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8章

然而当时间推移,转眼到了七月上旬。免费看书就搜:狗狗看书

北方诸省的奏报,情况竟似乎越发的严重起来。

北五省三十五日无雨。

四十日无雨……

旱情奏报的级别已提高,八百里加急。

却也只能让他掌握更多情报,并不能降下一滴雨来。

当下的情况是,夏麦已收,百姓们不缺粮食,却缺水,种不上秋粮。

甚至,再这样严重下去,牲畜、人的用水,都要困难了……

这样子,赈灾也没什么用。

百官已得知消息,纷纷上奏提议。

工部给事中:“请依古制,行商汤祷雨之法——其一,禁屠宰七日,百官素食以感天和。其二,释轻囚、罢不急之役,示朝廷悯农之心……”

都察院左副都御史紧接着附议:

“《春秋》有载,鲁僖公六年大旱,修城郭、贬食省用,终得甘霖。臣请停修黄河堤坝,省下民力用于掘井……”

户部侍郎却冷笑打断:“掘井?《汉书》载王莽时大旱,令百姓凿井万口,死者十之三四!”

他摆出当下数据:“而今北方已掘新井二千,出水者不足三成!”

“都他娘的给咱闭嘴!”天气燥热,朱元璋老大不开心了,“有这唾沫星子,不如攒着去北边浇地!”

朱元璋思索一番,先发布诏令:

“朕膺天命,统御万方。今北地亢旱,以朕不德……”

然而他心中终究有些不服气。

咱最近,也没干啥坏事啊!

凭啥不下雨也算在他头上?

于是一笔带过,直接讲如何应对:

“着即日起,宫中减膳撤乐,百官素服理事。

免山西、陕西等五省夏秋税粮,流徙以下罪囚悉数赦免!”

至于求雨仪式。

半句没有提。

现在才旱一个多月,因赶在夏季,便显得严重。

然而,若求不下雨,老天不搭理你这天子,反倒是既显得尴尬,又劳民伤财了……

朱元璋默默祈祷着,希望上天能降下雨来,解北方的旱情。

然而。

又几日过去。

已是过了中元节。

北方各省最新的消息传来。

仍是滴雨未降。

陕西等地淤地坝的工程,有一些难以进行。

黄河大堤,倒是还在修着。

因黄河如一头潜伏的猛兽,不晓得什么时候就会跳起来咬人……

“太原府急奏,汾水部分河道断流”

又收到一封北地旱情的加急奏报之后。

朱元璋终于是忍不住了,呲着牙,吸着气。

“传旨!”朱元璋一拍御案,震得茶盏跳起三寸高,“即刻鸣钟开午朝,六部九卿都给咱滚过来议事!”

静默了片刻。

朱元璋又沉声吩咐道:“先把广智侯拎过来!”

陆知白过来的时候,就知道有些事是躲不过的。

这段时间以来,北方出现旱情,他是知道的。

越是确定北方有大旱,他越是对黄河等地的治河工程,催得更紧。

竟然出现这种极端天气,他感觉自己也是倒大霉了,和北方人民一样的倒霉……

朱元璋见到陆知白低眉顺眼的来了,摩挲着手中的怀表,眼睛微微眯起,一身的肃杀之气。

“四月里,你他娘跟咱拍胸脯说八月黄河要决堤——现在呢?!”

老朱中气十足,声震瓦砾,嚷嚷得人耳膜生疼。

“如今北方赤地千里,哪里来的洪水啊……”

陆知白垂着眼,一阵无奈之后,神色就恢复了平常,看起来倒是理直气壮。

他底气十足的拱手,说:“陛下勿忧,大旱之后必有大涝,北方旱情一月内必然可解……”

朱元璋眉头紧皱的望着他,露出一丝怀疑之色。

然后望着外头蔚蓝的天空,郁闷道:

“咱是中了什么邪了?信了你的鬼话,相信黄河要决口。但现在大旱了,这河堤还修吗……”

陆知白张了张口,刚要回答。

朱标从外头快步走进来,后背都有些汗湿了。

朱标行过礼,说:

“听闻父皇急召午朝,想必是为了北地之事……”

说着瞥了陆知白一眼,这家伙果然在这里挨训呢,他老远就听到了。

陆知白目不斜视,拱手说:

“面对如此旱情,儿臣坚持原议。天越是旱,咱们越应该修堤坝,提前预防未来的水灾……”

朱元璋大皱眉头,也不搭理他了,自个儿琢磨起来。

过了一阵子。

过来参加朝会的大臣们,陆续走进武英殿。

这场加急的午朝,主题就是北边旱情。

实际上,各地有旱灾、有水灾,都不足为奇。

但这一次事情为什么显得更为严重?

因为,陆知白要治黄河!

因为他说八月份黄河会决口!

待群臣行过礼。

朱元璋言简意赅的说:

“北方诸省大旱,旱情如火,咱担心再旱下去……

然而要解旱灾,也没有什么好的法子,特邀众卿商议此事……”

大家面面相觑了一阵子,尤其是瞥向站在殿中的陆知白。

继而。

都察院左都御史拱手道:“天上无雨,地下有水,臣请掘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