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1章 俄人惨败
大地在颤抖,黑烟在升腾,城墙上泥土碎草四下飞扬。
木制的城门崩裂毁坏,露出了城内的街道,以及慌乱跑动的人影。
火炮间隔十余米,排列成了宽大的正面,猛烈轰击着将近五六十米长的城墙。
炮弹的冲击,不断摧毁着城墙。上面的俄人早已逃得干净,城垣以肉眼可见的速度被削低。
一轮又一轮,火炮轰击不停。有几门火炮抬高炮口,把实心炮弹和爆炸弹打进了城里。
中弹的房屋倒塌,爆炸弹则发出轰然巨响,四下迸射的弹片,打死打伤了倒霉的俄人。
城内的混乱再次加剧,俄人惊呼尖叫,乱跑乱跳,仿佛末日来临般,被恐惧所笼罩。
但什么也挡不住明军炮火的继续发威,更多的炮弹在城中爆炸,杀伤着俄人,摧残着他们的心理。
弗拉索夫目瞪口呆地望着城内腾起的烟火,以及惊惶四窜的俄人。他知道,城已经守不住了,陷落不过是时间问题。
如此射程的火炮,如此大威力的炮弹,是他所没有见过的。
只此一点,他便知道拼凑出来的守军,完全不是明军的对手。
死战不降,也只能是给敌人制造点麻烦,增加些伤亡,但最终的结果却已经注定。
俄人的军心士气在猛烈的轰炸中,被消磨,被摧毁。这些只为了发财的恶棍匪徒,本来也没有多强的战斗力。
他们对只有冷兵器的达斡尔、赫哲等民族,是穷凶极恶。但碰到装备精良的明军,就成了外强中干的野狗。
而当时的沙俄正规军,也是世界上的二三流部队,陈旧而落后。沙俄政府,也是软弱而涣散的。
历史上,在二十多年后,也就是公元1700年,北方战争爆发的初期。
瑞典国王卡尔十二世以八千精兵,在纳尔瓦击败了俄军,彼得一世狼狈逃回莫斯科。
此役,三万俄军几乎全军覆没,光战死的就达一万五千人,而瑞典则只有六百多人人阵亡。
这一战不但让俄国遭遇了灭顶之灾,也扯下了沙俄的遮羞布,真面目暴露,也让整个欧洲为之震动。
直到彼得进行了大刀阔斧的军政方面的改革,沙俄才算勉强过入了近代。
但农奴制一直束缚着沙俄的资本主义发展,使其经济社会大大落后于西欧国家。
直到将近两百年之后,亚历山大二世的农奴制改革,才成为沙俄历史上的重大转折点。
说白了,无论是人口,还是经济实力,抑或是社会发展,沙俄的综合实力都大大弱于崛起的大明帝国。
只是沙俄还不清楚,不知道面对的是怎样的庞然大物,更不了解自身的实力有多孱弱。
直到二十多年后,沙俄还需要从瑞典进口钢铁来制造武器。甚至于,连枪管也要大量进口。
而现在,沙俄全部军队换装燧发火枪的工作,还没有完成。
其动员体制的低下,使沙俄虽有能力动员一支庞大的军队,但却无法同时将其投入行动。
说了这么多,也就能理解黄立急于对沙俄用兵的思路。
在彼得一世登基,并进行改革之前,有差不多三十来年的时间,能够趁其虚弱落后,占领整个远东地区。
沙俄就是集中力量与大明争夺,在实力上也被碾压。
在西伯利亚大铁路修建之前,向远东大举派兵运输粮弹物资,是难以克服的困难。
这一点,满清不明白,黄立却知道得清清楚楚。
从沙俄东扩的历史可以看出,其是通过小规模部队征服西伯利亚和远东,主要的手段是威胁恐吓,虚张声势。
比如与满清的交锋,应该是两次雅克萨之战为最大规模。
第一次,雅克萨城中有俄人四百五十名;第二次,莫斯科增兵六百,合计八百多名。
就是这样几百人的兵力,却通过《尼布楚条约》,合法得到了外兴安岭以北的所有领土。
雍正年间,沙俄又趁着满清忙着解决西北问题的机会,与清朝签订《布连斯奇条约》,得到了大片贝加尔地区。
1858年,沙俄利用满清陷入太平天国的内乱,朝着黑龙江里放了一晚上的炮。
吓得黑龙江将军奕山,签订了《瑷珲条约》,将六十多万黑龙江以北、外兴安岭以南的土地,割给了沙俄。
两年之后,同样没花什么本钱。
沙俄以调停人的身份,逼迫清廷又签订了《中俄北京条约》,拿到了外东北剩余的四十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
到了1862年到1864年的外西北争夺战中,沙俄到底还是出了三万大军,但根一没取得什么战果,可见其军队是多么的差劲。
可沙俄还是把满清拉到了谈判桌上,通过《勘分西北界约记》,从清朝手里挖走了四十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
总之,沙俄的东扩完全是空手套白狼,用不着武力,在谈判桌上恐吓讹诈就能获得。
行不行的,打上两仗总可以吧?就算是战败,也不过是失去那些土地。拱手相让,这就是满清的德行?
当然,沙俄的这套伎俩在欺负弱小的民族还能够得逞,但对上大明,对上洞悉其弱点的黄立,却是万万行不通,且显得滑稽可笑。
相比于距离欧洲领土的遥远,大明却能以黑龙江省为基地,调动比较充分的人力和物资,进军西伯利亚,并加以经营稳固。
可以说,这里是大明的半个主场,能够成千上万的移民开发,能够组建数万,甚至更多的军队。
而沙俄想要争夺,就要组建远征军,从万里之遥赶来。来多少灭多少,则是最后的结果。
况且,沙俄扩张的方向一直在欧洲,夺取波罗的海或黑海的出海口,是其国家发展的最重要战略。
有二三十年的时间,对于黄立来说是足够了。
不仅是西伯利亚,明军还要沿着沙俄东侵的脚步打过去,直到乌拉尔山脉。
显然,尼布楚督军弗拉索夫,以及尼布楚的俄人,并不知道这只是东方巨龙与沙俄恶熊较量的开始。
而对侵略者的严惩不贷,以及凭借实力的扩张,更凶狠的大明将让他们感到恐惧。
火炮渐渐停止了轰鸣,并不是弹药用尽,而是需要降温休息。
几十米长的城墙已经千疮百孔,离最后的被完全摧毁,已经只剩下几轮炮轰。
城内不少俄人被炸死伤伤,一些房屋被炸塌,并引起了烟火。好在不是灌了火油的爆燃弹,火势不大,没有蔓延。
弗拉索夫赶忙派人打着白旗,出城与明军谈判。希望在城破之前,还有一点讨价还价的资本。
但很快,使者便被打发回来。除了无条件投降,明军不接受任何附加条件。
如果顽抗到底,作为惩罚,尼布楚的所有俄人都将被处死。
消息很快在城内传开,引起了城内俄人的分化。
一部分俄人认为要继续坚守,城墙破了,还能与入城的敌人进行战斗。
另一部分俄人则认为败局已定,现在投降,还能保住性命。
还有一部分俄人则要趁敌未攻进来,赶紧从城外没有敌人的方向突围出去。
“人心乱了,败得会更惨。”弗拉索夫心中悲哀,知道唯一的希望,那就是团结对敌已经化为泡影。
人心各异,等到城破时,只能是分崩离析。肯定有人投降,有人出城逃跑,继续战斗的又有多少?
虽然他是督军,但城内俄人并不会全听他的。即便是军职人员,在生命攸关之时,也只会考虑自己的生死和利益。
弗拉索夫没想到明军如此绝决,一点宽待的机会都不给。
携带武器和钱财撤离,或许有些过分。那啥也不要,只带点吃食离开,行不行呢?
没等俄人商量出结果,众口难调,也肯定不会有统一的意见。
城外的火炮又开始了轰击,更多的炮弹落进城内,炸得俄人心惊胆战,也不再争吵,四散而去。
大人叫,孩子哭,城内已经是一片混乱。很多俄人拖家带口,带着易携的财产,仓惶向北面赶去。
街道上或是冒着青烟的弹坑,或是被丢弃的杂物,还不时看到滩滩的血迹,一片的狼籍。
“再出城与明军谈判,交出所有武器和财产,请容许我们撤离尼布楚。”弗拉索夫收回目光,做出了决定,也只是聊胜于无。
他知道,拖延下去也是于事无补。会有俄人出城逃跑,也会有俄人出城向明军投降,失败不可避免。
而弃械撤离,其实是把生命寄托在明军的诚信守诺上。如果明军反悔,赤手空拳的俄人毫无抵抗之力。
显然,失败比弗拉索夫想象的还要更快。一批俄人强行开了城门,背着包袱,带着吃食,狼狈地逃窜而去。
围三阙一所产生的心理效应,此时终于发挥了作用。有了带头者,也彻底扰乱了军心,更多的俄人加入了逃跑的行列。
萨布素勒住马头,安抚了躁动的战马。他举起望远镜,瞭望着远处逃跑的俄人。
绝不轻易放过,绝不轻言宽恕,这是此次作战的宗旨。一定要给俄人最深刻的教训,让他们为欠下的血债付出应有的代价。
对于仓惶逃跑的俄人,骑兵的随后追击,将成为一面倒的屠杀。
“投降或灭亡,只有这两种选择。”巴海正面对着出城的俄人使者,冷酷地给出了答复。
巴海逼视着使者,沉声警告道:“这是最后的机会,如果失去,我军将再不受降,一定会杀光城中所有俄人。”
“尼布楚是大明的领土,你们是侵略者,烧杀抢掠欠下累累血债,还想着全身而退?真是可笑之极。”
俄人使者还想争辩尼布楚的归属,巴海已经不耐烦地挥手,命士兵将其押走放回。
抬头看着冒着黑烟的城寨,胜利者颐指气使的畅快感,让巴海长出了一口气。
毫无还手之力,只是炮轰,便能够破城。这还是明军有所克制,没有把尼布楚城付之一炬。
“沙俄一定会报复,但将来也还会是这样的战斗。无论是兵力,还是火力,优势都在于己军。”
巴海已经在想着胜利
回师后,便马上开始招募训练新兵。
按照估算,沙俄得到消息,再派兵前来,最早也差不多是秋末初冬。
冬季不能用兵,那就是在明年春暖花开之后,会再与俄人展开一场更大规模的作战。
有三千六百的兵力,可保雅克萨不失。如果调来的俄兵不多,明军还会主动出击,再攻尼布楚。
而随着黑龙江省的移民开发,再加上朝廷和辽东官府的大力支持,粮弹物资可能会支撑更多的军队。
在更长远的计划中,黑龙江省在三年内要达到一镇的驻军,才具备进军西伯利亚的条件。
火炮再次停止轰击,更多的俄人出城逃跑。显然,明军没有马上拦截追击,给了他们侥幸的心理。
但这个希望随着一部明军火枪兵开始行动,做出封锁截击的动作,俄人终于要面临最后的选择。
城墙已经被轰开了缺口,明军在整队列阵,准备进攻。
火炮向两侧分散开来,准备压制未坍塌城墙上的俄人,为进攻部队提供火力掩护。
弗拉索夫没有选择投降,也没有继续顽抗到底。他组织起了残留的军队,保护着俄人冲出了北门,加入到了狼狈逃窜的行列。
封锁截击的明军虽然没有完全切断俄人的逃路,但逃跑的俄人已经进入了线膛枪的射程。
枪声如爆豆般响了起来,明军拉长了线列,向着俄人猛烈射击。
惨叫哀嚎声不绝于耳,不断有俄人被击中倒地。不管是男是女,是老是少,在无差别的射击下,生命都是一样的脆弱卑微。
少量的俄军在开枪还击,但武器性能上的差距,使他们的抵搞显得既徒劳,又微弱。
各部明军都加快了行动,在跑步前进,有的冲入城中,有的配合友军,对俄人形成夹击拦截。
轰隆隆的马蹄声响了起来,萨布素率领数百骑兵,绕过城外的俄人,向着远方追杀而去。
他们发动了最后的进攻,也断掉了俄人最后的希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