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玄门客栈之七星门(18)
这时叶之全方然长出一气,再番感念先师,便依心法要义练就开阳诀。几日下来,果真丹田气满,奇经八脉元气蓄积尚且通达,怎生玄妙。
自练开阳诀以来,他便感元气倍增,周身灵便舒泰。然,八脉之中,唯任督二脉还未冲破玄关,此为难矣。二脉不通,则指法不成,他这几日莫论如何施为,也未能寸进,不觉意乱。
这日又于古刹中御气调元,意欲冲破玄关,当于佛前久坐,朝夕之间,不曾动弹。待入夜时分,只见周身乃有烟气冒出,而冥中所想:“天地阴阳和合万物生,同气者相战,异气者相合,此乃阴阳之道哉。督脉同六阳相连,为阳脉之海;任脉与六阴相连,乃阴脉之海。”
念及此处,起手便点百会、膻中、气海等几处大穴,运真气于一处,而临任督二脉。但见真气于周身聚散离合,萦回不休,叶之全只感内中无比燥热,奇楚难耐,他亦知此时甚为关键,若然把持不住,便会走火入魔,为时晚矣。故而莫论怎样,亦要定心守元,只待玄关一开,便可大功告成。
约莫一盏茶光景,只见他忽焉展开双臂,朝天长吼,须臾,真气如洪似泄,向外迸射而出。陡闻天上有雷鸣之声,震天价一个大霹雳,便打将起来,继而雷电交加,可谓壮哉。
此时景,便见那真气于周遭聚而不散,又如龙蛇飞卷,向其聚拢,一时竟将他拽起,悬于半空。只片刻之间,气势恢宏的真气已聚其身,叶之全徐徐下落,而见掌上有一如日灵光,甚为耀目。他登时大喜,不由惊道:“任督二脉终是冲破了,如今玄关已开,我便试他一试。”
说尤未了,旋即以掌戟指,身如离弦之箭一般向外飘飞,待外之际,那灵光悬于指上,此时一指点将出去,打向一株大树。那光须臾骤至,只片刻光景,那株参天古树便化为粉末,飘飘然也。
叶之全大喜过望,不觉说道:“这便是开阳指,好生厉害。”适才所使乃为右指,这时他观左指,自言道:“师尊曾言,开阳双星,皆有造诣,尚且不知左指何如,不若试上一试。”想到这里,立起左指,而与右指不同,并无那许耀目灵光,即便如此,他亦一指点出,你道怎样?
只见一许白雾犹如剑气般于指发出,触及草木,且并未见有何异样。叶之全连忙收指,不觉愕然,道:“怪哉,方才右指之力,简直叹为观止,而这左指却怎地这般,好似无甚力道。我观开阳诀只有心法,并无其他,这可怎生是好。”想来无解,也便作罢。又番料想,既右指已臻上乘,何消多虑,便是遇上那厮,也不无胜算。
如此,又过数日,待将开阳诀心法一一贯通,指法练就精纯,叶之全方然离了缘觉寺。只是这一去,却不知去往何处?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她注千百度。蓦然注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注处。此词乃南宋词人辛弃疾所作,其词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可谓别具一格。然于叶之全来说,倘若伊人当真在灯火阑珊处,那便好了。
自那日一别,已有数月之久,妻儿至今仍杳无音讯,尚且不知可有重逢日否?每念及此,他便感惆怅,不觉淌下泪来。一人立于崖前,孤山吊影,好生凄凉,时而悲泣道:“婉娥!恩儿!你们究竟在哪?如今我孤身一人,不知何去何从,天下之大,竟无我容身之处,悲哉,悲哉。”言下凄然,泪流不止,可却为之奈何。
许久,他稍稍释怀,便下山而去,神情饶显委顿不堪,只是漫无目的前行罢了。亦不知过了多久,方至一处城池,抬头一瞧,南阳城三个大字赫然入目。他少时微怔,便步城中。时下正逢晌午,街道上人来人往,怎生热闹。
他头也不抬,似这般前行,古道人多且杂,磕磕碰碰在所难免。不觉间便撞了几人,那几人恼怒,纷纷投来鄙夷目光,时以怒骂道:“臭乞丐,怕是没长眼,讨打不成。”言中有怨,凶凶然也。
些许时日以来,于缘觉寺,叶之全除却疗伤,便是练武,几曾修整。眼下蓬头垢面,衣衫褴褛,这身行头,慢说不是乞丐,以此面目示人,焉不教人误为乞丐乎。
南阳城遍布七星门势力。似这般行法,亦不知过了多久,叶之全忽与一人撞了个满怀,他似不欲理会,兀自前向,可那人似乎有意挡住去路,莫让行进。叶之全微感讶异,少时抬头观瞧,但见身前立一大汉,剑眉星目,英武不凡,华衣握剑,约莫而立出头。
叶之全不看便罢,只这一看,惊得登时大愕,连忙遮掩,似不欲相认,忙即向前行去。却待将去未去之机,忽听那人言曰:“既为故人,如何不认,岂非失礼乎。”言下微怒。后者一听,则欲去还留,方才缓缓转身,视与那人,却然不语。
你道来者何人?正乃七星门东堂主俊英是也。
自打离了门户,叶之全屡遭追杀,时至今日,竟也累及妻儿。也道无了七星散人之七星门已非昨日,只看今朝。目下更视其为险地,早已如履薄冰,试问怎能不惊于心。
向日俊英便同他交好,自门户易主,却已物是人非。如是者也,诚不知其是善是恶,唯有静观其变。叶之全何尝此想,便道:“在下已非门户中人,见与不见,又待怎样。咫尺天涯,不如流连于尘世,亦不如相忘于江湖,各自相安,岂不是好。”此一言,颇有试探之意。
俊英知其戒怀,少时便道:“岂不闻:君子淡以亲,小人甘以绝;彼无故以合者,则无故以离也。君之事,在下甚知,你我虽不比从前,但彼时恩谊犹在,君大可不必多虑,若蒙信得过,你我借一步说话,未知何如?”言下颇诚。
听闻此言,叶之全忽怔,心道:“莫非他真念故谊,并非来晦气不成?既来之则安之,且静观其变,倘真念故便罢,若有二心,大不了一场厮杀。”坐定打算,方也点头示意。
如此,二人来至一处偏僻酒楼,俊英拿些银两,教店小二侍候一番。却待梳洗过罢,又着了新衣,乍一看,与先前真判若两人,又复往日风采。
此时二人聚一处吃酒,俊英笑曰:“君真是不减当年,风采依旧。”后者一笑,也道:“哪里,承蒙贤兄,才得焕然一新。”叶之全见他并无恶意,只是至诚之心,也便稍稍释下,当即举杯说道:“是方才我疑贤兄有加害之意,始言语生分,切莫见怪,小弟先干为敬。”说罢,一饮而尽。
俊英饮罢杯中酒,才道:“老门主在日,尚有上下之别,然而,今朝不同往日,我稍长于你,故你我兄弟相称,也无不可。”旋即叹道:“我知贤弟处境堪忧,实是不易,你这一去,七星门早已变天,老门主所立章程,也已荡然无存,今主戾气甚重,行事暴虐无道,尝血洗武林,引为祸端。中原门派亦有倒悬之急,累卵之危,而今其人更欲一统江湖,雄霸天下,只怕又要生灵涂炭。”言显无奈。
叶之全一听,乃是大愕不已,时以眉间紧锁,许久,才道:“竟有此事,师兄他却已走火入魔。”俊英听罢,怒曰:“他早已不念同堂手足,你又何必念旧,若七星门由你执掌,也不至今日光景。”后者道:“兄此言差矣,圣人尝教化,为人者应不念旧恶,况师兄文武皆优于我,尚因一时误入歧途,才得如此。倘能导向正途,想必有所作为,也未可知。”
俊英闻言不置可否,只是吃酒,当下已有醉意。而道:“他若有你半分仁慈,本派也不会沦落至此。”二人推杯换盏,倒也相谈甚欢,直至打烊,还觉意犹未尽。
二人步外之时,已是夜下二更,古道悠悠,了无一人。城中昏暗,除却些许店家外挂的红灯笼仍有亮意,其余皆暗。自唐以来乃有宵禁一说,至宋太祖乾德三年许,诏令而废,故百姓三更前皆可外出。
时下诡云蔽月,更显幽暗,二人俱是醉意熏熏,却虽醉尤醒。此刻方听俊英道:“不知贤弟日后作何打算?”叶之全一叹,便道:“并无打算,只是随遇而安罢了。”俊英抚慰道:“大丈夫生居天地之间,当带三尺剑立不世之功,今所志未遂,亦不可气馁。”转而又道:“我知贤弟举步维艰,目下只可隐其锋芒,以待天时。七星门不日便于太室山万岁峰邀各派召开武林大会,意欲择贤而立盟主,今七星门势力颇大,耳目众多,贤弟行事小心为上。”
叶之全闻言忽怔,俊英再道:“为兄言尽于此,望贤弟好自为之。”说罢,将一布兜交由其手,后者愕然,未待他言,俊英即没夜色之中。
待人走后,叶之全翻开一看,尽为银两,不由感念其德。这时天云飘过,月光如水,夜莺孤鸣枝头,映衬之下,疏影横斜,此情此景,无不与人平添些许凄然之感。他便举头望明月,低头思妻儿,不觉怅然。良晌,信步古道之上,渐而没于幽幽夜色中,不知去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