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3章 子窠弹vs霰弹筒
“你把尸体翻过来看看。”
皇太极淡淡地道,依然目不转睛地盯着手中的弹丸。
阿敏一脚把那具尸体踢得翻转过来,只见背后也有许多孔洞,
但普遍比前胸的孔洞大,有的还呈现撕裂之状。
尸体原来躺着的位置还露出一些散落的弹丸。
“被打穿了!”
阿敏大吃一惊,眼睛瞪大了一圈。
“没错。”皇太极轻笑一声,“你见过能把穿着棉甲的人打个对穿的鸟铳吗?”
阿敏愣愣地摇了摇头,依然不死心地道:
“可这明明看起来就是三钱的弹丸啊……”
皇太极轻笑一声,看样子都有点懒得说了:
“只是大小看起来跟三钱的鸟铳铅弹差不多罢了,但它不是铅弹,是铁弹子。”
“铁的!”阿敏又瞅了瞅地上的弹丸,“你凭什么这么说?”
皇太极也瞥了一眼那些原本在那尸体
“铅质柔软,就算能把穿着棉甲的人打个对穿,肯定也会变形。”
“但是你看这些弹丸,有哪一颗变形了?”
“分明就是生铁弹子呀。”
“那又怎样?”
阿敏显然也承认了皇太极的推断,却还是嘴硬道,
“难道鸟铳把铅弹换成铁弹就能把穿棉甲的勇士打个对穿了吗?”
“你觉得呢?”
皇太极哑然失笑,又伸手捡起几枚弹丸放在掌上端详起来。
“老四你什么意思?”
阿敏怒了,明显感觉到皇太极在笑话他。
皇太极轻叹一声,摇了摇头,强打起精神解释道:
“你看看那尸体身上密集的弹孔,那能是鸟铳打的吗?”
“分明就是火炮发射的子窠弹啊!”
说到这里,他看着掌中的几枚弹丸,皱了皱眉,话锋一转,
“不过这子窠弹可有些不简单呐……”
“怎么说?”阿敏也来了兴趣。
“你看这些弹丸。”
皇太极把放着弹丸的手掌伸向阿敏,好让他能看清弹丸,
“大小几乎是一模一样,就像是一个模子里出来的一样。”
“我见过明军的子窠弹,里面的弹丸主要是铅弹,还有少量铁砂。”
“铅弹往往还是大小不一,很少有像这样大小几乎一致的铁弹丸。”
“说实话那样的子窠弹不可能有这样的杀伤力。”
“这明军怕是又有新式火器了呀。”
他哪里知道,这具尸体是被永明枪炮厂生产的3磅团炮发射的霰弹打成这样的。
不过他能根据尸体的状态推测出子窠弹来,也算是相当厉害了。
毕竟明军的子窠弹与3磅团炮使用的霰弹筒,都属于整体装填的散射单元。
两者在结构和原理上有一定的相似性。
更让人吃惊的是,皇太极居然还能根据弹丸的大小和材质推测出明军又有了新式火器。
虽然搞错了对象,但仍然能展现出他的精明之处。
这货能带领后金把崇祯活活熬死并不是没有道理的。
17世纪欧洲的霰弹筒与明代的子窠弹虽然都是用于面杀伤的散射型弹药,
但在设计理念、制造工艺和战术应用上存在显着差异,
这些差异深刻反映了当时东西方军事技术的发展水平。
欧洲霰弹筒代表了军事工业化的成果。
其核心是一个精心设计的薄铁皮容器,内部整齐排列着数十上百颗标准化的铸铁球,
这些铁球按照火炮口径严格匹配,直径在12-50毫米之间。
这种金属容器与炮膛完美贴合,确保了良好的气密性,使弹丸出膛时能获得更高的初速,可达400-500米\/秒。
在实战中,这种设计使得霰弹的有效射程能达到100-300米,足以在野战中对敌方步兵方阵造成毁灭性打击。
欧洲各国建立的中央兵工厂体系,如英国的伍尔维奇兵工厂,实现了这类弹药的大规模标准化生产。
每个霰弹筒从尺寸到弹丸数量都有严格规范,是按照火炮型号进行分级的。
17世纪,欧洲使用的野战炮主要有3~4磅轻型团属炮、6~8磅中型野战炮、12磅重型野战炮等型号。
3~4磅轻型团属炮的口径约为约70-80毫米,
霰弹筒直径略小于炮膛,约65-75毫米,长度15-20厘米;
弹丸直径12-15毫米,单颗重5-10克,弹丸数量80-150颗;
有效射程50-150米,最佳杀伤50-80米。
古斯塔夫二世改革后的瑞典陆军广泛使用,用于近距离压制冲锋的步兵方阵。
有趣的是,明军鸟铳的3钱铅弹的直径是12-14毫米,重约11克。
这也就难怪阿敏会把3磅团炮的霰弹弹丸认成鸟铳的铅弹。
6~8磅中型野战炮的口径约为90-100毫米,
霰弹筒直径85-95毫米,长度20-25厘米;
弹丸直径15-20毫米,单颗重15-25克,弹丸数量60-100颗;
有效射程100-200米。
三十年战争中成为野战主力,一发霰弹可覆盖20米宽的正面。
12磅重型野战炮口径约为115毫米,
霰弹筒外壳使用加厚铁筒,直径110-113毫米,长度25-30厘米;
弹丸直径20-25毫米,单颗重30-50克,弹丸数量40-80颗;
有效射程150-300米。
用于决战时粉碎敌方精锐部队,弹丸可在100米内有效穿透轻型钢板甲。
据现代研究,12磅重型野战炮发射的霰弹单颗弹丸动能约为2,400-6,250焦耳。
同时期的轻型胸甲为3~4毫米厚的钢板,击穿需要约1500焦耳的能量,可被霰弹击穿。
重型板甲为6~8毫米厚的钢板,击穿需要3500焦耳以上的能量,仅部分大弹丸在极近距可能穿透。
锁子甲、棉甲等,则无法有效防御霰弹。
相比之下,明军的子窠弹则体现了传统手工业的特点。
这种弹药通常使用布囊、竹筒或薄木匣作为容器,内部松散地填充着大小不一的铅弹和铁砂。
由于缺乏金属容器和标准化工艺,子窠弹的气密性较差,弹丸初速较低,约200-300米\/秒,有效射程一般不超过100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