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五章 易安居士
建炎二年,江宁府。
作为人口总数、粮食产量,还是科举及第的人数,都在大宋首屈一指的江南东路的首府,江宁府可谓是地位显赫。
又因为其独特的地理位置,使得江宁府商贸发达。
在政治,经济等因素影响下,众多的文人墨客在此留下了他们的足迹。
诸如范仲淹,苏轼,曾巩等,都曾经在此留下他们的作品。
如此加持下,江宁府也顺理成章地成为了大宋东南沿海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江宁府,一间规模不小的宅邸中。
一位风姿绰绰的妇人,正在将一些书籍之类的器物,从屋内搬到院子里晾晒。
虽然已经年逾四十,但是那一身温婉高雅的气质,就可以看出女子并非常人。
她正是如今的江宁府知府,赵明诚的夫人,易安居士李清照。
将书一本本地置于地上之后,李清照随手拿过一本书籍,坐在了院子里的树荫下。
不过,只看了约莫两刻的时间,李清照的思绪就已然不在书籍之上了。
想起最近从夫君口中所获悉的一系列事情,她的内心便感觉到一阵愤愤不平。
大宋的投降派,借口时世危艰,拒绝李相北进中原的提议,一味言和苟安。
致使主战派的李相被罢免。
而现在朝中掌权的,则是左相黄潜善以及右相汪伯彦这两位投降派。
而在这两位的“辅佐”下,面对着北伐的请求,官家所考虑的,并不是北伐收复失地,而是一味的派人向金人求和。
就在不久前,使臣带回了金国的消息。
除了向官家提出交出跟随南迁的太原、中山与河间三镇人口,并且在名义上,还帮助西夏要回当年大宋开辟的疆域。
这简直是过分至极。
官家理所当然地没有答应。
不过,再过不久,官家就又会重新派一批使臣,前往金国,与金国洽谈和平事宜。
对于官家如此行径,她是极不认可的。
自古以来的谈判,是要对方实力相当的,这才能够使双方站在一个平等的角度,坐下来商谈事情。
就例如宋初的檀渊之盟一般,宋辽两国一时之间,谁的无法奈何得了对方,只有坐下来握手言和。
但是现在大宋的问题是,面对着咄咄逼人的金国,官家降低姿态,一味地想要与之求和,那位金国的皇帝,又怎么可能坐下来与大宋进行谈判呢。
当然,可以通过割地,来寻求一时的苟且。
而这,已经在苏翁父亲老泉先生的《六国论》有过提醒了。
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后得一夕安寝。起视四境,而秦兵又至矣。
割地赔款也是不现实的。
为今之计,只有对金军施以迎头痛击,将金军打痛打服,金军这才会好好地坐回到谈判桌上。
光靠嘴皮子,是争取不到和平的。
况且,她也深知,谈判虽然能够获得一时的安稳,却不能持久。
就例如靖康元年,金国借由燕云十六州的平州之变为由宣布毁约,之后就发生了靖康之变。
所以,相信金人能够守约,这根本就不现实。
这是她一介妇人都知晓的事,不知道官家与众位大臣,是没有想通,还是在刻意回避。
在李清照思考的同时,一位身着紫色曲领大袖的中年文士来到庭院中。
见李清照坐于树荫之下,男子快步走至了李清照的面前。
李清照见到来人后,便站了起来,向男子询问道。
“官人,如此行色匆匆,不知发生了何事。”
被李清照称作官人之人,乃是曾经执掌大宋权柄,尚书右仆射兼中书侍郎的赵挺之之子,如今大宋江宁府的知府,赵明诚。
听到李清照问询的赵明诚,从袖口处掏出一封信件,将之递到了李清照的面前。
“夫人,并非是什么要事,而是有人寄了一封信给你。”
赵明诚说完,便有些狐疑地看着被他抓在手中的信件。
寄信人是目前大宋的延康殿学士、京城留守兼开封府尹宗泽。
问题是,他的夫人与这位开封府尹可是一点交集都没有,为何素未谋面的开封府尹会寄信给他的夫人。
如果是朝廷的信件,不应该是寄信给身为江宁府知府的他吗,寄信给他的夫人,又是什么意思?
不过,他可没有偷看人信件的癖好,因而,在收到信件的第一时间,他就把信件带来交给夫人。
也趁此机会看看,信中的内容究竟为何?
“寄信给奴家?”
从赵明诚手中接过信件的李清照也是一脸的疑惑。
她现在算是孑然一身,父亲在崇宁五年(1106)年离世,母亲也在不久后离世,按道理来说,应该没有什么人会寄信给她了。
“官人,不知是何人所寄?”
“延康殿学士、东京留守兼开封府尹宗泽。”
“宗泽?”
李清照听说过这位在抗金第一线的开封府尹的大名,并且对其敬佩有加。
也正是因为有着这位开封府尹在前方与金国作战,金人的铁蹄才被挡在了北方,没有直接南下。
但是,她与这位开封府尹之间,可没有任何的交集,那这位开封府尹,为何会突然寄信给他。
这一切着实奇怪。
怀着重重好奇,李清照将信件拆开。
与此同时,赵明诚也将目光凑了上来。
随着李清照拆开信件,她的眼眸在信件上扫视了十几息的时间,随后美目微张,面庞之上露出了一抹惊容。
同时双手一松,手中的信件也飘飘然地落在了地面之上。
赵明诚将之捡起,仔细端详了一番,却一头雾水。
信件上的内容,如同鬼画符一般,他是一个字也看不懂。
不过字迹倒是异常熟悉。
“官人,我要前往汴京一趟。”
正在翻来覆去看着信件的赵明诚,耳边突然响起了李清照的声音。
他的目光瞬间从信件上移开了。
“前往汴京?不可!现在的汴京,可是处在抗金的第一线,一个不好,便是城破人亡的结局,还是不要以身犯险为好。
话说,夫人,为何你突然想去前往汴京城呢?
莫非,是因为这封信上的内容,可是为何,这幅信上的内容,我是一个字也看不懂。”
李清照接过了赵明诚手中的信件说道。
“夫君,这其实是我待字闺中,闲来无事时,根据大宋的字体,所编撰出的一个新的字体。”
编撰字体?
赵明诚深知他的夫人博学多识,因而,编撰字体,倒也不是不能接受。
不过他也意识到了一个问题。
“在闺中编写的字体?那岂不是知晓的人不多。”
最起码,赵明诚扪心自问,他之前,可从来不知晓这一事。
“确实如此,现在知晓这件事的,只有我一人了。”
“那为何……”
赵明诚的地意思很简单,为何那位开封府尹会知晓此等秘幸。
“准确地来说,这封信的寄信人不是开封府尹宗泽,而是我自己。”
“夫人你自己?这……”
这下子,赵明诚真的有些迷糊了。
自己寄信给自己,这是什么操作?
“没错,不过不是建炎元年的我,是元符二年的我。”
“等等,夫人,你是说,元符二年?那不是二十八年前吗?你的意思是二十八年的夫人你,寄了一封信,给建炎二年的你。”
虽然理解起来有些难度,但是赵明诚还是根据李清照的话语,理清了事情的脉络。
随后,便一脸难以置信地看着李清照,以等待她的回复。
“现在看来,确实如此。”
“这……”
赵明诚的直觉告诉他,这件事不可能。
虽然他早年是通过“门荫”制度进入的官场,而并非通过科举。
但是要说起学问,他自问不比那些科举的人才弱。
而他从以往他读过的书中,也并没有找到一个如此的先例。
这怎么能够让他信服呢。
“那夫人,不知信中的内容是?”
“信中的内容倒没有什么,只是邀我前往汴京一趟。”
“夫人,你觉得此事的真实性有多少。”
“真实性暂且不计,对方既然知晓我这一事,那我认为,还是有必要去见一见对方的。”
赵明诚还想再说些什么,但是话到嘴边,却止住了。
他与夫人相处也有二十六年了,自然也知道夫人的脾气。
虽为一介女子,但是那份坚毅果敢,连他也自愧不如。
所以,赵明诚此刻也不再多言。
“夫人,要不我跟随你一同前往?”
“官人,不可,你现在身为江宁府知府,应该以治下百姓为重,怎能因公废私?放心,我能够从青州一路来到江宁府,路上的安全,官人不用太过担心。”
“那……好吧。”
……
农家乐外,赵煦以及章惇还有着岳飞出现在了农家乐的门口。
“章卿,按照宗泽所言,那黄潜善将会在元符三年考中进士,而那汪伯彦将会在四年后考中进士是吧。”
赵煦咬牙切齿地和章惇说道。
他要气炸了。
在他前往南宋的这一日,了解到了许多未曾在店家这里获取到的讯息。
首先便是跟随着宗泽,游览了一番已是一片残垣断壁的汴京城。
要知道,元符二年的大宋汴京城,那可是一片欣欣向荣,百姓安居乐业。
那种勃勃生机、万物竞发的境界,犹在眼前。
结果呢,在二十八年后的汴京城,则是一片暮气沉沉,距离巅峰时期那是十不存一。
这都是老十一和他儿子所干下的破事。
其次,他还从开封府尹宗泽那了解到,宗泽不止一次地寄信给赵构,想要北伐收复失地。
结果赵构那王八蛋,直接将之置若罔闻。
明面上是他刚刚他提到的那两人在赵构身边煽风点火,但是赵煦清楚,他的那位侄子,就是一个扶不起的阿斗。
呸,和阿斗比都贬低阿斗了。
如果将阿斗放在他大宋官家的位置上,赵煦毫不怀疑,在阿斗的放权下,岳飞早就收复失地,甚至是燕云十六州了。
但是,大宋现在是遇到了赵构那个王八蛋。
根据历史记载,扬州可不是他的这位好侄儿的最终目的地,他的这位好侄儿,还会一路南逃,最终在临安落脚。
他娘的,即使是晋朝,也不过将国都定在在江宁府,结果,赵构被金军吓破了胆,一路南逃,逃到了更南端的临安。
和晋朝比都不如,这简直是将大宋的脸面都丢尽了。
位于赵煦身后的章惇,听到官家的问题后,大体上便猜到了官家的打算。
“是,官家。”
“好,记下来,这两人,永不录用。”
赵煦直接判了两人科举上的死刑。
“是。”
一旁的岳飞在赵煦的身后听着,听着官家如此简单,就将北宋的黄潜善以及汪伯彦的命运定下,也是有些咋舌。
不过,相对应的,从官家处理处理那些投降派看来,那以后的日子就越来越有盼头了。
在岳飞如是想着的时候,三人也进入了农家乐中。
掀开帘子,进入屋中,一股酒味瞬间涌到了赵煦的鼻子中。
他一眼便看到了趴在桌子上的杨广。
“店家,杨广这是?”
“哦,没事,他只是喝醉了。”
想到杨广的作死行为,张泊便一阵无语。
见到李清照也会喝酒,杨广就想比拼一番酒力。
他想让李清照,结果被李清照拒绝了。
然后,在正常对局下,杨广被喝趴了。
至于李清照,脸色倒是如常。
不过从其摇晃的身形上来看,她也有些醉了。
“哲宗,此次的南宋之行如何。”
“气死我了,一提及此事我就来气,这赵构我肯定是要换掉的,至于如何换掉?是我与赵构见上一面,让其交出权力?还是我直接带兵夺权?不知店家你可有好的办法?”
“其实都可行,不过哲宗,你还忘了一位关键的人物?”
“关键的人物?不知是?”
“端王赵佶。”
“店家,你的意思是?将老十一带去南宋,让其执掌南宋?”
赵煦一瞬间就将赵佶的用处想的明明白白了。
“是的,一方面可以让你不用北宋南宋的两地跑,疲于奔命,另一方面,赵佶在南宋也确实有些影响力,完全让其当个吉祥物一般的角色,并不参与管理,战事交给岳飞等人即可,当然,如果你感觉不放心的话,完全可以召集一批重臣,就例如被赵构贬谪的李纲,来负责管理。”
“这样啊,那老十一的作用,和那位阿斗倒差不多。”
“阿斗可是不弱的,在诸葛亮死后,他可还坚持了二十九年,而且,你这么说的话,恐怕刘备要和你急了。”
赵煦这时猛然想起,刘备可是也能够来到这间食肆的,这么说阿斗,也确实不好。
“店家,我失言了,还望勿怪。”
“放心,我刚才只是一说,刘备不是斤斤计较的人,他不会将之放在心上的。”
张泊说完,突然地话锋一转。
“那哲宗,现在既然南宋之事告一段落,那也该是时候考虑你的身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