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9章 预定惠妃,资金充裕

我真不是朱三太子第749章 预定惠妃,资金充裕

这就是皇恩浩荡,但也是沉压在肩上的重担。皇帝知人善任,他们自当竭诚报效,不负万岁殷殷期许。

从另外的角度看,治河是利在国家、造福百姓的大事业,责任重大。可干出功绩,却能青史留名。

陈潢与靳辅走出了皇宫,在午门外才寒喧叙话,共同离去。都是在馆驿安歇,倒是方便在一起商议讨论。

万岁虽说要他们休息,但他们可不敢耽搁。尽快拿出具体的章程,尽快呈上奏疏,才显报效之心。

黄立简单收拾了下御案上的文件,便拿着一个锦盒,起身去了偏殿。

小柳身体不太舒服,正坐在软榻上休息,怀里还抱着小猫咪。大猫懒洋洋地趴在猫爬架上,一副安心放心的样子。

“皇爷。”小柳赶忙放下猫咪,起身要施礼。

黄立笑着摆手,上前按住了小柳的肩膀,又挨着她坐下,关切地问道:“好些了吗?”

“喝了一大碗红糖水,好多了。”小柳感觉到皇爷的手搂在了腰上,便顺从地把头靠在了宽厚的肩膀上。

一吻定情,姑且这么说吧!两人的感情升温,心里都知道关系确定,但还不宜马上宣布。

黄立轻轻拍了下锦盒,笑着说道:“打开看看,朕给你的礼物。”

“礼物?”小柳眸中闪过笑意,伸手打开盖子,立刻惊喜地瞪大了眼睛。

里面是一套打造精美的首饰,镶嵌的亮晶晶的宝石有红有绿,煞是让人喜爱。

“真漂亮啊,奴婢太喜欢了。”小柳挪不开眼睛,脸上现出红晕。

黄立忍不住亲了一口,伸手拿起一枚戒指,说道:“上面有字,你明白是什么意思吧?”

小柳觉得眼熟,拿过来细瞅,发觉内宫的四妃好象都有,上面的字则代表着她们的封号。

而这枚戒指上刻的是“惠”,她立刻明白了。这就是自己的封号,会被册封为“惠妃”。

“奴婢谢过万岁。”小柳将戒指戴在手上,搂紧了皇帝。

黄立捏摸着女人腰臀间的软肉,低声说道:“等到了北京再册封。否则,一路上没你在身边,朕会不习惯。”

小柳轻轻地“嗯”了一声,小嘴便被堵住,她幸福得有些晕眩,缓缓闭上了眼睛。

若是有了封号,便不能作为宫人留在皇帝身边。小柳也是这样想的,希望能多陪皇爷,既有宠爱,晚些册封却也不算什么了。

……………

北京。

张煌言刚刚收到了皇帝的书信,心中虽然疑惑,但精神却振奋起来。

“万岁决定对北方加大投入,尽快完成重建恢复。”张煌言将书信递给张公诲,笑着说道:“看来,咱们的担心是多余的,万岁总有办法。”

张公诲接过书信,仔细阅看过之后,也露出笑容,说道:“有了钱粮,什么事情都好办。计划中的各项工作,也可以尽快开展。”

本来是按部就搬的工作,主要还是钱粮所限,要精打细算。现在,就可以提前进行,加快恢复重建的步伐。

“看来,今年迁都是可以确定了。”张煌言欣慰地说道:“先从城市开始,春耕之后,解放出的劳力,能够完成更多的工作。”

如果只是保证春耕,那还是比较容易。但黄立要的不是这么简单,从城市到农村,各项基础设施都要建设起来。

最主要的就是水利设施和改善交通运输,铺路架桥,水库堤坝,都关系到经济和民生。

在没有现代化机械的时代,就要靠无数的人力,要花费巨额的钱粮。

张公诲沉吟着说道:“万岁迁都是我等期盼的,但京畿地区的建设,显然还差得很远。特别是江河的治理,堤坝的加固,不能年年闹灾,让万岁忧心。”

永定河、潮白河、北运河、拒马河等等,沿岸堤坝都已经年久失修,水灾的隐患很大。

即便不能在今年全部治理完毕,也要尽量多修多加固。同时,京畿地区十年九旱,也需要大量的水利设施,保证灌溉。

如果按照正常的建设计划,总要在三五年左右才能基本完工。可现在,钱粮砸下去,就能够大大提前。

“早建好早受益,造福百姓的大事,越快越好。”张煌言慨叹道:“北方的穷困,在南方感触不深。实际体验过,才知差距很大。”

南富北穷,明代和现代倒是很相似。和靠海有关系,也和商品经济发展的程度,以及主要的产业有关。

北方以农耕为主,象河南就是产粮大省。但要说耕种致富,却相当地困难。

我真不是朱三太子第749章 预定惠妃,资金充裕

没有机械化的农机,就算有牛马等大牲畜,一人又能种多少田地?指望种地发财,显然不如工商更容易。

特别是难以预料的灾害,往往使一年的辛苦化为乌有。靠天吃饭,并不是软弱和屈服,确确实实的人难胜天。

但通过修筑水利设施,还是能够降低灾害的损失。只要不是特大灾害,有效防范还是能够做到的。

“还要争取多买些牛马。”张公诲建议道:“虽然说要军队优先,但总量上去,官府也能分润不少。”

张煌言沉吟了一下,说道:“还是上奏朝廷,请求允准吧!”

大力投入不等于无限,他们也不知道朝廷财政怎么就一下子宽松起来。即便是上奏,好象也有点得寸进尺的意思。

大牲畜对于耕种的作用,相当于后世的农业机械,比人工能够提高数倍的效率。同时,交通运输也需要大量的马匹。

现在春耕,各地官府采取的是合作社的模式。大牲畜按照村为单位,共同使用,共同饲喂。

但这种模式不能长久,最终还是要百姓家都有,才算达到富裕的标准。

而牛马大牲畜,包括骡驴在内,就相当于后世家家所拥有的车。不管是奥迪、比亚迪,还是三轮电动,总能对应得上。

当然,军队的马匹数量一直在稳定增长,马市交易的大头是他们所得,但资金也是限制大牲畜购入数量的一个主要因素。

在张煌言和张公诲的闲聊中,他们预测皇帝迁都后,将对北方进行一轮扩张。

未必要大打出手,但将北方防线推过边墙,获得边外的养马之地,还是大有可能。

这是根据皇帝的脾气禀性所得出的结论,不肯受制于人,又岂能依靠北方游牧民族?

国战之后,留在北方和辽东的军队相当多,经过重新编制训练和武装,是大明陆地实力最强大的存在。

虽然是形势使然,历朝历代的中央王朝几乎都要面临北方游牧民族的侵扰。但二张都知道,被动防御从来不是皇帝的性格。

对于明军的战力,二张也有着相当的自信。鞑虏都被打败了,何况四分五裂的蒙古诸部?

而北方恢复重建的速度,可能就决定了军事行动的时间。

毕竟,无论是海路,还是南方,运输粮弹物资都有着极限,不如北方更加近便。

天津和西安兵工厂的建立,也意味着明军的作战方向将是北面。和皇帝迁都的意味一样,战略重心在发生着转移。

陆军向北,海军向南。皇帝所制定的大明发展战略,已经越来越清晰。

“朝廷又给出了优惠政策,迁徙江淮、河南的人口。”张煌言微皱着眉头,有些不解地说道:“南方的鼓励移民,也一直在进行。”

张公诲摸着下巴上的胡须,疑惑地问道:“张公,你在担心什么?据我所知,移民的目的地都是占领并稳固的地方。移民实边,很多朝代都实施过吧?”

张煌言自失地笑了一下,说道:“大明已经多出了缅甸和湄公省,还有不断扩大的登嘉府。开疆拓土固然是好,但速度是不是太快了?”

张公诲也有这样的感觉,但却并不象张煌言这般顾虑。

他笑着说道:“万岁英明睿智,必不会穷兵黜武。扩张是快了些,但也没费太大的力气。既然有余力,多占些土地,又守得住,也算不得什么。”

“况且,驱逐鞑虏、光复大明能够顺利功成,海外的扩张可是提供了很大的助力。比如湄公省的粮食,征伐缅甸的缴获。”

张煌言也不得不承认这一点,话说到这儿也只能连连点头。

他只希望万岁能一直理智聪慧,不会犯下历史上很多帝王得志狂妄、好大喜功的毛病。

如果他知道只是数万土兵加少量明军,便征服了孟加拉,抢掠了价值八千万银子的财富,肯定要目瞪口呆,难以置信。

……………

辽东,辽阳。

巡抚全凤翔也收到了皇帝的书信,同样的支持,令他放下心来。

相比于北方,辽东的条件说不上多好,可也算不上很差。主要是人口太少,大片土地闲置,没有得到充分的开发。

“有了充裕的钱粮,就能够推出更加优惠的移民政策,吸引更多的移民前来辽东,也能够向朝鲜要求更多的劳务输出的数量。”

“还能够从马市上购买更多的牛马,增加人均耕地的数量。”

“还有李提督提出的移民设村,向吉林船厂推进,并招募工匠打造船只的要求,也能够满足。

我真不是朱三太子第749章 预定惠妃,资金充裕

全凤翔也在估算着开展各项工作所需要的资金,想着如何向朝廷开口。

毕竟辽东也是在恢复,今年秋收后,才有可能达到自给自足。但这也要看天时,辽东也是有灾害发生的。

但只要保持去年的收成,今年耕地面积增加了二十倍不止,产量也应该有相应的增加。

全凤翔思虑再三,提笔写了奏疏。随后,他又给沈阳的李岳写了书信。

眼看着便要春暖冰融,春耕工作就要全面展开,要借助军队的地方很多,才不希望他在此时发动对科尔沁部的进攻。

李岳要攻打科尔沁部的目的很简单,抢掠牛羊马匹,并争取迫使其降附大明。

现在行动的时机还是不错的,察哈尔部还未对科尔部动手,科尔沁部是孤立无援的状态。

如果科尔沁部被察哈尔部收服,明军再要攻打,就要与察哈尔部发生冲突,这是与黄立的大略方针所不符的。

至少,暂时是这样,黄立并不想太早与察哈尔部交锋。当然,形势在发生变化,也不能一概而论。

“军队要军屯,士兵和马匹也要抽调部分,帮助百姓春耕。春耕过后,再进攻科尔沁部也不迟。”

既然会有充裕的钱粮,全凤翔便支持军队的行动。科尔沁既是鞑虏的忠实盟友,与大明便是敌人。

还有袭攻宁古塔的各项准备,全凤翔只是限于钱粮,才犹豫着没有给李岳确定的答复。

“万岁虽然进行招抚,可消灭鞑虏的心思却没有改变。如此大力地支持辽东,应该也是这个原因。”

是招抚,还是消灭,全凤翔对此并没有什么倾向。

能够不战而胜,将势力直接推到黑龙江流域,自然是省去了很多麻烦。但要把希望全寄托在招抚,又有些过于想当然。

所以,现在做两手准备,他是极为赞成的。

“罗刹人,或者准确地按万岁所说是沙俄,好象正在取代鞑虏,成为万岁所要全力对付的敌人。”

全凤翔从皇帝书信的字语中产生了这种感觉,尽管在地图上知道沙俄的位置,但他认为离得太远,并不象是有多大威胁的样子。

“万岁既然觉得是大祸患,肯定是有道理。而且,万岁似乎并不满足于收复整个奴儿干都司,还要继续向北的样子。”

全凤翔的思维开始发散,却认为自己不是胡思乱想。

“不管怎么样,辽东必须要经营好,使其成为最可靠的后勤基地,为我军北上开疆拓土,提供有力的保障。”

全凤翔意识到辽东的重要性,也感到了肩上的重担。皇帝对于辽东的大力投入和支持,更使他感受到了压力。

其实,压力谁都有,即便是九五至尊的皇帝,也是一样。只不过,大小有异,感觉不同罢了。

孟加拉大胜,缴获丰厚,固然是喜事一桩,可还有最重要的吕宋征伐,依然让黄立牵挂惦记。

真要在战场上与西班牙人交锋,胜算很大。但莫测的海上风浪,却是海军最难对付的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