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章 海瑞除夕逼供词!大明新年新气象
第118章 海瑞除夕逼供词!大明新年新气象
除夕夜,山西平阳府府衙。
都察院右佥事海瑞、吏科给事中姚斌在平阳府知府高凌岳与蒲州知州张奎的引领下,穿过大堂、二堂,来到西厢的爱莲堂。
爱莲堂前厅。
一张精致的八仙桌立于中间,四张官帽椅依次摆开,两侧分别站着四名侍女、四名侍童。
厅外,有一座简易戏台,一众装扮完毕的戏子列于一侧,随时都可开始表演。
此乃当下山西各个府衙招待御史官员的标配。
高凌岳将海瑞引至前厅,笑着说道:“海佥院,本府知您不喜喧闹,便未让府衙的其它官吏来迎,今日乃是除夕,咱们四人小酌几杯,听听曲子,应不算逾礼吧!”
海瑞没有说话,直接朝着座位走去。
张奎顿时大喜,朝着一旁喊道:“上菜!”
稍倾,四人坐下后,各种珍馐美味陆续端了上来。
酒盏、酒壶皆用金,餐盘、餐碗非瓷即漆。
肉菜有鹅、有鸡、有羊、有猪、有鱼,盘盘精致;蔬菜用小瓷碟,小品用攒盒,堆得甚高,还有各色精美的点心、干碟、水果、饼子、油酥等放在一旁。
此等餐饮规模,显然是逾礼的。
但莫说山西官场。
整个大明官场,包括一些无功名的富家大户都是如此奢华,根本无视朝廷定下的礼制规矩。
此刻。
坐在下首的吏科给事中姚斌心情忐忑,不时望向海瑞。
经过这段日子与海瑞的相处,他已知海瑞的性情与做事原则,他笃定海瑞不会吃这顿饭。
他甚至感觉海瑞可能会掀桌子。
就在这时。
海瑞看了看餐桌,然后望向高凌岳,道:“高知府,一共就这些菜了”
高凌岳一愣,连忙回答道:“还有三道汤食未上,若这些不合海佥院口味,本府可令厨子立即换菜!”
“能否容老夫看一下今日菜谱,另外再看一下今日戏目”海瑞问道。
听到此话,高凌岳与张奎不由得大喜。
他们最怕海瑞油盐不进,没想到海瑞竟主动要求点菜点曲了。
点菜点曲甚至点歌伎,在官员宴饮中,乃是经常发生的事情。
往昔。
来平阳府视察的一些老饕类高官,都会亲自点菜,甚至暗示府衙准备一些其它节目。
对于这样的官员,高凌岳是最喜欢的。
因为他们吃了喝了玩了拿了,自然就不会挑平阳府的问题了,高凌岳的官位也就稳了。
这一刻,高凌岳的心情慢慢放松下来。
他在心中喃喃道:看来传说中的海钢峰也没有那么拗直,可能致仕还乡多年也想明白了,在当下的官场,故作清高,必定会撞得头破血流。
稍倾。
菜谱与戏目单出现在海瑞手中。
海瑞翻看了一下后,将其递给一旁的姚斌。
姚斌立即会意,将其迅速塞入怀中。
自打进入山西境之后,海瑞交给他的所有东西,他都需记录在案。
高凌岳与张奎顿时觉得事情有些不妙。
“海佥院,此为何意”高凌岳疑惑地问道。
“二位违逆大明官员宴饮礼制,老夫巡视山西,有纠举之责,自然是要将这些证据留存下来!”
听到此话,二人的脸色变得铁青起来。
俗话说:伸手不打笑脸人。
二人好心好意请客吃饭,没想到还是被海瑞挑了毛病。
海瑞,果然还是原来的海瑞。
眼中容不得揉进一粒沙子。
高凌岳站起身,瞪眼道:“海佥院,您不会想着就凭这顿宴席,便让我二人丢官吧,此宴乃是王部堂与方巡抚专门交待的,我们只是奉上官之令执行,您若不喜,何必来赴宴”
高凌岳与海瑞同品级,但气场不足,便想靠着山西总督兼刑部尚书王崇古与山西巡抚方逢时之名向海瑞施压。
海瑞反问道:“高知府的意思是,此宴乃是王部堂与方巡抚的心意,可对”
“是!”高凌岳没好气地说道。
海瑞微微点头,看向姚斌,道:“记下此话,日后咱们寻王部堂与方巡抚对质。”
“是,海佥院。”姚斌说道。
海瑞与姚斌这番一问一答,让二人感觉自己像是监牢中被审的犯人。
随即。
海瑞又看向二人,道:“将这些饭菜戏子全撤掉吧,今日老夫实乃为公事来寻二位,并非为了吃饭。”
高凌岳无奈地摆了摆手,对方奉命巡视山西,称有公事,他只能配合。
很快,一桌菜肴果品被迅速撤掉,戏子侍女也都退去,只留下四名端茶倒水的侍童。
海瑞从怀里拿出一份文书,放在八仙桌上。
“高知府、张知州,辛苦二位看一看此文书,然后对里面所言事件解释一番。”海瑞说罢,朝着一旁的侍童说道:“速速取两份笔墨纸砚来!”
两名侍童不敢怠慢,当即便朝着外面奔去。
高凌岳与张奎看着文书里面的内容,都有些发懵。
此文书里撰写着王崇古家族与张四维家族官商勾结的种种不法行为。
包括:占夺盐粮卖窝、兼并占夺民田、盗卖勘合官文、纵家奴敛财、勒索藩属贡物、征收赋役敲诈、开设钱库谋利、走私粮食铁器等十余项罪名。
这些罪名,有些是道听途说,有的是有充足的证据,还有的需要进一步查验。
海瑞与姚斌在蒲州忙了这么久,就是为了打探张、王两大家族的老底儿,至于真伪,接下来海瑞自然有办法一一辨认。
很快。
两套笔墨纸砚放在八仙桌上。
海瑞望着相对而坐的二人,说道:“高知府、张知州,麻烦动笔解释一下这些事情吧!可称不知情,可称知情而无可奈何,亦可认罪承认有所参与,还可招认出其他主谋……”
张奎眼珠一转,道:“海佥院,今日毕竟是除夕,能否明日再写,您放心,我们一定将知晓的所有情况都如实汇禀,张、王两家若有人触犯法令,下官绝不会包庇一人!”
“不行,今晚,你们何时写完,我何时离开!”海瑞微微摇头,语气强硬。
听到此话,高凌岳与张奎都无比愤怒。
这真是被人追到家里欺负了!
海瑞此刻让他们解释,还要监视着他们写,目的就是为了防止两人串供。
此刻。
二人根本不知海瑞这份文书里所言的罪名,哪些是有确凿证据的,哪些是凭空编造的。
二人若当下便写,内容绝对会有很大不同,若都称不知情,那就是渎职之过。
他们本就不干净,今日只要写,便会有罪过。
但他们却无可奈何。
因为此刻在外厅,还坐着四名锦衣卫。
他们若敢违抗海瑞的命令,那等待他们的可能就是下诏狱了。
这一刻,二人都非常后悔邀请海瑞赴宴。
他们没想到海瑞能查出这么多的事情,没想到海瑞竟完全不讲情面,在除夕夜搞这么一套无可回避的阳谋。
高凌岳看向海瑞,问道:“海佥院,你到底想要做什么”
“朝廷命你巡视山西,查的是张、王两大家族,你没必要与我们二人过不去,置我们二人于死地!你若查他们,还需用得着我们,不如我们各取所需,我们保仕途,让你也能完成巡视任务,如何”
“对,我们愿助您巡视山西,将知晓的细节如数道出!”张奎也开口说道。
二人已经开始示弱了。
海瑞很清楚。
二人所谓的交待,就是寻一些替罪羊,而这些替罪羊,恐怕张四维与王崇古早就安排妥当了。
但海瑞有自己的计划。
“写吧!”
海瑞在二人中间坐了下来,一旁的姚斌则也鼓起胆子坐在八仙桌的下侧,防止二人偷搞一些小动作。
二人无奈,犹豫了片刻后,只得硬着头皮写了起来。
……
日近三更。
二人打着哈欠,终于解释完毕。
放下笔,二人觉得自己可能也已成为了替罪羊。
海瑞看过二人的供词后,折迭整齐,放在怀里,然后与姚斌大步朝着外面走去。
海瑞此番巡视山西的目的。
不是破坏山西商贸,不是扰乱大同、太原、宣府等边关重镇的军事秩序,更不是毁坏隆庆和议,甚至不是将张四维家族与王崇古家族毁掉。
而是想将官商二字拆开,要商就不能要官,要官就不能要商。
大官与巨商合为一体。
甚至比海上倭寇对大明江山造成的破坏都要严重。
……
片刻后。
海瑞与姚斌顶着刺骨的寒风,坐到了马车上。
海瑞轻捋胡须道:“明日我们歇息半日,午后便赶往大同,该是赶往边境,了解一下山西的边贸情况了!”
到了大同,他们将会直面王崇古。
在王崇古面前,海瑞不过就是一个小小的御史,他根本不会给海瑞留任何面子,甚至会针对海瑞。
到那时。
他们的巡查将会变得更加困难,甚至有生命危险。
“海老,熬到此刻,您……您身体无碍吧!”姚斌说完话,肚子忍不住叫了起来。
从黄昏到此刻,他仅仅就喝了两杯清茶,桌子上的美味佳肴是一筷子都没有敢尝。
而此刻,海瑞的肚子也叫了起来。
“待回到住处,咱们
姚斌自从跟了海瑞,基本上很少能吃到带油水的食物,甚至在乡下时,两个馒头,一个咸菜旮瘩都打发了。
锦衣卫为海瑞端来肉食,海瑞都不愿尝。
起初,姚斌还有些不习惯。
但每次跟着海瑞吃,望着海瑞那挺得直直的脊梁,听着海瑞向他讲的为臣之道,他就觉得跟在海瑞身边,吃什么都是香的。
……
万历五年,元月元日,四更天。
沈念身穿文官朝服,与其它官员一起集聚在午门外。
文官站于东,武官站于西。
片刻后,钟鼓齐鸣。
文武百官在鸿胪寺当值官的指引下,走向皇极殿殿丹墀(台阶)。
然后。
礼乐声起,小万历乘舆来到皇极殿,百官行三跪九叩之礼。
接下来,便是文武官员跪呈贺表环节,歌颂皇帝功德,祈祷国泰民安、风调雨顺。
随后,便是外使觐见,小万历赏赐环节。
这一环节,为展现大明“万邦来朝”之威,进行的尤为缓慢,贺词甚多。
沈念听得昏昏欲睡,只得不断掐自己的大腿,在此等场合,一旦失礼,轻则罚半年俸,重则降职外放。
沈念作为正在修撰《大明会典》的史官外加皇帝的日讲官,自然不能在此等礼制上犯错。
他只能努力坚持着。
随后,便是皇帝致辞宣谕时间。
由司礼监掌印太监冯保代小万历宣读一系列训诫百官、新政策略、赦免赏赐等内容。
此致辞,乃张居正亲自撰写。
沈念听着听着,还听到了自己的名字。
在讲述经筵日讲那一块,朝廷专门表彰了沈念、王家屏、沈一贯等日讲官。
在元日大朝会上得到表彰,意味着接下来将会得到厚赏。
此外在新的一年,只要不犯大错,仕途将会一帆风顺,甚至有特例擢升的机会。
此致辞讲完,也就近午时了。
终于到了赐宴环节。
四品以上官员在殿内宴饮,五品以下在丹墀或午门外宴饮。
沈念长呼一口气,吃完这顿宴席,元日五日小长假便能开始了。
半个时辰后。
宴饮过半,小万历起驾回禁中。
宴席的氛围变得热闹起来。
官员们互相敬酒闲聊,气氛热烈,俨然如农家举办的寿宴婚宴一般。
沈念一如往年,站在马自强与申时行旁边,免得被其它官员灌酒。
而这时,沈一贯却喝多了酒。
因首次在元日朝会上得到表彰,他甚是激动,举着酒杯,一个劲地自言自语,感谢朝廷天恩。
不多时,他竟还跪在了地上。
砰!砰!砰!
沈一贯疯狂地朝着地上磕头,一旁的官员拉都拉不起来。
他喃喃自语,很快还抽泣起来,嘴里一边夸赞着小万历,夸赞着内阁,一边夸赞着自己,还称自己在不久的未来将会成为大明一柱。
这显然是发酒疯了,想入内阁想疯了。
鸿胪寺官员见拉不起来,当即寻来两名锦衣卫将他拖走了。
他的此番行为,罚俸三个月肯定是没跑了。
沈念喝到微醺后,便回到了家。
今年对大明而言,将是无比重要的一年,趁着这个年节,他准备好好歇息一番,然后大干一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