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章 浴血方知世道险
那尖嘴猴腮的汉子,所有的哀嚎和求饶都戛然而止,被堵回了喉咙里。
他眼睛瞪得溜圆,死死盯着方二那张年轻而冷漠的脸,喉咙里发出“嗬嗬”的漏气声,软软地倒了下去。
死不瞑目。
方二的行动,像是一个冰冷的开关。
“咔哒”一声,打开了某种禁忌的阀门。
原本还在犹豫、恐惧的方家庄护卫们,被这突如其来的血腥彻底刺激到了。
求生的本能,被于伯话语点燃的危机感,以及同伴率先动手的示范效应,瞬间压倒了内心的恐惧和不忍。
“杀!!”
不知是谁第一个嘶吼出声。
剩下的人不再迟疑,眼中闪过一丝疯狂的血红,纷纷拔出腰间的砍柴刀、朴刀,如同扑食的野狼,朝着那几个早已吓破胆的尾巴猛扑上去!
刀光凌乱地闪烁。
短暂而凄厉的惨叫声。
绝望的哀嚎声。
刀刃砍入骨肉的沉闷声响。
很快,一切都平息了。
空气中,只剩下浓得化不开的血腥味,以及粗重压抑的喘息声。
方二等人提着还在滴血的刀,默默地站着,胸膛剧烈起伏。
他们的脸上,身上,都沾满了温热的、粘稠的、属于别人的血液。
于伯赶着骡车,缓缓上前,停在不远处。
他平静地看着眼前这血腥的一幕,看着那些年轻的、沾满血污的脸庞,脸上依旧没什么表情。
仿佛只是看了一场再寻常不过的田间械斗。
直到护卫们都停了下来,有些茫然地看着地上的尸体和满地的血污。
于伯才缓缓开口,声音低沉。
“都吐出来吧。”
这三个字,仿佛是一道命令,也像是一句许可。
方大身体猛地一颤。
那根一直强行紧绷着的神经,终于啪的一声断裂。
胃里一阵翻江倒海。
他再也忍不住,猛地转身冲到路边,弯下腰,对着枯黄的荒草,“哇”的一声,剧烈呕吐起来。
酸水,胆汁,晚饭时吃下的干粮残渣,混杂在一起,狼狈地倾泻而出。
仿佛要把五脏六腑都吐出来一般。
有了第一个,就有第二个,第三个……
除了面无表情的方二,和一直冷眼旁观的于伯,其他几个第一次亲手杀人的护卫,全都受不了这强烈的刺激,纷纷跑到路边,吐得稀里哗啦,脸色惨白如纸。
呕吐声此起彼伏。
在这寂静肃杀的荒野上,显得格外刺耳,也透着一股说不出的悲凉和残酷。
于伯只是静静地站在那里。
看着这些自己一手带出来的年轻人,如此狼狈地宣泄着第一次杀人后的恐惧与不适。
他的脸上,依然看不出什么情绪。
只是那双饱经风霜的浑浊眼眸深处,闪过了一丝极其复杂难明的光。
他知道。
从这一刻起。
方家庄这支队伍,才算是真正向着兵的方向,迈出了最艰难,也最关键的第一步。
他们或许还会害怕。
还会恶心。
还会夜不能寐。
但他们已经知道了刀子该捅向哪里。
他们开始明白,为了活下去,为了守护身后的人和物,有时候,就必须拿起刀,去战斗,去……杀人。
这个世道,本就是如此。
你不吃人。
人就会来吃你。
但,这世道本不该如此。
.......
方寒在庄子上,规划并动工了好几个工坊。
其中,有专门酿酒的,那飘出的诱人酒香,已经让于伯他们仿佛看到了未来白花花的银子在招手。
也有统管粮食生产,负责照看农田。
还有两个,是方寒下了死命令,严令保密的重地:一个坊间,目标是烧制透明如水晶的玻璃;另一个,则是要混合出能凝固如石的水泥。
当然,这所有规划的基石,还有一个专门用来锻造兵器的工坊,只是现在里面除了铁锤敲打的叮当乱响,还没能产出什么真正像样的利器。
玻璃和水泥,这两样足以颠覆时代认知的东西,是方寒把自己关在书房里,绞尽脑汁,搜刮着前世记忆的碎片,又在草纸上涂涂画画了无数奇形怪状的草图,才勉强弄明白个大概的制造方向。
但理论终归只是纸上谈兵。
真正实践起来,才才发现,处处都是深不见底的坑。
尤其是,想要在这落后的时代,造出这两样划时代的东西,首先就得解决一个至关重要的难题,实现稳定、持续的高温熔炼。
这就需要一种特殊的容器。
一种能承受千度高温炙烤的器皿。
坩埚。
这玩意儿,不仅是制造玻璃的必需品,更是将来大规模炼钢的基石!
方寒深知这小东西的重要性,立刻召集了家丁,以及庄子上仅有的,几个略懂烧窑塑
形的匠人。
“少爷,您把我们叫来,这是又要弄啥新奇宝贝?”
方二有些好奇地问道。
他搓着满是泥土的手,看着方寒在地上勾画出的,那个看起来有些奇怪的圆筒状图形。
方寒用手指了指那歪歪扭扭的草图。
“造个碗。”
“碗?”
众人面面相觑,全都有些摸不着头脑,不明白少爷葫芦里到底卖的什么药。
“一个,不怕火烧的碗。”
方寒言简意赅地补充道。
他需要这特殊的碗,来熔化石英砂,制成透明的玻璃;他也需要这特殊的碗,来熔炼铁矿石,铸造成削铁如泥的利刃!
“不怕火烧的碗?”
匠人们的眼睛顿时亮了起来。
但随即,他们又皱起了眉头,面露难色。
“少爷,这世上,哪有不怕火烧的泥碗啊?”
“普通的泥土,自然不行。”
方寒缓缓站起身,拍了拍手上的泥土。
“跟我来。”
他带着一众人,直奔后山。
那是他早就已经探查好的地方。
那里,埋藏着细腻洁白的高岭土,还有随处可见的普通陶土。
“挖!”
方寒一声令下,家丁们立刻挥动锄头,开始挖土。
随后,方寒又安排人手,去到河边,仔细地筛选出合适的石英砂。
甚至,他还让几个家丁,专门跑了一趟茂密的林子,去收集各种动物的骨头,回来后烧成灰。
此外,又弄了不少草木灰烬。
“少爷,这又是土,又是沙子,还要骨头灰……这真是要做碗?”
家丁们累得满头大汗,全都百思不得其解。
方寒没做过多的解释,只是亲自上手,指导他们按照不同的比例,将这些稀奇古怪的原料粉碎、混合。
“高岭土七份,石英砂三份,加水,搅匀!”
“这一批,试试掺入骨灰。对,就这样,一定要搅得跟和面一样均匀!”
黏稠的泥浆,被搅拌了出来,散发着一股浓重的土腥气。
接下来,就是关键的塑形环节。
方寒提前找来了木匠,做了几个简易的圆筒模具。
“把泥浆填进去。底部要厚实一些,四周一定要均匀,表面要抹平,不能留下任何的缝隙!”
他一边亲自示范,一边耐心叮嘱。
几个匠人也依葫芦画瓢,小心翼翼地用手,将黏糊糊的泥浆,塑造成坩埚的形状。
他们的动作很轻柔,生怕一不小心就弄坏了。
塑好形之后,还要用湿布,仔仔细细地将表面抹平。
看着那一排排灰扑扑的泥坯,方寒长长地呼出了一口气。
“行了,都小心点,把它们搬到通风的地方,让它慢慢阴干。”
“记住,千万不能放在太阳底下暴晒,不然肯定会裂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