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朝相遇一月的雨季

第三百四十五章 李白杜甫高适

在赵煦与赵佶返回北宋后,李承乾也向张泊提出了辞行。

对于此次的行程的结果,他颇为满意。

一方面,他与青雀算是完成了和解。

兄弟关系恢复到了早年间的时候。

另一方面,他也将虞县公想要前往北宋的打算告知了店家。

因为刚好碰到了宋哲宗赵煦的关系。

所以虞县公前往北宋的愿望也算达成了。

也是时候该回去了。

不过,用不了多久,他就会带着父皇再度前来。

“青雀,我们回去吧。”

李承乾说完,便欲带着李泰一同离开。

但是李泰仿佛没有听见李承乾的呼喊一般,整个人牢牢地固定在原地。

李承乾也是注意到了这一幕。

“青雀?”

李泰的脸上,此刻浮现出一抹纠结之色。

似乎是经过了长时间的思想斗争,李泰经过了几息的时间后,终于开口了。

只是,他说话的方向,不是李承乾的方向,而是张泊的方向。

“店家,我有个不情之请。”

“李泰,有什么事尽管说便是。”

李泰扭捏半天,这才有些不好意思地说道。

“店家,关于刚刚的那个《兰亭集序》的复印件,不知道可不可以给我一份。

至于条件,只要我能够做到,店家你只管提便是。”

张泊释怀一笑。

他见李泰一副煞有其事的模样,还真的以为李泰是有着什么天大的事要和他说。

结果……

仅仅是如此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

“原来是这件事啊,这件事倒是没有什么问题,不过……”

张泊的目光看向一旁的李承乾。

他确实可以直接将《兰亭集序》给李承乾,但是,他给李泰,与李承乾给李泰,是不一样的效果。

如果是李承乾将《兰亭集序》的复印件给李泰的话,那他们兄弟的关系,肯定会更深一层。

“店家,不过什么?”

李泰一脸担忧,他就怕店家提出一个对他而言不可能完成的事。

“不过嘛,这件事你不应该问我,而应该问你大哥,你大哥的手中,可是有着百八十份《兰亭集序》的。”

李泰整个人僵在原地。

他被这个惊人的数目,震惊地说不出话。

“多……多少,百八……十份?”

李泰微微侧过头,看向了已在屋门口的李承乾。

李承乾脸上挂着笑容,缓缓地点了点头。

“青雀,确实如店家所言的那般,如果你想要的话,回去我便给你。”

在经历了短暂的愣神过后,李泰当即向李承乾表达了感谢。

“高明,如果没有的话,再来我这复印。”

对此,李承乾苦笑着摇了摇头。

原本王羲之的《兰亭集序》,算得上绝世孤品,但是,被店家这么一复印,整的倒像是烂大街的一般。

“够了,店家,目前在贞观年间,才堪堪送出去几份,要想将之全部送完,恐怕来日方长。”

“那就行。”

“对了,店家,我预估差不多两个时辰后,父皇便可前来,不知到那时,店家你可有时间带父皇前往医院看病?”

“两个时辰后看病确实可以,但是,我推荐后日早上前来。”

后日?

李承乾估摸了一番时间。

如果以后世的后日计算,差不多就相当于大唐过了大半个月的时间。

“店家,为什么特意要定在后日的早上?”

“因为后日的早上,医院里有专家号。”

“这专家号是何意?”

“简单来说就是专家坐诊的门诊,打个比方,就例如你贞观时期,由孙真人坐诊的门诊,与普通医师坐诊的门诊,肯定是有着不小差别的。

而孙真人所坐诊的门诊,就是专家号。”

如此通俗易懂的解释,李承乾瞬间明了。

“既然如此,那还是过两日吧。”

“行,依然同今日是差不多的时间。”

“没问题,店家。”

李承乾说完后,目光落在了一旁的虞世南身上。

“店家,为了使虞县公不舟车劳顿,就将虞县公暂时安置在店家你这,不知可否?”

李承乾简短的一番话,却令得张泊陷入了思考。

或许,他可以卡bug。

按照原本历史的发展,虞世南就只有一年的寿命。

但是,如果将虞世南放在后世,以后世的时间流速而言,一年就差不多等于十年的时间。

也就是说,就算按照原本记载,虞世南一年后离世的话,他是能够看到十年后大唐的。

“店家,店家。”

李承乾对着发呆的张泊喊道。

张泊顿时回过神来。

“店家,莫不是有什么难处?如果实在不便,那我就将虞县公带回大唐。”

“没有,很方便,只是刚刚高明你的话,让我生出了一个有趣的想法。”

“有趣的想法?”

“简单来说就是,让虞县公长期生活在后世,因为后世与大唐之间的时间不同,即使是历史上的虞县公,也能够活到大唐的十年后。”

李承乾当即眼前一亮。

按照店家所说的方案,貌似真的可行!

“而且……”

张泊望向虞世南。

“虞县公在后世也不用担心无聊什么的,毕竟我这算是各个朝代的枢纽,各个朝代的人,都会汇集于此,虞县公在此,也能见识到各个朝代的人。

至于虞县公心心念念的,想要与其他朝代的书法大家交流一事,也可以依靠着我的这间食肆完成。”

虞世南的脸上,当即也是露出了了然的神色。

“如此,会不会太过叨扰店家了。”

张泊直接了当地摆了摆手。

“虞县公,不碍事。”

虞世南待在后世,肯定闲来无事要练习书法,这字帖不就到手了吗?

“如此,那便谢谢店家了。”

又交谈了片刻的时间,李承乾便领着李泰离去了。

在旁听了半天的杨广终于找到机会开口了。

“店家,关于刚刚你们谈论到的那个《兰亭集序》,不知为何物?为何赵佶与李泰谈及那物,均是一脸的激动之色。”

“杨广,你不会没听说过《兰亭集序》吧。”

张泊的话语令得杨广一愣。

店家怎么又将问题反问给他了。

而见到杨广此等神情,张泊便知晓,杨广确实没有听说过《兰亭集序》。

“那你知道王羲之吗?”

“王……羲之,有点耳熟。”

“行吧,那我便来为你大致地讲解一下,这《兰亭集序》是晋朝时期的王羲之,所写的一张字帖,其在书法界被封为极品,北宋时期的米芾称之为‘天下第一行书’。”

“哦,原来是这么回事。”

杨广有些无语地撇了撇嘴。

说到底,这不还是一张字帖吗。

对他而言,字帖终归是字帖,如果让他选择,恐怕还是一罐,不,一箱快乐水比较划算。

张泊注意到了杨广不在意的神情。

他也没有多说什么。

不说隔行如隔山,就说杨广的那个性子,就不是看重《兰亭集序》的性格。

忽地,张泊意识到一件事。

如果,唐朝时期有《兰亭集序》,那么相对应的,隋朝时期,同样也有《兰亭集序》!

而且,依然还在永欣寺的辩才和尚手中。

如果,他能够拿到两幅《兰亭集序》的真迹。

恐怕要震惊收藏界了。

不过,张泊仅是想想,便放弃了这个打算。

有一副《兰亭集序》已经足够了,贪多嚼不烂。

……

天宝十二年,陇右。

陇右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秦朝三十六郡之一的陇西郡,后来在汉武帝刘彻时期,设立河西四郡,至此,陇右算是正式地纳入了中原的版图。

待到后来,贞观元年,置陇右道。

其为大唐十道之一,管辖19个州和北庭都护府、安西都护府。

可以说,西域的一切,都隶属于陇右道的范围。

唐睿宗景云二年(717)年后,陇右道被分割成了两份。

以黄河为界,黄河以东设陇右道,黄河以西设河西道。

刚好,现在的哥舒翰,所担任的正是陇右,河西两镇节度使。

李白与杜甫经过月余的跋涉,如今终于抵达了陇右的治所鄯(shàn)州,并且已经来到了节度使府的门前。

节度使府作为节度使平日里办公的场所,门口有着重兵把守。

因而,李白与杜甫两人还未靠近,就被门口的士卒拦了下来。

“站住!你们是何人?来这何事?”

一位守门的士卒厉声问道。

“我名为李白,字太白,这位是杜甫,字子美,我们两位乃是掌书记高适的故人,今日来此,特来见掌书记高适一面。”

门口把守的士卒,互相之间看了一眼,脸上均露出了极为郑重的神色。

虽然掌书记官职不大,仅仅为从八品,主要负责战情军需的记录、文书、信件等事务。

但是掌书记高适不同,他可以称得上哥舒翰节度使的亲信。

正是在哥舒翰节度使的引荐下,高适才能够担任左骁卫兵曹,以掌书记在节度使府中任职。

甚至,能够跟随着哥舒翰节度使一同入朝。

据说,哥舒翰节度使还曾在陛下面前盛赞过高适。

此等殊荣,陇右可没有几人能够获得。

因而,在听到高适这个名字后,门口士卒的态度稍缓。

“如此,你们在这安心等待,我去禀告。”

士卒说完,便转身前往了节度使府中。

不多时,就见一个五十岁左右的老者,从节度使府中一路疾行而出。

其正是如今河西,陇右节度使哥舒翰府中的掌书记高适。

此刻的高适,心情那是异常激动。

虽然他先前收到过好友李白的信件,说要前往陇右,告知他一个天大的事情。

但是,没想到,李白此行不是一人前来,还带来了他们两人的共同好友,杜甫杜子美。

快步来到门口,高适一眼就见到了风尘仆仆的李白与杜甫。

当即,他的脸上洋溢着一抹灿烂的笑容。

“太白,子美,许久不见了。”

望着面前笑意盈盈的高适,李白脸上同样绽放出灿烂的笑容。

“是啊,距离我们上次相见,已经过去九年了吧。”

虽然九年未见,但是当年三人在一起的场景,对李白而言依然历历在目。

上次三人见面,还要追溯到天宝三年。

他刚被赐金放还,就在洛阳与杜甫相遇,接着他们一同结伴前往了梁宋地区,之后便遇见了高适。

当时的三人心中各有大志,理想相同,相见恨晚。

在此过程中,三人畅游甚欢,评文论诗,纵谈天下大势。

然后三人结伴前往齐鲁大地,在此过程中,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听到李白提起当年之事,高适的脸上也是浮现出一抹追忆之色。

可以说,当年他与李白杜甫两人一同从梁宋游览至齐鲁的那段时光,算是他人生中最为快乐的一段经历。

“是啊,已经过去九年了,走,我们进去详谈。”

高适说罢,便领着李白与杜甫二人,一同前往了节度使府中。

在准备好茶水糕点等一系列的事物后,高适一脸笑意地和李白说道。

“太白,子美,不知你们最近的境况如何?”

“我还是老样子,在大唐境内东奔西走,游览名胜古迹。”

虽然李白想直接告知高适有关后世之事,但是高适既然都这么问了,那他还是决定先行回答高适的问题。

高适点了点头。

这确实是他这位好友会做的事。

随后,高适又将目光看向了好友杜甫。

“自打与达夫你分别之后,我便一直待在长安寻找机会,如今,已经过去了八年,依然一事无成。”

谈及八年碌碌无为,杜甫极为坦然。

但是得知这一切的高适,脸上的笑容消失不见,转而是一脸担忧。

“子美,要不……来陇右任职可好?”

虽然高适知晓,杜甫想要靠自己的学识获得官职。

但是,目前看来,情况有些不太乐观。

为了好友着想,他或许可以向节度使哥舒翰引荐一番好友。

以好友的才学,谋个一官半职,应该不是问题。

对于高适的提议,杜甫摇了摇头。

“达夫,你的好意我心领了,官职一事,我已不再执着。

我们此次前来,其实是有要事要与达夫你说的。”

“要事?”

高适蓦然联想到先前李白寄给他的信件中,所提到的那件天大的事情。

而且,他也觉察到了李白此行,那超乎寻常的速度。

根据信件所言,李白当时身在江陵,而以江陵与陇右的距离,一路上慢慢行走,恐怕要半年之久。

但是,如今才两三月的时间,李白便从江陵抵达陇右。

可以说,行程飞快。

如果说,他的两位好友,行进如此迅速的原因,就是来此告知他某件事情的话。

那么,这件事一定不同凡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