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1章 让大明伟大

我真不是朱三太子第811章 让大明伟大

大明的剧变,或者说是天下的大变,不是潜移默化的,而是有如急风暴雨。

从明清的王朝更替,到大明的重新复兴,再到诸项改革的实施和推进,都发生在不到二十年的时间里。

虽说是一代人的时间,但老一代的还没有逝去,他们的感觉更加明显,并且是亲身的经历。

当然,对于年轻一代的影响也是深远的。

但时代的大潮,顺之者昌,逆之者亡。换成另外一句话,就是“适者生存,不适者淘汰”。

广大的底层百姓,包括军人、农民、工匠和商人,率先获得了改革的红利,似乎这就是为他们而改革。

对改革有意见,甚至是抱有怨恨的,是地主士绅,还有一大部分的读书人。

地主士绅不再能把持村镇的基层权力,在缴纳赋税上,明廷与清廷一样严苛,绝不许他们再象明朝中后期那般无赖。

宗族势力也遭到了沉重打击,他们也失去了本不应有的处罚权。一切以国法为要,一切由官府处置。

人口的减少,土地的充裕,朝廷对于田地的分派,也使地主士绅丧失了对佃户随意的剥削和压榨。

反倒是开拓疆土之后,各地都需要移民,都推出了诸项的优惠政策。

有了更好的选择,谁会付出辛勤的汗水,却要向地主交纳大部分的租子,以至要为全家的吃食而愁苦?

而读书人,或者说是大部分的读书人,都是奔着科举入仕,读着圣贤书,练着八股文。

对于他们来说,朝廷是满清,还是大明,似乎并不重要,只要能保证他们科举当官的通路。

科举并没有废除,但已经进行了大改变。进士的名额因为新设专业的增多,而大幅增加。

但进士不仅要求专业性强,更要在基层进行实习锻炼,并视表现来授官。

其实,对于能够适应形势,灵活变通的读书人来说,入仕的道路更宽广。

除了科举,官府还不定期地招聘官吏。以前被人轻鄙的胥吏,现在全部由聘任的读书人担任。

而现在已经没有官和吏的区别,只有品级的差距。

当然,很多读书人不理解,甚至是固执,视科举改革为苛政,是对读书人的打压和篾视。

对此,邸报上曾经登载了皇帝对此的评价,可谓一针见血、不留情面。

“科举改革针对的是满清,那些失望怨恨者,可是痛惜这些年的苦读不能仕清,不能做鞑虏的奴才……”

其实,洪武十七年,明朝公布《科举成式》,由此制定了明朝此后二百五十多年的科举成文法规。

清朝大体照搬明朝成例,明清科举可谓是一脉相承,共达五百多年。

虽然批评的稍微有些牵强,但黄立也不是平白诬人清白。

大明已亡了近二十年,那些读书人苦读圣贤书,苦习八股文,难道真的能够预测大明能够复兴,等着参加新大明的科举?

显然,他们寒窗苦读的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参加满清的科举,做满清的官儿,为满清效忠服务。

黄立毫不留情地撕下了读书人的遮羞布,也平息了反对科举改革的声音。尽管改革的也是原来大明的科举制度。

当然,打一巴掌给一个甜枣,黄立对于能够顺应形势的读书人,也没有摒弃。

愿意应聘的从基层官吏做起,愿意学习新知识,从事新工作的,也各有安排。

象急需的各种科研人员,以及各国语言的翻译人才。不仅限于读书人,只要你符合条件,都会被录用。

“英语,法语,荷兰语,拉丁语,倭语,暹罗语,安南语……”黄立看着西夷馆的奏报,轻轻点头。

法国巴黎和英国伦敦,是目前世界上的科技和学术的最前沿。

向法国派遣留学生的计划已经确定,人员挑选完毕,正在突击学习法语。

至于英国,还要看之后的发展,是否能与英国建立外交关系。

从目前的国际形势上看,大概率会成功。

因为大明与英国还没有利害冲突,在印度可能成为竞争对手,但那应该是几十年后的事情。

何况,英国与荷兰在争夺海上霸权,不可避免地成为对手。为了在亚洲立足,两国可能都会靠拢大明。

其实,黄立更希望向英国派遣,希望留学生们能有接触牛顿等大咖的机会。

甚至,不排除有个别天才脱颖而出,成为世界级科学家的可能。

除了英语法语,倭语目前是学习人员最多的语种,完全

我真不是朱三太子第811章 让大明伟大

是为了伐倭作准备。

而要在军中充当倭语翻译的人员,出身比较杂,多是同倭国海贸的商人和曾经旅倭的华人。

在严格意义上讲,他们的水平并不高,基本上只会说,不会写。

但这也不影响朝廷的使用,毕竟,倭国文字和历史是肯定要消灭的。不管多长时间,都将坚定不移地实行。

随军行动只是这些翻译的暂时任务,对于倭人的再教育,则是长期的工作。

黄立放下文件,提笔写下自己的批示。

以后的翻译和外交人才的培养,将以英语法语为主。其它的小国,虽然也不可或缺,但却已经不是重点。

“对外文书籍的翻译也要继续进行,特别是英法两国从小学到高等院校的教材。同时,华夏经典的文学著作,也要翻译成外文……”

建立从低到高的教育体系,是黄立希望尽快完成的任务。同时,对外文化输出,在世界上造成影响,也是要达到的目的。

既有拿来主义,也有输出文化和价值观。

这是大明帝国主动打开了对外交流的窗户,并主动参与到大争之世的竞争和抢夺之中。

现在的对外扩张,除了孟加拉外,其他的都暂时停滞,进入到休整巩固期。

黄立集中了精力,谋划着很快就要展开的伐倭行动。

为此,除了之前调动的海陆军队,南洋海军也将抽调出三分之一的舰船,六千海军陆战队,参加到行动之中。

还有湄公省由越人和高棉人组建的六千人马,登嘉府的三千,吕宋的两千兵。

这使得总兵力达到了空前的雄厚,既为了保证绝对的胜利,也将对幕府占据的本州岛展开进攻,迫使幕府接受不平等协议。

也就是说,占领九州岛后,不管幕府是否调动兵力反攻,都将对其进行打击和压制。

一来可以削弱幕府的实力,以及在本州岛的影响力,也播下以后内乱的种子。

其次,迫使幕府不敢再轻举妄动,为稳固统治九州岛赢得时间。

吞下九州岛是第一阶段的目标,对面积和人口是九州岛数倍的本州岛,则不能太过着急。

毕竟,倭国现在也算是人口大国,不同于那些地广人稀的南洋小国。

黄立调动重兵,务求必胜,表现出了相当的谨慎态度。

在他的计划中,拿下九州岛后,将向朝鲜提出再训练三万到五万军队的要求。

相信,为了彻底解除倭国对朝鲜的威胁,朝鲜王室会痛快地答应下来。

这样一来,再对倭国进行打击,动用的明军就会很少。

而利用其他民族组建军队,来为大明开疆拓土,减少大明子民的伤亡,也一直是黄立的原则。

今天案上的文件,多是外交部呈上的。因为最近黄立的指示很多,他们必须尽快给皇帝较为满意的答复。

除了有关外语翻译的奏疏,还有引进西夷人才的呈报。

黄立早就通过法国、英国、葡萄牙发出了聘请书,一个是面向造船技师、海船领航员、钟表匠等人才。

发展海军是持之以恒的国家战略,而在造船上,特别是建造巨型的风帆战列舰上,目前还要落后于西方国家,这是勿庸讳言的。

英、法、荷兰在海军的实力上有差距,但在造船技术上,还是各有千秋。

在航海上,能够航行几大洋的西夷,也有丰富的经验,以及众多的海图。

大明海军要冲出亚洲,走向世界,大力扩充是一方面,弥补自身不足,增长航海经验,也是必须的。

而在当时,钟表匠则是机械大师、工匠精神的代名词,每座钟表几乎都是独一无二的存在。

因为没有机制的生产制造,达不到标准化的工艺技术,钟表的零件,几乎全是钟表匠自己制造加工。

钟表也是当时最为精密的机械,包括了发条、齿轮、擒纵装置等等。

黄立要发展大明自己的钟表行业,继玻璃、水泥等产品之后,逐渐成为居家常用之物。

同时,在经度之争中,黄立还是倾向于制造出走时精确的钟表。

毕竟,不管是木星卫,还是月图,都需要相当专业的知识,甚至是相当高的数学能力,这未免对海船上的领航员要求太高了。

“希望还能聘请到一些数学、物理等方面的教授和学者,在三五年的时间内,建立起大明的高等院校。”

黄立提笔作着批示,也感到了些许的无奈。

教育体系的建立,现在都是草创,还有着

我真不是朱三太子第811章 让大明伟大

种种不足。高等院校更是师资力量缺乏,学生更是达不到标准。

小学和初中已经有了,高中呢,大学呢,金字塔不是一日建成的,黄立最多是打了个基础罢了。

但这真不是一朝一夕的工作,所谓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老祖宗的金语太对了。

培养人才确实需要长时间的投入和努力,教育的重要性和人才培养的长期性,也需要人们有耐心和远见,不能急于求成。

“幸好,现在的各个学科也是刚刚分类并发展起来,奋起直追,哪怕从娃娃抓起,二三十年也能见到成效。”

“也只有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能在学术上有所创新,才能吸引各国的顶尖科学家。”

黄立希望在自己有生之年,在北京或南京,再或者是大明的其他地方,建起一所国际性的科学院。

在这里,能汇聚世界上各领域的顶尖学者,不论国籍,不论宗教信仰,能够专心研究,为世界科技的发展,作出贡献。

当然,他们的研究成果,最先受益的肯定是大明。

可惜,这似乎是比争霸世界更为复杂而艰巨的任务。

但跬步千里,积微成著,只要迈开步伐,坚定不移,远行千里也不是幻想。

黄立的宏伟理想不仅是提升军力,使大明成为世界列强之一,还要使大明成为世界的中心。

科技的中心,思想文化的中心,金融的中心……

……………….

天空是那么明朗,空气是那么清新,连吹在脸上的暖风,都有着花草的气息。

应盈感觉自己这十来天才算活过来了,这坐月子实在是太遭罪了。

不能洗头,不能洗澡,不能吃凉,不能吃硬,不能见风……比坐牢还难受。

喝了回乳汤,把婴儿的喂养交给乳母,应盈算是彻底解脱,不用再忌口了。

八个菜,有六道是她自己点的,酸的辣的甜的,全是她爱吃的。皇帝只点了两道,却是以轻淡为主。

黄立不算挑食,大厨做的饭菜,即便是普通的食材,味道也没得说。

“好好将养身体,再有半个月,就要乘船出发,北上京师了。”黄立吃着菜,挑了挑眉毛,说道:“口味有些改变,朕记得你不是很爱吃辣的呀。”

应盈笑着说道:“回皇爷,臣妾不是口味变了,是长时间没吃的缘故。”

黄立轻轻颌首,微笑着说道:“从南京到京师这一路上,不用走得太快。看看各地的风景名胜,尝尝各地的特色美食。”

“呆在皇宫里的时间太长了,正好借此轻松一下。以后又是繁杂的政务,恐怕难以脱身。”

作为“流动的文化”,大运河不仅是文化传播的纽带,它也为人民带来活色生香的生活味道。

依着这条地跨八省市的河流,南北美食文化交融,使得杭帮菜、淮扬菜、京菜、鲁菜等运河沿线美食名闻天下。

应盈脸上现出期盼之色,说道:“除了扬州,还有哪些名城胜地?臣妾只知道有杭帮散和淮扬菜,还有其它美食吗?”

黄立呵呵笑着,说道:“大菜系的话有鲁菜、京菜,地方美食那可多了,高邮就有八宝葫芦鸡和烫干丝,淮安的汤包,济宁的甏肉干饭……”

“太多了,朕也记不全。不过,朕已经让人整理了册子,咱们走一路吃一路,既游山玩水,也大快朵颐。”

应盈笑着用力点头,又多了几分期待和兴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