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章 制弓
第50章 制弓
“你生的不是时候,这条路就让我替你走下去吧!”魏聪笑了笑,站起身来,抖了抖袖子,下得堂来,向后院走去。
与两汉时期大部分聚族而居的家族势力一样,张家邬堡内部大体上与寻常的当时村落无异,当然,张伯路给自己修建的房屋要更大,更宏伟一些,在他的院落后还有几排二层楼的小屋,用来供那些在邬堡里侍候他的宾客护卫居住。魏聪拿下邬堡后,这些房屋就空出来了,魏聪便将其作为自己手下部曲的营地。
“郎君!”
“郎君!”
看到魏聪走来,正在房屋下空地操练的兵士们纷纷放下手中的武器,向魏聪躬身行礼。魏聪向众人点了点头:“这房屋住的都还合意吧?”
“合意,自然合意!”
“是呀,多亏了郎君,不然我等哪有这等房屋居住!”
兵士们三三两两的作答,有个胆大的还嬉皮笑脸的说:“可惜小了些,若是讨了婆娘,生了娃儿,就不够住了!”
“讨婆娘,生娃儿!”魏聪笑了起来:“这里是给我的宿卫的临时住处,你们要讨婆娘生娃儿,恐怕要到自己的宅院去了。”
“自己宅院?我们还会有自己宅院?”众兵士兴奋了起来。
“嗯!”魏聪点了点头:“先等一等吧!待我把手头上的事情忙完了,就替你们划分田宅。你们就按照公士的对待,不过田土有限,只能减半,宅地一亩,田三十五亩,桑田十五亩!就从张家的田土中划分,争取在明年春耕前完成,如何?”
场中顿时沸腾了起来,兵士们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赵延年、第五登、王寿他们几个会分别按照不更和上造的标准被赐予田土的消息他们早就听说了,但是没人觉得那和自己有关。毕竟谁都知道爵位这玩意早就和你有多少田地没一毛钱关系了,赵延年他们能受赐田土是因为他们的资历和立下的功劳,自己才跟随魏聪多久,立下的功劳也早就赐予钱帛谷物了,凭什么受赐田土?再说了,赵延年他们才几个人,就算每人都有好几顷地,加起来也没多少,自己这里可是有足足五十人,哪怕一人二十亩,加起来也有十顷了,这可不是个小数字。
“郎君,您不是哄骗我们吧?”一个兵士小心的问道。
“你这话说的,我何时哄骗过你们?”魏聪笑道:“这种事情能开玩笑的吗?”
众人发出一片欢呼声,他们纷纷手舞足蹈,发泄心中的狂喜,有人说:“五十亩地,哪怕是交一半租子,剩下的也足够娶媳妇生娃了!”
“是呀!紧是紧了点,但养活一家老小是足够了!正好前些日子郎君还赐了钱帛,连聘金都有了!”
“这年头娶女人还要聘金?”有人嗤笑道:“荆南那边打仗,逃难过来的要多少有多少。像咱们这样有房有地有吃的,你要是不挑拣,找个带娃的女人一文钱也不用给,早上去码头,中午就有人给你扫地铺床!”
“你都有五十亩地了,不去找个黄花大闺女,却要找个带娃的女人,真是想不通!”有人笑道。
“你懂个屁?”那人冷笑道:“带娃的有带娃的好处,首先带娃的说明这女人能生,你找个黄花大闺女回来,又要花钱不说,万一是个不能生的,你怎么办?其次,若是那娃有五六岁了,养个两年,就能放牛养鸡打柴送水送饭,能干多少杂活;再养个三四年,男的田地就是个好帮手了,女的可以嫁出去换钱米回来。你自己生的娃少说也得六七年后才能派上用场,在此之前,多少重活都得你一个人来干,累不死你!”
“这倒是,你倒考虑的周到!”
“你这厮女人还没弄回来,就先打起人家娃娃的主意,心思毒的很呢!”
魏聪笑嘻嘻的看着手下部曲们的喜悦,正想离开,一名兵士走了过来,拜了拜:“郎君,俺有件事想问问,那些桨手和郡兵们若是也来投靠郎君您,也能如我们这般分到田土吗?”
“这——”魏聪闻言一愣,他想了想之后笑道:“你们原本都是流民,也还罢了,他们却是当地的良民,若是也来当我的部曲,那牵涉的就多了!”
“这倒也是!”那兵士点了点头:“也是他们没福了!”
“没福?”魏聪皱了皱眉头:“那也不至于吧?难道他们自己没有田地吗?”
“有是有,但有五十亩的可不多呀!”那兵士笑道:“更不要说张家占得都是好地,比寻常百姓家里的可强多了。最要紧的是,谁家也不会嫌地多呀!”
魏聪听兵士们解释,这才明白过来,原来那些桨手也好,郡兵也罢,基本都是二十出头的青壮汉子,这个年纪父母多半都健在,家业自然不在自己手里,除非是长子,日子过的和家中的奴仆比也强不了多少;而就算早早的就分家过,除非是富家子,寻常百姓家每个孩子能分到的也就二三十亩便很了不起了。如果能够从魏聪这里分到五十亩地,哪怕是来当部曲,也能把自己那份留给家中的兄弟们,自然也会趋之若鹜。
“原来如此!”魏聪点了点头:“我倒是没有想到,那这件事情就先放一放吧!不过这件事情你们不要在外头乱说,否则怕有变数!”“谨遵郎君吩咐!”众人齐声应道。
过了卫士的宿舍区,魏聪从侧门出了院子,穿过一条巷道,来到一处僻静的院子,门口的管事看到魏聪,赶忙躬身行礼:“郎君,您来了!”
“嗯!”魏聪随口问道:“人都在吗?”
“都在!”管事笑道:“这几日匠人们天没亮就到了,转灯才走,日夜不停呢!”
“哦?大伙儿这么辛劳?”魏聪走上台阶,问管事:“那每日餐食供给可足!”
“哎呀,有郎君吩咐,谁人敢在这上头玩花样!”那管事一边替魏聪开门,一边陪笑道:“郎君请!”
魏聪笑了笑,却没把那管事的话听进去,自古以来中间环节揩油吃回扣的数也数不清,早就成了潜规则,自己说几句话就能让他们收手?鬼都不信,算了,等安顿下来之后干脆就把钱发给这些工匠,让他们自己内部选举人轮流采买菜蔬粮米,搞公灶食堂吧!
魏聪进得门来,听到院子里传来工匠们的争论声。
“照我看,还是用三层竹片层压,然后再外粘一层筋丝,内侧用羊角片粘合,这样最是便宜!”
“若要便宜,外层连筋丝都可以省了,换成蚕丝或者细麻线,不就行了?”
“照我看,用竹——柘木——竹三层粘合,弓形做长一些便是,连羊角和牛筋都可以省下来了,最是便宜!”
最⊥新⊥小⊥说⊥在⊥六⊥9⊥⊥书⊥⊥吧⊥⊥首⊥发!
“你们都想着省钱,却忘记了这是要上阵杀贼的弓弩,若是依照你们的办法,钱倒是省下来了,射不穿贼人的盾甲,怎么办?”
“瞧你这话说的,要省钱的可不是我们,是郎君。而且郎君也说了,只要弓形好,哪怕弓材差一些也无妨,更不要说他教我们用水汽弯曲各色弓材,然后粘结层压之法,确实可以不用上等牛角、柘木也能制出好弓的!”
“就是,我等就算再怎么省钱,造出来的弓也是要经过测试的,若是不合要求,也是不会大量制造,拿来给兵士们用的!”
“哼,你当我不知道,你们造出的弓的确能合乎要求,可也只是刚刚符合。到了兵士手中,又是沾水,又是火烤,用不了几日便软了脆了,只会误了大事!”
“这个倒是不用担心,只要漆工好,倒也不易受潮。至于兵士们,弓矢是保命之物,只要预先告诉他们要小心保养,他们倒也不会随意糟蹋!”
这时院门口传来一个熟悉的声音,众工匠回头一看,却是魏聪,赶忙齐声行礼。魏聪摆了摆手,笑道:“这里是做事的地方,这些繁文缛节就先抛到一边去吧。对了,我上次说的让你们用蒸汽加热各色材料,然后层压制弓之法,你们都试的怎么样了?”
“回禀郎君,我等这些天试制了七八种,大伙儿正争执不休呢!”
“无妨!”魏聪笑道:“你们把每种都标好所用的材料,工艺,所耗费的材料,人工,然后一一呈送上来,我会将其交给兵士们试用,然后按照他们的意见,结合别的,最后选择两三种作为最后的定制!”
“遵令!”
原来魏聪手下这些工匠,原先最主要的产品是四轮马车,而要四轮马车的诸道工序之中,有大量需要弯曲木材,达到需要的形状,尤其是车轮,更是需要将坚硬的木材弯曲成一个圆形,然后在外面箍上一圈铁箍,如果车轮不够圆或者大小不对,就会影响马车的性能。这在古代大部分时候是先用火烘烤木材,待其变软后弯曲成需要的形状,等到其冷却后,就会固定成所需要的形状,但这种办法往往会破坏木材的原有的韧性,使其变得容易折断。
而魏聪则提供了另外一种思路——蒸汽加热弯曲法:即将需要弯曲的木材放入一个封闭的容器内,然后加入大量的热水蒸气,待木材被水蒸气加热之后,固定在相应的模具上使其变成需要的形状,待到木材冷却之后,就会保持需要的形状,相比起原有的烘烤法,水蒸汽加热法对木材原有的力学性能破坏要小得多。
除了水蒸气加热弯曲法之外,魏聪还向工匠们提供了层压法,即先将木材、竹子、蚕丝、麻线、蛇皮、羊角、筋丝等天然材料切割成不同的薄片,以不同的比例,不同的结构,粘合起来,形成各种原始的复合材料。
这些各种各样的新式复合材料,在同样大小厚度的情况下,拥有远比原生材料更优异的力学性能。这在制作弓弩上具有非常大的优势,传统的中国古代角弓通常使用了筋——竹木——角复合结构,即拥有优异抗拉性,弹性模量极大的动物筋腱在弓体的最外侧,拥有出色抗压性的动物角在最内侧,竹木制成的弓胎在最中间,将筋腱和角片粘合在一起。而弓体两端弓稍,因为在开弓的过程中无需参与形变,所以用硬木制成,用榫结构和弓体连接在一起,而且还能提供更大的形变区间,通过杠杆原理替弓手省力,无疑是非常出色的传统弓。
从前文可以看出,中国式角弓(其实所有角弓都一样)在拉弓射箭时的主要储能位置在两边弓臂的内外两侧,即外侧的筋层和角层。所以中国古代制弓术里面非常强调对筋和角的材料选择,比如筋最好选择牛的背筋(即西冷筋),角要选择上等的水牛角,每头水牛的牛角只能制作一把弓。而每个人都知道牛对于古代农业社会的中国来说意味什么。所以上等角弓的造价在古代中国一直居高不下,有些上等的水牛角,甚至可以价值一头牛,(《周礼·考工记·弓人》:“角長二尺有五寸,三色不失理,謂之牛戴牛。”郑玄注:“三色,本白,中青,末丰。郑司农云:‘牛戴牛,角直一牛。’”)
但采用了魏聪的层压法和水蒸气加热弯曲法之后,牛角的来源就不是什么太大的问题了。没有牛角,可以用山羊角或者绵羊角,年头长一些的羊角长度也很客观,只不过通常羊角一长就会扭曲的很厉害,稍有平直的角片。但只需要用水蒸气加热法,就能将其修整成需要的形状。而比起传统弓匠们最为青睐的柘木,魏聪其实更喜欢用竹材,尤其是茶杆竹,将其剖成相应大小的竹片,然后刨去内侧的竹肉,只留下薄薄的外层,就能得到性能非常优异的弓材,然后和筋丝,打磨好的羊角片一层层粘合好,用专门的模具固定成需要的形状,待黏胶干后,就能制成很不错的弓体。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