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2章 我有一法,可消阿嫂之气

“阿嫂听了想揍你?”

任巧想到任平生潜在的意思,说:“你指的是让李甫控制匈奴,威慑大离,迫使阿嫂不得不重用世父?”

一旁的绿竹闻言,感觉自己的脑子不够用了。不是说公子让表公子易容打入匈奴内部,是为了彻底消灭匈奴,小姐怎么会认为公子让表公子控制匈奴,是为了威慑大离,迫使陛下不得不重用相爷?

月冬和任巧一样,在听到任平生说“韵儿听了想揍我”时,便想到任平生话里的意思,觉得任平生的推测极有可能是正确的,这的确是任平生的作风。

“不错,就像我在惊雷之夜阻止韵儿诛杀所有反对我的大臣、宗亲,一方面是为了稳定朝堂,让我可以立即征讨百越、匈奴,一方面是为我回去失败,韵儿翻脸,任氏可借姚远山、南行师那些人掣肘韵儿。”

任平生说:“我让李甫易容打入匈奴内部,将匈奴带到西域,还不让李甫联系朝廷,大概率也是这样。我若能回来,可借李甫一举消灭匈奴,将西域纳入大离版图。

我若不能回来,李甫可借匈奴在西域威慑大离,让韵儿和太上皇一样,即便再忌惮任氏的权势,亦不敢妄动。”

任巧思索道:“如果是这样,李甫为何不通过绣衣联系我,告诉我你的谋划?还有李甫为何会让匈奴整合西域的消息传回来?还派人过来求和,队伍里的绣衣还携带匈奴军队的情况?”

“西域的绣衣和行商大概率不知我的谋划,他们有可能是李甫在匈奴站稳脚跟的垫脚石。如此一来,绣衣传回匈奴整合西域的消息,便不受李甫控制,是不可避免的事情,求和队伍里的绣衣也一样。”

任平生说:“不过这或许也是我谋划的一部分,让绣衣传回匈奴整合西域的消息,是为了让朝廷知道匈奴有意卷土重来,匈奴之祸仍在。朝廷发兵,以韵儿对军队的掌控,阿父的态度,韵儿能用的只有尉迟靖、王定北这些人。

他们没有独自领兵的经验,且要远赴西域,能不能打赢以逸待劳的李甫是未知数。再加上大离国力本就不行,又经过连续两年的大战,大离的国力更加衰弱,姚云山、南行师这些人见我不在,阿父又态度暧昧,必然会暗中使绊子。

如此一来,尉迟靖、王定北这些人战败的概率很大。一旦征讨西域失败,韵儿的威望必然会受到影响,届时,人心浮动,韵儿为坐稳皇位,就只能依赖任氏。”

任平生接着说:“如果朝廷不发兵,任由匈奴整合西域,匈奴联合西域屠戮大离行商的消息一经传回,也会影响韵儿的威望,让韵儿陷入被动。韵儿对此不管怎么做,都得仰仗任氏。”

任巧说:“你说的这些,只是匈奴整合西域,对大离、对阿嫂产生的影响。我还是想不明白如果李甫真的混入匈奴内部,并掌控了匈奴。他为何不派人回来打探情况?如果他以为你薨,没有回来,为何不联系我,告诉我你的谋划?”

“我想到的原因有两个。第一,他没法联系你;第二,我要求他瞒着你们,”任平生说,“我个人倾向于第二种。我这样做的理由应是我若不能回来,你会成为韵儿和任氏的纽带,会频繁的接触韵儿。

韵儿何其聪慧,与其让你带着真相伪装,不如与韵儿同仇敌忾,站在同一条战线。”

任平生喝了口可乐:“从表弟妹收到我们信的反应来看,我怀疑表弟妹是李甫和大离唯一的联系人,李甫将真相告诉了表弟妹,所以表弟妹在收到我们的信件后,才会有如此反应。

不说这个了,说得再多,都只是我的个人猜测,做不得数,等表弟妹过来就清楚了。从颍川过来需要多久?”

“颍川距离栎阳不远,快马过来大概需要三天时间,”任巧说,“如果真如你猜测的一般,阿嫂恐怕不止是想揍你。若想要阿嫂消气,唯有一法。”

“什么办法?”

“我先帮阿嫂揍你一顿,如果不够,我再和阿嫂一起揍你。如此,阿嫂必能消气。”

“不愧是我妹,你这个方法可真好啊,”任平生咬着后槽牙说,伸手使劲的揉任巧脑袋:“你说你这个脑袋瓜子怎么长的,竟然能想出这么好的办法。”

任巧挥开任平生的手,伸手抓向平生的脑袋。任平生抬手欲抓任巧的手,任巧甚至灵巧的避开,抓住任平生的脑袋,一边使劲揉一边得意洋洋的说道:

“你现在可拦不住我。”

月冬、绿竹看着打闹的任平生、任巧,不约而同的露出笑容,想到小时候公子、小姐也是这般。

……

……

酉时初。

宁清殿。

南韵一如既往的端坐在书案后,抿了口茶,翻开左相任毅刚派人送来的奏章。

奏章的主要内容是出征西域的将领人选、需要的兵力数目、武器装备数目、粮草数目和任毅对出征西域的初步方略。

南韵跟任平生学时虽然学过兵法,但未有深入,仅简单的翻过兵书,知道战争的本质、行军打仗的忌讳等。故而,面对任毅在奏章里列出的一系列数目,南韵没有进行算验。

南韵不是不会,而是算验只能确认任毅上报的数目是否正确。南韵不清楚征讨西域最少需要多少兵力,无法确定任毅上报的数目是否合理,何以徒劳算验。

这也是南韵当初任命尉迟靖、王定北和游大良出征西域,没有说明各领多少兵的原因。

再者,兵者,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任毅作为兵法大家,不可能会在这方面弄虚作假。

还有,任毅对兵力的要求是十万,五万精骑,五万步兵。

这在南韵看来有点少了。平生昔日征讨百越用了十五万兵,征讨匈奴用了二十万兵。任毅如今只要十万兵,能否达到平生一举攻灭西域的战略目标,南韵心里存疑。

但话又说回来,以大离的现有的国力,十万兵出征是大离的极限。

如果要十五万兵,朝廷又得找那些大户、富商加征赋税,且不说这些人已因换粮令出了一大笔钱粮,自惊雷之变后,平生就一直在找他们要钱要粮,再加征赋税,容易出事。

得让他们缓缓,等他们从修直道、修水渠和修城等工程上赚了钱,再找他们要钱要粮,他们才不会有反抗之心。

南韵对奏章在意的内容是,任毅挑选的出征将领。南韵虽事先明言任由任毅挑选部将,但任毅挑选的部将,于情于理都要上报给南韵。而以大离的军制,出征大军需上报的将领职位,一般是副将和校尉。

副将包括裨将、偏将,人数无定数,一般以出征大军的总数决定。校尉的人数则是根据大离的军制决定,如大离一部的人数和秦汉一部的人数一样,是两千人左右。十万大军就需要五十个校尉。

任毅此次定下的副将有五名,其中三名是南韵一开始就定好的尉迟靖、王定北和游大良,剩下的两名是任毅昔日的下属。这两人曾有跟随平生征讨过百越、匈奴,立过战功,但功绩不是很亮眼,比不上平生其他下属。

校尉的名单和平生征讨匈奴的校尉名单差不多,有不少熟悉的名字,这也显得那些陌生的名字十分突出。不出意外,这些陌生的名字皆是任毅昔日的下属。

任毅领兵,启用自己的下属,是显而易见、预料之中的事情。

南韵留意这些人,纯粹是出于皇帝本能。就南韵作为皇帝来说,此次征讨西域的将领,最好全都是平生的人或征讨匈奴时的原班人马。这些人的可信度已不用怀疑,他们出征立功,不会有坏的影响或隐患。

而任毅启用的“新人”,不仅忠诚度未知,更不知这些人里是否有人心念旧朝。万一有人心念旧朝,让这种人立功无疑会增加隐患,给姚云山、南行师这些反对势力增添力量。

这也是前些日子,那些人会推举任毅为征西主将的原因。

出于对平生无条件信任,南韵压下心里的皇帝本能,提笔在奏章上写下一个“允”字。

“现在是什么时辰?”

“回陛下,酉时了。”

听着回话宫娥的声音,南韵下意识瞥了眼,心里略微有些不适应。

这些宫娥虽然听话,但比起月冬差之不是一点半点,最主要的是南韵早已习惯月冬的侍奉。

南韵红唇微启,欲让宫娥用对讲机联系月冬,问平生是否回来用膳,想到宫娥不会用对讲机,遂放下毛笔,拿起一直放在茶杯旁的对讲机,刚按下通话键,殿外传来侍卫的声音。

“卑职恭迎秦王回宫。”

南韵下意识松开对讲机的通话键,妩媚天成的俏脸上流露出淡淡的浅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