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9章 逃无可逃,汉奸衍圣公

我真不是朱三太子第639章 逃无可逃,汉奸衍圣公

当然,只要蒙古诸部内附,明廷在草原上开路筑城,步步深入,也就能逐渐地牢牢掌控。

说到底,明军凭借强大的军力,并开设养马场,以及购买越来越多的战马,机动性的问题也能够解决。

军事技术的进步,使得蒙古人在骑兵上的优势,已经不足以抗衡明军的实力。

布尔尼现在就有清醒的认识,在他看来,庞然大物般的满清,尚被明军打得落花流水,败亡海西,察哈尔部就是统一漠南蒙古,也不是明军的对手。

而且,明军穷追不舍的这股子狠劲儿,也令人心中凛惧。

从明军绝决的行动,也能看到明帝行事的风格,以及脾气禀性。

“大明皇帝能在数年内绝地翻盘,建立起远超满人的军队,又岂是易与之辈?以后可要小心,这可是个强大又睿智的对手。”

没错,布尔尼把明国作为对手,尽管现在联手作战,配合默契。但从长远看,双方的很多矛盾难以调和。

谁也没打算屈于人下,野心的碰撞是必然的。就看谁的实力更强,谁觉得时机已到,可以先动手啦!

对于祁三升等人的谦让,布尔尼拱手致谢,两军稍作休整,又向北方疾驰而去。

如果能够擒杀鞑子皇帝,明廷和察哈尔部都能松口气。要知道,察哈尔部要统一左翼蒙古,女真人也是他的敌人。

彰吉伦亲自带着几十骑,在前面充当向导,心中不免悔恨。

如果知道明军正在后面追赶,就是放过那五六百精壮鞑虏,随后那大批的满人老弱,也应该扣下来。

只怪消息闭塞,并不知道明军已经如此强势,满人已经败得如此彻底。

不过是些许财物就迷了心窍,还看在孝庄等人出身于科尔沁部的情份上,终于惹上了这无妄之灾。

如果将这些仓惶北逃的满人亲贵扣下来,至少能够赢得明军的欢心,看布尔尼那副样子,肯定也是不敢触怒明军的。

唉!彰吉伦叹了口气,这下子不仅要归附察哈尔部,还损失了族人和牛马,真是太亏了。

……………

车队已经加快了行进的速度,但也就那样,远比不得骑兵的速度。

孝庄坐在马车内,就是普通的马车,与原来的皇家辇车根本没法比。可即便体感极差,她也没有抱怨。

“明军会追上来吗?”孝庄微皱着眉头,挑开车帘,望着草原上的风景,却无心欣赏。

很多年没看到科尔沁大草原了,可万万没想到会是以这样的方式。

虽然孝庄不懂军事,但大清的败亡,也让她心里清楚,科尔沁部绝对不是明军的对手。

唯一能够阻碍明军追赶的,就是遥远的距离。明军要深入大草原,要面临后勤和道路的困难。

在草原上,特别是某些连山林都没有的地方,烧火做饭的柴禾都没有,只能用牛粪晒干当燃料。

都说草原上吃羊肉、喝牛奶,可那也是老爷才能享受的。普通牧民过得相当穷苦,闹饥荒也是经常的事情。

特别是生产方式单一,抵抗自然灾害的能力薄弱,一场大雪下来,冻死无数牲畜,就等着挨饿吧!

“都已经逃出辽东,连建州也舍弃,怎么就不能放过呢?凭满人现在的凄惨状况,哪里还有什么威胁?”

到了这个时候,孝庄竟然也产生了象赫舍里那般幼稚的想法。或者说是希望,侥幸也行。

赫舍里与孝庄同车,祖孙两个现在也很少聊天说话,心情都是太过压抑和紧张。

可以说,赫舍里从小是锦衣玉食,根本没吃过苦。现在的颠沛流离,还有惊惶恐惧,对她的打击更大。

“如果明军不追了,能够逃到海西,生活又会是怎样的?哪怕辛苦一点,不必担惊受怕,也是挺好吧?”

赫舍里暗自叹息,脸上还要装出从容镇定的样子,免得让祖母更担心忧愁。

“要是会骑马就好了,能跟着皇上一起先走。”赫舍里听着车轮的咯吱声,胡思乱想着。

十几万的族人,现在只剩下了三百来人在护卫,遇上袭击,连蒙古诸旗都抵挡不了,聊胜于无罢了。

虽说瘦死的骆驼比马大,现在也只是蒙古诸部不了解详情,还存着对大清的畏惧和忌惮。

至于宁古塔将军,顶多有两三千人马,能承担起复兴大清的重任?简直是痴心妄想。

现在只是想凭借路途的遥远,荒凉的环境,来阻挡明军的继续北进。只是,漠南漠北蒙古的态度,恐怕也不会让人放心。

“唉

我真不是朱三太子第639章 逃无可逃,汉奸衍圣公

,这是被彻底打败了,明军还要斩草除根的架势,别说什么卧薪尝胆,再次崛起了,就是想活下去都难。”

赫舍里越发觉得前途黯淡,即便现在侥幸逃脱,也将是凄惨的生活。

亭台楼阁、仆妇成群、山珍海味的日子,不会再有了。过惯了好日子,就如同吃惯了美食,粗茶淡饭难以下咽。

正在此时,后队一阵大乱。人们惊惶恐惧地喊叫着,赶着牲畜,或撒腿跑着,仿佛来了吃人的妖魔鬼怪。

几名侍卫疯了般的从后面赶来,到了皇家车驾前急停,跳下马对着已经是惊惶失色的孝庄禀报道:“太皇太后,明军追上来了,车驾跑不掉,请骑马速行。”

孝庄苦笑一声,闭上了眼睛,叹息道:“老了,骑不得马,你们走吧!”

要是能骑马,早就走了。

赫舍里微张嘴巴,满心凄苦,终于也是绝望地垂下了头。

和侍卫同乘而逃,那成什么体统?康小三走的时候,可也没说带上她。何况,就是骑马逃跑,恐怕也晚了。

此时,已经能看到远处出现的骑兵,仿佛从地下冒出来一样,在地平线上迅速跃升。

蒙古骑兵散了开来,呈扇形包围上来。他们可毫不留情,或许就是想杀人取乐,在马上怪叫着,搭弓搭箭,将外围的鞑虏一个个射倒。

在他们后面,则是显眼的明军骑兵。红色的巾子或蒙着脸,或系在脖子上,如汹涌的浪潮围杀上来。

惨叫声、惊呼声、喊杀声,充斥在这片茫茫的草原。

…………….

南京。

皇宫角上的院落,就是黄立就近指导工匠们制造各种器物的实验室。

带着锅炉的横衡式蒸汽机已经基本完工,最简单的那种,也很简陋,但黄立却兴致盎然。

所谓的锅炉,也就是能烧水产生蒸汽的铁制器皿,比平常用的蒸锅要高级。

水蒸汽通过管子,传导到气缸,推动活塞往复运动。再通过一个联动装置,使得蒸汽能够导入冷却水。

显然,这架简单的蒸汽机的工作效率很低。活塞每推动一次,气缸里的蒸汽都要先冷凝,然后再加热进行下一次推动。

“很好。”黄立并不打算将这架蒸汽机样品进入实用,他只是展示一种新动力的雏形,并让研究人员能够不断改进。

能看到实物,明白其中的原理,自然就会迈进一大步。历史上的瓦特发明蒸汽机,也是经过了多少年的改进,才使其具备实用价值。

工匠们不明所以,完全不知道这种东西有什么用。但皇帝如此热衷,他们只管听命便是。

“把这个搬到研究院去。”黄立不用工匠们明白,只想让研究院的人们去琢磨,去改进。

往复式的活塞运动,大概只能用于抽水泵。而通过凸轮和曲柄,却能转换成圆周运动,使其能为绝大多数机器提供动力。

甚至于,以蒸汽机作动力的轮船和火车,也会随之而诞生。

当然,黄立知道这将是一个较为长期的过程,他还需要为此作很多的提前性工作。

比如润滑油,在光复辽东之后,他就要布置大型捕鲸船,在渤海,甚至是日本海,来捕杀鲸鱼进行提炼。

在中国的古代,鲸鱼在渤海和南海的出现,有过一些记载。但黄立知道,这肯定不会多。

所以,占领海参崴,以及库页岛,就有着更大意义的军事行动。

黄立交代完工匠,才转身离开,回转宫殿。

这处实验场所,就是为了皇帝方便才设立的。他通常会画好图纸,或者是亲临指导,制造出旁人并不太清楚用途的奇怪东西。

而为皇帝服务的,自然是最顶尖的能工巧匠。尽管他们的文化程度很低,但手艺的精巧,却令黄立满意。

从无到有,就是历史的进步。黄立有信心在有生之年,将蒸汽机付诸于实用。

要知道,一百多年后,才有瓦特蒸汽机。样品已经制造出来,这么长的时候,还不能进入实用,也太糗了。

当然,黄立要大力发展的还是科学理论的普及,并建立起重视科学的思维和环境。

回到办公的殿内,黄立又是照例处理公务。

不管辽东战事的最后结局如何,现在已经不会再影响整个计划的实施。因为,鞑虏能逃出多少,也没有实力再为患。

尽管北方和辽东的恢复重建,可能会耽搁一两年的时间。

但北伐的成功已经勿庸置疑,军工生产不用再满负荷运转,也不必再动用大量的民力来

我真不是朱三太子第639章 逃无可逃,汉奸衍圣公

保障几十万军队的后勤供应。

这样一来,就能为恢复重建提供更充足的人力物力。

“婉儿——”黄立喝着茶水休息,突然想起件事情,习惯性地唤着女官的名字。

等他叫出来,才意识到女官孙婉已经不在宫中。

人事变动,皇宫也不例外,黄立本就与宫人们定的是有期合同,如同雇佣。

孙婉没有出现,小柳却款款而来,向皇帝躬身施礼,“万岁,奴婢恭聆圣谕。”

黄立看着小柳,倒也不陌生,在织造坊里的管事儿,入宫向李云容禀告过好几回。

“嗯,你去贵妃那里通知一声,朕在那里用午膳。”

小柳领命,转身而去。

“到底还是刚入宫,说话办事儿一板一眼。”黄立甩开思绪,又拿过奏疏。

后宫挺平静,主要是人少,时间也短,没那么多盘根错节的关系,纠缠不清的利益。

其实,黄立定下的雇佣制,以及服务年限,在某方面是避免了很多乱七八糟的事情。

流水不腐,人员流动性强,不容易勾结,形成合起伙来欺上瞒下的坏习气。

象明朝和清朝的内宫,太监宫女不是终身制,也差不太多。

在宫中服侍的宫人,十几二十几年的多了去了,不断的任用私人,排除异己,可不就形成了势力。

“嗯?”黄立皱起了眉,阅看着这份令他不悦的奏疏。

眼瞅着秋闱在即,且北方光复,竟然有人上奏,请封衍圣公。

衍圣公这个名号最早出现在宋朝,为为孔子嫡长子孙的世袭封号。然后历经宋、金、元、明、清、民国,可谓是任凭朝代变幻,荣华富贵依旧。

作为中国封建社会享有特权的大贵族,衍圣公在宋代时相当于八品官,元代提升为三品,明初是一品文官,后又“班列文官之首”。

到了清代,还特许在紫禁城骑马,在御道上行走。其居住的衍圣公府(今孔府),是全国仅次于明清皇宫的最大府第。

“汉奸,头发还没长出来呢,就有人捧着,想继续享受荣华。”

黄立把奏疏扔在了桌案上,眉头紧皱,心中恼怒。

王朝更替是历史规律,每到改朝换代时,有忠臣烈士,也有屈膝阿谀的无耻之徒。

从宋元明清各个朝代来看,衍圣公最擅长做的就是:劝进表。李自成、多尔衮的劝进表都写过。

到了清朝顺治元年,当时的衍圣公孔衍植向清廷上《劝进表》,这是传统技艺,非常的熟练。

但顺治并不满意,要求孔府人等剃发易服,以为天下人作个榜样,起到先锋模范的作用。

于是,孔衍再上《上剃头表》,表示欣然领旨,阖府上下马上剃头,并称赞新发型太棒了,洗头方便极了。

吃着前朝的俸禄,享受着特权,充当统治者者愚弄百姓,让百姓服从统治的工具,这就是衍圣公存在的意义。

在国难当头之际,不思杀身成仁,却完全丧失个人的节操与气节,这不是汉奸是什么?

“这是社会的毒瘤,不加以铲除,如何对得起流血牺牲的仁人志士?”黄立冷笑起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