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6章 教授知识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得到一整套现代锻造工具后,陈舟才发现,原来有些特殊形状的金属器械,锻造起来竟是那样简单。
……
锻造室内的火光终日不熄,炎热的气息似乎能穿过雨幕,蒸腾泥水。
储备的木炭在以一个可怕的速度减少,到工作末期,珍贵的无烟煤甚至都被取了出来。
大号的钉子、铁丝、金属支架、金属轴套、金属控水板。
木工所需使用的长锯、刨子、凿子、手斧。
造型更规整更符合人体工学的铁锹头、镰刀、砍柴刀、锄头、镐头、耙子、叉子……
从船上搬下的废旧金属零件在烈焰中涅槃重生,于铁砧上塑造躯体,变成了锻造室置物架上一件件崭新的工具。
……
随后,应用新的木匠工具,陈舟又投入到了制造水车木质零件的工作中。
传统水车使用的钉子较少,大部分结构都是利用榫卯固定,对于木工技艺愈发熟练的陈舟来说,这并不是什么难事。
而且如今他已不是孤身一人,还有星期六星期日两个帮手,有土着们帮忙采集搬运材料,工作效率与刚开始挑战时完全不可同日而语。
……
伴着锻造室内终日叮铛作响的金属敲击声,不知不觉间,土着们已完全适应了岛屿上的新生活。
农耕课的四名“尖子生”专职照料田地。
为了养活新增的七张嘴,陈舟在原有庄稼地的不远处又开辟出了一块约6亩大小的田地,专门种植稻谷和小麦。
这一次,受雨季影响,开垦田地并未使用原始简单的“刀耕火种”法,而是正儿八经地用铁锹松土。
松土的过程中,土着们会拣出埋在土壤中的小石块,割断横在土中的树根,砍倒距离庄稼地太近的树木。
随后,他们会将山上厕所中沤好的肥料掺进土壤中——
当然,山上积攒的肥料还不足以供应整片田地,陈舟之前没时间,也未收集山下岩滩中搁浅的死鱼死虾沤肥,这缺少的部份还要靠鸽子洞中堆积如山的鸟粪。
好在鸟粪够多,只需付出些时间和体力,土着们就能获取足够的肥料。
土壤肥力充足后,土着们还要效仿陈舟,用细齿的耙子和平锄将土壤进一步细化,然后堆出田垄。
待这些工作完成,他们才会将宝贵的稻苗和小麦种进田地。
……
星期六教的上心,土着们干得也够卖力够认真。
用着先进顺手的金属工具,享受着比陈舟开荒时优渥的条件,土着们轻松做到了“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他们处理好的耕地,看起来比陈舟最初开垦的那片田地还规整漂亮许多。
雨季降水充足,喜水的稻谷长势喜人,到了九月中旬,便已化作一片嫩绿的景致。
……
可惜的是,雨季无法外出绘画,新开垦的田地距离小木屋又太远。
喜爱绘画的星期六虽然中意这片同伴们的劳动成果,却不能带着洁白的纸张,亲临田头写生。
他只能在雨小的时候前往田头,在高处踱步,一边将庄稼的姿态记在心中,一边在脑海中模拟绘画的过程。
待记下的细节足够多,他再回到木屋中,取出已经用过不知多少次的白泥板和炭棒,勾勒草图。
苍天不负有心人。
靠着这种特别的“记忆”方法和细心的观察,画了几十张废稿,星期六还真完成了他自学习绘画后的第一幅纯原创画作——
受限于笔墨,整幅画只有三种颜色,白黑和粉紫。
但星期六绘制的极有意境。
在他笔下,山川成了一片洁白的底色,在这底色上,绽放着整齐的稻苗,凹凸起伏的田垄。
炭棒轻轻涂抹的乌云被手指擦淡,形成一种阴郁的蓬松感,但并不给人以压抑的感觉,反而使人能从画中感受到落雨时的潮湿凉爽。
在这对比强烈的天空与山坡之间,斜斜地点缀着许多细细的雨丝,远处模糊地显出窑洞小院外墙的轮廓,还有那几座高耸的瞭望塔。
田中正有穿衣的土着扶铁锹而站。
长期的素描练习使星期六产生了对细节敏锐的捕捉能力,他笔下的土着,就连被雨淋湿的衣物褶皱都惟妙惟肖。
对绘画艺术已有一定的鉴赏能力,本就很有天赋的星期六知道他画出了一幅优秀的作品。
他原想将这幅画直接带到窑洞,让陈舟这个老师评价一下画中的优点和缺陷,却因陈舟近日忙碌而打消了念头,想着什么时候闲下来再去寻求指导。
不过出于对画作的重视,星期六还是没闲着。
他利用傍晚的休息时间制造了一个小画框,将这幅画作装在其中,挂到了木屋墙壁上。
……
有擅长学习农耕知识的,就有在畜牧方面格外有天赋的。
星期日带着土着放牛放羊,挤奶照料小羊羔,从三名土着中挑了一个干活最细致麻利的,推荐给了陈舟。
得到陈舟的应允后,这名土着便成了牛羊的专属照料者。
此后,他将会逐渐从星期日手中接管所有畜牧方面的工作,以解放星期日这个优质劳动力。
作为孤独的牧者,这名土着每天天不亮就要起床出发,冒着雨前往山坡。
为了照顾他的身体,陈舟特意让星期六给他做了些面饼,还送了他不少肉干和巧克力,让他能够及时补充体力。
除此之外,陈舟还把自己编织的草帽送给了这名土着,帮助他遮挡些许风雨。
……
负责畜牧的土着得到如此优待,自然对陈舟感恩戴德。
他不知道的是,其实在陈舟心中,他未来将得到的待遇还要比这好上许多。
这种优待仅有小部分源自陈舟关照他的身体健康,更多的是陈舟对牛羊的重视——
往后二十多年,岛上大部分肉食、皮革和乳制品都将源自这群牛羊,不照顾好它们,食谱的丰富程度就会锐减。
……
为了发展畜牧业,陈舟已经准备到旱季以后,就给牛羊搭建能够遮风避雨的棚圈,减少它们因淋雨生病的机率。
至于专门看管牛羊的土着,也能沾牛羊的光,获得一间木石结构的“小别墅”,就位于棚圈不远处。
他的小别墅内除了床铺和炉灶外,还会带有窗户和各种家具,甚至还配备一个存放牛奶羊奶的储藏室,足以让其他土着羡慕的眼睛发红。
当然,远离核心居住区,与优渥的生活条件并至的必然有孤独和更多工。
陈舟打算将劁羊的技巧传授给这名土着,并让他大胆练习,直至完全熟练。
待土着学会了,关于牛羊的事宜基本就可由他全权掌管,陈舟只需定期派人给他送些粮食、蔬菜和调料,顺便带回存满的牛奶羊奶就行了。
考虑到安全方面的需求,陈舟还希望这名土着能担负起观察山东北角海滩的职责。
毕竟现在牛羊总数比较少,放牧者的工作其实并不繁重。
日常生活中,他有很多闲暇时间用于瞭望东北海滩。
……
金属工具以一个可怕的速度产出,乃至让土着们自登岛以后只用了短短两个月就从石器时代飞跃到了铁器时代。
然而随着锻造出来的金属器具越来越多,陈舟却发现了一个问题——
他储备的废旧金属零件已经变得越来越少了。
……
当初从船上往下搬运物资时,他哪能想到,自己会这么快开始锻造。
因此许多体积过于庞大沉重的金属零件,都因难以拆卸或不易搬运被留在了船上。
时至今日,那些小块的金属零件大多都已变成了新的工具。
稍大一些的,也被超时空切割,随后再次利用。经过数月的锻造后,可用的金属零件已经所剩无几。
倘若再想锻造些金属器具,就只能将船上的铁片刀和小斧头回炉重造,或是掏出大马士革花纹钢坯,还有其余奖励送来的金属了。
而不成熟的锻造炉和热处理技术,对成品钢材无疑是一种毁坏而不是利用。
面对金属资源紧缺的问题,陈舟心中冒出的第一个想法就是打捞海中的沉船残骸,尤其是那六座火炮——
要是能把它们捞上来,便能缓解燃眉之急。
至于长久持续的获取金属资源的方法,估计就只能依赖海运或是选择自己开采了。
这座大岛面积不小,上面除火山外还分布着几条高低起伏的山脉,其中或许有露天铜矿铁矿。
不过更大的可能性是探岛一整圈一无所获——
别看铁矿在大陆是稀松平常的资源,到了茫茫大海,想从岛屿中找到一座可供开采的优质铁矿无异于大海捞针。
陈舟只觉得或许有这个可能,却从未将获取金属资源的关键押在就地寻找上。
……
自产生出海打捞沉船残骸和火炮这个想法后,在陈舟心中,这个念头便扎下了根。
九月十五日,领取过第七十二次神秘奖励一大箱便携指南针后,随着步入雨季末期,岛上的降水强度显着下降,陈舟出海的想法便愈发活络起来。
但此时毕竟还处于九月。
大海喜怒无常,上个时辰还风平浪静,下个时辰就有可能掀起滔天巨浪,吞噬海面上的一切。
无论是以挑战者的身份看,还是站在岛屿小势力首领的位置看,冒着这种风险出海都不是个明智的举动。
别说海里只有一堆废铜烂铁,就是里面沉着价值数以亿计的宝藏,也不值得以命相搏。
为了让自己暂时打消这个危险的念头,陈舟缩在窑洞中,连着读了好几天鲁滨逊漂流记原着。透过鲁滨逊的遭遇,他提醒自己——出海后,遭遇的一切都将是未知的。
哪怕是鲁滨逊这样的老水手都有差点被洋流冲进深海漂流的遭遇,更别说他这样毫无航海经验的普通人了。
如果说在旱季选个好天气在近海转悠几圈是消遣,是放松。
那在雨季出海,就是厕所里打灯笼,找屎了。
……
勉强靠理智束缚住了自己蠢蠢欲动的心。
由于可供锻造的金属材料和消耗用的燃料都已不足,陈舟的生活难免变得清闲了起来。
水车的零件虽已制造完成,受天气影响,一时半会儿还不能拿出去组装——
陈舟准备为水车搭建一间横跨河水两岸的木石结构磨坊,那样既便于加工粮食,也有益于水车的维护。
……
锻造室内再也听不到叮叮铛铛的声音。
他在窑洞中休息了两天,闲的浑身难受,百无聊赖之下,最终还是待不住,给自己找了些新工作干。
比如继续绘制教材,比如绘制一艘能出海的带有风帆的舢板的设计图。
再比如和土着们多沟通沟通,不说掌握土着语,起码也可以多从他们那里获得一些情报。
正所谓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
别看陈舟在掌握知识的广度和高度远胜于土着,但让他跟土着一样,钻木取火,用木弓木箭狩猎,潜水捕鱼,投掷木矛,他还真做不到。
一半出于好奇,一半出于打发时间的需求。
每天土着们结束工作回到木屋休息时,陈舟都会带着星期六星期日加入他们的行列,跟他们交流一番。
长此以往,还真让他学会了不少土着语的词语,对土着们所掌握的技能也有了一定的了解。
尤其是钻木取火和制造木质弓箭方面,随着几次尝试,他也能不甚熟练地用最原始的方式生起篝火了。
……
从土着之中汲取知识的同时,陈舟也在思考,他所掌握的技能中,有什么是能传授给土着的。
别说,仔细一想还真不少。
其中最基础的厨艺方面,就有煎炒烹炸等多种做菜技巧,以及辣椒、蒜、大葱和薄荷的使用方式。
恰好陈舟锻造的成品中有几把菜刀和两口不算太圆的铁锅。
在教授土着怎么做菜的时候,他顺便把这些厨房用具带到了土着们的小厨房中,让土着们一边观摩一边尝试着实践。
待土着们渐渐了解做菜都有什么窍门,陈舟又教了他们另外一项技艺——藤编草编。
不过藤编草编陈舟自己都没学明白,教给土着时也只能教些最基础的。
至于复杂高阶的编织制品,他示范不明白也讲不明白,索性就照抄那本编织书,将上面比较粗浅的编织技法都画在了白泥板上交给了土着们。
只要他们用心学习,总能一步步掌握藤编技巧,自行编织出藤椅藤柜草帽草席等实用物品。
这样既省得陈舟花费精力为他们操心,说不定还能沾沾土着的光,自己也早日享受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独特之处。
除厨艺和藤编之外,陈舟对土着们的另一贡献也与生活息息相关。
……
他一直都很疑惑,为什么土着们有制造独木舟的能力,且可以出海,还会因食物发愁。
就算岛上食物资源严重不足,大海中的鱼虾螃蟹可是异常丰富。
就算每天只赶海,捕捉上岸的虾蟹贝类,捡拾海带和死鱼,都不至于沦落到吃人维生的地步。
跟土着们一交流他才发现,原来土着们根本不知道虾和螃蟹能吃,也不认识可食用的贝类。
而且他们唯一的烹饪方式只有烤,或者说烧。
而烤不熟的情况下根本无法杀死海生物体内的寄生虫,也不能破坏海生物体内的有毒物质的。
在这个前提下,许多“勇敢的先驱者”在食用稀奇的海生物后没几天就去世了。
他们的死亡致使部落中的长者坚信虾蟹和所有贝类都是有毒的,甚至连许多海鱼都不敢吃。
关于有毒生物的资讯口口相传,使得土着们一直到现在都不敢食用大多数海生物,只敢捕捉他们所熟知的几种海鱼。
就算在8月1日的盛宴上,面对煮熟的尚保持着海生物外形的虾蟹和扇贝,他们都没几个人敢于尝试,生怕毒死自己。
……
“这也不能吃,那也不敢吃,能活到这个年纪真是难为你们了!”
了解到土着们在部落中过的是怎样的苦日子后,陈舟慷慨地将他验证过的,所有能吃的海生物和植物果实都教授给了土着。
从前专心绘制的画谱在这时派上了用场。
想指明哪种动物无毒,只需给土着们看看画册,让他们记住该生物的主要特点就行。
毕竟有毒的海生物比较稀少,而且长得都很有特点。
……
教授土着们如何辨别海生物本来是无意之举,陈舟万万没想到,土着们看了画谱后,还让他收获到了一份意外之喜。
自登岛开始,只有偶尔在赶海时遇见的巨型龙虾,还有一种只发现过一次的巨型螃蟹,土着们竟然都亲眼见过。
据经常在近海潜水捕鱼的土着说,这两种生物在海水中多得很。
只是它们面目狰狞,生得丑陋,不像是可以食用的样子,他们从未捕捞过,更别提食用了。
陈舟垂涎龙虾和螃蟹许久,听了这话,对于出海一事的心思又活泛了起来。
……
待土着描述完龙虾和螃蟹的特征,他又凭着记忆绘制了其它几种珍贵的海生物交给土着辨别。
比如海参、玳瑁、巨型扇贝、砗磲、生蚝、和鲍鱼。
由于他并不在沿海地区长大,也没吃过几次海鲜,对这些海生物的了解途径仅限于各类美食影片,所以绘制出的影象并不准确。
尽管如此,土着们依旧认出了最特别的海参和扇贝,还为陈舟提供了玳瑁的线索。
据他们所述,这些海生物大部分都能在近海找到。
唯一不同的是玳瑁,它们的出现通常在祭祀前后,而且一旦出现就是几十上百只。
早些年土着在小岛上经常能捉到玳瑁,杀死它吃肉,将玳瑁蛋烤熟了食用,那是他们艰苦生活中难得的美味。
可惜没过几年,登岛的玳瑁就越来越少了。
……
对此,老祭司的解释是玳瑁是天神的恩赐。
因为他们作战不够勇猛,干活不够卖力,天神收回了对他们的奖赏,只要他们勇猛作战,奖赏还会回来。
曾经土着们对这套说辞深信不疑。
自从到了岛上,接受了陈舟和星期六的教育,这些并不蠢笨的人慢慢地也懂得了许多道理,弄清楚了自己被欺骗的真相。
世间万物执行的本质原理就摆在那里,并不惧怕验证。
相对祭司的谎言,陈舟教授的知识显然更可靠。
况且以他的身份地位,说话的分量本就比土着祭司的话重很多,也更容易获得土着的信任。
……
随着距离拉的越来越近,陈舟最终还是没忍住,将自己想要出海的意愿表达了出来。
他未隐瞒那两艘独木舟的存在,并将出海的目的告诉了土着们。
寻找沉船的残骸,寻找沉入水中的火炮,如果能顺便抓几十只龙虾,几十只螃蟹,挖几十个大型贝类,搞几十条比小臂还粗的海参就更好了。
……
面对首领的要求,土着们都表现得十分为难。
他们没有那么多花花肠子,犹豫了片刻,还是斑马这家伙带头,说出了大家的心里话——
平时出海当然不是难事。
但在这个季节出海,谁都没有把握能活着回来。
土着们能制造独木舟,从小岛划到大岛,靠的可不是撞大运或者胆子大。
作为世代居于岛屿,与海相伴的岛民,他们深知大海的可怕,对风暴的力量更是深有体会。
只要进入雨季,所有独木舟都必须拖到岸上,决不允许出海。
这条规矩可不是老祭司编造的用于限制他们行为的谎言,而是经过事实考验过的铁律。
哪怕陈舟是他们的新首领,且懂得他们无法理解的知识,并深受他们尊敬,他们也无法昧着良心欺骗陈舟。
与火枪的神秘莫测相比,海上的惊涛骇浪所体现的威力显然更加直观。
火枪只能在瞬息之间夺走一个人的性命,风暴却能抹平整个部落,将大树连根拔起。
土着们并不认为他们的新首领真的能与大自然的伟力抗衡。
……
听了“业内人士”的看法,陈舟想在雨季找个稍微晴朗的日子出海的心思总算被彻底掐灭。
时间已至9月末。
距离第三年的周年大礼包没剩几天了,雨季结束也进入了倒计时,他可不想为了一时的口腹之欲和些许废旧金属断送了性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