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6章 崛起之机
我真不是朱三太子第626章 崛起之机
时机相当重要,中国就有句古话:机不可失,失不再来。
正确的时机,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选择错误,则可能付出沉重的代价。
黄立尽管不是很熟知欧洲中世纪的历史,但看现在的地图,也知道与后世相比,变化有多大。
象比利时,当时还没有这个国家;象德国,还是一堆什么巴伐利亚、列支敦士登、符腾堡等公国。
而瑞典,甚至还是欧洲强国;荷兰,竟然是从西班牙统治下独立的国家。
如此纷乱,不知道要经过多少场战争,才能变成后世的样子。黄立只看这个乱劲儿,就基本上能够确认。
“打吧,打吧,人脑子打出狗脑子,我大明自会雄立东方,成为令人望而生畏的超级大国。”
黄立喜欢看着大地图胡思乱想,这就是权力的感觉。
手握雄兵何止百万,一声令下,便有成千上万的将士为实现皇帝的意旨而征战厮杀。
“不会忘了你的,倭国。”黄立微抿起嘴角,盯着大明帝国旁边的几个小岛,露出了冷笑。
倭国必征,但却不用着急。德川幕府正在闭关锁国,正在落后,正在被大明越来越远地甩在身后。
差距越大,将来征伐时就省力。想想火绳枪对火帽线膛枪的悬殊,恐怕就是将来进攻倭国时的情景。
摧枯拉朽是肯定的,但黄立并不想一下子投入太多的兵力。分化瓦解,使倭国继续维持诸侯林立的局面,或许是成本最小的统治办法。
具体的参考,可以拿英国佬征服和统治印度来借鉴。出动的兵力不多,只是时间比较长,差不多有一百年。
“万岁,贵妃娘娘请您去用午膳。”一个女官走进来,施礼禀奏。
黄立这才意识到已是中午,点了点头,略微收拾了下桌案,便起身出殿。
四位妃嫔,黄立感觉足够用了,自己又不是铁腰子,每夜无女不欢。
现在有一子两女,唯独应盈入宫时间尚短,还没有怀孕生子。
尽管在臣子们看来,皇家子嗣还是太过单薄,可黄立却并不着急。
龙多旱,人多乱。在南京的皇宫不大,宫人也不多,倒显得简单而舒适。想想北京的紫禁城,黄立还真没有太大的兴趣。
高墙深院,殿阁众多,人少了可能有阴森寂寥的感觉。人多了,那些勾心斗角的狗屁事情又肯定会有。
所以,对于迁都,黄立并不着急。
由于有了高塔通信,等到铺遍全国,再日益完善,通讯速度能大大加快,黄立觉得国都在哪里,好象也不是那么重要。
来到贵妃宫中,进到殿内,便听见李云容的笑声。
三翻六坐七滚八爬,这是中国传统的婴儿成长口诀。虽然不适用于每个娃娃,但对正常的婴儿,还是相差不多。
胖小子发育得挺好,不到六个月,已经能勉强坐起,尽管还不是特别的熟练和稳当。
黄立其实更喜欢那两个女娃,但对自己的儿子也颇为爱护。只不过,男孩子嘛,从小就不能太溺爱,皮实点才好。
“皇爷,英儿今天坐得可稳啦!”李云容笑得开心,赶忙让皇帝看自己生的大宝贝,充满了母亲的自豪。
“英儿今天好象要冒话儿,说不定哪天便能叫父皇啦!”
“英儿今天可高兴啦,在臣妾怀里笑得咯咯的。”
关于孩子的一举一动,永远是母亲最喜欢的话题,且乐此不疲。或许,要等孩子长大,才能够有所改变。
黄立笑着点头,走过去看着儿子。孩子已经认得熟人,冲着黄立咧开小嘴,笑呵呵的同时,小胖手还向前伸,作着抓挠的动作。
伸手摸了摸胖乎乎的脸蛋儿,黄立又捏了捏小胖手,不想被小娃娃攥住了手指,便笑着说道:“倒是更有劲儿了,象个男孩子样儿。”
随便的一句话,让李云容的笑容更加灿烂,说道:“可不是,在臣妾的怀里往外挣,臣妾都得用力抱着。”
按照老朱家的家谱,慈和怡伯仲,黄立无奈地给儿子取名朱和英。要是改成黄姓,估计所有人都得疯。
逗弄了一小会儿,李云容也知道不能让皇爷饿着肚子,便把孩子交给宫人照看,陪着皇爷去了外间一起用膳。
自从有了孩子,李云容连原来很喜欢的工作,就是皇家作坊的经营情况,也不太关心了。
好在皇家作坊的管理并不太需要她费心,李家人都很尽心,也是为她这个贵妃涨脸增光。
“坤甸那边要多加投入,最迟明年,就
我真不是朱三太子第626章 崛起之机
要有大动作。”黄立一边吃着饭,一边告诉李云容些消息,李家在坤甸有不小的基业,抓住机会,还有大发展。
李云容不是很热心,但也点头应承,说道:“臣妾会告诉家里人一声,让他们早做准备。”
黄立点到即止,也不再多说。饭菜很可口,他吃得挺高兴。
说实话,最近黄立的心情都很好。
虽然把光复中华定为小目标,也只是自大地吹一下,驱除鞑虏,没有那么容易。现在终于大获成功,怎么能让他不激动喜悦?
而且,这是大明在世界上崛起的基础。不完成这个任务,什么都是不真实的,包括在海外的扩张。
历尽战乱和忧患的华夏,终于摆脱了愚昧和落后的阴霾,再不可能重演那屈辱得令人心痛难言的历史。
“哦,戏班子啊,请进宫里演两场。”黄立对于李云容看似随口一说,倒是答应得痛快,“你们姐妹去看,散散心,朕就不去了。”
对于戏剧,黄立不太感兴趣,但也说不上讨厌。李云容对此倒是了解,也不勉强。
“可惜,这个时代的娱乐活动还是太少啊!”黄立觉得这是很遗憾的事情,连打个麻将也要自己动手码牌,可却没有办法改变。
当然,那个时代的人应该没有那种感觉。毕竟,他们根本不知道后世的娱乐活动有多么多姿多彩。
“闲暇的时候,可以和贤妃她们打打麻将。”黄立微笑着提出建议,“既是娱乐,又能增进感情。”
李云容笑了两声,说道:“她们好象都不太感兴趣,臣妾也不想勉强,倒不如和宫人们打着玩儿,更轻松一些。”
黄立放下筷子,也不强求,笑道:“随便你啦!朕有闲时,陪你们打两圈。”
“真的?”李云容甚是心喜,说道:“皇爷,您一言九鼎,可不许说了不算啊!”
黄立摸了摸李云容的脸,笑道:“哪能呢,朕再忙,打几圈麻将的时间还是有的。”
终于能够松口气了,尽管辽东的最新战报还未传来,但黄立已经有了应对的预案和心理准备。
吃过午饭,黄立坐在沙发上,搂着爱妃,随便地闲聊着,脑海里却在想着军国大事。
哪怕鞑虏能在沈阳地区,或是建州落脚,明军暂时失利,也不过是将光复辽东、消灭鞑虏的时间拖后了一些。
如果真的出现这种情况,黄立反而就不着急了。在辽南经营一年,再出动大军也不迟。
只是一年的时间,鞑虏能恢复多少实力?或许,他们连粮食都种不出来,已经陷入饥荒,不战而乱了。
况且,北方已经光复,获得战马的渠道已经畅通,骑兵的短板也能补上,明军的实力又会得到提升。
黄立相信,李岳、刘享、马宝、王屏藩等将领,都是经战之辈,即便失利,也不会损失太大。
他已经看过情报,认为明军在辽东是占有兵力优势,弱点在后勤保障。如果内河航运的船只再多一些,就能解决这个问题。
而且,不光是为了战争。发展和经营辽东,内河航运也是重中之重。在辽东打造大量船只,也是必须必要的。
还有北洋舰队的扩充,也有确定的计划。明年可能要付诸的行动,便是帮助琉球,摆脱萨摩藩的控制。
打击萨摩藩的力度,黄立还在斟酌之中。或者能够不战而使其退缩,或许要动用武力,甚至可能与德川幕府爆发冲突。
对于征伐倭国,黄立是持谨慎的态度。他希望在武器装备上再有提升,再以碾压之势展开行动。
当然,还是要找准时机。现在的德川幕府,还算比较强大,还未显出衰落的迹象。
但倭国的体制,也就是遍地大名,到处封藩的状况,也决定了德川幕府不能够号令所有的倭国人。
比如萨摩藩,处于日本四岛的最西,也就是鹿儿岛。
江户时代,和幕府关系亲近的大名藩属住在江户即东京附近,而关系越疏远其属地就离江户越远。萨摩藩的位置,可想而知与幕府的关系。
“或许,可以慑服萨摩藩,使其成为对抗德川幕府的一把刀。”黄立有些困意上头,把头歪倒进只属于自己的温暖馨香的港湾。
………………
太阳正在当空,正是烈日炎炎,容易犯午困的时候,即便是北方的京师,也是一样。
孙老四等百姓,或倚或躺,在墙根下的阴凉处,正在午间休息。
中午一顿土豆杂粮的干饭,就着浮着油星的菜汤,孙老四吃得有点撑。
也就是
我真不是朱三太子第626章 崛起之机
过了最初的七八天,不用太担心饥饿的百姓撑死,中午才换成了干饭。对劳作的百姓来说,这就是难得的美味。
“嗯,晚上回家少吃点,能省些粮食。”孙老四还回味着午饭的滋味,下意识地舔了舔嘴唇。
其实,经过最初的粮荒后,现在已经大为缓解。以工代赈的大面积铺开,南方商贾的进入,到处都在招工建设。
发给百姓的报酬也都换成了纸钞,半年之后可以兑换银币,且买粮购物也没有任何阻碍。
勤劳工作的百姓,只要家里劳力多,除了吃喝,还能攒下些钱财。他们大多把纸钞买了粮食,或者是其它的生活用品。
要说能吃干饭,已经是大多数百姓家里能达到的标准。尽管按照习惯,只是中午一顿,或者还是一天两顿饭的节省。
老百姓对于大明朝廷,乃至大明皇帝是心存感激的。随着服饰的恢复,自信心也在慢慢回归。
“入冬以后,活儿恐怕就没这么多,想赚钱也不容易喽!”不远处一个中年汉子,以自己的丰富社会经历,讲着自己的预测。
“所以现在才要多干活儿,多赚钱,多攒粮食。”孙老四对此甚是赞同,眼睛依然微眯着,保持着似睡非睡的状态。
北方光复,很多地方抢种补种,但预计粮食总产还是只能达到正常年景的一半。
缺口巨大,老百姓也心知肚明,对于饥荒的恐惧,使他们要尽其所能,尽量地积攒。
毕竟,皇帝虽然仁厚爱民,朝廷和官府也很尽职尽责。但谁也不敢保证,这样的政策和供应能持续到明年秋收。
“抽空去东城看看,那边招人的商铺很多,给的也不少。大概,一天要比官府多出两三文钱吧!”
孙老四的耳朵竖了起来,认真地听着。能多赚钱,他可就不困了。
“家里多长时间没尝到肉腥味了,孩子都快馋出神啦!老婆也该添件衣服,出门时不用畏畏缩缩……”
南方来的商人们有钱,拿下商铺后便开始重建或是装修,盖货栈建宅院,忙得不亦乐乎。
不只是东城,其它的商业街区也是一样。而随着基础设施的修建,北京城正焕发出崭新的面貌。
当然,很多规矩也是新的。随地便溺要罚钱,或是打扫一天的卫生;沿街商铺要交卫生费,给顺天府新成立的环卫大队发薪水。
“开工喽!”随着一声招唤,孙老四和其他人一样,都麻溜地起来,虽然脑袋还不是特别清醒。
这工作是官府分派的,虽然比商人的招聘挣得少了点,但胜在长远。
挖完排水沟又铺砖石路,盖完厕所又要粉刷白墙,听说接下来还要去修盖官仓,这一项接着一项,只要你不偷懒,就不用费心地去找工作。
孙老四推着小车,运着大青砖,又改了主意,不是那么着急去换工作。
中午管干饭,还有凉开水喝,还有休息的时间,也不拖欠工钱,挺好。
孙老四感到挺满足,关键是稳定。给商人干,挣的是多些,可毛病也多,不好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