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一章 永乐大典
“高煦,等等。”
背着双肩包的朱高煦转过身子,略带着些许疑问说道。
“店家,莫非还有事?”
“确实有些事情。”
张泊说完,从袖口中掏出一个手机,递给朱高煦。
朱高煦有些不明所以地接过手机,看着屏幕上依稀可见的自己,向张泊询问道。
“店家,这是何物?”
“此物名为手机,至于它的功能嘛……”
张泊简单地向朱高煦介绍一番手机,朱高煦听完眼前一亮。
这玩意不错。
当然了,张泊将手机交给朱高煦,可不仅是因为朱高煦是永乐朝的代理人,他还有着一件极为重要的事情要朱高煦帮忙去做。
看着正在乐此不疲摆弄手机的朱高煦,张泊缓缓开口道。
“高煦,我有一件事,需要你的帮助。”
“店家尽管说,如果我能够做到,肯定帮忙。”
朱高煦的注意力全集中在手中的手机之上,因而,对于张泊的需求,他头也没抬便直接应承了下来。
“现在你爹是不是在编写一部旷世奇书。”
张泊说的旷世奇书,不是别的,正是那部在大明,不,可以说在世界,都占据着举足轻重地位的书籍。
《永乐大典》。
早在朱棣登基之初,就决心修一部巨著来彰显国威,造福万代。
宗旨是“凡书契以来经史子集百家之书,至于天文、地志、阴阳、医卜、僧道、技艺之言,备辑为一书”,简单来说,就是囊括万象。
最初一开始,是令解缙在永乐元年主持编撰,总共147人,耗费近一年的时间,于永乐二年成书,其名为《文献大成》。
如此短的时间,最终的成书自然无法令得朱棣满意,朱棣在看过之后,认为其太过简略,于是便重新命令他的左膀右臂,黑衣宰相姚广孝重新主持编撰。
此次规模较之上次不可相提并论,光是人数,就动用朝野上下共2169人编写,设立多个职位,负责各方面工作。
最终,《永乐大典》在永乐五年编撰完成。
而张泊问朱高煦询问《永乐大典》一事,自然是因为这本书实在不凡。
《永乐大典》内容包括经、史、子、集,涉及天文地理、阴阳医术、占卜、释藏道经、戏剧、工艺、农艺等,14世纪以前中原大地数千年历史演变过程中的各种文献资料。
这还不是普通的资料,因为在编写的过程中,被辑录的书籍,一字不改,全都按照原著,整部、整篇、整段的编入,因此《永乐大典》中保存的以往资料极其完善详备。
与乾隆编修《四库全书》时的删删减减截然不同。
以至于《永乐大典》被誉为“世界有史以来最大的百科全书”。
但是很可惜,因为一系列的原因,现存的《永乐大典》,仅仅有八百卷。
要知道,《永乐大典》全书可是有22877卷,11095册,现在流传于世的,连4%都没有。
如果真的能够搞到全部的《永乐大典》,张泊都不敢想会造成多大的影响。
当然,现在这件事对于张泊来说还为时过早,因为来到此地的是朱高煦,而不是朱棣。
如果是朱棣,那就好办了。
直接对着朱棣说。
我,后世之人,把书给我。
但是朱高煦就有些麻烦了。
直接让朱高煦拿原稿,这显然是不可能的事。
先不说原稿数量庞大无比,凭借朱高煦一己之力,根本不可能搬得动。
再说,作为朱棣朱棣看重的一项事业,如果朱高煦敢偷,那朱棣恐怕不会饶了朱高煦。
因而,张泊想到了一个好办法,那就是让朱高煦,拿着手机先去拍照。
先把目录之类的拍下来再说吧。
等到之后,朱棣来到农家乐,再正式地和朱棣说一下,带个什么复印机过去,将永乐大典全部复印下来。
听到张泊问题的朱高煦,脸上闪过一丝迷茫
。
“旷世奇书,店家,你说的莫非是《永乐大典》?由道衍老和尚主持编撰,解缙那王八蛋监修的《永乐大典》?”
“没错,正是《永乐大典》。”
“店家,难道你的意思是让我去帮你偷永乐大典?这可不成,爹可是对于此事极为重视,让爹知道,恐怕会打断我的腿。”
朱高煦说这话的时候,头摇的像拨浪鼓一般。
“高煦,自然不是让你去偷《永乐大典》,而是使用刚刚我与你说的拍照功能去拍照。”
朱高煦一拍脑门,想起了刚刚张泊给他介绍的拍照功能。
不得不说,这个拍照功能可是极为强悍,只需要一瞬间的功夫,就能出来一副较之宫廷最顶尖的画师还要优秀的画作。
“当然了,如果你能够将你爹永乐帝带来,那这件事就不用麻烦你了。”
嗯?
将老爹带来?
开什么玩笑。
他可还没有玩够呢。
而且,这可是他的后路,不到万不得已,他是不愿意让老爹知晓这一事的。
“店家,不用,有我就行,这一切包在我身上。”
见朱高煦如此信誓旦旦的神情,张泊双手一摊。
恐怕这位大明汉王,还不知道他接下了一个多么重大的任务。
《永乐大典》的目录可都有六十卷,如果光靠朱高煦一人,那这工作量简直爆炸。
不过,既然朱高煦都这么说了,那他自然也就顺水推舟。
“行,那就谢谢高煦你了。”
之后,张泊又交代了拍照时的注意事项,以及约定了下一次到来的时间,便将朱高煦送出门去。
结果两人行至门口,张泊就见到了一位熟人。
之前秦大爷身边的那个少女。
今日的她一件淡蓝色的衬衫,搭配一条高腰的白色阔腿裤,手中还提着之前他送给秦大爷的锦盒。
这又是什么情况?
朱高煦看着眼前之人,眉头一皱。
后世的女子怎么穿着如此奇怪?
不过,他还记得之前店家的嘱托,不要和陌生人说话。
本来袁蓁蓁是站在门口,等待张泊将朱高煦送走的,不过,她的目光很快被朱高煦吸引。
但是,不是被朱高煦这个人吸引,而是被朱高煦的衣服吸引。
衣着样式,有些像早期明朝藩王的衣服样式。
衣服上的线条,纹理都及其逼真,一看就价值不菲。
莫非对方在cos明朝藩王?
在袁蓁蓁瞩目下,朱高煦骑上马匹,双腿一夹,便驱使着马匹离开了农家乐。
看着对方骑在马上的身影,袁蓁蓁脸上露出了了然的神色。
与她想的一样,这人不是普通人。
光是其胯下的马匹,与其精湛的马术,就不是普通人能够拥有的。
这也就可以解释为何其穿着的cos服如此精美,就仿佛真的一般。
有钱自然任性。
“那个……袁……。”
张泊在脑海中思索片刻的时间,最终还是没有记起眼前之人的名字。
“袁蓁蓁。”
“哦哦,袁……蓁蓁,不知道你今日前来……”
袁蓁蓁将手中的锦盒拿到张泊的面前。
“诺,这是你上次送给秦爷爷的人参,受秦爷爷之托,将这人参还给你。”
“啊?秦大爷不要吗?”
“因为秦爷爷说,这人参是你爷爷留下来的,如此珍贵的礼物他不能收。”
啊这……
张泊没想到,他的爷爷还在发挥着余热……
“不用了,爷爷留下来的人参不止这一个,我还有,这是特意为了感谢秦大爷的。”
“嗯?你还有!”
袁蓁蓁意外地看了张泊一眼。
“额,这个……确实还有……”
“我不信。”
“这样吧,我将另一株再拿给你看看。”
“
好。”
将袁蓁蓁领进屋子,张泊便前往厨房里去拿人参。
这种好东西,他肯定不会嫌多的。
因而,之后又问李承乾要了一些。
事实上,他厨房的冰箱中,不止一株,还有着三株,除此之外,还有着其他一些孙思邈之前送的药材。
在张泊前往厨房拿人参的同时,袁蓁蓁也在屋内好奇地打量。
很快,她就发现了在一面墙上挂着的各式各样的物件。
“这就是秦爷爷说的那个墙了吧。”
袁蓁蓁来到墙跟,抬眼望去,就见到一副有些熟悉的地图。
“这是……坤舆万国全图?是明万历三十六年的宫廷彩色摹绘本,这颜色,这材质,这么这么像真的?”
袁蓁蓁有些不敢确定。
现在国内的唯一一副坤舆万国全图可是越城博物馆的镇馆之宝。
观察了些许时间,袁蓁蓁无奈地摇了摇头。
将目光地图上移开,看向了墙上的其他物件。
一眼看上去,仿佛全是工艺品。
但是她可没有忘记秦爷爷和她讲的话。
“蓁蓁啊,你去小张老板那,可一定要看看他的那面墙,会让你大开眼界的。”
想到这,袁蓁蓁将墙上的展示物品都拍照留存。
这时候,张泊从厨房走出,手中还拿着一个被包裹得严严实实地保鲜膜。
见到袁蓁蓁在看着那面墙,张泊走到她的身旁。
“诺,这就是我的人参。”
张泊将保鲜膜拆开,露出了里面的人参。
秦蓁蓁的秀脸上罕见地露出了惊诧的神情。
她没想到眼前的老板竟然还有一株如此品质的人参。
不过,用保鲜膜……未免……
“小张老板,为何你不将这人参晒干保存呢。”
“因为我过些时间,可能会用这人参泡酒。”
用这人参泡酒……
秦蓁蓁看着张泊手上如同四五个巴掌大小版的人参,一时之间也不知道说什么好。
“那小张老板,你可知这人参是什么品种。”
“额,不清楚,我爷爷留下的。”
“那行吧,对了,小张老板,这墙上的东西?。”
“全是我爷爷留下的,我也不知道真假。”
别问,问就爷爷留下的。
“……”
秦蓁蓁一阵沉默,
“那现在,是不是可以将这人参带回去给秦大爷了。”
“好。”
随后,袁蓁蓁走出农家乐,转身看着眼前这座普通而又不普通的农家乐,眼中充满了好奇。
看来她的这次临台市之行,注定不平凡了。
与此同时,永乐五年,应天府。
朱高燧有些郁闷地从紫禁城走出。
就在刚刚,他被爹传召入宫,去询问二哥的下落。
天地良心,虽说他与二哥沆瀣一气,但是二哥消失十余日的时间,他是真的不知道二哥去了哪里。
结果他的狡辩在老爹看来,就是为二哥做掩护,将他臭骂了一顿。
想到这,朱高燧决定,前往汉王府转转。
朱高燧骑马赶到汉王府的门口,刚准备进去,就见到不远处的街道有一人骑马赶来。
他眯起眼睛一瞧,瞬间眼睛就瞪大了。
二哥回来了。
朱高煦行至自家门口,就见到了老三朱高燧的身影。
“诶,老三,你怎么来了。”
“二哥,先别说我怎么来了,我倒要先问问你,这段时间去哪里了。”
朱高煦左右观察了一番后,一脸神秘兮兮地和朱高燧说道。
“老三,走,进府,待会和你解释。”
朱高煦如此紧张不是没有原因,他可是知晓自家老爹的锦衣卫可是无处不在的。
虽然朱高燧心中有所疑惑,但是他还是毫不迟疑地跟上了朱高煦的步伐。
回到府上,朱高煦第一时间
就将背上的双肩包解下。
看着二哥解下的双肩包,朱高燧的眼中闪烁着好奇的光芒。
“二哥,这是?”
朱高燧指着黑色双肩包说道。
“老三,这就是一个普通的包裹,不过嘛,里面的东西才是重中之重。”
里面的东西?
朱高燧看到,自家二哥有些生疏地拉开了双肩包的拉链,整个包裹也随之敞开。
确实神奇。
“诺,老三,这还是我答应你的望远镜。”
朱高煦从背包中掏出一个望远镜递给朱高燧。
这下子,朱高燧脸上的疑惑一扫而空,紧接着一脸惊喜地接过望远镜,爱不释手地摆弄起来。
“谢谢二哥。”
“老三,这里还有,这是对讲机,这是电池,至于用途……”
朱高煦为朱高燧解释了一番。
原本望远镜就已经让朱高燧喜出望外了,谁曾想,还有意外之喜。
“二哥,你是说,我在赵王府,你在汉王府,我们能够通过此物进行对话。”
看着一脸激动的朱高燧,朱高煦的嘴角上扬,点了点头。
“没错,老三,就是如此。”
朱高燧按着对讲机的按键,头也不抬地对着朱高燧说道。
“二哥,莫非此物你也是从番人那获得,不知那番人在哪,可不可以介绍给我认识认识。”
看着自己面前的朱高燧,朱高煦在某一瞬间确实生出了将后世之事告知对方的想法。
毕竟两人的关系确实不凡,从小两人就是一伙的,一起逃课,一起被打,与老大截然不同。
之后更是在靖难之役中跟随在老爷子的身侧,两人不仅是亲兄弟,还多了一份在战场上的情义。
但是朱高煦沉吟了一番,还是暂时放弃了将此事告知朱高燧的想法。
老三的大嘴巴,实在是让他有些顶不住。
万一老三泄露此事,那不就完犊子了。
“这个嘛,暂时保密。”
朱高燧第一想法,就是眼二哥有事在瞒着自己。
不过,既然二哥不愿多说,那他也不会刻意地询问。
“对了,老三,《永乐大典》现在还在文渊阁中编写吧。”
朱高燧的目光从手上的对讲机中移开,有些不解地看向自家二哥。
自家二哥这是怎么了,他以前可从来没有关心过《永乐大典》的事宜,今日却破天荒地询问起了《永乐大典》。
“是在文渊阁中,二哥,你询问此事为何。”
“咳咳,我要去监督一下《永乐大典》的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