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0章 再战尼布楚
与所有殖民国家一样,利用征服和占领,来给本国抢到财富,以及商品倾销的市场和赋税,成为国家发展的动力。
大明帝国的扩张,也同样为崛起提供了充足的活力。
财政的宽裕,不仅使大明子民深受其益,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更使大明的国力蒸蒸日上,体现在方方面面。
只以军力来看,不仅陆军基本实现了骡马化,海军更是不断地添船增炮,规模直追英法荷。
有钱有粮,又支撑着陆军的征伐。
不管是东北,还是西域,在钱粮的支持下,移民开发的节奏很快,能够成为陆军远征的稳固基地。
新拓展的领土,再次移民经营开发,倚仗着人力优势,稳固统治后,又能成为继续扩张的基地。
这就形成了良性循环,不仅能够开疆拓土,还能弥补军费的投入,甚至是有赢余。
越战越强,越打越富,黄立终于建立起了大明发展的新模式。
英国佬就那么点人口,都能建立日不落帝国。
大明的各种资源都远超英国,只要转变思想,尚武开拓,怎么会不如约翰牛?
至少,在亚洲,大明帝国已经是独一无二的霸主。
西夷想与占地利的大明争夺,完全不是对手。
倭国已是苟延残喘,只等合适的机会,一击可灭;
沙俄不过是二流国家,无论是兵力,还是武器装备,除了路途遥远的困难,大明都是碾压的优势。
尼布楚,明军大举压境,拜顿军团以五百人出城迎战。
本以为携带了数百枝燧发火枪,十几门火炮,便能击败明军。
可俄人没想到,在明军的线膛米尼枪面前,以及火炮的狂轰滥炸下,败得一蹋涂地。
能爆炸、能燃烧的炮弹,射程远超想象的线膛火枪,哪里是俄人见过的犀利武器?
几门老式火炮还没发威,便被开花弹和爆燃弹摧毁殆尽,炮兵伤亡惨重。
严整的战阵在明军线膛火枪又快又狠又猛烈的射击下,还未到燧发火枪的射程,俄人已经伤亡累累,战阵混乱。
一颗颗开花弹砸进俄人战列,每一声爆炸,伴着火光都迸射出无数弹片,将周围的俄人击伤击死。
俄人在血火地狱中挣扎,拜顿这才清醒过来,意识到明军是非常强大的对手。
而己军,无论是兵力,还是火力,都远远落后于东方军队,根本不是他原来所想象的那般战况。
可惜,现在醒悟已经为时已晚。面对蓄势待发的明军骑兵,拜顿只能撤退回城,根本不敢弃城而逃。
“派人出城谈判。”拜顿看着满地的伤兵,听着呻吟惨叫,紧皱着眉头,“我军愿降,请准许我军携带武器离开尼布楚。”
有失败的觉悟,却没有侵略者应该受到严惩的准备。说白了,拜顿还以为能够安然脱身。
但他显然失算了,也并不知道明军在皇帝的教育和引导下,已经成为了一支虎狼之师,没有对敌人的丝毫怜悯。
城外的明军在布置攻城,充足的兵力使得明军连围一阙一都不屑使用,摆明了要全歼敌人。
出城谈判的使者很快就赶回,带来了不幸的消息。投降可以,只能是无条件投降。
拜顿沉默着,望着城外有条不紊进行包围的明军,久久没有说话。
“打不过还想带着武器撤退,俄人这是什么脑子,和先前的托什么津一路的货色。”
巴海感到疑惑和奇怪,难道打仗象过家家似的。
萨布素冷笑道:“若是他们占了上风,怕就不是这副嘴脸。”
“俄人凶残又狡诈,最是欺软怕硬,万岁金言,一语中的。”巴海嘿嘿一笑,说道:“准备攻城,全歼俄人。”
只有打出威势,才能震慑俄人,并使蒙古诸部归心大明,为占领西伯利亚提供助力。
而且,今年与去年不同,打下尼布楚后,便会派兵驻防,后续还会有移民迁徙而来。
从三江口到雅克萨,已经建起了村屯驿站;从雅克萨到尼布楚,今年会是同样的布置。
只要有了村屯驿站,建立起陆地上的联系,尼布楚就不再是孤悬之地。
其实,是不用担心寒冷之地没有人愿来居住的。历史上的闯关东,可是自发的,也没有官府的支持和帮助。
在闯关东的漫漫长路上,以及第一年的苦熬中,不知要死去多少人。
可为了生存,人们还是在前仆后继。
所以,只要占领,并且给予政策的优惠和扶持,人们只要习惯了,就不会觉得严寒会是多大的困难。
在俄人恐惧又无奈的等待后,隆隆的炮声响了起来,明军对新建的尼布楚城开始了毁灭性的进攻。
有的炮弹砸在城墙上,或是实心弹,或是开花弹;有的炮弹落进城内,与密集的火箭弹一起,在城中燃起了熊熊大火。
烈焰裹着浓烟升腾而起,又随风刮向城北。烟雾呛得俄人睁不开眼,炽热的火焰更是带来灼人的温度。
拜顿狼狈地逃离了南面的城墙,知道木城失守已成定局。明军不接受有条件的投降,确实有着必胜的信心。
此时,已经有两座城门被炮弹轰开,但明军并没有马上攻入城中。
拜顿心里清楚,明军已手握胜利,自然不需要太过着急。
让大火把城烧为一片废墟,让己军在火城中伤亡殆尽,岂不更加省力?
等到大火熄灭,该烧的、能烧的都化为灰烬,人也死得七七八八。根本没有什么殊死的顽抗,明军根本不给机会。
火势越来越大,城中的木屋建筑都冒着烟火,空气的温度也变得灼人般滚烫。
城墙上也被爆燃弹击中,升腾着火焰,迫使俄人远离。
这样的状态,又如何抵御敌人的攻城?敌人就是不进攻,围上两三日,城中粮食弹皆毁,饥饿的士兵又如何与明人作战?
拜顿看着惊惶恐慌的俄人,知道他们已经斗志崩溃,全无战心。他又何尝不是悲哀绝望。
“派人出城,我军投降。”拜顿艰难地作出了决定,在心里也暗自松了口气。
或许,把命运全部交给别人来决定,这也是在痛苦煎熬中的一种解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