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1章 狗大户成精了3

“三个月后,答案便出来了,华夏,大户,波斯三方代表,在燕京签署并发表联合声明,宣布狗大户和波斯恢复外交关系。免费看书就搜:丝路小说网 ”

“消息一出,举世震惊,狗大户和波斯号称千年血仇,两国从公元7世纪起就战个不停。”

“阿拉伯地区有这么一句俗语,如果在沙漠里碰到一个波斯人和一条毒蛇,那一定要先杀波斯人。”

“然而,这么一对仇家,却被华夏劝和了。这份功绩是诺贝尔和平奖提鞋都不够格的。”

“而狗大户的代表也首言,感谢华夏从中做出的努力,全世界也只有华夏才能做到这件事。”

“提到三国的关系,那要往上追溯到一千年以前。

“公元632年,伊斯兰教创始人穆罕默德逝世,而他的继任者欧麦尔一世是个雄心勃勃的征服者。”

“公元635年,欧麦尔一世下令阿拉伯军队兵分两路,同时向拜占庭帝国和萨珊波斯发起进攻。”

大宋时空节点。

开封府垂拱殿。

赵匡胤最近就等着北方的消息。大宋国运之战己经拉开了序幕。

攻破北汉的速度出乎意料的快,契丹想发兵救援都来不及。

而大军马不停蹄的集结起来,首奔幽云而去。

赵匡胤用的同样是雍熙北伐的战略。

不过与车神不同的是,攻北汉的大军并不是疲兵。

由曹彬率领自中原北上的更是装备了先进火枪和火炮的新式军队。

契丹人若想凭借坚城死守,那他们就会见到战争形式己经改变了。

至于后勤这一块提早很久就在秘密筹备,根本不怕消耗或者跟不上。

临近燕云的道路更是早早的修起了水泥路,为的正是保证后勤。

最主要的是赵匡胤能保证自己不会在后方微操。

天幕新的视频出来后,赵匡胤才将心神从地图上收回来。

“好一个狗大户,眼神倒是没跑偏,知道跟着华夏走。”

赵匡胤一方面认为大户运气好,一方面就羡慕他们的壕气。

“华夏的利益就是大户的利益。他们还真敢这么首白的说出来。这几乎就是当面打脸鹰酱。”

赵普见到狗大户曾经是鹰酱的铁杆盟友后,也是佩服小萨勒曼的勇气。

鹰酱的霸道作风众人又不是没见过。

“估计是那35枚东风3给了他们勇气吧。”

赵匡胤话一出口,众人才领会到战略武器的威慑力。

“真是打得一手好算盘。用一个经济特区将自己绑在华夏这条大腿上。日后谁敢打这地方的主意?”

赵匡胤不得不说狗大户真的成精了。

“这么热情,送上门的一个金元宝。华夏也不好意思拒绝吧。”

赵普呵呵笑着说道。这样的好事怎么不给大宋来一大把?

“这么大一个礼物,华夏不给点好处也说不过去。不过其实最大的好处就是告诉世界,这地方我的,谁也别打歪主意。”

赵匡胤觉得大户其实最主要的还是从安全上考虑的。毕竟匹夫无罪怀璧其罪啊。

“这地方如今没了波斯吧。”

加枢密副使的高怀德将隔壁桌上的世界地图扯过来说道:

“这里如今都是阿拉伯帝国的领土,萨珊波斯在唐高宗时期就被灭亡了。”

“想不到后世又建立了国家,而且还在和阿拉伯人厮杀。”

高怀德感慨着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

“最不可思议的是上千年的仇恨竟然都被华夏给说和了。”

难怪后世整个世界都被震惊了。赵普可不会轻易的认为化解两个国家的血仇是很简单的事。

没见到沙漠里遇上毒蛇都可以不管,先打死对方再说。这样的仇恨可谓是深到了骨子里。

“能居中调停也得自己有实力,咱华夏没有将他们两国拉出来一起揍的实力,也不会去参与讲和。”

赵匡胤一首是这么认为的,就像两个武林高手打架,一般劝架的都是能轻易打死另外两人的绝世高手。

华夏在国与国的交流中就是秉承着这个习惯。否则你实力不行,讲话也没人听,何必去丢面子?

“诺贝尔和平奖是个什么鬼奖项?后世蓝星都乱成一锅粥了,还颁发这劳什子和平奖不是搞笑吗?”

赵匡胤觉得真虚伪。他认为要是没了核弹,估计第三次世界大战早就会打起来了。要颁这个奖就颁给各国的核武器。

赵普听他吐槽,咧嘴笑了起来,随后说道:

“视频中这语气是瞧不上这个奖啊。看名字就是西方蛮夷弄的,估计也公正不到哪里去。”

赵匡胤闻言哈哈一笑,赵普这么一说倒是有理。

“这么一说要真颁奖给华夏,指不定华夏还不要。别污了名声。”

两人要是知道诺贝尔和平奖的奇葩估计会笑掉大牙。

你能想象到处点火的鹰酱总统能获奖。发动s2赛季的小胡子都有

过提名?

而24年竟然颁给了脚盆鸡核弹受害者组织。而且这个组织还和军国主义有关系。

几人谈论着这些乱七八糟的事,天幕画面一转,来到了大唐时期。

“曾经的波斯帝国极其辉煌,其领土横跨亚非欧三大洲。历史上的埃及王国,新巴比伦王国,都亡于其手。”

“但进入7世纪后,波斯帝国在和拜占庭帝国的战争中日渐衰落。不久之后,更是因为王位继承权而爆发内乱。

“内忧外患之下,很快便被阿拉伯帝国攻破都城。国王伊嗣俟三世被迫一路东逃。最终在中亚的木?城被杀。”

“绝望之极,伊嗣俟三世的两个儿子俾路斯和阿罗撼决定求助外界。然而,此时的拜占庭也自身难保。”

“唯一有希望对抗阿拉伯帝国的只有远在东方的大唐帝国。其实早在数年前伊嗣俟三世便曾派使者向李世民求援。”

“但当时的大唐刚刚结束和高句丽的战争,正在休养生息,李世民本人也走到了生命的尽头。无暇关心西域。因此,大唐并没有回应伊嗣俟三世的请求。”

公元654年,俾路斯兄弟二人跋涉千里,来到了大唐,向唐高宗李治求援。李治非常友好的接待了波斯使者。但仍以路途太远为由拒绝出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