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6章 烈火焚城,佐贺会战
闭关锁国的国家或民族,都有一个通病,那就是驼鸟思维。把脑袋把土里一埋,自欺欺人地觉得安全了。
可能,封建帝王或是封建主,也都是一样的思维。内部的安危总是最重要的,自己的利益总要放在第一位考虑。
在封建统治阶级的眼中,军队战斗力下降,远比地方上割据的威胁小得多。
所以,为了压制住内部的叛乱苗头,为了内部不会冒出威胁自己的力量。国家的衰弱算什么,子民的苦难又算什么。
就象英国殖民印度时,那些封建主有几个拼命反抗的?
甚至于,很多封建主会在英国佬的撺掇下,对英勇抵抗的邦国下手,以图瓜分其土地,掠夺其财富。
愚蠢短视之辈,从来都有,还不少。毁家纾难者,往往毁在同族或同胞手中。
倭国的大名也是一样,有对幕府忠心耿耿的,更多的则是迫不得已的屈服。
萨摩藩作为西南强藩,显然也是对幕府心怀怨恨的。
但明军并没有先拉拢,毕竟,若是有实力,对长期统治也是一个威胁。
“不灭亡,也要打残。”刘享面沉似水,放下了望远镜。
萨摩藩是九州岛实力最强的,全部召集的话,大概能有一万多兵。但事发仓促,现在肯定没有那么多。
也正是如此,才要狠狠地打击,彻底消除在九州岛统治的长久障碍。
至于其他大名,如果识时务,暂时保留其藩主的待遇。这也是给本州岛、四国岛的大名看的,让他们生不出死战之心。
四十门火炮架设完毕,黑洞洞的炮口斜指天空,装弹待发。
即便外城并不坚固,刘享也不想派兵攻打。至少,要给守城的倭人以惨重的杀伤,减少本军的伤亡。
什么房屋,什么天守阁,对于刘享来说,化为废墟也一点不可惜。摧毁倭国,这是最终的目的,有特色的建筑或标志,毁得越多越好。
岛津光久在这大战爆发前的死寂中,感到了刺骨的寒意。
他真不知道大明帝国为何派大军开战,难道只是为藩属国琉球出气报仇?或者说,还有其它的原因。
可你倒是说呀,你不说我哪知道?派了使者,却被赶了回来,条件只有一个,那就是投降。
连打都不打一场,岛津光久是真不甘心。何况,投降也没啥优待,那谁不拼一把?
岛津纲久紧握着拳头,手心里已经潮湿。敌人的战阵严密,兵力雄厚,他根本不敢出城作战。
“凶多吉少啊!”岛津纲久心中浮起不祥的念头。
虽然不知道敌人到底目的为何,可瞧这架势,却是要毫不留情。进攻起来,肯定也是狂风暴雨。
就算是提前有备,召集了全部的军队,恐怕也只有失败。
当然,能够尽早发挥求援书信。幕府的援军未必能赶到,其他幕藩应该来得及。
“现在,只能是孤军作战,希望能够侥幸等到援军了。”岛津纲久把手放在了腰间的武士刀上。
城上的火炮也装填准备完毕,都是很早之前从西夷那里购买的。有佛朗机,也有红夷大炮。
虽然老旧,但却是守城唯一的重武器。还有两千多火绳枪兵,从射击孔中伸出了枪口。
此时,刘享收到了炮兵准备就绪的信号,沉稳地下达了命令。
轰,轰,轰……伴着一声声闷响,烟雾升腾而起,一颗颗炮弹凌空飞起,向着鹿儿岛城砸了过去。
火炮一直是倭人的短处,万历侵朝时,就吃过明军的亏。之后丰臣势弱,德川篡权,也并没有太大的改观。
出于对大名的压制,德川幕府只允许各地藩幕筑一座城。且对大名的武力状况进行监督,不允许其坐大。
按照幕府所规定的军役制,军队中火铳手大概占一半的比例,剩下的则是弓箭手、长枪兵和骑兵。
相比于当时的世界列强军队,火绳枪已经大大落后,更不用说和明军相比。
而且,倭国也很少有大量火炮集中使用的战例,倭兵也根本没有见识过集中轰炸的威力。
不管是野战,还是笼城作战,现在的倭兵面对明军根本没有胜算。
岛津光久和岛津纲久目瞪口呆,爆炸的火光和浓烟此起彼伏,鹿儿岛城在轰鸣和烟火中颤抖战栗。
天守阁被爆燃弹击中,木制的建筑很快就燃起火焰,火势越来越烈,如同熊熊的火炬。
城中的房屋也在烟火中燃烧,随着又一轮爆燃弹砸进城内,火势蔓延,已经难以控制。
简单而粗暴,明朝联军三面围城,却并没有攻进城内,与倭人进行巷战或近战的计划。
即便是攻城,也是在倭人失魂丧胆,无法组织起有效反击的时候。
其实,刘享更希望与倭兵进行野战。利用火炮火枪的优势,击溃倭兵,造成雪崩似的败逃。
冷冷地注视着烟火升腾的天守阁,刘享抬起手,命令炮兵暂时停止轰击。
天高物燥的季节,城内又多是木制建筑,最怕火攻。城墙的高度,又难以阻挡越城的炮弹。
他举起望远镜,面无表情地观察着。城上的倭兵已经惊慌失措,在乱跑乱叫,很快会失去控制。
不到一万的守军,陷入混乱的话,就是待宰的猪狗。要么与城一起毁灭,要么在逃出城后,遭到无情的追杀。
事实也确实如此,熊熊火焰中的天守阁,制高点和指挥中心的毁灭,使守军失魂落魄,抵抗的意志一落千丈。
岛津光久在儿子的搀扶下,失魂落魄地逃着。身后是燃烧的天守阁,炽热的温度扑在后背,头发似乎都在发焦。
远离了天守阁,可入目还是火焰,房屋、仓库冒着烟火,纸糊的窗门在火中倒下,掀起阵阵烟尘和火星。
惊呼惨叫声到处都是,还有奔跑逃窜的倭人,带着满脸的惊恐。
几十个忠心的武士保护着岛津父子,向着东门逃去。他们挥舞着武士刀,大声喝斥,甚至砍杀,为岛津父子开路。
城已经没法守了,明军无须进攻,只等着这场大火把城内的房屋和守军化为灰烬即是胜利。
就算守军在城上能够躲过大火,但化为一片废墟的城池,还有守的必要吗?
这就是明军的狠辣,岛津光久脑袋里嗡嗡的,几乎丧失了思维。
“如果出城野战,或许还有那么点希望吧?”
岛津纲久心中悲凉,看到了被武士保护的家眷,虽然狼狈,但从天守阁的火海中逃出,也有那么点庆幸。
大批倭人逃出城门,但等待他们的并不是什么风月霁好,而是飞射而来的铅弹。
明朝联军分出一部,没有直接封闭倭人的逃生城门。
但两排火枪兵如同仪仗队,在相隔四百多米的距离,用熟练的射击,欢送着仓惶逃窜的倭人。
在这个距离,倭人的火绳枪等于是烧火棍,但线膛火枪却能撕裂他们的护甲。
惨叫哀嚎声不绝于耳,在密集的逃跑的人群中,不断地有人倒下。即便中枪不死,也会被杂乱的脚踩死。
没有倭人敢于返身迎战,甚至对倒下的同伴也不看一眼。
无情的子弹带着死亡的尖啸,丧胆的倭人的脑海里,只剩下了逃这一个字。
一战寒敌胆,不赶尽杀绝,是让侥幸生还的倭人把恐惧散播四方。
至于什么藩主,是死是活并不重要。识时务的话,或许还能做个傀儡;冥顽不灵,死亡就是他唯一的下场。
岛津光久脚下绊了一下,血淋淋的尸体也没让他多看一眼。
麻木地被扶着继续逃窜,他也不知道为什么要逃,完全成了下意识的行动。
或许,他也知道,面对疯狂杀戮的明军,现在投降也难保性命。
…………..
战场上硝烟弥漫,从长崎登陆的明军,终于和佐贺藩、久留米藩、福冈藩和熊本藩仓促组织的两万余联军在佐贺城外展开了会战。
久留米藩的藩主是有马氏,领地包含了筑后国三潴郡、下妻郡、上妻郡、生叶郡、竹野郡、山本郡、御井郡、御原郡等地。
藩厅则位于御井郡的久留米城,石高为二十一万石。
福冈藩的藩厅位于福冈城,藩主是外样大名黑田氏,其领地包含了整个筑前国的领地。
熊本藩的藩主有加藤氏(五十二万石)和细川氏(五十四万石),也被称为肥后藩,属于国主大名,藩厅则位于熊本城。
如果明军只是一路,可能还会有其他幕藩赶来。但求援的不仅是佐贺藩,还有萨摩藩。
这使九州岛的幕藩在来不及得到幕府指示的情况下,只能是按照自己的分析来做出行动。
一万两千明军,对两万乌合之众,第一场大型会战拉开了序幕。
说是乌合之众,并不是贬低之词。几家幕藩仓促召集的军队,不仅难以组织协调,更不能齐心团结。
最重要的则是倭军的战术打法已经落后,与战国时代相比,并没有多少进步。
总大将在后方中央,由侍从护卫;骑兵随时准备冲锋;一队勇敢的武士和足轻射击部队充当前锋,由足轻枪兵掩护;
还有人数相当多的两翼和后侧部队,辎重部队则位于后方。
不同部队之间通过机动性非常强的骑马武士相互联络,还有传令兵往返于位于战场不同位置的友军部队之间。
战场上最突出的位置,是马印的所在。
马印通常是一面旗帜,但有时也会是一个三维物体,它是武士的标志,显示他本人(而非部队)的所处地点。
大名会有一个特别大的“御马印”,它是战场上一方军队的核心,也是敌方火力打击的焦点。
较小的马印(包括“小马印”)装在皮筒子里,筒子系在足轻的腰带上。
较大的马印则用带子牢牢地系在架子上,由足轻背着。
奔跑或风力较大时,足轻会用绳子使马印保持平衡。如果马印较大,会由两个人分别拉一根绳子来固定。
“很有意思的战阵。”高凌云放下望远镜,不掩轻篾的作着评价。
显然,倭人在战场上的军队组织方式,与欧洲的长矛兵或是火枪
兵方阵是不同的。
倭国军队通常采取松散得多的结构,优点是编队可迅速由防御状态转为积极的进攻状态。
而且,倭人不同的部队,包括友军和下属,以非常相似的队形并排着。仅仅从旗帜的式样上,才能看出它们是一支联军而非完整统一的军队。
这样就容易陷入友军或下属部队各自为战的状态,好处是活动的区域非常宽广。
坏处则是部队杀伤力下降,有的部队会观望战局发展,甚至是阵前倒戈。
倭人很早就从西夷那里学到了火绳枪的技术,火枪兵的比例也是越来越大,弓箭手则越来越少。
所以,火枪兵的交锋,往往是战斗的开始,并多发生在相距百米的火枪部队之间,不管采用何种阵形。
倭人火枪的射击,一般由铁炮头通过指挥铁炮小头来掌握。
与长枪兵和弓兵类似,火枪兵都受担任足轻大将的武士统一指挥。
足轻大将通常位于所有武将的最前列,最宜判断何时火枪攻击已充分扰乱了敌军、可以发起冲锋。
最佳时机到来后,长枪兵向前推进,武士则步行或骑马发动猛烈攻击。
在这期间,负责远程打击的足轻部队在足轻长枪兵的掩护下动进行重组。有些情况下,火枪兵重新装弹时,弓兵自己进行齐射攻击。
显然,仓促赶来的大名联军,并不知道明军的实力,也不知道明军武器装备上的巨大优势,更不知道他们的战术已经是陈旧落后的。
“那里是佐贺藩的御马印,那里是福冈藩,那里是熊本藩……”在国安部谍子的指点下,炮兵在调整炮口,瞄准目标。
一万两千明军,携带了六十门火炮,只是炮兵部队,就接近两千。
这样的火炮数量,是倭人所没有见识过的。
而射程和准度更远超其少数购置西夷的火炮,毕竟这已经是几十年前的老旧型号。
在明军严整而紧密的战阵后,掩藏着火炮,使得倭人并没有发现。即使发现了,也不知道会给他们带来惨重的杀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