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2章 皇帝有担当,陛见献俘
专业的工作,交给专业的人去做。黄立在这方面,自认做得很好。
尽管是穿越人士,可也不代表他什么都精通。承认自己不足,不事必躬亲,千万别把自己累着。
对于大明帝国这艘航船,黄立是领航员,是舵手。
至于升帆降帆、起锚落锚,或者是擦洗甲板的,自然另有其人,不可能是他一个人全干。
人尽其职,在黄立的指挥和领导下,大明帝国的所有人其实都是船上的零件,都在为大明乘风破浪而努力。
而靳辅和陈潢就象船上的维修工,船有破损,虽不影响航行,但也不能听之任之。
维修办法也有选择,或者有改变,黄立认为这无可厚菲。毕竟,要因地制宜,不可千篇一律。
所以,他给予陈潢和靳辅充分的信任,却也提醒他们,要虚心接受他人意见,不可一律视为攻讦。
“万岁,下河海口高出内地五尺,疏海口引潮内浸,害处更大。”
陈潢赶忙解释:“微臣计划自高邮东车逻镇筑堤,历兴化白驹场,束所泄水入海,堤内涸出土地,丈量后招民屯垦,收取佃价,作河工费用。”
在修治海口及下河问题上,确实有官员上奏,主张疏浚海口以泄积水,与陈潢靳辅产生分歧。
黄立摆了摆手,说道:“不为此事。治河方略由二卿负责拟定,别人的建议有用则听,无用则废。”
停顿了一下,黄立微笑着说道:“懂河务者少,治河又不能纸上谈兵。朕只告诉二位卿家,若需调整和改变治河方略,不必担心非议。”
“河工事理重大,乃民生运道所关,自当通盘打算,备收成效,不可恃一己之见。”
靳辅陈潢二人听明白了,躬身受教。
当黄立问到河堤修筑的规格时,靳辅作了回答。
“万岁,人事问题比自然灾害影响更大,河堤必因地势高下,有的应十五丈,有的七八丈,不可一律规定规格尺寸。”
黄立笑着说道:“原来如此,朕长见识了。”
三人行,必有我师。黄立的优点便是能博采众长,承认自己的不足。
就象对西方国家的科学技术,学习、吸收并没有什么心理障碍。
按照陈潢和靳辅的计划,在三年内使黄河淮河复归故道。
但又不局限于中下游,还有在河南修筑开封、归德两府境内河堤,防止上流壅滞。
而修减水坝等设施,是先解决迫切的大水患,然后再图长远,塞住减水坝。
“黄河为患最大,目前急务,不得不治其大而略其小,故借减水诸坝,使决口水分势弱,人力易施。待黄河尽复故道之后,臣当更议筑塞减水诸坝。”
黄立明白,这是先打个预防针,省得以后有人非议修筑减水坝是劳而无功,徒耗钱粮。
没办法,站着说话不腰疼,外行指手划脚,什么时候都不乏其人。
“朕知道,不必为此事而有顾虑。”黄立沉吟着说道:“若有非议,朕全力承担便是。”
这已经不是黄立第一次向陈潢和靳辅做出这样的承诺了,黄立既是信用,就不会诿过于人。
做人要有担当,皇帝也是人。当然,很多皇帝没有这个勇气,崇祯就是其一。
尽管史书上都说崇祯勤勉,如果不是生不逢时,未尝不会成为中兴之主。
可在黄立看来,大明灭亡的责任,一半在天灾,一半在崇祯。
“算了,已经埋了,就不必计较了。”黄立其实很无奈,毕竟,到了京城,还要去拜祭。
太过悲伤,或是给予崇祯很高的评价,顺军出身的勋贵们肯定心怀忐忑;但又不能太不当回事,朱氏子孙的名头还是挺有号召力的。
“幸好,朕真不是朱三太子。只要他们不为非作歹,朕非常愿意与他们共始终。”
黄立端起茶杯喝着水,思绪又飘飞起来。
…………….
宁古塔。
旧城已由六百明军所占,成为平民禁止入内的要塞城池。
新城则作为黑龙江将军府,由巴海率兵驻防。
萨布素率一千人马前往三江口,构筑木城,等待明军水运粮弹物资。
大批满人接受了命运,分别沿着水路和陆路向西迁徙,在设村建屯的地方停留下来,筑路建屋垦荒,作定居的准备。
明廷也没有食言,陆路从吉林船厂到宁古塔,开始运输粮食物资。
当然,黑龙江流域也留下了五六万满人,将是长期定居的百姓。
巴海坐在昔日的皇宫,现在的将军府内,与索额图在商议着军政要务。
“本将军已经派人知会瓦尔喀部、虎尔哈部,以及飞牙喀、赫哲、墨尔哲族,告知现在归顺大明,要他们监视罗刹人,及时报告军情。”
巴海停顿了一下,接着说道:“飞牙喀、赫哲虽服
我,然其性暴戾,当迪以教化。另外,墨尔哲族(达斡尔族),累世纳贡,其屯长扎努喀布克托等请求内迁。”
黑龙江流域除了满人,还有很多少数民族,但人口不多,势力较弱,难以抵挡沙俄侵略者,只能向驻军求援。
索额图轻轻点头,说道:“大敌乃是沙俄,只要三江口屯粮完毕,或可展开进攻。但要经营好黑龙江,恐怕还要等明年秋收之后。”
今年的春耕虽然没有耽误,但没有耐寒作物,只有荞麦、燕麦、稗麦等,产量不会太高。
明廷不仅要向黑龙江运输粮草物资,做北上进攻沙俄的准备,还有二三十万满人需要安置,所需的粮食不在少数。
令索额图和巴海感到意外的是,明廷确实做到了。
虽然运来的粮食还不是特别充足,但喝粥也能不死,对满人来说,已经是值得庆幸的事情。
“陆路远途运粮,耗费太大,能够最终解决问题的还是水运。”索额图估算着说道:“吉林船厂打造的船只,应该快好了。水路运输,一船最少也有两三千斤。”
“还有海路运粮,从黑龙江出海口溯流而上,或是先在出海口附近岸上建城储食,也是较为便捷。”
巴海的目光投注到桌案的地图上,这是萨布素带回来的,比原来用的更加详细。
有些会占领的要地,巴海已经了然于胸,特别是图门江和黑龙江出海口,还有海参崴。
萨布素带回了黑龙江的开发计划,巴海对此深为震惊。
明廷已经如此强大,钱粮充裕得可怕,海军更是能够以最快捷的路径,直达黑龙江。
对此,他感到庆幸,早日接受了招抚。否则,等明军水陆进发,绝不会再给什么优厚的条件。
“据最新的情报,沙俄在雅克萨城进行了加固。时间越久,越难攻打。”巴海的手指敲了敲桌案,微皱眉头。
其时的雅克萨,城防体系是在斯捷潘诺夫修的城堡旧址上建成的。
这是一座长十八俄丈、宽十三俄丈的四角方城,四周围以木墙和两俄丈宽的壕沟。
在靠陆地那一侧的墙上,修起了一座高塔楼,塔楼下开辟了一座出入的城门。
塔楼的上层是议事房,房中安设哨岗,从那里可以监视敌人靠近。
在临河的那一侧,修建了两座带有住房的塔楼。
城里还增建了粮仓和带钟楼的教堂,以及进行交易的店铺。
军役人员的住处位于城外,护以拦马栅和六排刺障,城堡周围还增修了一层木障壁。
说起来,清军的火炮已经落伍很多。即便是体量较大的什么将军炮系列,实心炮弹最重也不过十磅左右。
放在西方,这个级别的火炮也只能用于野战支援,攻打巨石厚土构筑的堡垒,简直是隔靴搔痒。
但对付沙俄侵略者的木城,却还是绰绰有余。
当然,现在有明军更加厉害的火炮,只要推进到雅克萨城下,几百明军就能灭掉侵略者。
要知道,雅克萨虽然是沙俄侵略者非常重要的据点。但最多的时候,兵力也不超过五百。
而且,沙俄侵略者现在使用的还是火绳枪,还做不到每人一枝。
相对于明军的武器装备,沙俄侵略者完全处于被碾压的状态。但巴海并不是很清楚,沙俄更不了解重新屹立而起的大明帝国。
就算沙俄想从欧洲调兵,也不会很多。历史上的第二次雅克萨之战,莫斯科才派了六百正规军。
而沙俄侵略者多是西伯利亚派来的,有哥萨克,有军役人员,有猎人,还有农民。
这些散兵游勇武器不足,战力不强。主要是西伯利亚本就人口稀少,难以与大明相比。
索额图不是很懂军事,但明军的实力强悍,他倒是不敢轻视。
“沙俄兵力少,是最致命的弱点。只要黑龙江经营起来,能就地提供粮草物资,成千上万的明军,还打不败沙俄兵?”
“有了抗寒的农作物,特别是土豆,一亩数千斤,一年的耕种,差不多也就够了。”
索额图沉吟了一下,建议道:“如果能抓几个沙俄,献俘京师,可是大功一件。将军以为如何?”
巴海淡淡一笑,说道:“好叫索大人知晓,某已派了百人精锐,潜往雅克萨。抓几个落单的罗刹人,想来也不是难事。”
要说沙俄俘虏,早在顺治五年,伍朗各里成为第一个投降清朝的俄国人。
历史上,连主动投降,再加战败被俘,在康熙年间总共有百八十个俄国人被送到北京。
在俄国的史料中,他们被称为“阿尔巴津人”,被骂为“逃人”、“叛徒”、“叛变投敌者”,甚至“俄奸”。
这部分沙俄降人在雅克萨作战时,曾被派到城下进行劝降,起到了一定作用。
之所以想献俘,是因为巴海已经得到萨布素带回来
的通知。如果今年与沙俄没有战事,巴海会被召至京师陛见。
而看现在的形势,可能性显然越来越大。
如果能够押上几个沙俄俘虏,对巴海来说,相当重要,是给脸上增光添彩,也能使万岁龙颜大悦。
同时,对于沙俄的情况,也能了解得更加清楚。
“将军高明。”索额图赞了一句,说道:“万岁已启驾北上,再有月余便能抵京。今年开战的可能性不大,将军可能很快就会接到圣旨传召。”
索额图不仅剪了辫子,换上了明人服饰,这称呼起来也顺嘴得很,时时表示出对皇帝的恭敬和忠诚。
巴海也穿着明军的军服,别说,干净利索又威武漂亮,他很喜欢。
不仅是巴海、萨布素等军官,按照黑龙江省军队的编制,两千满人士兵也都换了服装和发型。
再加上一千两百明军,这是黑龙江省短时期内的总兵力。等到耕种一两年,有了更充足的粮草储备,人马还会增加。
即便是这些兵力,打击雅克萨的侵略者,甚至是收复尼布楚,杀入西伯利亚,凭武器装备的优势,也是足够的。
巴海笑了笑,说道:“某也这样以为。来回得两个多月,还能赶在大雪封路前回来。”
黑龙江的寒冬是不适合作战的,没有现代的清雪机械,几场大雪下来,几乎就是对外隔绝的状态。
当然,也不是绝对的。有雪橇和爬犁,与外界联系,还是能够做到的,只不过比较困难而已。
正说着,亲兵入内禀报,萨布素派来了信使。
巴海赶忙召信使进来,先没看书信,而是对信使进行了询问。
“木城还有半个月便能完工,第一批二十艘运粮船已经抵达,每船三千斤粮食,已运入仓库存放。”信使恭谨地汇报。
六万斤粮食,每人按每天消耗两斤粮估算,已经够两千人半月食用。
显然,这样的数量还是远远不够的。但现在离江河封冻,还有数月时间。
船只数量会越来越多,粮食运来的数量也会成倍增长。再加上已经耕种的,也能有一些收获。
巴海沉吟了一下,开口问道:“可另派了军队驻防?”
信使答道:“没有。还是萨布素将军在统兵驻防。”
巴海点了点头,对此倒不是很意外。
虽然黑龙江省的兵员编制是一千二百名,但明军显然也顾虑到粮食问题。既然没有战事,晚些派兵,也能减少很多消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