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3章 你血口喷人!
李世民微微点头,对柳海魅的观点表示认可:“魅儿所言在理。”
“李乾顺就算不会完全相信,内心也必定会有所动摇。”
“此刻,就看他如何抉择了。”
“倘若他真的相信朕病重,觉得有机可乘,说不定会做出一些冒险的举动。”
种师道思索片刻,说道:“若李乾顺真的相信陛下病重,认定我军无力西征,他极有可能抽调部分兵力回兴庆府,加强都城的防御力量。”
“与此同时,也会相应地放松对河套等地的警惕。”
“如此一来,咱们便可抓住这个机会,突破其防线,直捣兴庆府。”
张克戬满脸忧虑地说道:“但他若不信,反而会进一步加强灵州、天都山等地的防御。”
“甚至可能在我军的进攻路线上设下重重陷阱。”
李世民嘴角露出一抹自信笑容:“不论李乾顺如何应对,朕都有万全之策。”
“若他放松警惕,我军便能以雷霆万钧之势出击,迅速突破防线。”
“若他依旧严防死守,朕便用‘疲敌之策’,继续拖垮他。”
赵楷眼中闪过一丝兴奋的光芒,“皇兄,若李乾顺真的抽调兵力回兴庆府,咱们何时出兵最为适宜?”
李世民微微一笑,“待皇城司确认灵州等地的兵力调动情况,一旦其防线出现破绽,便是我军出击之时。”
柳海魅轻声提醒道:“陛下,李乾顺即便抽调兵力,也不会全然不顾河套的安危。”
“他或许会留下精锐部队坚守,咱们切不可掉以轻心。”
“朕自然知晓。”
李世民沉声道,“传令各军,继续保持高度戒备,按照原定计划做好充分准备。”
“同时,让皇城司密切关注西夏境内的一举一动,尤其是灵州、河套地区的兵力部署和粮草调配情况。”
种师道拱手道:“陛下圣明,如此安排,我军进可攻、退可守,定能让李乾顺防不胜防。”
赵楷摩拳擦掌,跃跃欲试:“真想快点看到李乾顺那老儿知道被咱们算计后的表情,此次西征,定要让他为自己的顽固付出惨痛代价!”
李世民转身,目光威严地扫过众人,坚定地说道:“西夏虽强,但朕有诸位爱卿相助,又有百万雄师,何惧之有?”
“此次西征,朕志在必得,定要将西夏纳入我大宋版图!”
众人纷纷跪地,齐声高呼:“愿为陛下效命,荡平西夏!”
……
泗州转运衙门。
李浩匆匆跑进大堂,“殿下,方才有个粮仓老吏偷偷告诉我,这批军粮在泗州转运仓停留期间,曾有一批'修仓工匠'进出过。”
“工匠?”
赵构眼中精光一闪,“带本王去见那个老吏!”
二人来到一间低矮的仓房。
老吏蜷缩在角落,见他们进来,吓得直哆嗦。
“大、大人,小的什么都不知道...”
“说!那些工匠什么来路?”赵构厉声问道。
老吏颤抖着从怀中掏出一块木牌:“他们...他们落下了这个...”
李浩接过木牌,借着油灯看清上面的字样——\"丰裕粮行\"。
“丰裕粮行?”
赵构冷笑,“李浩,立刻带人查封这家粮行!”
……
泗州城南,丰裕粮行。
李浩带兵破门而入时,账房先生正手忙脚乱地烧毁文书。
两名禁军冲上前将人按住,李浩从火盆中抢出半张残页。
“宣和六年三月...收张大人...粳米两千石...”李浩念出残存字迹,眼中寒光乍现,\"好大的买卖!\"
赵构从后院大步走来,手中拿着一本暗账:“不必审了,全在这里。黄潜善、张益谦与十三家粮行勾结,四年间倒卖军粮官粮一百七十万石,获利...二百八十六万两白银。”
“报!”
一名禁军飞奔而来,“在城东仓库发现大量麻袋,里面装的都是上好粳米!”
赵构与李浩对视一眼,同时冲出粮行。
雨幕中,数十辆马车向城东疾驰而去。
……
汴京大理寺审讯室内。
“黄大人,张大人。”李纲缓缓开口,“事已至此,不如痛快招认,也好少受些皮肉之苦。”
张益谦闻言,双腿一软,几乎站立不住,被两名衙役架着才没瘫倒在地。
黄潜善却冷笑一声,昂首挺胸:“李相此言差矣!本官行得正坐得直,何来招认一说?”
陈东猛地拍案,震得茶盏跳动:“放肆!证据确凿还敢狡辩?这些账目清清楚楚记录着你们如何勾结粮商,倒卖军粮!”
赵鼎踱步到张益谦面前,声音如刀:“张大人,泗州转运仓的出入库记录显示,宣和六年三月至七年八月,共有三十七万石军粮不翼而飞。这些粮食,去了哪里?”
张益谦额头渗出豆大的汗珠,嘴唇颤抖:“下官...下官不知...”
“不知?”
赵鼎冷笑,从袖中取出一枚印章,“那这枚'丰裕粮行'的暗账印章,为何会在你府上密室中搜出?”
张益谦脸色瞬间惨白如纸。
李纲见状,向陈东使了个眼色。
陈东会意,高声道:“来人!把张益谦带到隔壁审讯室!”
衙役立刻上前,架起瘫软的张益谦往外拖。
黄潜善眼中闪过一丝慌乱,但很快又恢复镇定:“李相这是何意?要分开审问?”
李纲不紧不慢地啜了口茶:“黄大人稍安勿躁。陈大人,赵大人,你们先去审张益谦,本官与黄大人单独聊聊。”
待陈东、赵鼎离开后,室内只剩下李纲与黄潜善二人。
“黄大人,”李纲放下茶盏,“你我同朝为官多年,有些话不妨直说。”
黄潜善眯起眼睛:“李相有话但说无妨。”
李纲将一份供词递到黄潜善面前:“这是钱多福的供词,他已经招认了。”
黄潜善接过供词,手指微微颤抖。
供词上详细记录了钱多福如何与黄潜善、张益谦勾结。
通过虚报损耗、以次充好等手段,四年间倒卖军粮一百七十万石,获利二百余万两白银。
“胡言乱语!”
黄潜善猛地将供词拍在桌上,“一个商贾的胡言乱语,怎能作数?”
李纲不慌不忙,又从袖中取出一个账本:“这是从你府上书房暗格中搜出的账本抄本,上面详细记录了每次交易的日期、数量、银两数目,还有你的亲笔签名。”
黄潜善瞪大眼睛,难以置信地盯着那份文书:“不可能...我明明...”
“明明藏得很好?”
李纲冷笑,“黄大人,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
……
与此同时,隔壁审讯室内。
陈东和赵鼎正对张益谦展开凌厉攻势。
“张大人,”陈东将一叠文书摔在张益谦面前,“这是丰裕粮行近四年的出货记录,与泗州转运仓的入库记录完全对不上。差额高达一百七十万石!”
张益谦双手颤抖,几乎拿不稳文书:“这...这下官实在不知情啊...”
赵鼎猛地拍案:“还敢狡辩!”
他转向门外,“带证人!”
一个身材瘦小的中年男子被押了进来。
张益谦一见此人,顿时面如死灰——正是丰裕粮行的账房先生刘三。
“刘三,把你刚才招认的再说一遍!”赵鼎厉声道。
刘三跪在地上,头也不敢抬:“回...回大人,小的奉东家之命,每月初五都会去张大人府上送银子...每次少则五千两,多则两万两...”
“胡说!你血口喷人!”张益谦突然暴起,却被衙役死死按住。
“张大人何必动怒?”陈东冷笑,转向刘三,“接着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