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1章 桃李满天下
于谦终于还是没忍住,他出了班列。
只是他身形快一步,声音却是慢了一步。
“启禀陛下,臣有本奏。”
邝埜班列在于谦之前,尽管他慢一步,但后来居上,挡在于谦身前。
金台御帷之上,朱祁镇冷冷看着二人,许久,才吐出一句:“你们究竟谁说?”
两人皆属兵部,一个左侍郎,一个右侍郎。
先兵部尚书王骥领兵出征,镇守陕西的兵部尚书柴车被急召回京,但因为病重,业已半月前离世。
从南京户部左侍郎迁任的新任兵部尚书徐晞,还未赶赴京师履任。
是以兵部事务,全权由邝埜这个左侍郎总理,另有一位侍郎郑辰佐理。
于谦虽属兵部右侍郎,但朝廷下旨,命其专理京卫武学筹办之事,部中事务,他甚少参与。
两人同出班列,新任兵部尚书未到任前,兵部自要以邝埜这位暂时总理部中事务的左侍郎为尊。
朱祁镇如此一问,邝埜回头,对于谦使了个眼色,示意于谦归列。
于谦盯着邝埜,见他目中满是急色,终于暗中叹了口气,压下心中愤慨,对金台御帷之上的朱祁镇一拜,回了班列。
他自然明白邝埜的意思,亦知道邝埜阻拦自己,是为自己好。
就如昨夜阁老所说,一切以手中事务为要,其他莫要理会。
这世间,上到皇室朝堂,下至商宦乡野,哪一刻不是在权衡利弊做选择?
于谦自是明白,打刘克彦突然出现在朝堂参劾那刻起,关于姜涛之死,业已成定局。
他也知道,以姜涛为人,断不愿朝廷对他身后事的抚恤褒奖,来换工匠百姓的公道。
尽管朝堂之上,所有之前不忿之人,都已心中妥协。
可他于谦,仍是按捺不住。
邝埜刚刚的眼神,仿佛在说:「想想姜家。」
那一刻,他还是心软了。
倒不是他妥协,而是他明白,此刻无论如何,也无法更改陛下心意。
今日这一出,显然是刻意为之。
姜涛为官清廉,身无余资。如今气急而死,留下老家一众老小,若无朝廷这些加谥、追封、荫子的赏赐,这一家老小将何等艰难?
他已经去了,为工匠讨还公道的事,还是不要牵连他一家老小了吧!
……
邝埜暗自松了口气,朝着金台御帷躬身拜倒:
“启禀陛下,兵部昨夜收到征伐麓川大军,平虏将军定西伯蒋贵,提督军务兵部尚书王骥,监军曹吉祥急件。”
说完,从袖中取出一封函件双手举过头顶。
朱祁镇一愣,显然也没想到邝埜出班,说的竟是前线的事。
只是大军出征,现在应该还在路上吧!这时候递急件,究竟何意?
朱祁镇也就是一愣,很快回过神来,示意范弘去取。
范弘不敢怠慢,急忙下了汉玉白阶,取过急件,又火急火燎上了玉阶。
朱祁镇甚至顾不上体统,劈手就从范宏手中夺过急件。
征伐麓川,是他排除一切,全力主持推行的国政,此次征伐对他之重要,盖过其他任何事。
征讨大军三名最高指挥官联名,定然不是小事。
阶下,所有朝臣都将目光挪到陛下手中那封急件上。
有人低声问于谦何事,于谦摇摇头。
他的确不知。
这朝堂上自然有知道的,但知道的人,却没有一个显露出来。
朱祁镇飞快阅完急件,突然大笑起来,等止住笑声,面上喜色依然压抑不住。
“还未与作乱逆贼思氏大战,行军路上就剿灭、招安山匪,共计两千余人,民间有个词叫「开门红」,此番行军,这是第一功。”
朱祁镇说的混乱,阶下朝臣虽听明白了一些,但大多还是听的迷迷糊糊,有些不解。
不过,见朱祁镇如此高兴,许多惯懂得察言观色的官员,还是立即第一时间送上恭贺。
大都是些陛下英明神武之类,全都没说到朱祁镇心上。
“邝埜,你给爱卿们细细说说。”
众臣听得出朱祁镇此时心中大畅,全然不是假的。要不然刚刚朝堂上还一副阴云惨淡,如今却称呼百官「众爱卿」。
邝埜捡重要的部分,说了一遍。
“大军行军途中,遇山匪劫掠粮草,中军命锦衣卫北镇抚司副千户于康率领麾下锦衣卫剿匪,夺回粮草。”
“劫掠粮草的劫匪狡诈,故意引剿匪官兵至另一股势力庞大的山匪山寨,妄图借官兵之手,屠灭对头。”
“北镇抚司副千户于康识破山匪阴谋,私下招安被污蔑的山匪势力,伙同招安的山匪,全歼劫掠粮草的山匪数百人。”
“被招安的山匪势力,在地方盘踞多年,受到招安之后,附近小股山匪纷纷来投,愿随官兵征讨逆贼思氏,自此洗心革面,重归正途。”
“当地匪患经此一战,几近清扫一空。”
“如今,招安的这些队伍,光是青壮能战
的匪兵,就足有千余人。”
“中军来件,一是为北镇抚司副千户于康请赏,二是想让陛下和内阁,五府六部决议,这千余青壮和背后老弱妇孺该如何妥善安置。”
朝堂顿时嘈杂起来。
大明朝不缺兵员,但这次招安不一样。
为祸地方的山匪,本就是地头蛇,所处之地,群山险绝,极便隐匿,还是陆运必经之处。
此地匪患闹了多年,剿匪也剿了多年,但并无成效。
如今山匪被于康招安,算是为地方除去一大祸患。
且山匪归了朝廷正途,岂不是大明朝国运昌隆之兆?
难怪陛下会如此失态?
众朝臣都对于谦投去艳羡的目光。
于谦此时有些发懵。不过他不是对于康立下功劳心中高兴的发懵,而是在听到于康率领麾下锦衣卫剿匪时,就已经发懵。
于康所率麾下三百余人。
此次面对的是两方加起来,数倍于自己的山匪。
加上山匪熟于地形,于康所率锦衣卫初来乍到。
这一来一去,双方力量之悬殊,可见一斑!
于康随军出征,王振安的什么心,他岂会不知?于谦想通其中关节,又如何不怒。
中军下令,让康儿剿匪。
这军令,显然不怀好意,如今康儿似乎立了大功,但于谦却如何不知大功背后的凶险。
此时,工部右侍郎王佑再次出列:
“恭喜陛下,贺喜陛下,于副千户剿匪、招安立下头一功,山匪望风归附。可见此次征伐麓川,陛下决策之英明,连上天也在护佑我大明朝,国运昌隆。”
朝中议论声瞬间为之一滞。
锦衣卫指挥马顺也出列奏道:“于副千户立下大功,陛下该当重赏。”
这两人率先恭贺,又给于康请赏。
瞬间又有十数道声音附和,皆是一般说辞。
有些更是对于康褒奖之辞,听的让人肉麻。
“于侍郎教子有方,于副千户小小年纪,就立下如此大功,以后前途不可限量。”又是王佑带头恭喜于谦。
刚刚称赞于康的,转头又开始附和。
一众阉党,对于康褒奖,又对于谦频频示好。
朝堂上气氛开始变的怪异,最是喜气洋洋的一边,是一众铁杆阉党。
反倒是一些忠直耿介之臣,眉头紧蹙。
最后干巴巴对于谦道喜。有一御史更是含沙射影:
“于侍郎刚刚想要对陛下禀奏的,不会就是自家螟蛉子立下大功的事吧?没想到于侍郎也是个心里藏不住事的,呵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