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5章 轻装北逃

我真不是朱三太子第635章 轻装北逃

风吹过草地,暖意洋洋,但鞑虏的心里却是瓦凉瓦凉的。

谁都知道明军会再次追杀上来,而这样拖家带口地行进,肯定是难逃生天。

马匹还有不少,但也不够每人一骑。更何况,还有老弱妇孺,他们只能坐车或步行。

孝庄慈爱地看着康小三,微笑着说道:“皇帝是咱大清之主,是复国重兴的希望。自古英雄果断绝决,万不会有妇人之仁。”

“皇祖母——”康小三哽咽起来,抚摸着祖母已经皱起皮肤的手,想说什么生死与共,却怎么也说不出口。

与康小三年龄相仿的皇后赫舍里微垂着头,虽然将是被抛弃的一员,却也没什么可抱怨的。谁让她不会骑马,丢掉了满人的传统。

要皇帝与自己同生共死,显然是太自私了。那可是皇帝,虽然大清没了,却还是满人的精神支柱。

“应该是吧?”赫舍里也有点不太确定,族人已经被抛弃,还会爱戴拥护皇帝吗?

而且,大清都只剩下了名称,还自称皇帝,让人觉得实在是够嘲讽。

但她不能说出自己心中所想,只能接受太皇太后的安排,或者说是皇帝就是这么想的。

“皇帝要轻装简从,不可暴露身份。带上五六百人马,对沿途蒙古诸部只说是皇家的先导,大军就在其后,要他们做好接驾的准备。”

孝庄的声音相当平静,但却带着不可置疑的坚定,“这样,就绝了很多人的异心。日夜兼程,尽快赶到伯都讷城,也就安全了。”

沿途好象只经过科尔沁部的属地,孝庄隐去了名字,但谁都明白,这是对娘家也不放心了。

她的布置也很聪明,科尔沁部只见前导,自然担心后面的大队人马。可发现只是逃窜的老弱妇孺,也来不及追赶康小三,向明军交投名状了。

康杰王杰书和侍卫索额图走了过来,躬身听命。

“快走吧,不要婆婆妈妈。”孝庄拍了拍康小三的肩膀,笑道:“已经长大了,就要象个男子汉,承担起自己的责任。”

康小三哭出了声,索额图上前扶起,催促道:“万岁,出发吧,不要辜负了太皇太后的期望。”

随行的五六百护卫,已经是优中选优,表面上很精壮。为的就是给科尔沁部造成假象,大清实力犹存,千万不要有什么异心。

“皇帝的安危,就交给你们了。”孝庄看向杰书,既有威严,又有期待。

杰书跪倒叩头,“太皇太后放心,奴才就是死,也定保得万岁周全。”

孝庄长出了一口气,仿佛卸下了千斤重担,再不说话,只是挥了挥手。

康小三被侍卫拥着,向不远处的战马行去。三步一回头,却没有再奔回。

五六百人,近千匹战马,就是要不断换马,拼命逃窜的打算。

康小三换上便装,混在队伍中,再不回头,向着北方驰奔而去。

孝庄拉过皇后赫舍里的手,轻轻拍着,和声说道:“不要怪他。要活在一起,要死在一处,是最愚蠢的。”

赫舍里垂下头,轻声说道:“臣妾不怪皇帝。能跑出去一个是一个,难道尽丧于贼寇之手,才是好的吗?”

停顿了一下,她轻轻叹了口气,说道:“贼寇难道要追到天涯海角,一点活路都不给吗?”

孝庄摇了摇头,只当这是孩子话,用不着什么解释和说明。

斩草除根,大清何尝不是这样。明朝宗室,被杀了多少。永历跑到缅甸,连带皇后和太子,最后也未能幸免。

再看历史上,王朝末日,皇室的境遇有多惨。北宋的徽钦二帝,还有妃嫔公主;金朝的皇室,被元灭后,也是同样的凄惨。

历史总是重演,现在轮到了大清。这是因果报应,循环往复,也是天意如此。

……………

沈阳光复的消息,最先知道的便是辽东百姓。

盛京啊,鞑虏的陪都,竟然也被明军占领了。而且,鞑虏全族已经向北方的草原败退,连建州都回不去了。

如果之前还觉得辽东的战事不会那么快结束,鞑虏至少还能支撑一年半载。

那现在基本能够确定,鞑虏或为边患,但却很难再威胁到辽东腹地。也就是浑河以南的地区。

“数万鞑虏被杀得人头滚滚,连辅政大臣鳌拜都被阵斩。这下子,鞑虏可算是完蛋了。”

“鞑子皇帝虽然还在,可没有多少人马。估计要象北元皇帝那样,窜逃到海西,或者是宁古塔了。”

“鞑虏肯定完蛋了,没见王师都在往南调,

我真不是朱三太子第635章 轻装北逃

这是要班师还朝啦!”

“现在就是往北运粮,没看那船队一眼都望不到边。没有粮食,军队也没法驻守边境。”

赵老贵听着人们的议论,脸上是由衷的笑意,不时插上两句,也显示着自己关心时事,不是啥也不知道。

“爹。”赵小贵用一张大树叶扇着风,开口问道:“那咱们明年就能回乡了吧?”

家乡是在辽阳附近,虽然已经是很久远的记忆,可赵老贵时常提起,赵小贵也记得清楚。

“明年再说明年的。”赵老贵缓缓说道:“在金州的田地已经耕种好了,还有房屋,实在是舍不得。”

家乡什么样儿,赵老贵也不清楚。

但搬一回家,长途跋涉且不说,什么田地房屋,还有家当,都要重新置办。对于没啥积累的家庭来说,负担很大。

所以,才有俗语所说的,搬家穷三年。

“俺觉得金州挺好。”赵小贵说道:“挨着海边,还有港口,除了种地,其它赚钱的活儿也不少。”

无论是去码口扛包装卸,还是弄条渔船打渔,都是不错的副业。要指着种地发家致富,显然需要更长的时间。

现在已经基本能够安心下来,鞑虏不复为患,但百姓们考虑的还是自家的生活,怎么才能更好,而不是急着返乡。

除了可能还有的祖坟,家乡还有什么呢?对于赵老贵来说,可能还有孩童时的记忆。但为了儿子女儿考虑,还是在金州更好。

“不着急,明年再说。”赵老贵似乎在安慰着儿子,说道:“金州人口多,发展好,那咱就不走。”

人口多,好说媳妇儿。赵老贵知道儿子的心思,还知道他好象有看好的姑娘。

“爹,咱家也贷款,买头耕牛吧!”赵小贵说着新名词,向老爹提出建议,“现在官府不是正在统计报名嘛?”

“有了耕牛,明年咱家就能多种二三十亩地。交完赋税,也够一两年的吃食……”

在北方,一人一牛大概能耕种四五十亩地,如果是较为粗放的种植,可能还会更多。

南方讲究精耕细作,人均耕种的田地,则比北方要少一些。

为了尽快地开发辽东的土地,并吸引移民前来。官府降低了赋税,使得农民愿意多耕种田地,即便是粗放农业,也能有相当的收成。

所谓的粗放农业,就是采用粗放简作的经营方式进行生产的农业。对一定面积的土地投入较少的生产资料和劳动,达到广种薄收。

看似有些浪费,但在辽东却是比较合适的。

因为东北土地比较肥沃,而粗放农业主要依靠数量较多的土地和自然肥力较高的土壤来获得农产品与增加产量。

相反,精耕细作虽然产量高,但对地力的消耗,却是很大的。古代没有化肥,但有轮作和休耕,以“休养生息、回复地力”。

在辽东,或者说是黄立定义的东北,则要尽快地增加耕作面积,尽快达到自给自足,甚至要尽快地达到反哺中原的目标。

别人没有忧患意识,黄立却从各种渠道,获得了沙俄正在向黑龙江流域扩张的情报,尽管不是特别的准确。

而早在明崇祯五年,沙俄扩张至西伯利亚东部的勒拿河流域后,建立雅库茨克城,作为南下侵略中国的主要基地。

明崇祯十六年,沙俄雅库茨克长官戈洛文派波雅科夫率兵一百三十二人沿勒拿河下行南侵,于这年冬天越过外兴安岭,侵入中国领土。

十一月,这些侵略者到达精奇哩江(今结雅河)中游达斡尔头人多普蒂乌尔的辖地后,四处抢掠,灭绝人性地杀食达斡尔族人,被称为“吃人恶魔”。

凭明军的武器装备和实力,消灭沙俄侵略者,并不困难。困难的是从辽东到黑龙江流域的漫长距离。

人烟稀少,道路难行,军队要开到黑龙江流域,后勤保障难以实现。

而辽东的开发经营,则将成为明军进取东北,迎战沙俄,并从沙俄手中夺取外兴安岭的后勤物资基地。

当然,后勤基地应该是步步北移,先是辽东,再是吉林,而后是黑龙江。省份的命名,黄立已经心中有数。

与沙俄的交锋,也不仅仅是外兴安岭。如果条件允许,西伯利亚也将成为大明的疆域。

只不过,这将是相当长的时间,才能达成的目标。

但对于向吉林和黑龙江进军,黄立还有另外的备用计划,那就是走内河水路与远洋海路。

要知道,当时的吉林和黑龙江若建省,都是有出海口的。

黄立计

我真不是朱三太子第635章 轻装北逃

划先占海参崴,并实行军屯,或是从朝鲜获得粮草物资,再溯黑龙江而上,直插腹地。

鞑虏已经损失惨重,没有足够的力量抵挡明军。黄立估算,只要三五千兵力,凭借武器装备的优势,就能彻底消灭鞑虏。

同样,有三五千装备精良的明军,也足以击败侵略黑龙江的沙俄。

走内河水路就简单了,在吉林船厂造船,沿当年亦失哈东巡奴儿干都司的路线,进入松花江和黑龙江腹地。

只不过,要彻底遏止沙俄的侵略,还必须筹划全边,扼要屯兵戍卫,在适当地点控制一定兵力作机动,才能对付飘忽不定的反复侵扰。

为此,还需要建立相当数量的驿站和粮站,开辟水陆交通线,并在作战获胜后建立一条较完整的边界防守线,才有利于长期的边防斗争。

为此,建立东北舰队是必须的,特别是黑龙江舰队,将成为打击沙俄侵略者的重要力量。

三年之内占领海参崴,五年之内在黑龙江领域驻兵,并能消灭沙俄侵略者,这大概是黄立的计划。

当然,现在还没人知道皇帝的宏伟计划,更不知道黄立已经决定与同时代的另一位号称大帝者,沙俄的彼得,来一场真正的较量。

所谓肉食者谋之,黄立的设想不必让平民百姓知道,他们只须享受来之不易的太平时光,为将来的美好生活憧憬,并为之努力。

而随着辽东光复,从蒙古诸部获得牛马,已经不是奢望。大批牛马将为辽东的经营开发,提供巨大的助力。

“贷款啊——”赵老贵有些犹豫,慢慢地说道:“就是借钱欠饥荒,这个得好好想想。”

在老百姓的传统观念中,负债经营是有风险的。尽管没有利息,心理上也有压力。

所谓的无债一身轻,哪怕吃得差点,富得慢一些,老百姓也不愿背上饥荒,名声也不好听。

赵小贵想继续劝说,却听到旁边的人也在说着贷款的事情,便侧耳倾听。

“俺都合计好了,贷款买匹马,既能耕地,又能拉活儿。农忙农闲,都有营生,都能赚钱。”一个中年汉子袒胸露怀,用力扇着风,“顶多两年,就能还上。”

“要耕地的话,牛是慢点,但耕得深。就是拉车不行,谁也不想耽误那时间。而且,马比牛金贵,不好养。”

中年汉子撇了撇嘴,说道:“想多赚钱,还想省事好养活,还都是好事儿啦!”

“老三这话说得在理儿。”有人笑着说道:“要俺说,还是买马合适。冬天河流封冻,这拉爬犁雪橇,还不就得靠马?要说金贵,你用心养不就成了。”

叫老三的中年汉子咧开了嘴,连连点头,说道:“俺就是这么想的。冬天载人拉货,就得用马。”

赵小贵眨巴着眼睛,听出了些门道,也得到了启发。没错啊,光想着用牛耕地了,怎没想到拉脚赚钱呢?

赵老贵摸着胡须,也颇有触动。农闲的时候虽然也有活儿干,但好象没有驾车拉脚更好,更轻松。

就说为官府运粮吧,要是有马车,人拉车走一趟,马车都能运两次啦!

……………