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章 内斗
第58章 内斗
“这倒是!”第五登点了点头,他投向黄平的目光多了几分敬佩:“不过话说回来,一般人这个节骨眼上还真的想不到这么多呀!”
“呵呵!”黄平笑了起来:“没法子,咱们几个是外乡人,不能不多几个心眼。关于这聂生的身份,你还是派人出去找两个奴仆婢女确定一下!”
“这个好说!”第五登叫来一名护卫,低声吩咐了几句,那护卫便出去了,约莫过了半响功夫之后回来了,在第五登耳边低语了几句。
“没错,那女子的确是聂整的续弦,三年前聂整发妻得了重病死了,就迎娶了这位。年轻貌美,又一下子给聂整生下了一子一女,甚得聂整宠爱,聂生这个没娘的孩子自然就冷落了!”
“不过还是有些不对!”黄平道:“那聂整的发妻总是有娘家的吧?就算母亲不在了,还有舅舅呀!那聂生若是要替父报仇,争夺家业,也应该找舅家求援,为何找我们?”
“这个就不知道了!”第五登摇了摇头:“那这件事情咱们应该怎么做?要回去禀告郎君吗?”
黄平没有立即回答问题,而是双眼微闭,沉吟思忖。第五登也不催促,过了好一会儿,黄平睁开眼睛问道:“这件事情从头到尾,你有没有觉得有些奇怪!”
“什么意思?”第五登问道:“不就是家主突然亡故,家中长子与后母争夺家业吗?这种事情哪里见不到,有什么奇怪的?”
“不,不!”黄平摆了摆手:“我是说聂整被害这件事!你不觉得很奇怪吗?按照聂生的说法,贼人只是砍了聂整的首级,还拿了他所用的弓便走了,那贼人煞费心机这么做的目的是什么呢?就为了一张弓?”
“兴许是聂整的仇人吧?”第五登道:“他是一方大豪,平日里得罪的人肯定有的是!至于那张弓,可能是贼人当时觉得好,就顺手拿走了呗!”
“这话不错!但你有没有觉得有另外一种可能性!”黄平问道:“按照那聂生的说法,找到那张弓,就找到了刺杀他爹的凶手。换句话说,那伙贼人只要把弓丢在某个人家中,就能把刺杀聂整这桩事栽赃到他头上,对不!”
“你是说这一切一开始就是个圈套?”第五登脸色大变。
“没错!”黄平笑道:“当然,我也不是说没有你说的那种可能。可你有没有想过,聂整和张伯路都是一方大豪,咱们郎君斩杀了张伯路,灭其宗族,尽有其基业,还想着取而代之,可谓是所获甚多吧!而那个杀了聂整的贼人若是没有后招得了啥好处?除了一张弓啥都没有,这未免也太蠢了吧?”
“这倒也是!”第五登此时也逐渐跟上了黄平的思路:“那你觉得若你是这贼人,会如何做?”
黄平笑道:“若是我的话,那就太简单了。聂整的长子丧母,新妻幼子,只要他一死,家里肯定会为了继承家业斗的死去活来。而无论是对于聂生还是那个小寡妇来说,找到凶手,替聂整报仇就是赢得内斗的最直接手段。若我是凶手,最好的办法就是躲在幕后,分别与这两边接洽,然后待价而沽!”
第五登倒吸了一口凉气,瞪大了眼睛:“你是说那贼人从一开始想的就不是杀聂整,而是图谋聂家的家业?”
“我没这么说!”黄平道:“我只是说,如果把整件事情从头到尾梳理一遍,这么做的话,对那个贼人是最有好处的。或者说,如果那个贼人足够聪明的话,他就会这么做!”
第五登陷入了沉默之中,半响之后他问道:“那我们现在应该怎么做呢?”
“明天天一亮,我就乘船回江陵,把这里的事情都禀告郎君,由他决定!”黄平道:“至于你,留在聂家,静观其变,怎么样?”
“好,那就这样!”第五登毫不犹豫的点了点头,他叹了口气,从头到脚重新打量了下黄平:“阿平,我先前还有些瞧不起你,觉得你就是个好吃懒做的浪荡汉,被你爹塞到郎君麾下混饭吃,现在看来,还真是我有眼不识泰山了!”
“这——”黄平笑了起来:“其实你当初也没错,在我爹眼里,我的确就是个好吃懒做的浪荡汉。毕竟当初我再有眼光,在种田上也没啥用呀!”
————————————
江陵城外,官道。
罗宏终其一生都在侍奉冯家,冯绲还在牙牙学语时,他还只是个白布裹头的新兵;当冯绲学着射箭、骑马读书时,他已经斩杀了乌恒人的酋长,成为了冯琨他爹冯焕的随身护卫;当冯琨被举孝廉,前往洛阳为郎时,他当上了冯焕的卫队长。他看着冯绲从属国校尉到侍御史,从侍御史到御史中丞,然后是陇西太守、辽东太守、京兆尹,司隶校尉,然后是廷尉、太常。从中央到地方,几乎把大汉的两千石做了个遍。虽然没有当上三公,但作为一个賨人应该知足了。
正当罗宏以为自己要向小主人告老还乡时,转机来了,荆州武陵蛮又一次叛乱了,益阳、零陵、武陵的蛮夷纷纷起兵,兵锋直逼江陵,甚至连武陵郡的郡治都陷落了,从雒阳通往南方交州的道路也断绝了。朝廷拜小主人为车骑将军,统领大军南下征讨。这可是车骑将军呀!不是那些乱七八糟的杂号将军,在大汉的军制中仅次于大将军和骠骑将军,位比三公。想到这里,罗宏下意识的扭过头,抹了抹自己的眼角,老主人要是在天有灵,能看到小主人金印紫绶的样子,该多高兴呀!“罗宏,你怎么了,眼睛里进沙子了?”冯绲的声音传来。
“没什么!”罗宏强笑道:“只是看到您现在威风的样子,不由得想起了老主人,他要是能看到您今天的样子,该多好呀,忍不住就眼酸了!”
听到老卫队长提到自己的父亲,冯绲神色有些黯然,叹道:“我幼承庭训,杀贼报国,创下一番事业,但如今来看,只怕我们父子的下场恐怕相差不远呀!”
“郎君为何这么说?”罗宏吓了一跳,他很清楚冯绲的父亲冯焕是病死在狱中的。
“怎么了,你看我现在很威风吗?”冯绲嘴角露出一丝苦笑。
“那是自然!郎君您可是车骑将军,位比三公呀!”
“车骑将军,位比三公?”冯绲叹了口气:“我大汉大将统兵在外,阉宦用事于内的,又有几个能有好下场的?阿宏呀!这次我若是能死在回师路上,说不定还是一桩幸事!”
罗宏惊恐的看着自己的主人,冯绲知道这个跟随了自己父子一辈子的老卫队长恐怕根本无法理解如此复杂的政局,他正想结束这场让人不愉快的谈话,一旁的黑袍文士笑道:“阉宦用事虽为朝廷大害,但只要将军预先做好准备,自保还是没有问题的!”
“哦,世叔又有妙策?”冯琨苦笑道:“当初你让我拿钱贿赂侯览,固然成功出任车骑将军,可也让我在士林声名扫地,现在你又有什么计策?”
“将军您就是太过在意你的声誉了!”黑衣士人笑道:“古人云: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自从梁氏被诛之后,中宫用事已成定局,朝中大臣又有几个人没有与中官结好的?荀绲(即三国时曹操第一谋士荀彧的父亲)不也和唐衡的成了儿女亲家,就算是窦游平(窦武),若是真的与宫中宦官势不两立,他的女儿能当上皇后?朝中士大夫要说真的背地里不与中官结好的恐怕也就一个陈仲举(陈蕃)了,所有人都是嘴上一套,做起来又一套,也就将军您当真了。”
最⊥新⊥小⊥说⊥在⊥六⊥9⊥⊥书⊥⊥吧⊥⊥首⊥发!
“哎!”冯绲叹了口气,道:“世叔,你说的这些我自然都知道,但有些事情别人可以做,我却不能做。荀绲出身于颍川荀氏,自己位列三公,祖父荀淑更是闻名当世,为海内所钟,八个儿子都是才俊,士林中受过其恩惠之人数不胜数;窦游平就更不用说了。他们纵然与中官有一二勾连,也有人看在他祖上余荫之上,为其分辨一二;而我冯绲虽然薄有功名,祖上却是渠县賨人,士林中又有哪个会替我分辨?只怕武陵蛮一平,便会有人弹劾我勾连中官,要治罪于我了!”正如冯绲说的那样,他出身于今天四川达州一带,在当时是賨人的重地,祖上连汉人都不是。起家靠的也是军功,在士林中的影响力哪里能和出身颍川的荀氏和世代勋戚的窦氏相比,勾结宦官这种事别人做也许可以,自己做铁定会被人弹劾死。
“那就让武陵蛮之乱迁延不绝,一时间平定不了不就行了?”黑衣士人笑道。
“啊!”冯琨面色大变,他赶忙做了个手势,示意罗宏把护卫带开些,压低声音道:“世叔,这等话岂是可以乱说的,天子将十万大军交于我手,为的就是让我早日镇抚夷狄,平定南国。你却让我养寇自重,这,这岂不是——”
“将军!”黑衣文士道:“当今天下虽一统,然天子信用中官,与三公不和,以阉人治士人之罪,上下颠倒,冠履倒置,此乃离乱之相,非清平之法可治。这样一来,您不但可以自保,还能建绛侯之功,荫庇后世!”
“那世叔的意思是?”
“如今天子有恙在身,将军领大军在外,可待机而动。待天下有变,便联络朝中重臣,里应外合,诛杀宦官,重整朝纲!”
“啊!世叔,你这是要置我于灭门之祸呀!”饶是冯绲当世名将,也再也绷不住了,这黑衣文士这番话翻译过来就是说:天子快不行了,您可以带大军在外头候着,等天子病重或者死了,你就可以带着大军回雒阳,联络朝中士大夫,一股脑儿把宦官杀了,对朝政来次大清洗!这里的绛侯指的是汉初名将周勃,此人诛杀诸吕,重安汉室,立下大功。这黑衣文士姓应名奉,字世叔,汝南人,少年时聪明强记,是当时有名的文学家,士人。后来曾经出任武陵太守,熟悉当地情况,在当地土著中颇有威望。冯绲与其交好,所以此番出兵就上书请求将此人同往,没想到应奉竟然有这等主意等着自己。
“呵呵呵!”应奉笑道:“将军你身居此位,手掌十万大军,进则安,退则危。若从我策则名垂青史,子孙公侯万代,又何犹疑?”
冯绲与应奉相交多年,心知对方的才具,更知道此人与当时士大夫群体之中深厚的人脉。像这样的人肯定不可能就这么跑过来和自己说天子快不行了,将军您手上有这么多军队,咱们找个机会杀回雒阳干掉宦官,重整朝纲吧!估计这应奉背后就有不少朝中重臣和士大夫的影子,他们对天子利用宦官打击士人的行为已经失望到了极点,打算效法数百年前的藩王和丰沛功臣,对帝国的顶层做一次大清洗,而自己就是他们选中的工具。
而面对这次试探,冯绲的选择其实很有限:最简单的办法是断然拒绝,并将应奉刚刚说的那些话都向天子告发,可问题是没人知道这是应奉一人的主意,还是背后还隐藏着更多的同谋;更没人知道天子是会选择弄死应奉到此为止,还是要穷治其狱,将这个阴谋集团连根拔起。如果按照天子昔日的作风,应该是后者,可问题是现在天子的身体状况足以支撑这场大狱吗?但无论如何,冯绲本人在士林中的声望肯定是一落千丈,一个卖友的名声肯定是跑不脱了,更不要说隐藏在背后的那些人,肯定会对他怀恨入骨,想到这里,冯绲不禁不寒而栗。于是他稍加思忖,绝对采取拖延战术,暂不表态。
“世叔,你说的这些实在是太可怕了!”冯绲叹了口气:“我才识庸碌,此等大事,非我能成,还是先让我再三考虑再说吧!”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