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4章 治河,会战孟加拉
我真不是朱三太子第734章 治河,会战孟加拉
自北伐之后,随着明军的步步推进,陈潢便带着几个随从先勘察淮河,然后溯流而上,沿着黄河一路而行。
前后数月时间的奔波考察,陈潢有了初步的治河思路,并上奏朝廷。
虽然黄立并不懂治河,但凭着乱七八糟的见识,以及对专家名人的尊重,对陈潢的治河策略,十分赞同。
其一,挑挖淮安以东河道,两岸筑堤,使黄河入海通畅;
其二,疏浚洪湖的入黄通道——清口,缓解淮河入黄问题;
其三,加筑洪泽湖堤——高家堰,防止淮河东决冲运,危害下河民生;
其四,堵筑黄淮运各处决口,各复其道;
……………...
在提出治河策略的同时,陈潢根据自己的考察见闻,也向皇帝描述了黄河失修的严重情况。
黄立对此并不意外,这都是战乱导致的祸患,对于黄河泛滥的严重性,也有心理准备。
自南宋以来,黄河“夺淮入海”后,对江淮地区的威胁变得更加严重。
到了明清时期,由于黄河上游生态破坏严重,使得黄河的泛滥、改道的频率加快,治理黄河的难度也随之增加。
明朝前期,曾对黄河进行过大规模的治理,使得黄河由泗夺淮的线路得以固定下来。
但黄河夺淮入海造成了淮河水系的压力空前增大,一旦发生洪水,黄河和淮河之水纷纷涌入运河,将堤坝冲决,最终泛滥成灾。
到了明朝后期,由于明廷腐败,财政亏空,黄河的治理也就荒废,黄河的淤积便更加地严重起来。
从明朝崇祯年间到清军入关,乃至夺取天下,战乱使得经济遭到严重破坏,水利工程也出现了大面积的荒废和破坏。
而在明末清初的政局混乱时期,一些地方官员为了私利,争夺水源,开挖壕沟等,导致河道混乱。
例如泗州和盱眙的百姓,在州官的支持下新开八条沟渠,导致周桥闸、翟家坝决堤,高邮等地遭水淹没。
其实,还有一个重要因素,使得明清两朝治理黄河,注定只能是短期效果,
因为明清两朝把运河和漕运看成了国家命脉,千方百计地要加以保障。这就限制和束缚了治理黄河的思路和办法。
所以,如何使三河交汇处的清口保持畅通的同时,防止淮河之水过多的溢入京杭运河,便成为了后世明清两朝的重中之重。
但黄立已经不把漕运的兴衰看成国家大事,也就解放了陈潢的思路,能够从更高层次来看待黄河水患。
正如黄立的当面叮嘱,“治理水患不能只考虑黄河、淮河或者运河,应将数省,甚至北方的水利格局做整体的筹划。”
治理黄河不是修修补补,要有一劳永逸的长久规划。所谓“审其全局,彻首尾而合治之。”
陈潢就贯彻了皇帝的意旨,经过数月考察,拿出了令黄立感到满意的答卷。
现在,难题到了黄立这里,治河就得拿钱,还不是一年两年,也不是三五百万银子能够解决的问题。
“每年一百五十万银子,三年治理好黄河下游,使黄淮归道……”
黄立想着陈潢如同立下军令状的豪言壮语,为其不考虑个人得失,以治河为己任的情怀所感动。
为了少花钱、多办事,黄立想到了以俘虏为劳力,进行治河的办法。
“只要给口饭吃,皮鞭棍棒之下,会比动员百姓更加卖力,也更加节省。”黄立眯了下眼睛,觉得吕宋的土著很适合这种劳动改造。
还有征伐孟加拉所获得的俘虏,以及不服顺大明统治的刁民。本来能一刀砍杀,却还让他们多活些时日,实在是很仁慈。
黄立靠进御椅,微闭上眼睛,既是祈祷,也是期待,“孟加拉,吕宋,希望两次征伐既能有丰厚的缴获,也能提供充足的劳力。”
…………..
孟加拉邦,赖布尔以北的村庄。
这里距离孟加拉邦首府达卡,已经不足百里。
马进玉率领明军前锋三千人,抢先占领了村庄北面的高地和芒果林,迎战孟加拉大君穆希巴德率领的数万人马。
而另两营人马得到了消息,正在加速赶来。按照敌我两军相距的路程和时间来估算,会战将在下午两点左右展开。
第一批登陆的明军共分三营,两营指挥马进玉和王之炳都是夔东出身的老资历,军衔为上校。
但在夔东时,他们却不过是个小队长而已。这样的升迁速度,如果在和平时期,是难以想象的。
三
我真不是朱三太子第734章 治河,会战孟加拉
十六岁的年纪,马进玉的相貌要长得更老成一些。身高体壮,络腮胡子,还有一双瞪起来很吓人的眼睛。
高地下面,是几个小水塘,能够减缓敌人骑兵的冲击。
水塘不深,之间的狭窄通路上是砍伐的树木枝干,胡乱地堆放着,没有壕沟阻隔,看似很容易突破。
这片高地上的芒果林方圆也不过五六百米,高也不过二十多米,地势并不险要难攻。
马进玉脸色轻松,在阵地上巡视着,时而笑骂几句,时而鼓励表扬。
他的情绪似乎感染了手下,面对源源而来、越来越多的孟加拉兵,也都没显出恐惧之色。
战士们没有挖掘战壕,但却构筑了象散兵坑的工事。坑不深,但前面堆着土,能起到类似胸墙的防护作用。
“大人,看那些土兵,花里胡哨的,象是来打仗的吗?”一个年轻的小军官伸手指着,满脸的不屑和鄙夷。
马进玉哈哈笑着,用力拍了下军官的肩膀,说道:“攒鸡毛凑胆子的乌合之众,等咱们的大炮一响,就得象兔子似的逃窜。”
周围的官兵发出一阵哄笑,这一路打过来,十几仗是有的,少说也打垮了上万土兵。轻松的取胜,使官兵们的情绪不断地高昂。
前锋三千人马,以个位数的伤亡,迅速推进几百里。甚至所携带的火炮,都没有怎么发挥威力。
现在,马进玉将这十五门火炮都布置在一侧,能够集火轰击孟加拉土兵。射程的优势,也将使孟加拉军队拉来的火炮,根本无法靠近。
在严阵以待的明军视线中,出现了几十头庞然大物,那是披着猩红刺绣的大象,很有威势。
数千孟加拉骑兵也出现在战场上,很多骑兵握着长剑,映射着阳光,显得十分锋利。
牛队载着火炮缓缓而来,车轮在地上压出深深的车辙。数不清的旗帜飘扬着,制造着夸张的景象。
穆希巴德带来了四万多大军,正规部队只有不到两万,剩下的都是临时征召的壮丁。
如果不是明军推进太快,集结军队太过仓促,穆希巴德能带来更多的军队,胜利的信心也更加强烈。
现在,穆希巴德已经来到了阵前,远望着那座并不高也不大的敌人阵地。
阳光有些刺目,这位大君微眯了眼睛。在芒果林中,他只能看到影影绰绰的人影。
但从高地的面积上,也能看出敌人并不算多。根据情报,敌人只有数千人,横冲直撞地冲向达卡,简直是自不量力。
“明国的军队,还真是狂妄。”丹莱·汗轻抚着马头,冷笑着说道:“属下一个冲锋,就能杀得他们抱头鼠窜。”
这支孟加拉大军中的精锐,就是丹莱·汗率领的万余装甲骑兵,装备着大刀和长矛。
这些骑兵经常进行狩猎训练,在穆希巴德看来,最是勇猛凶悍。而丹莱·汗则是他最忠诚的将领,完全可以信任。
穆希巴德微笑颌首,缓缓说道:“现在还不是骑兵出击的时候,最精锐的部队,要在最关键的时候使用。”
丹莱·汗伸手指着高地的右侧,说道:“属下将率骑兵从侧翼进攻敌人,那里有一道缓坡,可以直冲而上。”
穆希巴德沉吟了一下,点着头,说道:“先用步兵正面进攻,你等待时机,相机而断。”
丹莱·汗躬身领命,率领所部骑兵向着侧翼移动。
二十余辆牛车载着沉重的火炮,继续向前推进。按照射程,火炮要进入到五百米以内的距离,才能仰射到高地上。
而更多的驼炮也在试探着前进,它们需要接近到一百多米的距离,才有可能轰击到敌人。
“好象是要跟随步兵一起进攻,用轻型火炮进行掩护。”马进玉摇了摇头,觉得孟加拉军队的进攻方式挺奇特。
显然,孟加拉军队和他们的指挥官,并不了解明军火器的威力。这种轻型火炮的射程,完全能够被线膛火枪所压制。
至于孟加拉军队以为的重型火炮,在明军官兵眼中,也是落后陈旧的。不仅射程短,且射速慢,实心炮弹的威力也不敢恭维。
“命令炮兵,先集中火力轰击其重炮,再轰炸其象兵。”
“上尉,你指挥所部,向靠近的敌人驼炮开火射击。”
“敌人骑兵要从侧翼进攻,你部负责阻击。”
一连串的命令下达后,马进玉伸起望远镜,瞭望着大旗下的孟加拉邦的王公和将领。
后缓部队可能已经赶到,按照他给出的情报和作战布署,会先进入高地后的村庄,等待包抄夹击的信
我真不是朱三太子第734章 治河,会战孟加拉
号。
“大人,友军发来联络信号,已经进入村庄。”通讯兵纵马而来,声音高昂。
马进玉露出笑容,说道:“告诉友军,请他们做好准备,得到我军信号便沿高地两翼包抄出击。”
村庄离高地只有三里地,用旗语信号,望远镜观察,便能实时联络。
虽然马进玉和将士们并不畏惧面前的敌人,但友军的到来,还是令人振奋,更增添了胜利的信心。
孟加拉军队还在做着进攻的准备,拿着大刀长矛、手持盾牌的士兵正在列阵。而火枪兵则混杂其中,这是他们特有的战术,令西方人都感到惊奇。
莫卧儿帝国通常是采用这种典型的中亚战术,即让每个手持火器的步兵与一个手持大盾牌的伙伴配对。
这是对箭矢的合理保护,但对火药武器并不有效。
印度人认为,火枪特别适合小规模战斗。子弹的穿透力和制止力,可以迅速阻止全副武装的重骑兵或大象的进攻。
直到一百年以后,他们还是这样的陈旧战术。在英国佬的排枪射击下,却是不堪一击。
望远镜的视野中,孟加拉士兵正在卸载火炮。没有专门炮架炮车,还是那种原始的布置方式。
要构筑土垒安放火炮,要用石头或土块垫在下面来调整仰角。这样麻烦的布置,既耗时费力,又不灵活。
马进玉微翘起嘴角,浮起鄙夷的冷笑。
轰,轰,轰……火炮率先发出了怒吼,炮弹接二连三地飞出炮膛,砸在敌人火炮和牛车的周围。
一团团黑烟腾空而起,迸射出耀眼的火光,爆发出轰鸣巨响。
爆炸弹激射出四下飞舞的弹片,爆燃弹则化为乱飞的火团。孟加拉人还未布置完的火炮阵地,立时被烟火所笼罩。
惨叫声此起彼伏,受伤未死的牛四下乱跑乱窜,有的火炮被颠落在地,有的空车翻倒倾覆。
火药车被引燃,腾起了更加猛烈的火焰。火药桶被殉爆,发出巨响,如同巨大的炮弹在爆炸。
穆希巴德微张着嘴巴,惊愕地看着这烟火升腾中的混乱。显然,敌人的火炮更先进,轰击的威力令人震撼。
不容他多想,进攻的部队也遭到了猛烈的打击。
在两百多米的距离,明军便开始射击,旋转的子弹稳定地飞行,直到撞进敌人的身体。
一排排的火枪在轰鸣,血花在人和驼马身上不断绽放。惊叫惨呼的士兵,悲嘶惊跳的驼马,打乱了步兵有序的推进。
伤兵在惨叫呻吟,尸体横七竖八,水塘在缓缓变色,血红从边缘向中央弥漫蔓延。
枪声如爆豆般响个不停,仿佛没有停顿,六百火枪兵的轮番射击,有如火山爆发,用铁和火给孟加拉军队带去了地狱般的洗礼。
又是一轮火炮的集中轰击,在此起彼伏的爆炸声中,人喊马嘶,烟火弥漫。孟加拉军队的火炮阵地,被彻底摧毁。
承受了巨大伤亡的步兵和驼炮,仓惶地向后败退。还没有进入到冲锋的距离,进攻便被瓦解,只留下一地的伤兵和尸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