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4章 满朝朱紫谁手里干净?
陈东看向刘三,“接着说!”
刘三咽了口唾沫:“每次送银子,都是小的亲手交给张大人的管家,然后...然后管家会给小的一张收条,上面有张大人的私印...”
赵鼎从案几上拿起一张纸条:“可是这张?”
纸条上赫然写着\"今收到丰裕粮行银一万五千两\",落款是张益谦的私印。
张益谦如遭雷击,瘫坐在椅子上:“这...这...”
陈东俯身,在张益谦耳边低声道:“张大人,黄潜善已经招了,把责任全推给了你。他说你才是主谋,他只是被迫参与...”
“放屁!”
张益谦突然激动起来,“明明是他牵的头!他说朝中大员都这么干,我不参与就会被排挤!”
赵鼎眼中精光一闪:“哦?这么说,你承认参与倒卖军粮了?”
张益谦这才意识到自己说漏了嘴,顿时面如土色。
陈东乘胜追击:“张大人,现在招认还来得及。若等黄潜善把罪名全推给你,到时候...”
“我招!我全招!”
张益谦崩溃大哭。
赵鼎迅速记录下张益谦的供词,与陈东交换了一个满意的眼神。
一个时辰后,两间审讯室的门同时打开。
李纲、陈东、赵鼎三人聚在走廊上低声交谈。
“黄潜善死不认罪,”李纲皱眉道,“把责任全推给了已死的汪伯彦和张益谦。\"
陈东冷笑:“张益谦已经招了,指认黄潜善是主谋。”
赵鼎捋须道:“不如让二人当面对质?”
李纲摇头:“不急。先晾他们一晚上,明日再审。”
三人正说着,一名侍卫匆匆跑来:“三位大人,陛下口谕!”
李纲等人连忙跪下听旨。
侍卫高声道:“陛下口谕:此案关系重大,务必查个水落石出。无论涉及何人,一律严惩不贷!钦此!”
“臣等遵旨!”三人齐声应道。
待侍卫离去,陈东压低声音道:“看来陛下是铁了心要借此案整顿朝纲啊。”
李纲神色凝重:“前线将士饿着肚子打仗,这些蛀虫却中饱私囊,确实该杀!”
赵鼎点头:“明日再审,定要他们吐出所有同党!”
……
翌日清晨大理寺的审讯室内.
黄潜善和张益谦被带到了同一间屋子,却分别被绑在相距甚远的两把椅子上,无法交流。
李纲端坐主位,陈东、赵鼎分列两侧。
桌上摊开的账册、供词堆成了小山。
“潜善,张益谦,”李纲沉声道,“经过一夜思考,可有什么要补充的?”
张益谦双眼红肿,“李相,下官知错了,下官愿意戴罪立功,揭发其他参与此案的官员...”
黄潜善厉声喝道:“张益谦!你胡说什么?”
陈东冷笑:“黄大人何必着急?张大人尽管说,都有谁参与其中?”
张益谦咽了口唾沫,低声道:“除了我和黄大人,还有...还有转运使司的周侍郎、户部的王郎中、漕运衙门的李主事...”
随着一个个名字被报出,黄潜善的脸色越来越难看。
“够了!”
黄潜善突然暴喝,“张益谦!你疯了吗?”
赵鼎拍案而起:“黄潜善!公堂之上还敢威胁证人?”
李纲不紧不慢地开口:“黄大人,张大人已经招认了,你还要顽抗到底吗?”
黄潜善咬牙切齿:“他这是诬陷!本官清清白白!”
“是吗?”
李纲从桌上拿起一本账册,“那请黄大人解释一下,为何你的外宅地窖中藏有八十万两白银?这些银子从何而来?”
黄潜善语塞:“这...这是...”
陈东乘胜追击:“还有,你写给钱多福的信中明确提到'老规矩三七分账',这又作何解释?”
黄潜善额头渗出冷汗:“本官...本官...”
赵鼎突然高声道:“带钱多福!”
门开处,肥胖的钱多福被押了进来,一见黄潜善就跪地痛哭:“黄大人!小的对不住您啊!他们用刑...小的实在熬不住...”
黄潜善见状,破口大:“污蔑!这是污蔑!\"
赵鼎冷冷地看着黄潜善说道:“黄大人,人证物证俱在,你还想如何抵赖?”
黄潜善此时如困兽般,眼神闪烁,却仍强撑着不肯服软,额头上豆大的汗珠滚落,嘴里还在嘟囔着“阴谋,这都是你们的阴谋。”
李纲见此情景,心中暗叹,黄潜善这种人,不到黄河心不死。
于是,他向陈东使了个眼色。
陈东会意,从卷宗里取出一封密信,缓缓展开,念道:“宣和七年四月十五,黄潜善致信张益谦,‘近日军粮调配一事,需加快进度,按此前商议,从中截取三成,动作务必隐秘,不可露了风声’。黄大人,这封信可是你的手笔?”
黄潜善闻言,脸色瞬间变得惨白如纸,身体开始微微颤抖,他张了张嘴,却发不出半点声音。
李纲缓缓起身,将一叠文书摊开在案上:“黄大人,这是从你书房暗格中搜出的密账,记录着四年来每一笔军粮倒卖的数量、经手人和分赃数额。”
黄潜善突然扑向案几,却被衙役死死按住。
他盯着账册上熟悉的字迹,突然癫狂大笑:“哈哈哈...好!好个李伯纪!本官认栽!”
“你以为扳倒我就能肃清朝堂?满朝朱紫谁手里干净?”
“住口!”陈东厉喝,“来人!拖下去!”
黄潜善被拖下去后,审讯室内陷入短暂的寂静。
李纲、陈东、赵鼎三人对视一眼,皆从彼此眼中看到了凝重与坚定。
这桩贪腐大案牵涉之广,远超他们的想象。
李纲长叹一声,打破沉默:“看来,此次朝堂整肃,任重而道远啊。”
陈东紧握拳头:“哪怕前路荆棘密布,我等也定要将这些蛀虫一网打尽,还朝堂一片清明,给前线将士和天下百姓一个交代!”
赵鼎微微颔首:“陈大人所言极是。只是,如此大规模的清查,需从长计议,以免打草惊蛇,让其他贪官有机会销毁证据、转移财产。”
三人围坐在案几旁,对着堆积如山的账册和供词,仔细商讨后续的审讯计划与清查步骤。
李纲主张先从张益谦供出的名单入手,对涉及的官员逐个排查,暗中收集证据。
陈东则提议借用皇城司的力量,监视那些嫌疑官员的一举一动,一旦发现异常,立即采取行动。
赵鼎认为,在调查过程中,要注重安抚民心,避免引起社会动荡。
商议妥当,三人将审讯结果详细禀报给皇帝,并迅速着手调查涉案官员。
……
蓟州府衙内,李世民收到了关于朝堂贪腐案进展的奏报。
李世民看完奏报,递给柳海魅:“魅儿,你看看,这些贪官真是胆大包天,竟敢把手伸到如此地步。”
柳海魅快速浏览完,美眸中闪过一丝愤怒:“陛下,如此下去,朝堂必将被这些蛀虫蛀空,西征大业也会受到严重影响。”
李世民起身,在堂内来回踱步:“传令给李纲,让他放手去查,不论涉及何人,一律严惩不贷。”
“朕倒要看看,这朝堂之上,究竟还有多少人敢与朕作对!”
此时,种师道走进堂内,拱手道:“陛下,据皇城司密探回报,西夏方面似乎因陛下‘病重’的消息产生了分歧,部分将领主张趁机进攻,而李乾顺则显得颇为谨慎,目前尚未有大规模的军事调动。”
李世民冷笑一声:“李乾顺这只老狐狸,果然不好对付。”
“不过,他越是谨慎,就说明他心中越是忌惮朕。”
“继续密切关注西夏的动向,一旦他们露出破绽,便是我军出击之时。”
种师道领命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