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章 为天下苍生!
李许诗集第二册同样收藏了九首佳作。n
如今,已经有两首诗词流出,就需要克制一下,毕竟n
目的达到n
一首暮江吟是为了在京城造势,一首采莲曲是为了拓n
展京城外的市场。n
当李麒正想要说“没有”的时候,张巡抚却抢先一步,n
道:“本官正好也得知先生的一首佳作,还没收录到李许n
诗集。“n
杨恭等人闻言,目光瞬间就落在张行英的身上。n
“好快!不愧是当官的。“n
许七安心中吐槽了一句,发现压根就不需要自己担心n
碑文的事情,青州知府和张巡抚比许七安更加积极。n
“还是小觑了这些当官的。“n
许七安再次吐槽了一句。n
张巡抚对于这一幕,心中颇为满意,终于夺回了焦点n
,只有这样,李麒才能对他更加印象深刻,道:“是这样n
的,听闻有一次太子殿下的茶会上,传出了此诗。“n
说着,他故意顿了一顿,让众人做好心理准备,便吟n
诵道:“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可怜九月初n
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n
“子麟,此诗可有名?“n
杨恭作为诗词大家,一听就知道暮江吟是不是一首佳n
作,连忙看向李麒,眸中透着一丝热切和期待。n
“又来白嫖名字?!“n
许七安见状,心中吐槽,嘴上没有闲下来,道:“布n
政使大人,此诗有名了,名叫暮江吟。“n
不能让杨恭再白嫖一首首诗的名字,那就亏死了。n
“暮江吟?”n
杨恭看向许七安,默念一下,道:“好诗名。”n
众人闻言,心中又是默念了这首暮江吟,这个诗名,n
恰到好处。n
青州知府见状差不多了,便端起酒杯,奉承说道:“n
巧了,先生,布政使大人正欲在各衙门前院立戒碑,碑n
文未定,不知先生可否赋诗一首“零九七““n
话音刚落,在场所有的目光再次落在李麒的脸上。n
杨恭闻言,既没附和,也没阻止,笑而不语,目视着这位新晋的三品立命,眸子中充满了期待。n
李麒没有第一时间回应,既然知道许七安有了鬼点子n
,那就交给他,一切都是为了李许诗集。n
许七安看到李麒的目光,就知道李哥能猜到他要做什n
么。n
只是。n
一杯酒就想要一首诗,那就太廉价,哪怕是刻录在碑n
文上。n
这种亏本买卖,许七安肯定不会做的。n
“知府大人,你就别为难我家李哥了。”n
许七安看向青州知府,一脸心疼的样子,道:“大人n
是有所不知道,为了书写出最好的红楼梦,李哥正在游n
历大奉各地,收集相关资料,这才恰好遇上,跟我们走n
到一起。”n
“确有此事。”n
张巡抚补充了一句。n
众人瞬间听懂了一n
李麒身心疲惫,没有状态作诗。n
青州知府心中一急,看到李麒的反应,又瞬间明白到n
什么,算是看出点门道,道:“那学生愿意陪着先生游玩n
青州一番。”n
有了知府陪伴,会少很多麻烦。n
这下子,青州知府算是阔出去了。n
跟让他作诗相比,陪伴李麒游玩青州实在太轻松。n
“不可。”n
李麒拒绝了。n
紫阳居士也看出了点门道,没有看向李麒,反而是看n
向许七安,沉声说道:“宁宴前往云州,路途凶险。”n
说着,他取下了戴在大拇指上的玉扳指,补充说道:n
“这枚玉扳指你就收好,本官佩戴多年,以浩然正气温养n
,可辟邪,鬼怪勿近。”n
许七安目光顿时落在扳指上,隐约可见清气一闪即逝n
,不由得想起了李麒有一次炼器时跟他说过的话。n
世间有三种法器。n
第一种,是司天监阵阵师炼制。n
第二种,是机缘巧合之下,自然孕育。n
最后一种,是沾染了高品质者的气息,日积月累,具n
备一定的神异。n
杨恭的这玉扳指,就是第三种。n
紫阳居士晋升为四品君子,已有许多年。n
“真是下了血本。”n
许七安心中一笑,也许对李麒没什么作用,但是对他的作用那是巨大的。n
“宁宴,收下吧。”n
李麒说道。n
“好,听李哥的。”n
许七安很自然没有拒绝,接过杨恭的玉扳指后,道:“其实卑职这里有一诗句,应该很适合用作碑文。”n
顿了一顿,他看了一眼李麒,继续说道:“当初打更人资质测试的时候,眼见就要落败失去资格,我不由得想起李哥写过的诗句,于是借来一用,结果奇迹出现了,就是靠着这一诗句,卑职顺利通过了测试,还获得很高的评价。”n
“还有这事?”n
杨恭闻言,甚是惊喜。n
虽然云鹿书院和打更人不太对眼,但是对于魏渊的本事,杨恭还是很清楚。n
能够打动魏渊的诗词,一定不简单。n
众人也一脸期待地看着许七安。n
“本官洗耳恭听。”n
杨恭补充了一句。n
“那卑职就借花献佛,献丑了。”n
说着,许七安站立了起来,喝了一口酒,道:“尔俸尔禄,民膏民脂。下民易虐,上天难欺。”n
许七安的语气没有多么慷慨激昂,反而有着前所未有的平静。n
然而。n
李麒却知道,此刻许七安的情绪有了不少的波动,也许有了新的感悟。n
九霄真经第九章的挂机进度一下子增加了5%之多。n
而眼前这个瓜,能大幅度影响挂机进度的,只有许七安。n
“哐当!”n
官员手中的杯子摔落在地上。n
那些心虚的官员羞愧难当。n
那些正直的官员挺直胸膛。n
杨恭闻言,沉默了片刻,先是看了看许七安,尔后目光落在李麒的脸上,仿佛有了那么一丝明悟。n
也许,这就是李麒能成为三品立命的原因之一。n
为天下苍生!n
杨恭听说过李麒晋升为三品立命的事情——n
天地无法承受他的一跪。n
正因为拥有着这样的气魄,才能真正为天下苍生,站n
直身子。n
即便皇权,都无法压弯双膝。n
“难怪许七安当初敢斩伤朱银锣,原来是受到了李大n
儒的熏陶。“n
张巡抚心中感叹了一声,更是明白到,为什么魏渊会n
那么器重许七安。n
他总算理解李麒和许七安的关系一一亦师亦友。n
酒席结束,青州一众官员都各自回家,各找各妈。n
杨恭唯独将李麒和许七安留了下来。n
尔后,三人走在何化池边上。n
夜风袭来,吹散了三人的酒气。n
“子麟,你是不是打算和宁宴一起前往云州?“n
杨恭先打开了话题。n
“有此意。”n
李麒说道。n
“云州匪多,望小心。”n
杨恭提醒说道。n
“会的。“n
李麒点点头。n
随后,杨恭和李麒谈起了云州的情况。n
许七安只是安静地听着,正好可以学习一下。n
他对于这个世界的了解少之有少。n
这时候,许七安才真正对云州有了一些了解。n
云州多山,土地肥沃,是天然粮仓。n
地大物博,物产丰富。n
武宗皇帝揭竿而起之前,云州的富庶程度,在大奉各n
州可以排进前五。n
李麒会过来云州,还有一个原因,就是为了云州的药n
材。n
云州是盛产药材的。n
元景初年,云州总人口达五百万之多。n
而后,黄册每十年编造一次,云州人口逐步锐减。n
元景三十年,云州人口就剩三百五十多万。n
这,还只是纸面上的数据,而真实情况,只会更糟糕。n
许七安听完后,有一种触目惊心的感觉。n
云州作为粮仓,饥荒基本不可能出现。n
至于损失的人口,一半是因为赋税太重,于是弃田当了流民,或进城另谋生路,或落草为寇,这些人都是不记在黄册里的。n
另一半就是因为匪患严重,烧杀劫掠,雪上加霜。有时候,山寨土匪为了补充劳动力,就会主动下山去劫掠百姓上山。n
当然,山匪当然也不在黄册之内。n
许七安听到此处,突然更坚定自己的想法,还得要准备这条后路。n
云州,无疑是一个很不错的造反之地,前提是以雷霆之势,扫除匪患,免得有人在背后捅刀子,那么借助地利之势,足以跟大奉军队抗衡。n
许七安心中盘算了一下,就目前的信息来看,要是整点化肥什么的,粮食产量翻倍,云州养活一千万人口应该不难。n
还是那句话,不到逼不得已,许七安不想走上这条路。战争,最终的受害者,只会是百姓。n
这一夜,许七安没有睡好。n
第二天。n
杨恭便令人开始刻录碑文,还让李麒亲自书写。n
李麒没有拒绝。n
最终。n
李麒还补充了一句——n
李麒赠杨恭。n
杨恭见状,心中更是一喜,如此一来,碑文上就有了他的名字。n
留名青史,谁会不开心。n
至于杨恭的玉扳指,李麒让许七安好好收着,以后用得着。n
许七安相信李麒的话,甚至坚信不疑。n
于是。n
上至青州知府,下至普通吏员,每日进出衙门,就能看见这四句诗——n
尔食尔禄,民脂民膏。下民易虐,上天难欺。n
即便是路过的普通民众看到这四句诗,都一阵叫好。n
……n
青州城外。n
杨恭携青州一众官员,亲自送巡抚队伍出城,实则是送李麒。n
“一路顺风!”n
杨恭朝着李麒所在的马车挥了挥手,目光中有了些许期盼。n
他跟李麒谈及那么多云州的事情,其实是希望李麒可以帮一下云州。n
作为三品立命境的强者,可以做到的事情太多了......n
不出意外,四天左右,李麒等人就可以进入云州。n
尔后,杨恭带着一众官员离去。n
他们也有他们的使命,就如戒碑上的碑文一样。n
路,还有很长一段。n
这一天。n
李麒一行人终于来到云州主城——白帝城!n
传闻之中,这里存在过瑞兽白帝,为这片土地行云布雨,解决干旱带来的灾难。n
白帝城之名,因此而来。n
这头奇兽自海外而来,其身似鹿,覆满雪白鳞片,头生一对犄角,马蹄,蛇尾。n
然而。n
自此之后,再也没有人见过白帝,只存在于史书的记载之中。n
巡抚队伍后面,还多了一条长长的尾巴。n
是一个商队,遇到劫匪,被许七安等人救了下来,还救了一名美妇人,是周旻养在外面的女人。n
美妇人名叫杨莹莹,原是教坊司的女人,跟周旻相好后,就被养在外面。n
杨莹莹带着一件周旻留给她的信物,原本打算跟着商队,前往青州找布政史杨恭,是周旻让她这样做的,结果途中遇到劫匪,差点就小命不保。n
那件信物是一块半圆玉佩,通体呈剔透的绿色。n
它本该是一块圆形玉,中间被利器断,一分为二。n
信物自然落在张巡抚的手上。n
要知道,许七安此行的任务之一,便是调查周旻的死因。n
只要调查清楚周旻的死因,就知道都指挥使杨川南是不是真的勾结山匪,输送军资,谋取利益,养寇自重。n
李麒是知道真相,不过没有多说什么,吃瓜看戏就好。n
毕竟说出来,他自己就无法解释为什么知道此事。n
当许七安分析案情的时候,李麒还是会稍微提示一下。n
希望尽快结案。n
相比于云州,李麒更是关注楚州。n
当一行人走进白帝城的时候,许七安才发现这里的人跟京城有着巨大的差别。n
京城是严控兵器的,而白帝城,到处可见带着兵器的。n
张巡抚交代几句许七安等打更人后,便分开了,张开泰跟随着张巡抚,担心自己一离开这位巡抚就没了。n
许七安作为银锣,让宋廷风和朱广孝去处理商队的事情,而他本人要暗中去查案。n
他还记得李麒的提醒,一定要查到那些铁矿的去处。n
别说是百万斤铁矿,哪怕是十万斤铁矿,都不好藏,而且提炼铁,必然会留下痕迹。n
除此之外,许七安还要找出十五万两税银。n
李麒也独自离去,寻找药材,毕竟这是他来云州的目的之一。n
都指挥使司。n
杨川南四十出头的样子,正在坐堂处理公务。n
他是个平和的读书人,天资聪颖,出生武将世家,喜欢习武,还是五品武夫。n
元景十二年,杨川南中进士,因家学渊源,熟读兵书,在兵部谋了份差事。n
元景十六年,他被委派到云州,因剿匪有功,一步步升到都指挥使位置,成为云州最有权势的三人之一。n
突然之间,杨川南抬起头,便看到一道倩影走进来,没有人拦阻,仿佛走进自家一样。n
只见女子身穿轻甲,身段高挑,腰悬佩剑,背着一杆银枪。有一张尖俏的瓜子脸,明明五官精致美丽,但不见女子柔弱,反而英气勃勃。n
她扎着高高的长马尾,露出光洁漂亮的额头。n
正是地书碎片二号的持有者——李妙真。n
“巡抚进城了。”n
李妙真说话很直接,直指问题核心。n
“知道了。”n
杨川南应了一声。n
“杀千刀的元景帝怎么还不死,一个帝王学什么修长生,真是异想天开。”n
李妙真对元景帝的怨气很大,恨不得他立马死去。n
“妙真!”n
杨川南轻喝了一声。n
“我又不吃皇粮。“n
李妙真冷笑一声,不在意地说道。n
杨川南无奈地摇了摇头。n
李妙真先是把银枪靠在墙边,尔后在会客位置的茶几上盘腿而坐,将佩剑摘下来,横在膝盖,问道:“巡抚来了,你就得交出兵权,这是大奉的规矩,你打算怎么办?“n
“既然是规矩,当然只能照办。“n
杨川南头也不抬地说道,继续处理公务,仿佛这事跟他无关一样。n
李妙真点点头,道:“我会帮你的。“n
杨川南闻言,抬头看了李妙真一眼,无奈摇头,感叹了一声,道:“江湖上这么多人愿意为你效命,不冤枉。“n
说到这里,他故作迟疑了一下,道:“飞燕女侠,本官这次承你这个人情,不过要注意分寸,随行的队伍里有金锣,堂堂四品,走出江湖,便是一位枭雄。“n
“有什么好怕的,只要不到三品,就敌不过人海战术。“n
李妙真不以为意,无比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