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8章 北方攻略,荷兰东印度公司

下面的官员将领,包括党守素和马宝等人在内,都有将皇帝视为神明的倾向。

但黄立却有自知之明,历史已经改变,他对蒙古诸部,以及这个汗国那个汗国却都缺乏了解。

到底该如何施展手段,以最小的代价,获得最大的战果,他也不能确定。

可这不要紧,还有国安部呢,综合搜集来的情报,灵活处置,总能收到些效果,比明军一路莽过去要好。

毕竟,青藏和西域,都是固有的领土。明军出战,不仅是要打败敌人,更要收复地方,长久统治。

而黄立却不是历史专业的,具体的事件和时间记不清楚,也只能根据各方情报,再结合后世的知识,进行分析判断。

……………..

大地图就铺在偏殿的桌案上,黄立已经驻足良久,时而皱眉,时而摸着下巴,思索着,琢磨着。

后世的华夏版图还差了很多,收复青藏和西域后,再加上漠南蒙古,才符合他的记忆。

当然,这并不是能够满足的终点。什么公鸡,什么海棠叶,相对于即将数亿人口的大明帝国,都显得太过狭小。

沙俄割走的大片土地,他不仅要全部拿回来,还要增加更多。

而所谓的生存空间,不仅是当代,还要想到百年、数百年之后。

领土没有多余的,只要是能抢过来,并且占得住。

所谓天授弗取,反受其咎。上天赐予的机会若不抓住,并加以利用,反倒会遭受祸害。

这是时代的特点,也是现在的世界大势。在弱肉强食的森林法则下,争抢和掠夺是发展的主流。

你不去争不去抢,国家的发展就要迟滞,甚至是落后。至少,没有抢掠来的土地和财富,发展速度肯定赶不上那些殖民国家。

生存空间和资源,是一个国家能够长盛不衰的两大因素。

黄立更有着超越时代的眼光,掠夺也就更有目的,性价比更高。征服孟加拉就是明证,一下子就给大明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湄公省是粮食基地,登嘉府和吕宋、婆罗洲,则将规模种植橡胶树、金鸡纳树等经济作物,两三年也会见到效益。

有了充裕的钱粮,本土也在快速发展,军力也会更加强大,这就形成了良性循环。

“什么穷兵黜武,什么好战必亡,那是他们不知道其中的窍门。”黄立觉得自己已经通过实践,推翻了古书上的定论。

起码,现在对外征战扩张,没有谁再拿这个教条来劝谏皇帝。

谁都不傻,大明能够中兴,北方能够这么快地恢复重建,对外的扩张掠夺居功至伟。

先是缅甸,再是湄公省,一下子使北伐提前了一年有余;

接下来则是登嘉府和孟加拉,不仅轻易占领,还抢到了相当于大明数年财政收入的巨额财富。

吕宋虽说是复仇之战,可也有所收获,价值数百万两银子,使得征伐行动依然不亏。

要知道,打仗就需要钱粮。不仅是粮饷,还有弹药物资,耗用的军费并不是个小数目。

所以,每次扩张,黄立也是经过计算和权衡,尽量做到每战都有缴获,达到收支平衡。

即便暂时亏本,但有长期的经营规划,能保证收回投资,也就不用拘泥于眼前的利益。

这就是与其他殖民者不同的地方,黄立要的是长远占领,是归于大明的疆土,而不是涸泽而渔的压榨掠夺。

当然,大明帝国的人口也是其他殖民国家不能比的。如果不是如此,黄立也不能有此信心。

“北面还差了不少啊!”黄立看着地图,目光是在后世的内蒙古,以及外蒙古上凝视。

说起来,漠南和漠北蒙古是夹在大明帝国和沙俄之间的墙头草。

漠南靠近大明,自然将被大明控制;漠北邻近沙俄,就可能被沙俄所压迫。

当然,现在的情况会有很大不同。大明与沙俄的争夺已经开始,只要压倒沙俄,蒙古诸部也会有明智的选择。

先归顺,再内附,黄立已经想好了策略,也并不着急。自始至终,除了漠西蒙古外,大明的主要对手都将是沙俄。

远东和西域,是黄立确定的与沙俄争夺的两个战场。

远东会比较轻松,沙俄难以投入太多的兵力和物资。西域也不会太困难,沙俄的主要精力一直在欧洲。

“额尔齐斯河、鄂毕河、叶尼塞河,根据情报,沙俄已经南下到这里,但兵力不多,与侵占远东是一样的手段和策略。”

沙俄那边的情报,并不及时,也不详细。同样,大明帝国也不是沙俄所能了解清楚的。

但黄立依靠后世的记忆,看着现在的地图,却知道沙俄离真正的强大,还差得很远。

除了远东这一大片地广人稀的地方,沙俄在欧洲的版图,还不算很大。很多国家,还没有被其吞并。

甚至于,彼得一世现在只是第二沙皇。

他的异母姐姐索菲娅·阿列克谢耶芙娜,拥立天生迟钝的伊凡(即伊凡五世)为第一沙皇,由自己摄政。

黄立别的不太清楚

,唯独记得彼得一世和叶卡捷琳娜二世,这可是沙俄的两位大帝。

而准确来说,彼得一世登基成为全俄罗斯皇帝的时刻,沙俄才算真正成为帝国。

在北方战争中,彼得大帝击败了瑞典,得到了通往波罗的海的出海口。

而且,彼得大帝将都城迁徙到了圣彼得堡。目的很简单,就是为了向欧洲靠拢,以此窥探欧洲时局。

彼得一世的仿西化改革,使得农奴制的沙俄走上了现代化道路,尽管没有完全废除已经完全落后的农奴制。

叶卡捷琳娜二世在位期间,发动了六次大规模的战争,拿下了克里米亚、右岸乌克兰、白俄、立陶宛、库尔兰、部分波兰等地。

从此,沙俄成为了横跨欧亚两大洲,领土世界第一的强国。

当然,历史已经改变。面对已经崛起,且实力雄厚,野心勃勃的大明,沙俄已经不太可能发展壮大到那种程度。

有黄立这个穿越者,什么彼得,什么娜娜,统统不是个儿。就是寿命有限,要不都给打成猪头。

黄立思虑良久,也有了大致的策略。

提前在西北展开行动,是正确的时机,趁准噶尔没有坐大,趁沙俄还没有发展起来。

钱粮物资上没有困难,黄立就准备在明年用兵。主要是今年秋天,会有伐倭之战。

尽管动用的兵力与西北不相干,但黄立并不想四处开战。即便是多处战场,也会权衡利弊。

倭国人口众多,漠西蒙古诸部也不可轻敌,还是一个一个地消灭为好。这不比南洋土著,千八百人就能灭一国。

而且,消灭这两大敌人,并且实现稳固的统治。除了武力,还有策略和手段,时间更是必不可少。

在黄立的估算中,十年内能够完成即定目标,也不算晚。

再活五百年,那是扯淡,黄立又没修仙,也不打算象古代的某些帝王,求仙问道想长生。

只要再给他三十年时间,哪怕是二十年,也足够大明帝国涉足新大陆,与列强争雄。

“三四十年更好,朕要不把大明帝国打造成超级强国,都白瞎穿越一回了。”黄立摸着下巴,露出不明意味的笑容。

退后就要挨打,这是经过了近现代惨痛历史的国人,所总结出来的深刻教训。

但黄立还要加上一条,不团结也要挨打。

分崩离析,一盘散沙,不说敌人有多强,内乱也能使强国衰落下去。

黄立不能保证自己之后,大明会不会衰落,甚至是王朝更替。

如果从历史发展的规律来看,盛衰起伏,才是正常。哪个国家也有起有落,哪个王朝也有寿终正寢的时候。

所以,黄立在开疆拓土,将大明帝国推向世界之巅的同时,更注重于思想的改造,理论的塑造。

不管还是不是大明,华夏不变,炎黄永存。

正如王夫之所说的夷夏观:可禅、可继、可革,而不可使夷类间之。

只要是汉家王朝,而不是异族统治,改朝换代,黄立完全可以接受。

“所以,朕要把大明周边最可能的敌人全部消灭,或者是极力削弱。倭国,沙俄,就是最危险的敌人。”

黄立要灭掉倭国,要打击沙俄,就是基于这种危机意识。

在亚洲,已经没有大明帝国想要打败,却不能达到目的的对手。

包括莫卧儿帝国在内,大明还没有投入主力,就已经不畏惧与其展开大战。

亚洲到处都飘扬着大明的旗帜,那些西方殖民者几乎没有了落脚之地。想攻打大明本土,更是困难重重。

何况,黄立还要冲出亚洲,在世界上与列强竞争,在战场推到美洲、欧洲、非洲。

黄立回到正殿,写下了西北作战的战略方针。南书房又送来了一撂奏疏题本,他便又一一阅看。

很多奏疏题本他只看节略,对于内阁的处理,基本上都是照准。

政策措施已经制定实施,按章办事就好,黄立倒是希望官员们能干,自己能无为而治。

奏疏题本阅看批示得很快,黄立觉得自己直接盖章能更有效率。直到礼部外交司所上的奏疏,才让黄立认真起来。

现在的外交机构,名为外交司,虽然还挂在礼部之下,但却是相对独立而集中。

其中四夷馆负责与外国使节沟通,也负责翻译人才的选拔与培养。

主客司和会同馆合并,负责接待和安排外国使节的住宿、吃饭,相当于后世的政府招待所。

有去必有回,大明不仅经常向国外派遣外交使节,还设置负责这项工作的机构,名为行人司。

原来的行人司,负责向国外派遣外交使节,改名为驻外使节办事处。

经过这样一番改动,黄立才觉得顺眼。尽管这还只是开始,以后还会有变动,可也不用着急。

毕竟,大明之前的外交政策是以“内圣外王”、“以德睦邻和谐周边”为基调,与现在的已经是完全相反。

所以,从思维到行动,都要有一个适应的过程。

也正因为这样,黄立才特别关

注。外交无小事,对于世界各国的情况,他也更为了解。

“荷兰东印度公司?!”黄立对于巴达维亚派来的使者,感到有些意外。

虽然荷兰东印度公司有着自组佣兵、发行货币,也获准与其他国家定立正式条约,并对该地实行统治的权力。

但公司就是公司,不代表国家政府,前来与大明定立条约,在黄立看来,还不够资格。

现在大明的外交也刚刚开始,除了传统的藩属国,朝鲜、琉球、安南、暹罗外,还有与倭国的商贸代表。

而与法国建交是基本确定的事情,但黄立并不满足于普通的外交关系。

在占领孟加拉,并且击败西班牙人占领吕宋后,法国使节已经向国内送信,向法王请示升级外交关系。

如果只是建立普通的外交关系,黄立并不抵触,反正也不影响互相之间的战争。

所以,不管是荷兰,还是英国,或是其他的国家,黄立都能够接受。

只是荷兰东印度公司,黄立却不会与他们签订什么条约。

显然,大明在南洋的大肆扩张,更重要的是打败西班牙人,占领吕宋,给了荷兰东印度公司很大的威胁,产生了危机感。

在亚洲,除了巴达维亚,荷兰东印度公司还占着马六甲和锡兰,剩下的小据点,主要是商贸,实力不堪一提。

现在,大明将势力范围扩张到了婆罗洲,离爪哇也只隔着爪哇海。

如果对荷兰人动手,凭占领吕宋的实力,荷兰人肯定不是动手。

而且,英荷战争牵制了荷兰的国家力量,荷兰的主要殖民目标还在于美洲和非洲。

所以,荷兰东印度公司在亚洲差不多是孤立无援的。或者说,能得到国家力量的支持,非常有限。

历史上,四次英荷战争拖垮了荷兰,海上霸权被英国夺走。荷兰丢掉了大片的海外殖民地,从此衰落下去。

荷兰东印度公司也被战败影响而出现经济危机,曝露其腐败无能的巨大赤字,最后宣布破产解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