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53章 肉芫

林熙已经不记得这是第几次暗骂左疆比狐狸还要狡猾,竟然藏得如此之深,如此之隐蔽,纵使他们站在灵台的尽头,也没有半点线索可循。

难道他当真藏在“天界”不成?

林熙越是心急,越知道千万不能自乱阵脚,否则万事皆休,

他把混元伞交给陈默宁,全力搜索周围的蛛丝马迹,寻找一线生机所在、

小闵也凝神戒备到了极致,全身肌肉紧绷,五感六识全部散发出去,以求随时应对不测。

三人后退时互为依托,林熙面朝九品莲台在前,忽然发现一些情况,忙让小闵和陈默宁停下,指向九品莲台:“你们看莲台中间,好像有个洞。”

他们先前接近九品莲台时,只看见莲台的大概轮廓,没有仔细端详台上的细节,此刻来到九品莲台面前,才发现台上有九个不规则的凸起物,形如九颗“莲子”。

这本不稀奇,奇怪在于莲台正中间,有一个一尺宽的洞口,下方是一口竖井,此刻黑褐色的石质莲台,好似活过来一般,竟然也在软化和蠕动,使得那口竖井越来越宽,九颗“莲子”也在吞吞吐吐,好像在吞吐空气而呼吸。

这一发现让林熙他们又惊又骇,笃定九品莲台肯定有大古怪,得亏及时发现,没有贸然站上去,否则不知道会发生什么。

小闵声音凝重的说道:“这座莲台长在骊龙颔之上,必是秉承龙洞宝地的全部灵气而生,不同凡响。我们之前没有察觉,是因为时机未到,此刻龙洞宝地向凶煞绝地转变,莲台受到影响是以露出端倪。”

陈默宁问:“它明明是石头,怎么能受影响呢?”

小闵说现在整个灵台都在融化,想来九品莲台也不能幸免。

“左疆的真身必在竖井

林熙眼中精光闪烁,说:“如果不是九品莲台受到影响主动张开竖井,我们就是穷尽脑筋,恐怕也找他不到。你们且在这里等我,我下去把左疆揪出来。”

小闵把枪身横在他面前,摇头说道:“是另一个陷阱。不如静观其变,等竖井完全张开,看清

林熙从善如流,按兵不动……

此时灵台内的情况实在过于诡异,冷静下来一想,林熙隐隐找出一些头绪,得出一个恐怖的结论。

他对陈默宁和小闵说:“不管竖井且是与左疆无关的古怪。”

“什么古怪?”

陈默宁稀里糊涂,完全不同关窍,只好问林熙道:“这里称作灵台,实际是一座隐蔽的洞穴,能有什么可古怪?”

林熙见那竖井只扩到两尺方圆,容不得有人下去,便抓紧时间说道:“你们不觉得奇怪吗?这里虽然是人体福地的灵台所在,又有潜行神龙凝聚山川灵气的龙珠,堪称举世罕见的洞天福地,形势天下无双,但这种形势是死的,不能直接加持左疆的真身,否则他在三千年前就已经成仙,因此他必须等待一个契机,或者一个载体,才能让龙洞宝地的灵气加持到他的身上。”

小闵也没听明白,疑惑道:“所谓契机,就是今夜大破,以及应在我们身上的祭祀仪式,助他斩除三尸,归还七魄。”

林熙接着说:“是以在数千年的时间里,他肯定不能真正死亡,从而等待我们到来,助他完成祭祀仪式,恰逢今夜大破的时机。”

“也就是小雨所说,他现在的状态介于生与死之间。”

“我前面就在想,他是如何保持这种状态的,可以肯定不是巫和蛊,因为那样会让他变得非人,不是他成仙的初衷,所以必须要有一个载体,承载他的一点灵光不灭,跨越三千年的时光长河直到今天。”

“老板你是不是想说,这座灵台就是他的载体?”

小闵若有所悟:“有依据吗?”

“没有理论依据。”

林熙摇头道:“我是想起老头子以前讲的一个故事,自我推测出来的。我们现在看见的黑褐色岩柱和岩壁,根本不是真正的岩石,而是那个载体的内壁,我们都在它的肚子里,而且它现在,要复活了。”

“林哥你不要吓我。”

陈默宁听得毛骨悚然,问道:“世上哪有那么大的肚子,大到能……能把这么大的地方和我们全都装起来?”

他实在是想象不到,更无法用言语形容。

“怎么没有?”

林熙对他说:“你们家地师传承,难道没有肉芫的故事?”

“好像是有。”

陈默宁回忆说:“我老爹说过,阴历七月二十,凶星离宫,肉芫出山,天上的凶星,就是地下的肉芫。”

“肉芫对应凶星,分大冲和大凶。

林熙说:“我们现在站的地方,就是形势大冲所在,养出一只万年老肉芫并无不妥。左疆用巫或者蛊,使他的一点不灭灵光和老肉芫共生,老肉芫不死,一点不灭灵光就不会散,从而介于生与死之间。”

他看向九品莲台,继续道:“莲台中间的竖井,就是老肉芫露在外面的穴眼,左疆把真身置于穴眼之内,等待最后一刻不灭灵光回归真身,自然而然成仙长生。我们如今就在老肉芫的肚子里,也可看作在左疆的肚子里。”

如此异想天开的结论,陈默宁一时难以接受,只觉得头脑混混沌沌,晕头转向的问道:“老说肉芫肉芫,这到底是个啥嘛?”

“肉芫又叫聚肉。”

小闵的接受能力很强,已经默认林熙的猜测,解释说:“此物我师傅也曾说过:聚肉形如牛肝,有两目也;食之无尽,寻复生如故。”

林放点点头:“晋代郭璞在《图赞》里称:聚肉有眼,而无肠胃;与彼马勃颇相仿佛;奇在不尽,食人薄味,是一种有着眼睛、没有固定形状、被切割后能够迅速生长复原的未明生物。不过我猜测,肉芫更像是某种未知的菌类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