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二章 干活的朱高煦
将朱高燧送出汉王府,朱高煦还没有来得及实施他的监督大计,就受到了老爹的传召。
不过,显然朱高煦早已做好了心理准备。
从他刚刚踏入城中的那一刻起,行踪就已经被锦衣卫禀告给了老爷子。
加之他消失十数日杳无音信,老爷子是肯定是会召见他,以询问他的去处的。
对此,朱高煦心中已经打定了主意。
他能够前往后世以及其他朝代的这一事,是无论如何也不会向老爷子说的。
这可是他的后路。
一个时辰后,朱高煦离开了武英殿。
望着朱高煦离开的背影,坐在龙椅上的朱棣用双指揉掐着眉间,露出些许的疲惫之色。
他还在为立嗣之事而感到头疼。
虽说已经选定了老大作为继承人,但是老大身形肥胖,行动极为不便,一点都没有他老朱家的那种勇猛无比的气势。
与之相对的,老二老三一眼就可以看出是他们老朱家的种,特别是老二,与他年轻时极为相似。
骁勇善战,勇猛非凡。
但是老二实在是不令人省心。
就比如这次,消失十数日不见踪影,面对自己的质询,竟然什么话也不说,可把他气死了。
念及至此,朱棣口中一声轻喝。
“纪纲。”
几息的时间后,一位身着飞鱼服,面色冷峻的中年男子步入殿中。
其正是如今的锦衣卫指挥使纪纲。
“臣在。”
“老二这段时间的去处,你可曾打探清楚?”
微微俯身,低头看向地面的纪纲,听到朱棣的问题,额头上的冷汗不由得涔涔流下
这段时日,即使他发动了锦衣卫上上下的人员,但是还是未能打探出汉王殿下的去处。
这是锦衣卫的失职,更是他纪纲的失职。
一个做事不利的锦衣卫指挥使,下场可想而知。
努力地平复了一番忐忑的心情,纪纲开口道。
“陛下,根据臣近日的调查,发现汉王此行仅仅是出了京城,并未出外城。”
“那老二可曾前往一些军营驻地?”
“回禀陛下,并没有。”
“那照你的意思是,老二独自一人在外面呆了数十日?期间甚至都没有接触任何人?”
纪纲深吸一口气,将这些日子的调查结果全盘托出。
“陛下,确实如此,汉王此行仅一人,并未携带府中亲卫,应天府附近军营将领虽有零星几人休沐,但是其行踪皆是有迹可循,也并未发现有人与汉王殿下悄悄会面。”
坐在龙椅上的朱棣,敲击着龙案,低首不言。
他有些想不通,老二这段时间究竟去了哪里。
“行了,下去吧。”
朱棣挥了挥手,示意纪纲退下。
“微臣告退。”
纪纲整个人如蒙大赦,快速地退出了武英殿。
“来人,前往武英殿,将道衍大师请来。”
与此同时,从武英殿出来的朱高煦,并未离开紫禁城,而是直接顺路前往了文渊阁。
本着来都来了的精神,如果不拍一些照片回去,未免太对不起他来的这一趟。
朱高煦迈着虎步,昂首阔地步入文渊阁。
这一番动作,自然引起了在文渊阁中正在编写《永乐大典》众人的瞩目。
在看到来者是谁后,众人的皆是有些错愕。
今日太阳难道是打西边出来了,汉王竟然会来到此地?
其中有一人,尤为严阵以待,正是如今大明内阁首辅解缙。
不过,如今的内阁首辅,权力还并不是很大,仅仅是五品官职,仅仅是地位与六部尚书相当。
解缙目光灼灼地看着进入文渊阁的朱高煦,他可太清楚眼前的汉王是什么德行了。
可以说,对方前来文渊阁,肯定没有什么好事。
解缙的目光落在了身旁的一位身着黑衣的僧人身上,恐怕此地,也只有这位,才能够制
止汉王了。
朱高煦进入文渊阁后,大致上环顾了一下四周,之后就有些不屑地撇了撇嘴。
在这里的净是一些腐儒。
内阁首辅解缙,一直是老大的忠实拥趸,就是这狗日的向老爷子提出的“好圣孙,可旺三代。”
因而,以往他每次看到解缙,都恨不得将对方杀之而后快。
虽说现在他看淡了,但是看到解缙,还是感觉有些恶心。
礼部尚书郑赐,身为太子少保,同样是老大那一方的人。
其余的一些文臣,那就上不得台面了。
朱高煦刚想喊人带他前往《永乐大典》的所在地,结果没想到,在人群中,他看到了一个光头。
与此同时,那个光头微微抬起,露出了埋藏在众多典籍中的那双三角眼,如同病虎一样的眼神向着朱高煦的方位望了过来。
四目相对,朱高煦整个人一激灵。
“该死的,没想到道衍那老和尚竟然也在这。”
朱高煦低声念叨了一声,脸上浮现出浓浓的忌惮之色。
自从他有记忆开始,道衍那老和尚就来到了燕王府,可以说,他就是这老和尚看着长大的。
因而,他知道这老和尚的心有多黑。
他从小就吃尽了这和尚的苦头,而他还不敢对他怎么样。
因为他可是老爷子的重要谋士,在靖难之役中立下了不小的功劳,老爷子对其极为倚重,几乎每当有什么大事,都会来询问他的意见。
老大成为太子,朱高煦觉得,也和眼前的这老和尚脱不开关系,毕竟他现在的职位之一,就是太子少师。
而且,就在不久前,老爷子还让其教导皇长孙朱瞻基,足以看出姚广孝这老和尚在老爹心中的地位不凡。
所以,即使现在的姚广孝挡不住他一拳,朱高煦看到姚广孝,还是有些发憷。
“道衍大师。”
朱高煦收起了之前嚣张跋扈的姿态,对着道衍行了一礼。
道衍也是没有想到会在这里看到朱高煦,因而他的神情也是一滞。
“汉王殿下,不知今日前来,所为何事。”
“这个……我来看看《永乐大典》进行到哪一步了。”
嗯?
道衍用狐疑的眼光上下打量了一番眼前的朱高煦。
直觉告诉道衍,这其中有大问题
毕竟无论之前的《文献大成》以及现在的《永乐大典》,在这五年的时间中,汉王可是一次都没有来过文渊阁查看过进度,为何在快要完成的时候汉王前来。
“汉王殿下,这《永乐大典》乃是陛下十分看重之物,所以……”
道衍的意思很明白。
告诫朱高煦不要捣乱。
朱高煦听出了道衍的画外音。
他摸了摸鼻子,讪讪一笑。
“道衍大师,这我自然知晓,我确实仅仅只是想要看看《永乐大典》。”
道衍没想到,他已经将此事的利害程度告知朱高煦,对方竟然还如此执着地想要看《永乐大典》。
既然如此,道衍将朱高煦带至放着《永乐大典》的一排排井然有序摆放的书架旁。
他想要看看朱高煦想要玩什么把戏。
看着眼前的一排排书架,朱高煦人麻了。
他没想到《永乐大典》竟然有这么多。
吞了一口唾沫,朱高煦没有忘记正事。
“道衍大师,那《永乐大典》的目录?”
“殿下,你眼前的就是,不知汉王殿下你需找《永乐大典》中哪一类的书,和老衲说便是。”
朱高煦看着他眼前的这座高约一丈,宽约两丈的书架,手臂不自觉地酥麻了起来。
该死的,上当了。
当初就不该夸下海口,答应店家如此繁重的任务。
仅仅是目录都这么多书,拍完照片他手臂恐怕就得废了。
得加钱啊!
“道衍大师,这就不用了,我就自己看看。”
“自己看看?”
道衍当即露出一副你骗鬼的神情,对于朱高煦说的话,他是一个字都不信。
他看着眼前的汉王长大,对方什么秉性,他可是比谁都清楚。
看书,那是根本不可能的事情。
有问题,有大问题。
虽然道衍觉得眼前的汉王应该不会失心疯,将陛下的《永乐大典》毁于一旦,但他还是看着点比较好。
在朱高煦拿下一本书后,就看到道衍正在一旁看着他。
“道衍大师,你不用在此陪着我。”
道衍只是微笑,并不言语。
这下子,朱高煦有些进退两难。
总不能让道衍这老和尚看到手机吧。
不过,这个问题只困扰了朱高煦一会的时间,他就下定了决断。
搞不好以后每次来,都有道衍这老和尚盯着,所幸直接拿出手机拍照,反正道衍这老和尚也看不懂手机。
想到这,朱高煦便掏出手机,开始逐页拍照。
一旁的道衍就见到朱高煦拿出一个有些奇怪的物体,手指不停地在那件物体上进行着点击。
与此同时,汉王却一点翻看的意愿都没有,目光仅在一页上停留两三息的时间,就快速地翻看到下一页。
“汉王殿下,这就是你看书的方式?”
“怎么,道衍大师,难道我如此看书有何不妥?”
道衍语塞。
确实没有什么不妥之处,但是翻阅的如此之快,怎么可能看全书中的内容。
如此耗费时间之举,道衍有些不能理解。
只思考了短暂的时间,道衍便想到一个好办法,那就是绕行到汉王的身后,看看那件物品究竟为何。
结果道衍发现,朱高煦手中那件奇怪的物体,其中竟然倒影着书籍的样式。
这又是什么情况?
“道衍大师,陛下有请。”
一声呼喊,令得思考的道衍回过神来。
“老衲这就来。”
道衍的目光看向一旁的朱高煦。
“汉王殿下,还请你将此看完后回归到原位。”
朱高煦点了点头,脸上的笑意都快止不住。
道衍这老和尚一走,那他就可以放飞自我了。
于是他忙不迭的点头说道。
“这是自然。”
见朱高煦应承了下来,道衍也是微微颔首,跟着宦官离开了文渊阁。
一炷香的时间后,道衍与朱棣相对而坐。
“少师(道衍),你说高煦他前往了文渊阁,还向你借阅《永乐大典》一观?”
“是的,陛下,除此之外,汉王殿下还掏出一件我之前从未见过之物,那件物件着实奇怪,我之前并未见过。”
“这样啊。”
朱棣微微点头。
看起来,老二似乎有着一系列的秘密,不愿让人知晓。
……
经过几日的拍摄,朱高煦拿着拍摄好的照片来到了农家乐。
朱高煦一遍啃着西瓜,一遍从袖口处掏出手机交给张泊。
“诺,店家,这就是我近日拍摄到的照片。”
张泊接过手机,好家伙,还剩5%的电。
幸好还有一点点电,他可以直接看看朱高煦近日的成果。
打开相册。
好家伙,这数量着实不小。
不得不说,眼前的朱高煦还是很有拍照的天分的,清晰度也还不错。
“店家,要我说啊,要不是道衍那个老和尚这些日子一直盯着我问东问西,我肯定能拍更多的照片给你,你猜怎么着,他还问我手机是什么?开玩笑,我怎么可能将这宝贝告诉他。”
朱高煦说完,狠狠地啃了一口西瓜,脸上浮现出骄傲的神色。
一直以来,道衍那个老和尚都是一副世外高人的模样,仿佛什么事情都在他的掌握之中。
但是这一次,道衍却向他问问题。
朱高煦对此很受用。
哼哼,这可是后世的手机,道衍那和尚怎么可能见
过。
听到道衍的名字,张泊抬起头来,他也意识到一件事。
现在不仅是两个朱棣,还有着两个姚广孝。
两个志向不同的朱棣,加上投靠不同人的姚广孝。
有意思。
想到这,张泊看了看手中的手机。
貌似朱标应该也快到了。
“高煦,你在此稍等一会,我去去便来,如果有人来,记得喊我。”
朱高煦点了点头。
“行,店家,快去快回,这些西瓜我就笑纳了。”
张泊笑了笑,便是前往了自己的屋子,他准备将手机上的照片先行拷贝下来。
约莫两三分钟后,在屋内吃西瓜朱高煦耳朵微动,放下手中的西瓜,将头从帘子中探了出去。
就见到一个年岁和他差不多的年轻人正在院子里东张西望。
这是哪朝来客?
难道是唐朝太子李承乾?不过为什么看着有点眼熟?
见到屋内有一位陌生人探出脑袋,朱标则是眼前一亮。
这位陌生人,想来就是他的侄子了。
见状,朱标没有停留,径直向朱高煦走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