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玄门客栈之七星门(11)
她羞嗒嗒,柔声说道:“适才所言,你全听见了不成?”叶之全微一点头,虚弱称是。杜婉娥一听,立如惊弓之鸟,哪敢逗留,连忙高抬衣襟,脚踩香步,头也不回羞走了去。
叶之全含笑目送她离去,然心上一甜,却乎有种说不出奇妙,一时挥之不去,而也无从谈起。待笑意渐却,再忆前事,取而代之的则是无尽悲苦,又干咳几许,才觉稍安。忽感惊异万分,彼时坠渊以为必死无疑,而今仍活世间,知有高人相救,但不知恩人是谁,此疑也甚。心中作一念,唯有向眼前人问明原委,方晓一切,只苦当下软若无骨,断无起身之力,莫此为甚。心上虽是急切,但知现时不可为,只待复了元气,始能柳暗花明。
叶之全未急此事,只盼早日复元,好做打算,遂连日来以调理为重。这几日,杜有年曾至问询,看其益发好转,也觉欢喜,因受高僧之托,势必好生照拂,若能救转,也算功德一件。也道福兮祸所伏,这一番,叶之全当是因祸得福。
因泽于紫雪还阳丹奇效,加之杜氏父女悉心照拂,故其渐而痊可,目下已能下榻行走。神元俱满,尚且容光焕发,彼时阴云渐却。
这日天朗气清,青山依旧,草木蔓发,青碧之间,尤为沁人心脾。杜有年早出,故竹屋之中惟其二人矣,那一番尴尬事,婉娥感念在心,未免又惹羞心,于君唯恐避之不及,似然不欲相见,以安芳心。再者,二人还未熟稔,孤男寡女本是不便,女儿家守分安常自情理之中,不消多说。
婉娥日以闺中不出,甚觉烦闷,恰逢天光大好,这便步出,一赏山中景色。但只是信步院中,不曾远去。此刻忆及彼时情景,不觉嫣然一笑,遂又曲身摘取花儿,玉手捏花,不时迷惘之。
真乃是无心赏花花自开,未曾邀约燕自来。
许久,便听她道:“可是相逢意便深,为郎巧笑不须金。门前一尺春风髻,窗内三更夜雨衾。”吟罢,轻启朱唇微微一叹。却在这时,忽闻:“情渺渺,信沈沈。青鸾无路寄芳音。山城钟鼓愁难听,不解襄王梦里寻。”婉娥惊然,回眸一观,一双秀目亮若秋水,见是那人,待要羞走时节,那人却道:“娘子休走,我有话说。”原来人却是叶之全。
婉娥闻言止步,只是背对,柔声问曰:“官人何事?”叶之全一观丽影,不觉为之一痴,待神回落目,便道:“我今痊愈,全仗娘子照拂,此番恩德,在下实在感激不尽。”
婉娥兀自背对,而道:“官人不消说,我父女也只尽些绵薄之力,何足挂齿,真正救得官人的便是那位高僧,官人若要报恩,理应寻他才是。”叶之全一听忽怔,忙问:“实不相瞒,在下正欲询问此事,敢问娘子可知那人姓甚名谁,禅修哪座名山,何处寺庙,他日定当登门拜谢,以报大恩。”言下急切。
杜婉娥回说:“小女却是不知,他等只留两日便去。”叶之全闻听心下黯然,这时她忽又说道:“此事我父想必知之一二,不若待父亲归来,官人一问便知。”叶之全转而一喜,忙曰:“也好。”
此刻二人少时无言,良晌,便听婉娥柔声道:“官人若无他事,小女便去。”说完,欲走。叶之全忽道:“且慢!”婉娥步止,却显不自,玉指不住轻拂垂发,以解焦灼。然叶之全一时语塞,却不知如何言语,心上怎生急切,终道:“那日在下伤重,无意冒犯,还请娘子莫要见怪才好。”
他不说便罢,一经提及,只教婉娥羞人答答,小鹿乱撞,不知如何是好。而那朱颜之上,早已香汗淋漓,目下不发一语,脚踩香步,便朝屋内急去。
清风拂过,阵阵幽香时时送入鼻端,甚是醉人心脾。君不知红颜为何所扰,彼此间,无言胜有言,便是这分情切,让人陶醉之。真乃襄王有梦,神女迷心,殊不知彼此早生思慕之情,懵懂且迷惘。
丽影如诗,直教心痴。叶之全呆呆望了片许,不觉笑下,而望天空,白云飘飘,君心摇摇,笑意愈浓,不多时也自回了屋中。
一日易过,现下已入酉时,一轮红日衔山,晚霞似锦,万道光芒聚于远山,好如丰城剑气上射穹霄,彩霞衬以青碧,真是美轮美奂。
此时景,山路上乃见一人,肩挑扁担,正自款款而行,两许菜篮皆空空如也,诸般农物已是卖尽。此人非是旁者,却乃杜婉娥之父,杜有年是也。时下一步一行,面上含笑,想必收获颇丰,才至欣然。
不多时,便至宅前,待放下扁担,即唤阿娥。阿娥一如既往为父端茶递水,小心侍奉,少时当也说上几句俏皮话儿,惹得父亲哈哈大笑,父女二人怎生惬意。世人只知避苦厄而求福祉,然问世间何为美满?直教人求而不得,醉生梦死,殊不知这美满便在眼前,只因不足于心,才至困苦不堪,诚所谓足者多福,怨者多苦,不乱于心者,方能自度。
叶之全闻声乃出,先是一礼,却待寒暄少许,三人也便入内。免不得致意一番,连日以来几人也已熟稔,故也不消顾忌许多,叶之全便然谓曰:“大恩不言谢,只是小可尚有一事不明,望同恩公释疑。”杜有年问说何事,叶道:“我闻令爱言说救我者,乃一僧人,恩公可知那僧何许人也,或禅修哪座寺院,在下也好登门拜谒,以报此恩。”
杜有年一听,不觉错愕,眉间微皱,少时便道:“哎呀,那日我见你伤势颇重,一时忙咯,无瑕他顾,也未多问,你今一问老汉才知疏于此事,唉~”说时,不由一叹。
叶之全也知父女二人宅心仁厚,未免其自责,忙道:“哦,既是这般,也便罢了,想必方外之士,行善而不欲留名者,往往而然,也道佛门讲究一个缘字,但使有缘,必能相遇,此事却是强求不来。”老汉一听,也觉有理,随后便嘱阿娥料理饭菜,阿娥遂去。
如今叶之全元气渐复,虽说还未到行事自如地步,但平常之事已应对,加之寄人篱下,总是诸多不便,白吃白喝未免有失大丈夫风范。当下起身便道:“说来惭愧,而今在下既然痊可,焉有坐享其成之理,此非大丈夫行径,不若我前去助令爱料理一番,未尝尽我心意。”说完,欲去。
老汉一听,忙是言阻:“哎,你伤势未愈,切勿大动,此等小事由小女阿娥足矣,官人只可安歇则个,不必拘谨,再者,又无外人,大可不必如此。”然叶之全执意要去,老汉见他至诚意满,也便一任了之。待他走后,老汉含笑点头,似是认可其为人。
竹舍之外,有一茅草屋,平素阿娥便在此为父庖膳。现时茅屋之外炊烟袅袅,而内丽影事膳,饭菜未熟却已飘香,让人食欲大开。
叶之全信步至此,往中一望,不由痴醉于心。但见阿娥正自娴熟料理着一切,纤纤玉指柔似柳,皙皙玉肌惹人醉,可说美中有足,也难怪乎叶之全会为之痴迷。目下他心有所感:“此女只应天上有,为何花落在人间。若能与之共婵娟,此生无憾。”念及此处,便步近前。
叶之全欲言又止,遂鼓足勇气,道:“杜姑娘,不若我来助你一臂之力,可好?”婉娥闻言一怔,回眸所望,见君至此,不由愕然。随即微微起身,将头一侧,柔声说道:“官人伤势初愈,不宜行事,况家户之炊,本女子之责,哪有男子亲为之理,官人好生歇息,饭菜便好。”言下语细声柔。
杜婉娥话言方了,便去掀了锅盖,许是心不在焉,不料为热气所灼,登时“哎呀!”一声,忙弃了锅盖,抚指一瞧,肌肤已红。
叶之全看罢,不知怎地,甚感心疼,未及多想,忙是舀了一瓢水,接过玉指便往瓢中没去。并道:“用水泡上一泡,会减却痛楚,姑娘现觉怎样?可还疼吗?”此举令婉娥吃了一惊,这当是她生平初次同男子近距相处,女儿家焉能不惊。虽是如此,但不知为何,芳心尤有暖意。虽说男女授受不亲,但此刻婉娥芳心已乱,以至小鹿乱撞,想躲却又不敢,只得微微将头低下,然那朱颜之上,立时起了一抹红晕,甚是好看。
只此之美,只把叶之全看痴了,红颜美入心怀,此刻目不转睛,再难忘却。越觉此女清美之至哉,恨不能立将其揽入怀中,以享温存。
婉娥含羞,嘤嘤切切,道了一声:“官人。”便将头偏向一处,少时不语。叶之全如梦方醒,忽感失礼,讪然笑下,便道:“是方才,小可痴醉于姑娘绝美容颜,故有失礼之处,还请姑娘见谅。”言下歉然。
须知世女顾节之理,女子视贞洁如命,若换作寻常女子,这般举动必定招致嗔怪不可,大有甚者,寻死觅活,不无此事。然而,婉娥非但不觉怎样,反嫣然一笑,少时无语,旋即娇躯一转,背对说道:“官人何出此言,小女并无怪罪之意,只是…”还未说完,叶之全于是乎会意,道:“姑娘且入屋中歇息片刻,此间事由在下代劳便了。”
婉娥一听,未语,而是微微点头,慢慢步去,待行至一半,忽而回眸嫣然一笑,一双眼眸亮若秋水,似有千般心绪以待抒发,终是含羞步入。真乃是一朝见君便思慕,回眸一笑百媚生。
自古英雄难过美人关,于叶之全来说,却是再恰当不过。想必如他者也,从未遇见如此绝美女子,试问谁见不怜,何况其从师以来,于男女之事,从未关心,但今兮不同往日,自打死而后生,叶之全似一改前态,心已红尘,无法自拔。
许久过后,方才神回落目,料理所事。不多时,他便将饭菜妥当,端入屋中,三人共尽晚餐,却也其乐融融。
山中无日月,寒暑不知年。
叶之全这一住亦不知过了多久,时日一久,也自同老汉事农,不辞劳苦,从此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农事虽苦,但尤乐在心。每日最喜之事,便是忙完一切,期许美人所餐而已矣。
光阴何太疾,如白驹过隙。转眼已入玄冬,山中岁月忽然而已,常言道:天下无不散的筵席。这日清晨,氤氲山雾起于洞壑,渐渐笼罩农田,阳光从雾透出,若然一看,乍似含龙剑,还疑映蜃楼。此景可谓美妙绝伦,只此秦山,绝无仅有。
此为外景。然而屋内却别有景况,只见婉娥半伏于榻,泪眼盈盈,嘤嘤切切,哭个不休。外中,其父杜有年坐于木椅之上,面显不悦。而叶之全则立门前,叹息一声,方道:“古人云:天下无不散的筵席;既老伯心意已决,在下也断无留下的道理,待山雾散却,叶某便自离去,此前救命之恩,必不敢望,但求他日图报。”言下黯然。
杜有年长叹一声,道:“也罢,诚如所言,天下筵席无不散之说,佛家有语:缘起要惜,缘灭要放;你我缘分今日方休,前途几何,且自珍重便了。”说完起身便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