很想要这地方。
虽然沙俄并不知道这块苦寒之地的重要性,但黄立想要夺过来,也不是件容易的事情。
除了武力争夺,黄立当然还有另外的想法,那就是用钱买。
在历史上,有钱买领土的,并不少见。老美就买过阿拉斯加,价钱还极便宜。
如果也能进行这样的操作,黄立肯定毫不犹豫。
每块领土,不管看似多么荒凉苦寒,其实都是不可再生的资源,是无法用金钱来衡量的。
李岳当然不知道皇帝还有这样的想法,连战连胜,击败了看似强大的鞑虏,他的心气也高了起来。
从辽宁,到吉林,再到黑龙江,东北三省的规划,皇帝已经大略跟他说过。
李岳现在就盼望着用几年时间推到黑龙江,与吃人的罗刹国人开战,打得他们落花流水。
全凤翔大略说了自己的计划,得到了李岳的支持后,便心满意足地离去。
在沈阳,也选定了巡抚衙门的地址。明年如果收成好,他可能会搬来沈阳,从而把发展重心地北移过来。
李岳送走了全凤翔,思虑着接下来的军事布置。
很多军队会奉旨南调,五大骑兵团完成任务后,也将返回关内,或是前往西北驻防。
有一些老底子的将士作为骨干,再从山东绿营中抽调,辽宁将组建三万六千的人马,还将全部是骑兵。
北洋水师将为明军的向北拓展提供助力,但却不属于辽宁建制。直辖的只有旅顺分舰队,以及将来的松花江、黑龙江内河水师。
李岳的目标当然不会是一个辽宁提督,而是皇帝所说的东北军区司令。
为此,他爹李来亨已经主动辞任北京军区司令,返回大都督府,由刘体纯暂时接任。
没有父子二人都手握重兵,驻防重要地区的先例。特别是现在战争结束
我真不是朱三太子第640章 东北雏形
,就更要避嫌。
…………….
南京。
黄立刚收到了辽东传来的急报,请示对于李嗣兴和刘震如何处理。
“已经赦免了白文选,李嗣兴和刘震也照同例吧!”黄立并没有多作纠结,便作出了决定。
不管怎样,给李晋王留个后,无论是从心理上,还是从笼络大西军旧部的意义上,都不算过分。
何况,连吴部兵将都能够宽恕,坚持到山穷水尽才投降的大西军旧部,也就不必苛责了。
详细的俘虏名单还未送到,篇幅太长,用高塔通信还是不方便,只能是传统的快马递送。
对于首恶者,黄立要严厉处置,至于下一代,或者是下下一代,他甚是犹豫,对于全凤翔的处置意见,也颇为重视。
“交由内阁商议吧!”黄立没有想好,便把此事交代下去。
在很多时候,他都把工作交给内阁,也尽量尊重他们的意见。乾纲独断不是不行,但他并不想延续这种模式。
看着胖乎乎的儿子在冲自己傻笑,黄立也不知道这家伙长大后会是个什么样子。
“不求和自己同样聪慧,嗯,自己也只是沾了穿越者的便宜。但能大学毕业,也不是个脑袋笨的。”
李云容却还是一副显摆的神态,谁让只有她生下皇子,让社稷稳定,使臣民放心呢!
“皇爷。你看孩子是不是又长大了?能稳当地坐挺长时间呢!”
黄立点了点头,笑着说道:“是壮实了不少,在朕怀里蹬着小腿,很有劲儿。”
李云容神情更加骄傲,笑道:“昨日贤妃抱着他玩儿,还尿人家一身。以前有尿的时候,可是会扒拉人的。”
这事儿也值得显摆,看这表情,一点没有不好意思,反倒是非常欣喜。
黄立有些哭笑不得,只好岔开话题,“京师也建了慈幼院,需银十万。”
李云容点头道:“北方刚刚光复,孤儿想必少不了。十万银子,臣妾这就准备。”
黄立想了想,说道:“十万恐怕不够,北方寒冷,要给孩子们添置冬衣,还有冬季取暖的费用。从朕的内库里再拿十万吧!”
黄立现在也是有身家的人了,虽然补贴了不少,可战争结束,花费立刻就能降下来。
“皇爷怎么说,臣妾就怎么做。”李云容现在对钱不太感兴趣,皇家嘛,肯定缺不了,赚再多也就那么回事。
况且,有皇家织造,有皇家水晶坊,赚得就不是一般的多,几乎是不愁销路。
皇帝也有俸禄的,等到国家安定,财政宽松,都是要补发下来。几年积累,那也是一笔巨款。
黄立也挺无奈,李云容既对钱不太意,对于经营也不上心了。不象刚入宫的时候,经常翻看账本,询问生产和销售情况。
好吧,这样也不错。反正有信得过的人经营管理,倒是没有什么乱七八糟的事情,黄立也懒得去管。
“宗室那边的集资也差不多了。明年中原地区要多种棉花,江南要多种桑养蚕,还要扩大甘蔗的种植面积,海贸也做得越来越大……”
对于宗室的自食其力,黄立暂时并不抱太大期望。但朝廷白发俸禄,又不是他所愿。索性集资,扩大皇家作坊的生产,有分红来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