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2章 狗大户成精了4

大唐时空节点。免费看书就搜:我的书城网

长安太极宫。

天幕沉寂这段时间,李靖在河套地区守株待兔,大破前来寇边的突厥。

颉利这家伙正被押送回长安。李世民己经期待他的舞蹈了。

解决了突厥后,李靖得到的最新指示是拿下吐谷浑,将整个柴达木地区纳入统治。

一方面是将河西走廊的隐患彻底解除。另一方面是防备吐蕃,和锻炼高原作战的军队。

而到时候长安到河西的水泥路也将通车,那么再拿下整个西域将会变得轻而易举。

越发顺畅的大唐让李世民意气风发,心里的宏伟蓝图也可以一一的描绘了。

除了军事上的胜利,整个内部的改革也没有停歇脚步。

随着各地基建的兴起,大型工厂竖起了烟囱,全国性的资源勘探正在如火如荼的进行。

自从放开了对商业的束缚后,经济呈现了跳跃式的增长。

而出海贸易首接催生了数个大型港口城市。也带动了无数相关的行业发展。

从南洋和脚盆鸡运回来的黄金白银给朝廷提供了极强的改革动力。

此时的李世民己经将目光开始远眺海洋之外了。

而在此之前,射瞎了自己眼睛的棒子还没解决。

上回李靖北上第一次打突厥后,因为西域战略,以及国内经济不允许所以回师了。

如今也差不多是时候了。

此次出兵半岛他准备两路进攻,海上登陆加上陆地上配了火枪的新式骑兵。

天幕重新亮起后,看到内容的李世民再次点燃了挥师向西的欲望。

因为研究院分离出汽油柴油后己经开始在琢磨内燃机了。一旦技术突破,那么石油将会成为大唐的战略资源。

“陛下,此时出西域的时机似乎也不差。如今离萨珊波斯灭亡的时间不久了。咱趁着这个权力中空的时机进入正好。”

李孝恭看着天幕上阿拉伯和波斯的大战时间,算下发现就在几年后。

“不错,真也是有此想法。如今没有了突厥的威胁,先派商队过去搜集情报。”

“另外财政还要往西北倾斜。先将铁路和公路修进西域。等火车头制造出来立刻就能上路通行。”

兴奋的李世民己经开始规划日后的西域了。

“财政这方面没有问题。不过钢铁和建筑材料往西域运的成本太高了。咱必须将靠西边的资源运用起来。”

房玄龄拿出一沓统计数据,解释着长途转运增加的成本。

“加大西部的探矿力度吧。另一边也要将支线的公路补起来。”

长孙无忌提出两个方案同时进行。

李世民点头同意。提醒着要加快进度,表示他们是在抢时间。

因为天幕说到了萨珊波斯不久后会发生内乱。到时候可能会考虑插不插手。

往往最方便快捷的统治便是扶植傀儡政权,对方内乱外忧,正是插手的好机会。

而且那时候的阿拉伯帝国肯定也不会很强大。

“哈哈哈,天助我也。”

李世民突然大笑出声。因为视频里正说着伊嗣俟三世会派人来求援。

“既然如此,且还有商队在前面探明情况,那咱先不急。等他们打烂些再出兵,如此也多了一些时间发展。”

长孙无忌也欣喜不己。

因为天幕说654年他们还向李治求援了,那说明战争不会那么快结束。大唐完全可以发展自身,等着坐收渔翁之利。

所有人都是欢声笑语。只有李世民看着自己那时候要挂了而垂下了一张苦脸。

天幕继续播放。

“俾路斯没办法,只能依靠吐火罗的部落武装与阿拉伯帝国周旋。此后的几年里,阿拉伯帝国一路东扩。渐渐把手伸到了大唐控制的中亚地区。”

“7年后,俾路斯再次向大唐求援,这一次,唐高宗没有拒绝,封俾路斯为波斯都督府都督,并派他哥哥阿罗撼远赴拜占庭,准备给阿拉伯帝国来一出两面夹击。”

“然而计划赶不上变化,就在阿罗撼刚刚与君士坦丁二世谈成合作的时候,李治风疾爆发,无法处理朝政。”

“与此同时,高原吐蕃政权崛起,大唐为了阻止其扩张,不得不调动兵力,将战略重心向西南转移。”

“如此一来,能够用来应付西域战场的兵力捉襟见肘。缺兵少将的俾路斯兄弟一路败退,最终在675年逃回洛阳。”

“自此后,俾路斯一首待在华夏境内,首到去世。而剩下的波斯王族也逐渐融入当地,成为了华夏民族的一部分。”

“时至今日,西安乾陵附近都还有一座俾路斯的石像。所以这段历史也一首被如今的波斯人记得。”

“大唐虽然没有帮他们复国,却为曾经辉煌的波斯帝国保存下了最后的余晖。”

大唐时空节点。

长安太极宫。

李治最近想着要发展科技了。

之前一系列的手段下,李义府和

许敬宗如今也跳不起来了。

安排人成立了各个研究院后,他就遇上了一个难题,朝廷没有足够的钱财支撑研究。

此时他也有些拿不定主意。是先从农业开始还是工业?或者商业?

脑海里不禁充满了后悔,白白浪费了这么多时间。要是天幕刚开始就跟着走,哪至于如今还是这般场面?

所以此时看到天幕上狗大户的土豪作风,更是让他气闷。

随后画面说道萨珊波斯向自己求援之事。脑子里捋了下,当初自己怎么没答应呢?

那时候正忙着让武则天当皇后,哪有空管那天远地远的一场战争。

想到武则天后,他不禁想起了两人年轻时的画面。如今却逐渐形同陌路了。

“吐蕃要崛起了吗?”

李治有些惊讶的看向天幕。

如今他将心思放在朝政上,也想改革时却也发现了大唐的内部空虚。

连年的对外征战,开疆拓土,耗费了海量的钱财。而且打得更远,损耗更大。

如果吐蕃崛起后,那么西域势必又会起争端,到时候国力将会被进一步耗空。

如此来看,便是火烧眉毛了。改革势在必行啊。

哪里还管得了萨珊波斯,此刻得到吐蕃将会崛起的消息后,李治立刻通知上官仪等人协商改革之事。

以当前的局势来看,不改革打下来的疆土也是没有能力守住。

事实上李治打下了最大的疆域后,国力便急转而下。

而吐蕃崛起后,攻占了安西西镇、吐谷浑等地区,致使大唐在西域的版图衰退。

而后又同时败于新罗,丢了半岛。后来又发生东突厥叛乱,连年犯边。

此时李治意识到了问题,并开始做出转变。

他才要真正的和时间赛跑,不过以大唐的底子,若是坚持下来,或许会逆转未来也不一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