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4章 竟是早就给我们下好了套啊
虽然某些高级火器如虎蹲炮使用了铁制蜂窝状容器,
但整体上仍依赖工匠个人经验制作,不同批次弹药性能差异较大。
这种设计更适合守城作战和近距离防御,难以适应大规模野战需求。
在战术应用层面,欧洲霰弹筒与新兴的线性战术完美结合。
训练有素的炮组能在30秒内完成装填,
在布莱滕菲尔德等着名战役中,这种高效的面杀伤武器成为压制敌方步兵的关键。
而明代子窠弹则主要配置给虎蹲炮等防御性火器,
在抗倭战争和守城作战中发挥“一窝蜂”式的覆盖射击效果,
但射程和威力的局限使其难以在野战中与欧洲同类武器抗衡。
这种差异的根源在于双方军事工业体系的不同。
欧洲在冶金技术、标准化生产和战术理论上的突破,使其霰弹武器实现了从材料到战术的全方位优化。
而明代虽然拥有丰富的火器使用经验,但受限于手工业生产和传统防御思维,其散射弹药始终停留在经验性改良阶段。
这一对比不仅体现了17世纪东西方军事技术的差距,
更折射出两个文明在科学发展路径和军事变革能力上的深刻差异。
“你凭什么断定明军有了新式火器?”
皇太极推测明军又有了新式火器,反倒让阿敏抓住了话茬,
“不过就是把子窠弹里的弹丸换成了铁弹子,还让大小一致了。”
“这顶多只能说他们有了新式弹药,不能说是有新式火器了吧。”
皇太极懒得说了,站起身来,把拿着弹丸的手伸向身边的戈什哈,吩咐道:
“把这些收起来。”
他一翻手把掌上的弹丸都倒进了戈什哈捧起的双手中,
“吩咐下去,尽快把能找到的炮弹和枪弹都归并起来,我要看。”
他一边拍掉手上沾染的泥土,一边环顾四周,
目光突然落在几丈开外的另一具比较完整的无头尸体上面。
那是一个白甲兵,胸口的弹孔像一朵绽开的黑红色毒花,浸透了原本素白的甲衬。
那身象征精锐身份的布面甲已被血污浸染,
铁片在暮色中泛着冷光,仿佛仍在固执地证明他生前的荣耀。
铅弹击碎了他的护心镜,碎片深深扎进骨肉,左胸塌陷成一个狰狞的凹坑。
他很可能就是被金顺姬一枪击中胸口的那个白甲兵。
皇太极迈步走了过去,又蹲下查看起了他的脖颈。
阿敏这次很稀奇地没有责怪皇太极对自己的无视,而是默默地跟了过去。
“断口平整,仅少量渗血,颜色苍白,颈椎骨断面有清晰的刀痕。”
皇太极边看边说,像个法医似的,
“是死后被人割掉了首级……”
说到这里,他又把目光移向了尸体胸口的弹孔,很大很显眼的一个弹孔。
实际上,刚才就是它吸引了几丈开外的皇太极。
看了一会后,皇太极忽然从腰间抽出一把匕首来,伸进弹孔里拨弄起来。
片刻之后,忽然从中挑出来一个血淋淋的东西。
“拿个帕子过来!”皇太极伸出了左手。
旁边的戈什哈立马把一方丝帕放进了他的手中。
就在刚才,他用最快的速度把皇太极的命令传了下去,又迅速回到主子身边,随时听候吩咐。
戈什哈是后金时期对亲兵、侍从的一种称呼,通常是围绕在高级将领、王公贵族身边,供其差遣的亲随人员。
他们会近身跟随主人,随时听候命令去执行诸如传递消息、传达指令以及保障主人日常生活等诸多事宜,人员相对较为精干灵活。
日常里,戈什哈要负责主人的起居安全、传递往来的文书信件等。
在出征作战时,则要跟随在身边,保护将领安全,同时执行将领下达的各种与作战相关的临时性指令,是将领身边不可或缺的助手群体。
皇太极用丝帕包住那血淋淋的东西,捏在指尖端详。
那东西是个扁片,由于被丝帕擦掉了部分血迹,呈现出灰暗的颜色。
“是铅弹,大约有一两左右,击穿铁甲以后变形了。”
“一两重的铅弹!”阿敏震惊了,眼珠转了转,问道,“还是火炮发射的吗?”
“看这个伤口,明显是独弹打的。”
皇太极说到这里顿了顿,又道,
“明军的火炮是可以发射1两重的独弹,但这是伏击,不可能携带太多火炮,”
“所以应该是威远铳一类的大鸟铳发射的。”
说到这里,他似乎意识到了什么,起身看了看两边的山脚。
只见一侧山脚上弹孔密布,枯黄的野草被灼烧成焦黑,像是被霰弹打的。
另一侧山脚上却没有那么多的弹孔,却有一些较大的弹坑,应该是被实心弹打的。
“看来咱们这一千勇士完全是被明军用火器伏击的,双方并未发生过白刃战。”
“明军的主要武器应该是威远铳,而且在两侧山坡上都埋伏了火炮。”
“一侧山坡上的火炮只发射实心弹,另一侧山坡上的火炮专发射子窠弹。”
“而且火炮的数量比我们之前预计的要多,应该有三十门左右。”
威远铳是明军的一种重型火绳枪,长4~6尺,重15~30斤,发射1~2两的铅弹,
使用三脚支架发射,有效射程可达300步,
尤其适合山地作战,戚继光在蓟镇山地防御中广泛应用。
如果李国助在场一定会大吃一惊,万万想不到皇太极对明军火器竟会如此熟悉,
甚至还能根据现场的痕迹相当准确地推测出伏兵使用的火炮数量!
反观自己,居然会幼稚地以为千余追兵被全歼了,敌人就不会知道真相。
“全是火器!”
阿敏咬牙,被愤怒扭曲的脸上充满了疑惑,
“毛文龙哪来那么多火器?他有那么多火器还用得着弃守镇江吗?”
“再说他被咱们一路追着跑,带那么多火器能跑到咱们前面设下埋伏吗?”
“这还不够明显吗?”
皇太极轻笑,
“毛文龙只不过是个诱饵,在这里设伏的是另一支明军。”
“我一直就觉得奇怪,毛文龙奇袭镇江到底图什么,”
“明知道只要我们反扑,他定然守不住,还惹得我们平白屠了辽南那么多汉民,”
“如今看来,竟是早就给我们下好了套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